Panasonic Lumix LX7 評測:復古手感、極速對焦


Panasonic 的高階數位相機 LX 系列,長久以來都給消費者一種性能與外觀兼備的感覺,而從 LX1 開始,這系列相機就用其搭配的特殊尺寸感光元件,帶來有別於它款相機的獨特性格(一開始主打的非裁切 16:9 拍攝,真的很令人驚艷),而後來的機型更是將這個「個性」延伸,帶來在各種比例下依然可以保持一定畫素,甚至還能在 16:9 下拍攝左右更廣的特性。而在系列相機發展至 LX5 時,感光元件的性能更是突飛猛進,甚至在當時有一種直接進逼微單眼甚至是單眼市場的態勢。

畢竟,這樣復古外觀與隨身機的外觀尺寸之下,還能夠擁有如此強悍的機身性能,很自然地變成為許多專業攝影師的隨身備機之一 -- 至少,小編認識的專業攝影師就有用孿生兄弟 Leica D-LUX5 做為勘景的拍攝用機呢。喔!我剛剛提到了大名鼎鼎的 Leica 嗎?實際上這系列產品也與許多 Panasonic 數位相機產品一樣,都擁有這樣的鏡頭認證,尚且不論這樣的認證是否真代表著畫質有所不同,不過... 最基本的爽度是一定有的啦(好,我承認我虛榮 XD)。

不過至少在 LX 系列裡,光就鏡頭設計光圈的演進我們是真的是看得到進步的:這次的 LX7 帶來了在 DC 界目前屈可數的廣角 24mm f/1.4 大光圈,甚至,在 90mm 望遠端還能維持在 f/2.3 的表現。更令人難以想像的是,這樣的高規格竟然還可以保持著相當高速的對焦性能。這也讓小編在這次的評測期間感到相當滿意 -- 至少是單就「對焦速度」這點。而除此之外的評測心得,就請各位點擊繼續閱讀觀看一下我們所帶來 Panasonic DMC-LX7 的評測報告吧。


機身外觀


這次 Panasonic 在 LX7 的機身設計上,似乎更朝著復古的路線前進。除了看起來更順眼的蒙皮材質與外觀外(這點應該可以讓很多人省下自己貼蒙皮的錢),還帶來的傳統底片機最令人著迷的特色之一:光圈環。這圈粒粒分明... 不,我是說階段感十分明確的光圈環,其上的數值刻紋如果大家仔細看的話,應該不難發現其字型根本就是與萊卡原廠鏡頭上的字型如出一轍啊!(握拳含淚)而光就這點應該就可以讓許多人感受到該公司對於機身細節上的用心。雖說,為了搭載了這顆規格強大的鏡頭,Panasonic 也不得不將相機機身增大了一些就是了。


同樣維持傳統的,還有那令人又愛又恨的鏡頭蓋,愛的是(絞盡腦汁...)那小巧可愛卻又不失質感的鏡頭蓋,恨的是每次想要快速搶拍時,螢幕上顯示必須打開鏡頭蓋訊息的遺憾。另外,這次的鏡頭仍然是沉桶式的,而鏡頭蓋則是扣在具備光圈環的那圈外框上,所以這也意味著,以往在 LX3 / LX5 上所具備的外接鏡頭環,現也已經不復存在了,所以很多人應該已經察覺到,前代機身的外接鏡頭組這次應該是無法沿用了。重點是那個 LX5 上大家所愛用的賓士鏡頭蓋也將無法繼續服役。不過先別絕望的太早,其實這次 LX7 的推出,原廠仍然是有搭配對應的鏡頭濾鏡供選購,但要裝在哪呢?就讓我們繼續往下看吧~


聰明的讀者應該已經想到了,沒錯,就在小編如坐針氈地旋轉鏡組前端的外環後,也確定 LX7 的確是仍然具備濾鏡的轉接功能:實際查詢官方網站的結果,發現若想要在 LX7 上使用濾鏡的話,將需要透過 DMW-FA1 的轉接環,才能夠轉接上 37mm 的小濾鏡。講到此,大家應該對賓士蓋死心了吧?實際上,大家可以轉而期待開發 X-Cap 的廠商,可能也可以在 LX7 上推出一個類似的自動鏡頭蓋產品囉 -- 至少就轉接後應該可以在鏡組前夾上鏡頭蓋這點,還是帶來了一絲絲的實現的可能。


機身的背後,搭載的是一個總算肯升級解析度至 92 萬點的 3 吋螢幕,在實際使用中,觀看起來感覺在陽光下還是不太夠用(還是得要遮一下,或者是選購 LVF2 電子觀景窗使用)。然後,雖說解析度有所提升了,但總覺得看起來的感覺還是不甚銳利,甚至會有種看起來有些斷階的感覺,這倒是令小編有點疑惑啦,至少,照片在傳上電腦上時還是依然美麗就好囉。

新增的 ND / FOCUS 搖桿按鈕,就如同文字所示,它分別具備了按壓開啓 ND 減光鏡 / 左右調整可以用做手動對焦時地調整用途,可惜的是,這跟搖桿就如同變焦鈕一樣,雖然具備有些阻尼感的漸進手感,但實際上在功能調整中則是僅具備開 / 關的切換功能而已,無法擁有快慢的調整分別。


Panasonic DMC-LX7 的 ND 減光濾鏡做動示意


其實,這顆新增的控制搖桿,也可以用在進入 Q Menu 選單之後的調整用途(左右調整移動選項,進入選單則是用按壓的)。但在此之外,這顆新搖桿就不具備什麼客製的功能了 -- 當然,手動對焦時絕對是可以用來調整的,但其實切到 MF 對焦的同時,機背上的左右鍵也還是可以拿來達到相同功能。所以,總是覺得這顆搖桿若是能自訂或自動變為別的操作用途,應該會非常大有可為。最簡單地說,至少在錄影時讓我用這根還算安靜的搖桿調調曝光補償吧?

綜合性能


Panasonic DMC-LX7 創意功能動手玩


操作手感


來到與前段有點抵觸到的操作部分,其實這次 LX7 所主打的鏡頭光圈環的設計,比起 RX100 那種無段式的設計的確是帶來了非常確實的操作手感,讓你可以用 1/3 格的階段逐步調整至所需要的光圈值 -- 不過,也因為左右旋轉會到底的限制,所以除了調整光圈之外,它也不能做到其他的功能了。好處是可以在開機前,就預先調整好所需要的光圈值,這對於光圈先決的快速搶拍則是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性。

另外一提的是,偶爾會有點器材控發作的小編,其實用到有光圈環設計的鏡頭時,常常沒事會不自主地轉動把玩著光圈環(應該有人跟我一樣吧~遮臉),總覺得從某個角度而言,這也算是攝影的樂趣之一囉。其實在 LX7 上的確是可以享受到相機在操控上,所帶來的金屬質感與沈穩的操控回饋。另外,由 GX1 上所繼承的電子水平儀功能,也對拍攝有很大的幫助。


手感方面,整體的握持感受而言其實跟前幾代機種並無太多差異 -- 基本上,對手大的人而言,這樣的隨身機也需買個皮套增加手感似乎也是必經之路 -- 不過反正皮套裝起來也滿好看的啦,所以應該不至於是什麼大問題。大致上來講,以小編可以整隻手掌握相機的狀況而言,非拍攝時個人多半是將相機關閉並且反向握在手上以避免掉落,拍攝的休息間隔時,則是會將按壓快門的食指放在曝光模式轉盤上休息(握起來的長度剛好),而且相對地也能將機身握得更緊些防止掉落。另外,小編也在發表會中摸過了類似鋼琴烤漆的白色機種,而這次 Panasonic 為其所帶來的黑色版本,其實真的是相當有質感,除了顏色給人的沈穩感受外,機身的金屬質感真的是相當令人滿意呢。

對焦系統


這次 LX7 所主打的對焦系統名叫「光速 AF」,雖說聽起來總覺得有點令人感到半信半疑,讓人好奇它究竟是其否真的有到這種境界。不過在實際使用過才了解,這部相機的自動對焦系統的確是相當可靠,至少,在小編目前所用過的高階消費型數位相機中(包括上星期才動手玩過的 EX2F),LX7 的對焦速度基本上可說是數一數二的快,不過~ 這可能僅止於「非」小花(微距)模式之下;小花模式下對焦行程會長不少,並且會做更精確的對焦確認。雖說,即使在微距模式下,這部相機的表現也不算差,但也只能怪它在一般 AF 下的對焦反應太過迅速,所以在評測期間寵壞了小編,反而認為這部相機的對焦速度似乎就該這麼快,所以時常在忘記將對焦模式調回的狀況下,反而錯失了在一般對焦模式所能輕易捕捉到的精彩畫面。

電池續航力


坦白講,除了在評測期第一天直接給我一個「紅血」的電池狀態外,基本上在這幾天的拍攝下來,LX7 只要是在有充飽電的狀況下,通常撐完一整天都沒有問題。這其中當然也包括幾段的錄影,以及各種透過連拍達成的濾鏡功能拍攝。雖說根據官方的數據 LX7 比起 LX5 在拍攝張數上其實是有略為退步的(400 張 > 340 張),但在實際使用上,其實一天最高拍到近四百張左右電力都還可以剩下大約一格,所以針對這點小編是覺得還算滿意的。不過老話一句,買顆備用電池確保每次旅途的美麗照片,也算是買個保險囉。

畫質


LX 系列作都擁有 Leica 認證的加持,但相較於前代的 LX5,這次的相機其實在 CMOS 感光元件的尺寸上是有所下降的。不過,在新一代影像引擎的加持之下,它的原生感光度也還是來到了 ISO6400 之譜 -- 擴張 ISO 依舊是 ISO12800(會降畫素)。這樣的你增我減的情況之下,相信各位應該對這部相機在畫質上的表現應該非常有興趣吧?小編這次不僅針對各感光度的部分進行測試,還有各光圈下的畫質表現做出相關的測試,另外,f/1.4 光圈的淺景深到最小 f/8 的深景深測試也尾隨其後。

感光度測試

ISO 80 / 100 / 200 / 400 / 800 / 1600 / 3200 / 6400 / 12800(3MP) 100% 裁切
各光圈畫質:f/1.4 / 2.0 / 2.8 / 4.0 / 5.6 / 8.0 100% 裁切(皆 ISO80)


ISO 80 / 100 / 200 / 400 / 800 / 1600 / 3200 / 6400 / 12800(3MP) 100% 裁切

各光圈畫質:f/1.4 / 2.0 / 2.8 / 4.0 / 5.6 / 8.0 100% 裁切(皆 ISO80)


其實坦白講 LX7 在感光度的表現上並沒有太突出的進步表現 -- 約莫 ISO 400 是小編比較可以接受的最高感光度,縮圖可用則可到達 ISO800 左右 -- 這點我們在其感光元件尺寸,由原本的 1/1.6" 約略縮小至 1/1.7" 就能略知一二。基本上如果我們先把市面上幾個大尺寸感光元件的產品放在一旁,實際上目前市面上小尺寸感光元件的消費型數位相機,大部份在感光的噪訊比表現似乎都已停滯已久。所以,往「更大光圈」的演進方向,想必已經變成一種勢在必行的產品設計方針了。基本上,與其說是為了淺景深,倒不如說是透過大光圈來補償小感光元件所無法達到的低雜訊表現,增加拍攝上的使用彈性 -- 用大光圈來換取不特別使用高感度。

搭載了新的 ND 減光鏡(約可降三格曝光)規格,更是証實了這樣的發展方向,在我們各光圈畫質的測試中,我們可以發現其實在開放光圈至 f/4.0 前的畫質都算可圈可點,不過一旦到了最小光圈的兩格時,便能看得出畫質衰減的狀況產生。簡單地說,在最高快門 1/4000 秒為前提之下,若拍攝者想要保持拍攝畫質穩定,而需要將光圈保持在 f/4.0 以前,那麼 ND 鏡的幫助將會非常之大。所以 LX7 上許多聰明的場景功能,其實也會因應場景在光源充足的情況下自動啓動 ND 鏡功能,來讓鏡頭光圈盡可能保持在畫質表現較佳的數值上。




各光圈散景測試


f/1.4 / 2.0 / 2.8 / 4.0 / 5.6 / 8.0


f/1.4 在小 DC 上能有多淺的景深?實際上在離被攝物不遠的場景下,其實還是能製造出不錯的背景虛化照片。甚至,應用前景虛化所做出來的立體感也還算能輕鬆實現。而這些都是拜光圈值達到許多單眼鏡頭也不見得能達到的境界所賜。各位可以藉我們的散景測試,大致了解到每個光圈下的虛化表現,值得一提的是,這次 Panasonic 針對焦外散景的表現上,也進一步地在相機濾鏡功能中帶來了柔化光點的「徑向散景」以及讓散景更為柔順的「平滑散景」功能。


實拍分享


做為高階的消費型數位相機,我們可以感受到其對於色彩上的討喜調校方向。基本上在照片拍攝的色彩預設值(照片樣式)上,若是需要拍攝飽和顏色的照片的話,個人覺得只要用「風景(SCNY)」的照片樣式即可得到相當討喜的影像內容。這次 LX7 對於高光邊緣的紫光抑制也相當不錯,所以擔心逆光照會有紫光逼人情況發生的朋友應該可以放心許多才是 -- 主要是要躲一下耀光就是了。另外,這部相機的鏡頭在夜拍時的星芒表現,則是約莫在 f/5.6 左右開始能在光點處看到六芒星的出現(雖說,星芒的尾巴其實並不是非常銳利,不過這方面的要求就真的是見仁見智了)。



相機濾鏡功能(創意控制)


這次 Panasonic 在 LX7 上帶來了 16 種創意濾鏡功能(就在模式轉盤的色彩盤功能中),而且還有很多進階的功能也給他偷偷地藏在 SCN 場景功能裡。其中包含有點作弊的 IART 深刻藝術功能,可以輕鬆拍出十分搶眼的震撼照片,甚至是在天氣不好的情況下依然可以得到相當不賴的「藝術感」影像。另外,調色盤中的這些濾鏡,基本上也都能在套用時直接用在影片之中,好玩的是,模型效果下的錄影功能,也會自動改為縮時攝影的時間加速感,真的是很有意思(這部分的測試可在下段的影片實拍最後找到)。

另一方面,分別在色彩盤與 SCN 場景中都能見到的相似功能:HDYN 高動態與 HDR 場景功能,也讓人相當疑惑到底在什麼狀況下該使用何種功能。事實上,雖然兩者對於暗部的細節提升都能有所幫助,但場景功能中的 HDR 功能,其實是以連拍數張的方式進行合成達成的高動態影像,所以其對高光細節的表現上有著更突出的表現。不過,在錄影模式下依然可用的 HDYN 高動態功能,則是對於高反差的動態錄影場景 / 或者是不方便連拍的場景上仍有很大的幫助。其餘與一般拍攝的差異對照實拍,也可以參考下列的圖集內容。



高達 11fps 的全畫素連拍功能


全畫素下的每秒 11 連拍,這種以往在高階數位單眼才能實現的高速連拍功能,近年來也逐漸可以在一般的 DC 產品中看到;LX7 帶來了豐富的連拍功能,除了可以保持 AF 功能的 2 連拍與 5 連拍外,上圖這張連拍 12 張的 11fps 高速連拍照則是在鎖定對焦下的產物。另外,這部相機還帶來了 40fps 與 60fps 的縮減畫素超高速連拍機能 -- 當然是電子快門並且鎖定對焦的。題外話,這樣的連拍能力也為其它功能帶來了性能上的增進,像是手持夜拍、全景接圖等功能,多是需要透過高速連拍來避免被攝物移動的狀況,而進化的高速連拍此時自然就幫上了不少忙。


圖、LX7 的連拍功能設定頁面


重複曝光與便利的寬景接圖


不只是機身外觀要復古,連傳統相機擁有的不過片重覆曝光功能也在 LX7 上出現。這樣的創意拍攝功能,偶一為之其實真的還滿有意思的(重口味的調色盤功能也是)。另外,這次令小編十分驚艷的功能其實還包括在場景轉盤下的全景拍攝功能,雖說感覺有點熟悉(Sony 表示...),但這個透過指定方向進行連拍的功能,實際使用起來真的是感覺非常方便。雖說,怎樣都還是無法與專業的接圖軟體相提並論,但對於一般快速的生活記錄而言,這樣的功能其實是非常值得打開來玩玩的 -- 而且不止左右而已,其實就連上下方向也都能用這個功能實現呢!




錄影


其實在之前的發表會中小編就已經對 LX7 其比較針對錄影所帶來的變焦速度設計略有印象了。實際在操作錄影功能時,也能深刻感受到這樣柔順變焦性能對錄影上的幫助。不過,在此還是得要提一下,雖然這次的變焦功能採用的全程靜音的規格,但令人難以理解的是,在手動曝光的功能下,那個階段分明的光圈環就顯得令人有點難以接受,甚至想用 Q Menu 叫出功能選單用按鈕操控也許還比較小聲。坦白講針對此點而言,還真的很希望 Panasonic 可以讓新增的 ND / Focus 搖桿,也能參與錄影的快速調整功能之中。

畢竟,在開始錄影後,其實也是無法調整使用 ND 鏡的,所以如果能使用此搖桿做為錄影的曝光調整,相信比起後滾輪與光圈環調整時所可能造成的錄影收音問題,應該更能有效降低這樣困擾的發生狀況才是。不過儘管小編發了點小牢騷,但說真的其實 LX7 的錄影的畫質表現上的確是相當地不錯,尤其是配合相當好用的防手震功能,加上柔順安靜的變焦功能,也讓整體的錄影質感提升了許多。


Panasonic DMC-LX7 影片實拍


相機編輯如何使用 LX7

身為專業的咳... 相機編輯,其實也想藉此機會分享一下短暫評測期間對於這部相機的使用感想,希望對選擇購買此相機的朋友在操作上能有所幫助,使得相機這個工具更能拍出各位心中的畫面。

程式自動(P Mode)其實非常好用

事實上,拿到這部擁有明確檔位光圈環設計的 LX7,應該大部分人都會忍不住大多以光圈先決進行拍攝吧?不過,小編在此分享一下自己使用此相機的拍攝習慣:基本上個人多半都是採用 P 檔位進行拍攝(當然... 在感光度測試的時候絕對是用手動曝光的啦)。

其實,自己在使用愛機 GF1 時,就已經對於 Panasonic 的程式自動曝光感到相當信任。事實證明,LX7 在大部分的場景之下,大略上都能得到相當不錯的照片結果。所以自己頂多是再針對拍攝的場合對相機色彩風格作額外的設定。

透過設定確保畫質與畫面清晰

雖然小編很放心地將所有曝光都交給 LX7 解決,但個人還是會將相機的最高感光度限制在 ISO1600 以下。而針對低光的環境,小編則是建議可以將相機的模式調整至 A 模式。基本上在高畫質的 f/1.4 大光圈鏡頭加持下,即使在夜間街拍的狀況下,LX7 依然可以將自動 ISO 壓在 400 度左右,所以依舊能維持畫質以及畫面的穩定度,帶來銳利且低雜訊的照片。

一般情況下就乖乖地用一般 AF 吧!

基本上 LX7 在對焦判定而言,使用一般 AF 的表現,真的會有種「光速」的感覺,不過隨之而來的就是對焦精度的質疑吧?但坦白講,在景深本來就不淺的 DC 上,對於對焦的容錯範圍,在其 50cm 以上的對焦範圍中,其實已經可以達到相當不錯的拍攝成功率了。而在小編實際使用的期間,也認為這樣的對焦速度加上 LX7 相當不錯的拍攝反應,都讓我有相當不錯的拍攝體驗 -- 重點是拍攝出來的成果大多也都還不錯滿意呢!

值得注意之處

LX7 的變焦滑順的段數其實在靠近望遠端時間隔會突然變大,簡單地說,就是變焦到後段會感覺突然變快,而且這點連你稍微將變焦桿往回放都還是保持這樣的速率加速。所以在錄影時就得稍微留意一下,這樣的「加速度」是否會影響到觀賞或是錄影拍攝的表現。另外,這次的鏡頭光圈畫質的測試中,我們也知道了除非場景真的太過明亮,但為了最佳的畫質著想,還是盡量多利用 LX7 擅長的「大光圈」來進行拍攝吧。

結論


即使身材有點增大,但相對於同為 f/1.4 光圈、1/1.7" 尺寸感光元件,甚至連定價都十分接近的宿命對手 EX2F,其實 LX7 在便攜程度上還是有著不錯的優勢(畢竟對手因為那個翻轉螢幕還是得對機身體積有所退讓)。而在拍攝的表現上,評測期間這部相機給小編帶來了相當愉快的拍攝體驗,加上內建的許多有趣濾鏡功能,也使攝影創作多了更多的可能,甚至連錄影表現也是十分可圈可點,相信絕對是目前消費型數位相機中的最佳選擇之一。但相對於一堆功能的進步,之前還能靠它廠自動鏡頭蓋解決的易丟的鏡頭蓋問題,似乎也不再能沿用,而對此看來也只能期待更多創意產品在 LX7 上登場了。

身為高階的數位相機系列,它的確如目標地把一些底片時代把玩攝影器材的樂趣,帶到了這部輕薄的數位相機之上。雖說依然沒有見到觸控螢幕規格有點可惜,但系列產品在鏡頭上的各種手動的切換的功能,以及豐富的手動曝光功能還有 C1、C2 的自定選項等等,應該已經可以滿足很多人對操控以及攝影功能的需求 -- 儘管,小編對於 NR / FOCUS 搖桿還是有些懸念,不過在現有功能已經能滿足大部分需求的優異表現下,這部高階 DC 依然可以在小編的心目中排到不錯的地位。悄悄地說,既然 LX5 都曾經在重大韌體更新中得到進化過,個人相信 Panasonic 在廣納消費者意見後,未來 LX7 的韌體進化應該也算是可以期待的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