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與現實:終章



終章要來談什麼呢?就來談談科幻本身吧!科幻小說和幻想小說最大的不同,就是幻想小說給我們的是一個「不可能」的世界,而科幻小說給我們的,卻是個「不可行」的世界。不可行只是暫時的 -- 很多時候是某種新發現的科學原理,或是某種新技術,就能讓從前的不可行,變成可行。從某些程度上來說,科幻小說就像是一部預言書,小說的作者用合理的方式,預言出一個未來,去推測未來這些技術成熟後,對人類、對世界的影響。而事實證明,這些預言不僅很多都已經成真,甚至有更多,是因為科幻小說裡提過某些概念,才有人去真的將它實現出來的。

最早期科幻小說和幻想小說的分界是很模糊不清的,畢竟對以前的作家來說,「科學」和鍊金術差不多,都和魔法沒兩樣吧?一千零一夜裡有些故事或許可以歸類為很早期的科幻小品,還有像格列弗遊記這種努力將幻想的元素合理化的小說。進了現代科學的年代裡,才有真正可以安全的「科幻」這個名詞的作品,其中的第一部大概是刻卜勒的作品 Somnium,於 1634 年出版。刻卜勒並沒有打算寫一部科幻小說 -- Somnium 的故事旨在描述一位觀察者站在月球上觀察地球時的景像,用以解釋地動說,但因為刻卜勒還加了一點故事描述人是怎麼到月球上的(做了個夢),所以被當成是現代科幻小說的開山始祖。

第一部嚴格定義的科幻「小說」,一般認為是英國作家 Mary Shelley(女生喔~)在 1818 年出版的名作科學怪人(Frankenstein)。科學怪人橫跨了很多領域:恐怖故事、瘋狂科學家、人體實驗、創造生命,而且帶有很重的道德與社會批判成份 -- 這其中很多都是未來科幻小說中一再出現的元素。(補充一提,英文的書名 Frankenstein 指的是那個瘋狂科學家,不是他創造出來的科學怪人。科學怪人從頭到尾都沒有名字。)有趣的是,Mary Shelley 還寫了另一本小說 The Last Man,講的是全世界遭受瘟疫,故事中的主角們一個一個死去,只剩下最後一個人的故事。在現代看來這是個老掉牙的劇情(但多少是票房保證),但當時竟然賣得非常不好,被批評的一文不值。不知道那些評論家到了現代看到我們的這些災難片,會不會暈倒?19 世紀為我們帶來了大規模的工業、電力、和與電力相關的一系列新發明。對當時的人來說,科學恐怕真的是萬能的吧!兩位科幻界早年的大作家凡爾納(Jules Verne)和威爾斯(H.G. Wells)都在這個年代。凡爾納從小就幻想著四處探險、旅行,在 12 歲時曾經偷渡上一艘前往印度的船,但卻在開船前被抓到。回家被老爸毒打了一頓後,凡爾納發誓「從此只在幻想中旅行」。沒差,凡爾納在幻想中所進行的旅行,差不多是後世無人所能企及的。從地心歷險記,到海底兩萬里;從環遊世界八十天,到從地球到月球,凡爾納上天、下海、入地、飛太空無所不去,在金錢上更是財源滾滾,讓他有足夠的錢換了三次遊艇,最後還乘著第三艘船 Sait-Michel III 環遊歐洲一圈。凡爾納最大的成就,就是他對科技進程的掌握的精細,許多當初是如此幻想的東西,到了今天都成習以為常的每日物件。其中最驚人的例子,是凡爾納寫於 1863 年的書「二十世紀的巴黎」。當時凡爾納的出版商認為,書中對科技的悲觀看法對凡爾納的科幻小說家路線發展不利,因此建議他先把這本書放著,以後再改。凡爾納於是將書鎖在了保險櫃裡,一鎖就是 130 年,直到 1994 年才出版。書中的「二十世紀」巴黎,有空調系統、玻璃維幕的摩天大樓、汽車、高速火車、計算機、網路、電視、電梯、傳真機等。嚴格來說這些東西背後的科技在當時都已經出現了端倪,但能想像出成品,也只有像凡爾納這樣的大師才做得到吧!

威爾斯的作品就沉重多了,大部份都有對科技、對社會比較嚴肅的探討。著名的作品有 The Time Machine(時光機器)、The Island of Doctor Moreau(攔截人魔島?)、The Invisible Man(隱形人)、The War of the Worlds(世界大戰)等。許多他使用的題材都對未來有深遠的影響,像 War of the Worlds 基本上一舉定調了外星人入侵的情形。很多裡頭的設定到現在還經常看到 -- 大家記得 HL2 裡的三腳機器人嗎 XD。

二十世紀初期廉價雜誌(Pulp Magazine)的興起,代表著科幻小說的一個高峰,特別是 30 年代末期到 50 年代這一段時間,拜科技進步飛速所賜,科幻小說總有寫不完的題材。當代的著名作家包括了科幻小說的「大三元」(如果這樣說正確的話):亞瑟.克拉克(Aurther Clark)、艾西莫夫(Issac Asimov)和海萊因(Robert Heinlein)。小薑以前高中的時候,最喜歡就是貓在學校圖書館的角落,看克拉克和艾西莫夫的科幻小說,常常看到上課了還舍不得回教室。最讓小薑印象深刻的,是科幻小說的耐久性 -- 在翻到最後看出版日期前,你真的很難猜出這本書是什麼年代寫的。「2001 :太空漫遊」的故事如果改一下年代(例如...2050),一樣像是一個在描述近未來的太空探險故事,只是就算人類到時真的能去土星, HAL 好像還是很難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開發出來吧?(這也未嘗不是件好事...)

50 年代之後,電視和電影的發展為科幻展開了另一條道路,讓科幻更為廣大的群眾所接受,並產生了「科幻片」這個類別。目前常常看到的科幻小說/科幻片類別,首屬仍然是太空/外星人這個類別吧,只是小薑觀察近年來的趨勢,好像人類愈來愈少離開太陽系去探險了,這可不是好事啊!另一個近來很常見的類別,是時間點設定在現代的災難片,通常利用了當時討論最熱烈的話題為背景,像慧星撞地球,或明天過後。其他比較常見的類別,還有時光旅行、機器人(無論是想反抗人類還是人工智慧)、複製人、和(最近比較少見的)網際網路有關的科幻故事。只能說,只要科學和科技仍然在進步,科幻就永遠有新的題材可以發揮吧!

科幻與現實之間的關系是什麼呢?現實是科幻的基礎 -- 科幻只是在現實之上多問了一句「如果...的話,會如何?」,並探討新的技術對人類物質和道德方面的影響,可以說是用一種劇情化的方式,預言未來。但科幻又如何不是現實的基礎呢?科幻充當的角色有時是科學與大眾之間的橋樑,用不失科學準確性的方式將一些科學界的新發現以及其背後的涵義介紹給普羅大眾;有時又是個警醒者,提醒著大眾事先防範新科技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但更重要的,科幻有時正是科技的先驅者,在不知不覺中,為科學家們開創了新的課題和新的方向,最終產生出對人類有利的新科學、新技術、新發明。

對小薑來說,這一系列的文章寫下來出乎意料之外的累人,但也收獲豐富,在四處搜羅資料的過程中,小薑也學到了很多東西。或許現在該是放下課本,再次一頭栽進科幻小說的世界的時候了吧!少了對未來的想像,又哪裡有想像中的未來呢?

科幻與現實:力場
科幻與現實:鐳射
科幻與現實:隱形
科幻與現實:傳送
科幻與現實:機器人(上)
科幻與現實:機器人(下)
科幻與現實:幽浮
科幻與現實:外星人
科幻與現實:前進,宇宙!
科幻與現實:永動機
科幻與現實:時光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