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o X Note 評測:稱「大」王

你有多久沒見過一款真正的超大尺寸旗艦手機了?

Vivo X Note 評測
Vivo X Note 評測

自 7.2 吋的華為 Mate 20 X 以後,手機行業基本就沒再有過真正旗艦定位的超大尺寸手機。實際上隨著越來越多裝置單純靠變長來增加面板吋數,觀感上能實際顯大的產品這些年也是越來越少。而 Vivo X Note 的出現打破了這一情況,和折疊機 X Fold 同期發表的這款 7 吋機,選擇以更加常規的方式來滿足(可能是小部分)消費者對真正大螢幕的追求。

外觀及手感

Vivo X Note 評測
Vivo X Note 評測

看過筆者近期幾篇評測的讀者,應該都已經對 Vivo 今年的「方圓天階」設計語言十分熟悉了。X Note 的造型基本上也是跟之前的 X Fold 還有 X80 系列一脈相承,差別就是其背蓋左右兩側會有沿著相機區左右邊貫穿上下的兩組裝飾線。它們的存在一方面是為了給手機外觀增添幾分商務屬性(就好像同樣定位商務機的 X Fold 黑色版本會加上一條斜紋一樣),另一方面可能就是為了在視覺上盡量讓裝置顯「瘦」吧。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 X Note 的螢幕採用了當下少見的 21:10 比例。這雖然更利於顯示目前仍在網路上佔主流的 16:9 媒體內容,但同時也會令機身看起來比一般產品更「胖」,握在手上也能感受到有別於一般手機的寬度(80.31mm)。話雖如此,在 7 吋這個大小上 X Note 並不算是一台厚重的手機。筆者手上的藍色素皮版僅重 216g,厚 8.75mm(黑色的 AG 玻璃版重 221g,厚 8.37mm),其實跟 X80 Pro 沒有差很多。加上裝置的重量分佈設計得比較好,拿在手上並不會有太大的負擔。

與此同時,手機的邊角也都被打磨得很平滑,絲毫不會有劃手感。中框表面是磨砂金屬材質,摸起來觸感十分細膩。值得一提的是,X Note 的中框左右都是平面,相比側面保留一定弧度的曲面螢幕手機,它在平放時可以被更容易地拿起,橫向握持時也更加穩當。和 X Fold 一樣,裝置左側也設有靜音撥桿,但有一點不足是音量鍵的鍵程較淺,回彈手感不是很乾脆。最後,這款裝置也配備了已為越來越多 Vivo/iQOO 高階機所使用的廣域超音波屏下指紋。相比傳統的光電方案它有濕手辨識的優勢(機器本身也有 IP68),而且還能靠更大的掃描範圍來提高安全性和拓展應用場景。

螢幕及音質

Vivo X Note 評測
從上至下:小米 Max 3(6.9 吋 18:9)、Vivo X Note(7 吋 21:10)和小米 Max 2(6.44 吋 16:9)。

Vivo X Note 配備了一片 Samsung E5 AMOLED 面板,解析度達到 3,080 x 1,440,更新率 120Hz 且支援 1Hz - 120Hz 自適應 LTPO。不算特殊比例這項「異能」,螢幕本身的素質在如今市場中堪稱一流。其亮度不懼夏日陽光,色彩鮮活而且有著優秀的色準表現。另外得益於左右兩側的微曲設計,曲面手機上多見的邊緣變形、偏色和誤觸情況也能被較好地控制。

和同期發表的 X Fold 一樣,X Note 的雙喇叭表現也頗為驚艷。它們的音量很足,發聲分佈均勻,聽感飽滿且層次分明,跟 7 吋大螢幕形成了很好的影音娛樂搭檔。裝置不意外也內建有 Vivo「祖傳」的 CS43131 音訊晶片,但可惜仍沒有 3.5mm 耳機孔,這對一款超大尺寸手機來說還是挺可惜的。

相機

Vivo X Note 評測
Vivo X Note 評測

在 X Note 發表時筆者就說過,這款新品借鑑了不少當時 Vivo 影像旗艦 X70 Pro+ 的硬體配置(後來沒多久新一代旗艦 X80 Pro 就來了)。後置四攝的感光器全被繼承了過來,分別是 50MP 主攝(Samsung GN1,有光學防震)、48MP 超廣角(Sony IMX598)、12MP 的 2X 人像(IMX663)和 8MP 的 5X 潛望遠攝(OV08A10,有光學防震)。四顆鏡頭均有蔡司 T* 鍍膜加持,另外裝置也配備了 Vivo 自研的 V1 影像晶片。

相比之下,X Note 只是在超廣角和人像相機上少了機械防震,因此其綜合拍攝表現跟 X70 Pro+ 還是非常接近的。手機整體的色彩依然是濃而不豔的風格(也有偏真實的「蔡司自然色彩」可選),照片觀感通透、明快,對眩光、鬼影亦有著很好的抑制效果。人像端在暗光拍攝或面對運動對象時,出片率是會比有光學防震的 X70 Pro+ 低那麼一點(更不用說加上微雲台的 X80 Pro 了)。超廣角相機受到的影響有限,長焦端也就只是堪用吧。

在 X Note 上你可以找到四款蔡司鏡頭虛化模擬效果,但暫時還沒出現自 X80 系列開始引入的電影模式。此外新機上的搖攝、地平線矯正工具也都欠奉,考慮到硬體有差,很難說這些頗實用的功能日後有沒有機會透過更新加入。至於 16MP 自拍相機的效果個人認為完全可以滿足大多數人的需求了,而錄影表現基本上也是跟 X70 Pro+ 相若。

系統

Vivo X Note 評測
Vivo X Note 評測

和近期這一波 Vivo 的新機一樣,筆者手上的這台大陸版 X Note 也預載了基於 Android 12 的 OriginOS Ocean 系統(如果發售國際版軟體應該會更貼近原生 Android)。其主打的改進是手機端與 PC、平板的協同作業,另外和同樣商務定位的 X Fold 一樣,X Note 也有基於 SPU 的「金融級別」防護能力,並可提供諸如隱私專區、隱匿模式(同時關閉相機、麥克風和定位)等安全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Vivo 近期終於為包括 X Note 在內的數款新機補上了不少用戶一直想要的「顯示大小」調節選項。在這樣一款注重顯示效果的產品上,的確是該給使用者更多調整介面內元素的自由度呢。

效能及續航力

Vivo X Note 評測
Vivo X Note 評測

Vivo X Note 搭載了 Snapdragon 8 Gen 1 處理器,同時有最高 12GB LPDDR5 RAM 和 512GB 內建儲存,全都是目前旗艦機的標配。不過可能是考慮到目標用戶相對不算高的遊戲需求,它雖然也加入了 VC 均熱板和石墨導熱片,但實際使用中並沒有完全釋放出 8 Gen 1 的效能潛力。在運行《原神》等主流遊戲時,可以看出 Vivo 在 X Note 上的調校策略還是偏保守,控溫的優先級被擺在效能輸出之上。或許在後續的韌體中,廠方可以考慮在效能模式下再多給裝置一點發揮的空間。

對於一款 7 吋的手機來說,X Note 內建的 5,000mAh 電池不能算很大。面對 120Hz 的 2K+ 螢幕,它的實際表現也是中規中矩。中度使用撐過一個工作日無憂,基本不需要行動電源的輔助,但跟過去一些超大手機兩天一充的水平還是存在一定差距的。幸而裝置的快充很夠力,有線和無線功率最高分別能達到 80W 和 50W。實測有線充電 10 分鐘能灌入 42% 的電量,完全充滿則需時約 40 分鐘。不過它標配的 80W 充電器是單 USB-C,相比同期發表 X Fold 的雙 USB-C 充電器會少一點便利性。

競爭對手

Vivo X Note 評測
Vivo X Note 評測

如筆者在開頭所寫,在超大尺寸非折疊手機(個人認為現在至少要不小於 7 吋)這個領域裡,Vivo X Note 目前就是獨步天下。如果放寬一點標準,當下跟它最接近的對手可能是 6.8 吋、19.3:9 比例的 Samsung Galaxy S22 Ultra。兩者的效能、顯示水準相當,X Note 充電更快,Samsung 那邊則有 S Pen 加持。拍攝方面可以說各有所長,S22 Ultra 的焦段覆蓋更全面,但實際成像效果 X Note 或許會更討一般人喜歡。

是說,如果 Galaxy Note 系列還在的話,大概會更適合拿來和 X Note 比較。兩年前的 Galaxy Note 20 Ultra 也有 6.9 吋大,這條產品線原本的尺寸上限一般來說還是會高過更偏主流的 Galaxy S 系列一點的。

結語

Vivo X Note 評測
Vivo X Note 評測

憑藉目前業內罕有的螢幕尺寸和比例,Vivo X Note 去到了超大旗艦手機這片小小的市場。對手的稀缺加上它本身足夠強的實力,讓 X Note 一登場就直接圈地為王。鍾情 Phablet(平板手機)概念的消費者,放眼四周應該是沒有比它更好的選擇了。

而 Vivo 涉足這一小眾領域的舉動,其實也從側面展現出了他們在主流市場遊刃有餘的狀態。近兩年主品牌 X 系列和 S 系列先後穩步完成了定位升級,副牌 iQOO 也站穩了高 CP 值效能機的位置。在這樣的前提下,嘗試新型態的 X Fold 和為細分市場而生的 X Note 適時出現,給人的感覺仍是一個「穩」字。兩者的完成度都相當之高,筆者彷彿已經能聽到 Vivo 喊出「我全都要」的豪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