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Xperia 1 III 評測:終於填滿了規格表

既突顯 Sony 黑科技,又不會被比下去。

Sony <span>Xperia 1 III</span> 評測
Sony Xperia 1 III 評測

手機鏡頭愈加愈多,是因為廠商們為了可以滿足到使用者在不同焦段上的攝影需要,不過明明數位相機也只是一個鏡頭就可以了,因為中間是差了「變焦」的元素。Sony 就以黑科技,讓最新的 Xperia 1 III 在沒有犧牲體積和體驗下,實現了切換焦距的手機鏡頭,提供獨特的使用體驗。但在此之外,Sony Xperia 1 來到第三代目,硬體規格上也終於填滿,可以與市場上的其他競品看齊,不再給人挑剔。

以下就是小編對於這款既突顯 Sony 黑科技,又不會被比下去的三代目日系旗艦,Sony Xperia 1 III 的使用體驗,看他們磨合了三年的 One Sony 結晶品是如何的吧。

外型設計

右上:Xperia 1 / 左上:Xperia 1 II / 下:Xperia 1 III
右上:Xperia 1 / 左上:Xperia 1 II / 下:Xperia 1 III

Sony Xperia 1 這名字沿用到第三世代,這代表了長久的延續性,而這特性同時也在手機的外觀上能看出來。Xperia 1 III 還是那支長長的手機,也難怪會被人戲言為「電視遙控器」,不過作為 Sony 電視用戶的小編,可以跟大家確認他們家的電視節目遙控器還要更細長的!進入 Xperia 1 世代之後,Sony 手機是慢慢變得可以與世界接軌,其中一個能夠體會到的地方就是螢幕正面的邊框是愈來愈細的,因為 Xperia 1 三代的機身長度是有慢慢變短,但螢幕尺寸卻是同樣的 6.5 吋,所以可以證明邊框是有慢慢變小。到了 Xperia 1 III,即使沒有用到打孔屏來收納前置自拍相機,但乍看之下已經能做到一定程度的「全面屏」效果。

超細的「額頭」,是沒有異形屏下的極限
超細的「額頭」,是沒有異形屏下的極限

翻到機背,借測的 Xperia 1 III 是紫色版本,也是近年 Sony 手機的一個標誌配色。值得一提的是來到第三世代,Sony 總算用上霧面機身,解決了過往兩代亮面機身都有指紋收集問題,不過霧面紫實在難而顯色,所以昏暗環境可能只會看到深色機身。霧面處理可不光只有在機背的部分,Xperia 1 III 的中框也是同樣的設計,提升一體感。然而即使表面處理已有不同,但仍然繼承了滑溜的問題,一不小心就會整台手機滑飛出去,小編借測的機器也已經多次親吻大地了。

反潮流的 Google Assistant 鍵
反潮流的 Google Assistant 鍵

看到中框,上面所放的按鍵也跟過去機種有點不太一樣。實體按鍵都集中在右側,音量鍵、兼任指紋辨識器的電源鍵、Google Assistant 鍵(!)和快門鍵。是的,曾經是 Android 手機標配、後來又取消了的 GA 按鍵,突然又回歸到 Xperia 1 III 身上,而且官方也沒有加以解釋和說明,實在叫人好奇。特別是在大中華區,Google Assistant 的應用率都不算普及,所以對於我們來說可能是個畫蛇添足的舉措。幸好就是這個沒有太常用的按鍵雖然沒有自定義的能力,在設計上還是隱藏式的,是與中框成平面的,平常沒事也太概不會誤觸到。

再往下一顆按鍵就是快門鍵,這自古以來就是 Sony Xperia 旗艦手機的特徵的一個設計。來到 2021 年就有一點點的細節變化,就是表面加入了菱格花紋,面積也變大顆了點,按下快門時就會更加有感了。機身上的其他部分也就是老樣子的,USB-C 埠在機底,機頂就是只此一家的 3.5mm 耳機孔。最後當然就是會有 IP68 的防水防塵等級機身,同時螢幕玻璃也是由康寧 Gorilla Glass Victus 所保護,機背就是 Gorilla Glass 6。

帶菱格花紋的快門鍵
帶菱格花紋的快門鍵

視聽體驗

21:9 螢幕比例能在播放電影時有滿屏效果
21:9 螢幕比例能在播放電影時有滿屏效果

說時遲、那時快,就讓我們進入首個應用到 Xperia 1 III 的黑科技。Sony Bravia 電視的造詣,是有在這台 Xperia 1 III 上體現的。規格上,Sony 這回是用上一片具 120Hz 刷新率的 6.5 吋 21:9 4K HDR OLED 面板,是在孤芳自賞的在追逐 4K 之後,浪子回頭的加入了市場需求更高的高流暢度顯示能力。不過這樣一來,Xperia 1 III 的顯示能力也「順道」成了市面最強的了吧。實際觀看時,因為 120Hz 刷新率的升級是顯而易見的,所以在與前代比較也是更有感的。再來的還有給到 240Hz 的觸控採樣率,這對於會玩手遊的朋友是特別會留意到,也是一個代表了 Sony 終於跟上市場需求的訊號。

以小編自己的感覺來說,Xperia 1 III 的畫面是非常精細、顏色也很飽滿,只是因為 21:9 這個超級窄長的比例,讓現實世界的主流內容在 Xperia 1 III 上顯示時,都會較同樣尺寸的手機要小。然而,唯有在 Netflix 上看劇場版《浪客劍心》時,正正就能活用到這 21:9 螢幕比例,滿屏顯示就是爽。

個人化 360 Spatial Sound 效果可配合其他品牌耳機使用
個人化 360 Spatial Sound 效果可配合其他品牌耳機使用

音響的部分,Xperia 1 III 因為保留了 3.5mm 耳機孔,大家的 Hi-Res 有線耳機都可以直接在手機上應用,加上有支援 LDAC 編碼,所以不管是在聽任何來源的高解析度音訊都是可以的。不過 Sony 這會卻又有在喇叭的部分下了工夫,說是因為結構的改變,配合真正向前發聲的喇叭設計,音量會有 40% 的提升。小編在家裡看電影時就是直接在手機上播放聲音,那些刀光劍影的特效聲還真的有立體感的。

相機

Xperia 1 III 獨有三鏡頭、四焦段
Xperia 1 III 獨有三鏡頭、四焦段

另一個 Sony 黑科技的體現,就是在相機的部分。在 Xperia 1 III 上是搭載了 12MP 的三相機組合,但總共卻提供了四個焦段,分別是 16mm 超廣角、24mm 廣角、70mm 2.9 倍遠攝和 105mm 4.4 倍遠攝。套用 Sony 的說法,這幾個焦段是針對專業攝影師而來的,所以對應了單眼相機用戶最常用到的幾個焦段,使用時也會有著「換鏡」一樣的使用體驗。

是說,有著光學變焦的智慧型手機並非 Sony 首創,往回看看,更硬核的 ASUS 老早就在 2015 年推出的 ZenFone Zoom 上實現過單鏡頭的 3 倍變焦焦段,是以 10 片鏡片組來達成的(還有 2014 年推出、分不清楚是 DC 還是手機的 Samsung K Zoom)。然而當時的技術,就只能用上 1/3" CMOS,光圈值也僅 f/2.7-f/4.8,要在光線相當充足的環境下,才能拍到夠看的成像。而且 ZenFone Zoom 機厚 11.95mm,機動性遠較僅 8.2mm 厚的 Xperia 1 III 為低,不過這都是 7 年前的事情了。

遠攝相機由 70mm 切換至 105mm 焦段動畫
遠攝相機由 70mm 切換至 105mm 焦段動畫

來到 2021 年,Sony 的做法是設定了在潛望式鏡頭中,在 70mm 和 105mm 這兩個固定焦段來做「切換」,讓中間涉及的鏡片活動就減少了。雖然複雜度是低了,但考慮到有限的空間裡做到這效果,還是叫人驚嘆。所以小編也不會在嫌棄 Sony 手機在切換焦段時會有黑屏的問題,心裡當作是在換鏡頭就好了,而且也更爽(?)。規格上,Sony 的 1/2.9" CMOS 雖然沒有大很多,不過光圈值卻有到 f/2.3(70mm)、f/2.8(105mm),所以在暗一點的環境下遠攝,還是能用的,只是成像就沒有談得上很好就是。

既然 Sony 在專業相機上有著一定經驗,他們會把相關的使用介面引入手機也並不叫人意外。他們在前代開始在原生相機 app 以外,再預載了一個「Photo Pro」的仿 Sony 單眼相機介面的相機 app。不過在一台手機裡有兩個原生相機 app 也是過於累贅了吧,所以在 Xperia 1 III 裡就整合到只有一個 Photo Pro app,再於裡頭加入便於使用的「Basic」拍攝模式。

即使是 Sony 給合了相機團隊的努力,但在手機的相機上能做的手動調整也是常見的那些白平衡、ISO、快門速度、曝光度等。不過 Sony 的獨特性是提供了「極速」、「具追蹤力」、「特定對象辨識」的自動對焦功能,而且更是全部四個焦段都可以應用得到。具體來說,就是能辨識並進蹤物件,再以每秒 60 次的速度進行 AF/AE 運算,緊緊的「咬住」目標物做連續的對焦,效果可以媲美專業單眼的 AF-C 呢。

規格和理論上都說了好幾個段落,再來的當然是成像啦。在用上 1/1.7" CMOS 的廣角相機上拍攝,顏色都非常實在,立體感也很好。在拍攝小毛孩的時候,配合到相機有的動物辨識和追焦能力,是能非常輕鬆的拍出準確對焦、成像銳利的相機。

兩個遠攝端的表現也很不錯,成像都很紮實,雖然顏色相對偏淡,但立體感仍然不錯,更重要的是一樣會有高速對焦,可見遠攝相機沒有因為可動機關而影響成像。

系統功能

雙視窗模式:YouTube(上)/ 網頁瀏覽器(下)
雙視窗模式:YouTube(上)/ 網頁瀏覽器(下)

Sony 沒有在系統上有太多著墨,是預載了一個稍有修改 UI 的 Android 11 系統。主要賣點繼續是強調因應 21:9 長比例螢幕而有的雙視窗模式,可以在 Xperia 1 III 的螢幕上同時顯示兩個有足夠高度的畫面。效果的確是比較容易看到裡頭的內容,不過整體尺寸還是因為螢幕的窄比例而變得比較細小,年輕人是沒問題啦,就怕眼睛不好的朋友會比較辛苦。

在很多 Android 手機上都會有看到的遊戲模式都有在 Xperia 1 III 中出現,其名為「遊戲增強器」。這 app 在之前的 Xpeira 1 都有出現,提供著效能調配、防止打擾等常見但實用的功能,同時也可以把實體的相機快捷鍵定義為開關之用。既然來到 Xperia 1 III 之上,因為有著 120Hz 的高螢幕刷新率,所以調整項目中也會有新的選項來對應。

H.S. 電源控制
H.S. 電源控制

小編對於所謂的「H.S. 電源控制」給予認同,這功能限制充電的功能,防止裝置在遊戲時的升溫,會與充電溫度再作加乘,火上加油的讓手機「熱上加熱」。即使如此,面對高通 Snapdragon 888 的熱情,Sony 也是完全束手無策的。一打開《崩壞 3rd》, Xperia 1 III 就熱了。所以停止充電也可視為一種傷害控制的手段,不讓手機意外過熱吧。

再來的就有相當神奇,算是 Sony 另一個黑科技的 360 Spatial Sound 功能。會用到 Sony 手機的朋友,想必也會入手 Sony 的耳機,特別是小編偏愛的真・無線耳機 WF-1000XM4!在專屬的 Sony Headphones|Connect 裡,掃描耳朵後就會獲得個人化的 360 空間音效設定。但最妙的是,這個設定居然可以在其他品牌耳機上應用,帶來同樣的廣闊、自然音場,以小編的感覺來說,是比較 Dolby Atmos 聲效更能提升聆聽體驗呢!

規格效能

這回 Sony Xperia 1 III 終於追上市場上的其他對手,讓他們的真・旗艦機型可以標配 12GB,僅以儲存空間來分型號。核心規格就是高通 Snapdraon 888 處理器、12GB RAM、支援 PD 充電的 4,500mAh 電池。在我們常用的跑分工具之中,都能拿到符合預期的分數,當然機身也是難免會升溫的。在以溫度計來測量,Xperia 1 III 的表面溫度輕鬆就超過 46 度,也是 S888 的正常發揮啦(唉)。

總結

Sony 算是目前智慧型手機市場上,比較獨特的存在,既非一味追趕規格,也沒有隨便交出行貨,每款產品都是具有其代表性,也是展現了某方面的黑科技。然而作為消費者,在看到獨特性之前,在芸芸機海之中選購手機之時都很容易先把一些規格當作是入場門檻。因此過去的 Sony 旗艦手機總是會在某些部分有所不足,很容易就首先被篩走了。

來到 Xperia 1 III,在個核心規格也終於達到那條屬於真・旗艦手機的門檻,讓大家都沒有藉口再挑剔了。在穩固的地基以上所加建的,一切黑科技都更能夠好好被大家所檢視,像是首見的可變焦段相機、極速的對焦、出色的螢幕、奇妙的音場聲效。

小編認為 Sony Xperia 1 III 是值得大家一試的 2021 年真・旗艦機型,畢竟在外面的一片紅海,盲目的堆料之下,還會花時間做自有功能的廠商也不多了,更遑論出來的功能是實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