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 G10 掃拖機器人評測:催人「退化」

懶惰是科技進步的最大推動力,石頭 G10 再次證明了這一點。

石頭 G10 評測
石頭 G10 評測

在造福懶人這件事上,掃地機器人廠商過去幾年可謂是費盡了心思。拖地、自動集塵之類的功能陸續被實現,使用者需要親身參與的打掃環節也變得越來越少。而不久前新發表的石頭 G10 掃拖機器人,更是引入了自動清潔拖布和自動補水這兩大殺招。兩者的存在,理論上能解決類似產品拖布越拖越髒以及拖地時需要頻繁補水等常見問題。但實際使用中,它們是否真的能讓懶人們安心享福?這個問題的答案,筆者現在就來告訴各位。

外觀設計

和石頭之前的多款產品,尤其是最近的 T7S 系列相比,G10 的機器人本體在造型上並無太大的分別。裝置仍呈圓餅狀,上方設有突起的雷射測距感應器,感應器的一側照例有一排三顆實體按鈕。機身的三圍是 353x350x96.5mm,在水平、垂直方向上的通過能力都和過去相若。在抬起活動的頂蓋後,便可從內部取出塵盒,裡面的濾網也跟過去一樣支援水洗。

機器人的前面設有碰撞緩衝模組和充電觸點,後側是電控水箱,只要輕輕捏住卡扣便能將水箱從裝置內抽出。翻到底部,中間是能越障 2cm 的主輪和可拆卸的軟膠主刷,前方是萬向輪和地毯感應器,側方仍舊是一貫的單邊刷。而底盤的後半部都是起到拖地的作用,表面的單片式拖布撕下後,就可以看到藏在裡面的音波震動模組。除此之外,拖地模組和 T7S 一樣會根據需要自動抬起並停止出水,它的活動高度最多是 5mm,避開一般的地毯都不會有什麼問題。

石頭 G10 評測
石頭 G10 評測

雖然 G10 的機器人看起來似曾相識,但配套的充電基座已跟之前完全不同,因為你也要靠它來完成自動給機器人補水、清潔拖布的操作。由於要塞入容積 2.9L 的清水箱和 2.5L 的污水箱,還要給清潔機構留出位置,G10 基座的尺寸來到了 487x412x391mm。換水時的開蓋高度更是會達到 694mm,無論如何都是不可忽視的存在了,購買前肯定需要先確定家中是否有足夠的空間可以擺放。

基座的背面預留了繞線槽,方便用戶收起多餘長度的電線。底板則是以一個小坡的形式向前伸出,之所以這麼設計,一方面是為了避免機器人「倒車入庫」清潔拖布時水濺到外面,另一方面則是出於裝置正向駛入充電時讓拖布盡量遠離地面、利於自然風乾的考量。除此之外,基座整體為黑白拼色,正面有一顆條狀燈能以不同顏色顯示充電、清潔拖布、異常等狀態。機器人本體重 4.7kg,裝了水的基座更是重 約 11.5kg。所以官方雖然是宣傳 G10 支援多樓層切換打掃,但筆者相信普通人多半是不會這麼用的吧。

掃拖表現

石頭 G10 評測
石頭 G10 評測

G10 內建的風機和 T7、T7S 系列都一樣,最高能提供 2,500Pa 的吸力。配合石頭拿手的路徑規劃演算法,除去一些邊角受限於裝置型態需要人工補漏清理外,大體上可以說掃得又全面又乾淨。清潔過程中的噪音,測下來最高 60dB 左右,個人覺得可以接受。而在避障的部分,筆者自己是沒遇到需要解救機器人的情況,當然這跟不同人的收納、生活習慣有關。是說,之前在 T7S Plus 上出現過的 3D 結構光沒被 G10 繼承還讓人覺得蠻奇怪的,但願石頭能在後續的機種上補齊,如果還能識別個寵物便便什麼的就更好不過了。

接著是 G10 核心的拖地功能,因為自動補水、自動回洗的加入,這項功能的實用性較之前可謂大大加強。有了「後勤」保障,即便在無人情況下裝置也可以進行大面積的連續清潔。更重要的是,水箱在濕潤拖布時能變得更「肆無忌憚」,這對擦除污漬是能起到很大幫助的。而去污的另一大功臣,就是隱藏在拖布內側中間位置的音波震動模組。它每分鐘最多能進行 3,000 次線性橫向震動,根據筆者的測試,即便是相對難搞的污漬 G10 也可以較好地應對。

具體來說,筆者在磁磚上分別滴上了可樂、醬油、番茄醬、燒烤油汁和蜜瓜汁水,經過一夜的風乾,其中一些甚至都已經變成了黏黏的果凍狀。正式測試開始,筆者先是用「日常拖地」模式開到最大檔來拖地,結果就是可樂和油汁被拖淡了一點,蜜瓜汁、番茄醬、醬油幾乎沒變還是很黏手。下一步是切換到純拖地的「精細」模式,盡管還是用水,但油汁和可樂已經都被徹底清除了。這個時候,用肉眼已經看不太清醬油和蜜瓜汁的痕跡,用手摸還會有一點黏,而番茄醬變淡了但仍是肉眼可見的狀態。

接著筆者在水箱內兌入了隨 G10 附贈的官方清潔液,重新執行了一次「精細拖地」。結束之後除了零星幾點「番茄凍」還散在地上外,其它污漬已不復存在。最後筆者又再「精細」拖了一次,這下磁磚的觀感、觸感就徹底恢復乾淨的狀態了。所以結論就是,在日常拖地這件事上 G10 已經幾乎可以取代人力,哪怕是面對有相當頑固程度的污漬,它也有足夠的能力處理。至於跟旋轉拖把式的機器人相比孰強孰弱?筆者還沒體驗過另一種不敢妄下評斷。只能說把家留給 G10,我已經是完完全全可以放心的。

軟體操控

石頭 G10 軟體
石頭 G10 軟體

盡管石頭如今在宣傳上已經跟小米解綁很久,但他們的產品還是很好地嵌入在後者的生態鏈內,因此機器人無論透過米家還是石頭自己的 app 都能順利操控。和過去一樣,在軟體中你依然能非常清楚地看到 G10 完整的清掃路徑,而且連它的回洗路線也會以虛線標出,非常便於使用者掌握機器人的動態。與此同時,分區清掃管理、定時任務設定、遙控清掃、耗材更換提醒等實用功能也依然可以在 app 中找到。為了更好地提升拖地效率,你也能自訂不同分區的打掃順序。將相對乾淨的區域集中在一起清潔,這樣就能盡量減少回洗的次數,另外不同區的掃、拖強度當然也都是可以單獨設定的。

石頭 G10 評測
石頭 G10 評測

如開頭所說,G10 機器人頂部仍然留有三顆實體按鍵,分別對應回充、開關 / 清掃和局部清掃 / 兒童鎖功能。筆者相信很多消費者選購掃地、掃拖機器人都是為了孝親,在這種情況下按鈕的存在就很有必要。以個人經歷來說,一般都會在將機器人「託付」給長輩前,在自己的手機上把複雜的設定都弄好,然後告訴他們只要按按鈕和定期清理塵盒、拖布就行。現在一些廠商為了追求所謂的智慧化(和節約成本),會刻意把產品做成非手機搭配不可用。私以為這種做法並不可取,尤其是一些家電類的東西,往往搞不好就會本末倒置。

續航、清理

石頭 G10 評測
石頭 G10 評測

和之前幾款石頭的產品一樣,G10 內建有 5,200mAh 的電池,官方給出的續航力是「最多 2.5 小時」。根據筆者自己的測試,家中顯示為約 45 平方米的清掃面積,掃、吸強度都開到最大的「日常拖地」模式下,一圈下來清潔差不多 40 分鐘耗去的電量為 34%。若是要先吸然後再以不吸塵的純「精細拖地」模式來打掃,Max 吸塵後電量會從滿電降到 69%,機器人再以密集 Z 字型拖完地後,剩餘電量 44%。

而在用水的續航力部分,官方稱在設置 20 分鐘回洗,選擇「日常拖地」模式、標準強度的前提下,裝滿的 2.9L 水箱能拖最多 400 平方米的建築面積。筆者實測下來,家裡接近 120 平方米的建築面積,滿水前後加起來差不多能以「日常」模式、Max 拖地強度拖四次的樣子,所以石頭給出的數據基本上可信。當然囉,水箱也都支援無水和基座內箱體在位檢測,系統在需要時會提醒用戶加水或排水。

在清理方面,主刷、邊刷、塵盒這些組件打理起都和過去一樣沒什麼難度。主刷近兩代變為膠製軟刷後,纏繞毛髮的情況也大為改善。塵盒的容積是 470mL,一般情況下也是不用每次打掃完都開蓋倒一遍啦。至於大家最關注的拖布,除非是地上有特別的污漬,平常打掃後交給基座以標準模式清洗就好。石頭為 G10 打造的自清潔系統,是透過蠕動泵上接清水箱,底下則是滾動毛刷和刮片。在洗拖布時,基座會先噴水把布打濕,然後讓毛刷從布面上滾過,再以刮片刮去髒物和污水。如此過程會左右往復幾次,「日常洗」的力度下大概兩分多鐘後,機器人就可以帶著基本乾淨的拖布回去接著打掃了。

要是像前面筆者測試的那樣拖到比較厲害的污漬的話,讓基座用更強力、耗時更久的「強力洗」後,拖布也能恢復到一個可用的狀態。但在結束清潔後,最好還是把拖布拆下來再手洗一遍。而基座本身的清潔,主要就是隔一段時間需要拆下毛刷和右側的濾網。雖然洗拖布時髒水會被吸走,但刷子和網上還是會留下毛髮等髒物的。最後,G10 抬高拖布自然風乾的效果很好,筆者用到現在都沒有聞到過異味,污水箱的密封性也是不用操心的。

結語

石頭 G10 評測
石頭 G10 評測

這次石頭在宣傳 G10 時用的廣告語是「你只需按下『開始』」,體驗完後筆者承認這句話還真是沒怎麼誇大。有了自動清潔拖布和自動補水這兩大功能的加持,G10 可以說真正讓使用者得到了解放。日常使用你可能一週甚至兩週都不用去管這個牆邊的「大」傢伙,即使要打理,很多時候也只是換個水、倒個灰而已。時間久了,搞不好你連清潔的技能都會「退化」掉呢。

不過對忙碌的現代人來說,這種「退化」也未必不是件好事... 更何況 3,999 人民幣(約 4,830 港幣 / 17,400 台幣)的代價也不能算很高。懶惰是科技進步的最大推動力,石頭 G10 再次證明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