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的產品曾經是業界的頂尖,是結合美學與實用的代名詞。但近年的情況每況越下,MacBook 系列產品更是慘成重災區,自 12 吋 MacBook 的推出以來,其只有 USB-C 埠和蝴蝶腳鍵盤的設計,都只有惹來一片哀怨,甚至是官非。糾纏了足足 4 年,Apple 總算順應民意,推出了一款採用「新」鍵盤設計的 MacBook Pro 16 吋,帶來更好的擊打感。
事實又是否有如 Apple 般聲稱的好呢?每天都在要用電腦輸入大量文字的編輯,總會給到中肯的意見。所以小編就親身用了這台 16 吋 MacBook Pro 一段時間,以下就給大家分享一下感受。
先來點官方資料
這次 Apple 在現有的 13 吋和步進歷史的 15 吋、17 吋之外,久違地再推出新尺寸的 MacBook Pro 型號。據 Apple 表示,16 吋直接會取代過去的 15 吋型號,所以大家在買新 MacBook Pro 時,也僅會遇上 13 吋和 16 吋兩個版本,不會搞亂產品線。
有了更大的機身,自然能塞進更多的料了。除了循例的硬體升級——現在可選最高第 9 代 Intel Core i9 處理器,還大大提升了 SSD 和 RAM 的選項,攻頂規格將會為 8TB SSD + 64GB 的 2666MHz RAM,兩者都不光是 Apple 最高規的一次,業界也是少見的。GPU 的部分,頂規將會是 AMD Radeon Pro 5500M 8GB GDDR6,這個系列的 GPU 都是 AMD 給 Apple 定制的 7nm 工藝晶片,有更好的功耗表現,特別適合在行動裝置上使用。Apple 也不意外地演示了用 DaVinci Resolve 進行影片調色,可以在 ProRes 4444 格式同時、實時地進行 6 種顏色的渲染。這款的規格,相信也能滿足有極高運算要求的創作者吧。
更叫人興奮的,大概就是 MacBook Pro 在其 2KG 的重量中,就塞進了剛好抵住美國航空管理局定下能帶上飛機的上限 100Wh 電池,大家也不能多求什麼。其隨附的充電器也升級了,在同一尺寸下,功率提升了 9W 至 96W。這樣把 MacBook Pro 帶出門外使用時,對續航力的擔憂也少了很多吧。搭載了更高效的硬體和更長久的電池之後,散熱系統也需要隨之升級,MacBook Pro 裡的散熱板面積上漲了 35%,更大的散熱風扇也能帶動多 28% 的氣流。實際在使用一段之後,機底的確也僅有稍稍變溫,還沒有到燙手的程度。哪個開發者要去挑戰一下?
為了針對創作者族群,Apple 也特意強調了 16 吋 MacBook Pro 的音效部分。除了洪亮紮實的外放表現,這次的收音麥克風也聲稱是專業級的三麥陣列。然而,FaceTime 鏡頭還是那顆 720p 的相機,直播主還是需要另外配置一組相機啊。
說了那麼久的 16 吋 MacBook Pro,自然就需要提一下其長大了的螢幕啦,這次可是 MacBook 史上最大的 Retina 螢幕,畫素為 3,072 x 1,920,226ppi。把 15 吋和 16 吋的 MacBook Pro 疊在一起,其實會發現 16 吋的機身並沒有變大很多,不意外的是 Apple 在螢幕邊框的部分著手(終於知道了嗎?),現在的螢幕左右邊框較前代變細了 25%、上方邊框更細了 34%。結果就讓 16 吋 MacBook Pro 有了更接近畫面滿版的視覺效果,同時多視窗併列時,其尺寸也可以稍微拉大一點,多看一些內容。
然後是個人感受
對於小編自己來說,最大的感受自然是在鍵盤的改進之上,這也大概是 MacBook Pro 16 吋最重要的一個部分。Apple 方面過去一直表示,轉用蝴蝶腳鍵盤的好處是其高穩定性,不會鬆垮垮的。來到新一代 MacBook Pro 的鍵盤,在 iFixit 拆解分析後,Apple 也承認了是與 2015 年版 MacBook 系列產品和 Magic Keyboard 結構類同。
但官方自然不會乖乖承認自己單純舊技重施,他們還指強調除了引入橡膠圓頂以及把鍵帽與鍵軸固定著,減少按鍵晃動,提升穩定性。在鍵軸之外,鍵程也有長足的進步,2016 年版 MacBook Pro 鍵盤的鍵程深了接近一倍,由蝴蝶腳的 0.55mm 加深至 1mm,同時也會有更好的回饋感。
實際擊打的手感,因為有了一定的鍵程,所以按下去也總算有打字的實感了。平常主要在打茶軸機械鍵盤的小編,在打這把鍵盤的時候又感覺鍵軸像是把手指的力度都卸去、吸收掉一樣,軟趴趴的。當然這也是個對週邊同事有好處了,就是減少被「嘰嘰格格」的鍵盤聲吵到。
另外一個更有感的,就是鍵盤佈局的一些變化:ESC 鍵終於與觸控欄分開!只讓真正需要因應畫面內容而變動的功能鍵透過輕觸操作,需要謹慎處理的 ESC 就換回實體鍵擺放一角,減少誤按的悲劇;Touch ID 就有如平衡兩端一樣,也從 Touch Bar 分離出來,這樣使用者也可以盲按這款兼任電源鍵的指紋辨識器。在一輪的文字輸入下來,真的是減少了誤觸 ESC 鍵的時候,就算是摸到,也沒有按到下去(萬幸)。
有一個要是 Apple 不提出,小編也不以為然的問題,就是 MacBook 蝴蝶腳鍵盤的方向鍵都比較難分辨到。這次 16 吋 MacBook Pro 也趁著改變鍵盤佈局,一併換回倒 T 形擺放的四方向鍵。如果大家真的認同 Apple 的說法,這樣的設計真的難以使用,那大概這次的新鍵盤會有比較好的手感。但小編也翻開放在一邊封塵的舊版 MacBook Air 13 吋,這不就是倒 T 形、使用只有一半闊度的左、右鍵嗎?所以說,16 吋 MacBook Pro 的鍵盤佈局就是用回從前的模樣,不同的就是增加了一些穩定度咩。
總結
其實說了那麼多,聽過 Apple 的那麼多甜言蜜語之後,才發現 MacBook Prp 16 吋也不過是換回舊款的鍵盤設計,僅算是回應了仍然在支持 MacBook 產品的消費者的其中一個訴求,大家也請別太開心。做為專業使用者,尤其是經常處理相片、影片的一群,其實還是在等待 Apple 什麼時候會把讀卡器帶回 MacBook 之上。
退個一百步說,即使市場上在 MacBook 之後也開始多了 USB-C 產品面市,全面換上 USB-C 埠算是個有遠見之舉,但 SD 卡這一存取媒介還是在主流之列,就連 Apple 自己找來背書的其中一個專業人士也是攝影師,更別說他們有強調過新世代 Mac 電腦都有聆聽真正專業用戶的意見,難道這群人士就都沒有想要 SD 讀卡器的想法了嗎?
無論如何,這一次 16 吋 MacBook Pro 的升級都是大家樂見的,外界普遍的反應都是正面的,小編自己也滿意這鍵盤的表現,如果你是單純因為蝴蝶腳鍵盤而暫緩升級新 MacBook Pro 的朋友,請放心敗家。只是,是否能否真正滿足了專業人士的需求,這次其實也只是一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