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iPhone 11 Pro / Pro Max 主站評測:更好,但沒有突破性的好

它們是你的最佳選擇嗎?

Apple iPhone 11 Pro / Pro Max 主站評測:更好,但沒有突破性的好

一台手機要符合哪些標準才能被冠以「Pro」之名?強勁的效能、優秀的拍攝實力還有足夠出色的軟體體驗,這些肯定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而 Apple 最新的旗艦機 iPhone 11 Pro 和 Pro Max 顯然都滿足了這些條件,它們毫無意外,代表著 Apple 至今為止最高的產品水準。

只不過,和 Apple 自己去年的 iPhone XS 系列相比,其進步是否能稱之為顯著?這個問題在主站編輯看來,無法簡單以是或否來作答。誠然,新 iPhone 改善的地方不少,但其帶來的影響放到實際使用中未必能讓許多人明顯地感受到。思前想後過一番後,我們的同事給出了自己對「Pro」的理解,那就是你可能需要一雙夠「Pro」的眼睛,才能發現那些落於細處、潤物無聲的變化。

(有些眼熟)的新設計

每隔幾年,iPhone 的設計就會被 Apple 大改一次。從 3GS 轉到 4 時,他們將機身線條變得更加方正,之後 5s 到 6 又經歷了一次圓潤風格的回歸。而今年的產品相較去年和前年,整體的變化並不能算很大。不過新機設計上的一些小點,還是值得拿出來討論一下。

首先,iPhone 11 Pro 系列都要比前代稍厚一點,不過好在幅度不大,許多人拿到手裡可能都未必感覺得到(新機裡最厚的還是 iPhone 11)。而在配色方面今年新增加了一個午夜綠,它的實際觀感其實並沒有綠得很明顯。Pro 和 Pro Max 在陽光下會顯示出一點橄欖色,更多時候甚至會呈現出一點灰灰的感覺。

除了顏色以外,Apple 在新機的背面還做了更多文章。這次他們為後蓋選用的整片玻璃,除了 Apple 標誌和三攝的位置外都經過了霧面處理。主站編輯認為這麽做的好處,一方面是能跟定位更低的 iPhone 11 區別開。另一方面則是它對指紋的抵抗性也更好,而且 Apple 宣稱這樣的方案相對來說也會比較防滑。關於後兩點,主站編輯認為實際情況確實如此,當然要保險的話很多人肯定還是會選擇裝上保護套吧。

不過,Apple 其實也有說過自己為 Pro 系列準備了「手機行業最耐用的玻璃」。對此主站編輯顯然沒法用拿到的評測機特意進行測試,但在他遇到的幾次跌落中,新 iPhone 的玻璃在掉到地板上後並沒有碎掉。但即便如此,日常使用給玻璃表面帶來的細小劃痕還是在所難免,所以貼膜肯定還是強迫症患者的必備之品啦。

至於最有爭議的後置相機設計,真的就只能說看你能不能認同 Apple 的審美了。主站編輯認為那麼大一塊方形的凸起,至少在功能上,是可以更好地保護到三顆鏡頭。Pro 和 Pro Max 平放在桌上時,用手按裝置不會像 XS 那樣晃得那般厲害。除此之外好像說不出什麼別的優點,要買這一代的產品,就唯有接受了。

「超級」螢幕?

各位還記得開頭所說的那些「未必能讓許多人明顯地感受到」的變化嗎?新的 Super Retina XDR 螢幕就是一個例子。這次 Pro 和 Pro Max 的尺寸還是跟前代一樣,停留在 5.8 吋和 6.5 吋,而且解析度也和原先一致。如果你希望看到類似 Galaxy Note 10 那樣的隔代巨變,很抱歉,至少 Apple 今年沒這樣的打算。

那在花哨的命名之下,是不是顯示效果也有著足夠大的差異?主站同事認為變化在平時並沒有那麼容易察覺得到。當然,Apple 選用的螢幕綜合表現還是頂尖的,但你硬要問新機比 XS 系列強出多少,可能還真是不太好說。和前代相比,Pro 系列的色溫會稍微偏暖一點,但這在 True Tone 技術存在的前提下似乎並不會對使用造成多大的困擾。而在直接進行照片顯示對比的時候,主站編輯個人甚至會更傾向於 XS 的色彩顯示效果。

根據 Apple 的介紹,Super Retina XDR 的一大進步在於其亮度在室內可以達到 800 尼特,觀賞 HDR 影片時峰值更是可以直接飆到 1,200 尼特。乍聽之下這個數字確實非常勁爆,而且在實際測試之後,Pro 系列在特定使用情境下也的確有著強出 XS 系列一頭的亮度表現。但說到底還是那句話,這樣的使用情境對普通用戶來說平時能遇到多少。Super Retina XDR 確實很棒,但有沒有好到顛覆體驗的地步,這在有限的評測時間內,主站同事是給它打了個問號的(當然跟 iPhone 11 的 Liquid Retina 相比,不管細節還是色彩表現都是要贏很多啦)。

實際使用

如果你有使用過 iPhone X 以來的 Apple 手機的話,那在拿到 iPhone 11 Pro 和 Pro Max 以後,硬體給人的感覺應該是非常熟悉的,大部分的差別其實主要都是隨 iOS 13 的更新而來。比如說新的深色模式,終於讓 iOS 用戶也能在暗處比較放鬆的使用裝置,而且它在 Pro 系列的 OLED 螢幕上顯示效果也非常舒服。

另外 Apple Maps 的體驗也比過去更好,尤其是結合 CarPlay 導航,類似「在下個信號燈後轉彎」這樣的 Siri 提示在實際生活中會非常有用。還有新版的照片 app 也改進了推薦照片顯示的演算法,新增加的多重手勢也讓選定、編輯文字變得更加容易。當然囉,因為系統還比較新 bug 也不是沒有,最讓主站編輯困擾的就是在鎖定螢幕下顯示打開的手電實際並沒有被點亮。此外某些在運行 iOS 13 beta 的 XS 機種上可以正常顯示的 app,很奇怪在同樣尺寸、解析度的 Pro 螢幕上卻總會出現一些顯示錯誤,類似這些問題都有待 Apple 日後的修補。

至於效能方面,新的一年意味著新一代的 A 系列處理器。在一週前的發表會上 Apple 少有地在台上拿上代的 A12 Bionic 和競品 Snapdragon 855 和麒麟 980 進行了對比(Apple 一般不會這麼做,過去我們採訪 Phil Schiller 時他還說自己「不太關心別人如何」),並以此預言新一代的 A13 Bionic 會更勝對手一籌。

老實講,A13 Bionic 不出意外的話確實會成為今年最強的行動晶片,但它的價值能被發揮多少,還是取決於用戶個人的使用習慣。主站編輯覺得,對那些早於 iPhone X 的 iPhone 來說,Pro 帶來的效能提升是可以在平日裡明顯感知得到的,你所有的操作幾乎都會比原來快出一截。但在對比像是 iPhone XS 這樣比較近的機種時,新 iPhone 儘管依然是更快的那個,但兩者間的差距有沒有到不能接受估計就是見仁見智的事情了。

甚至說在遊戲的時候,A13 Bionic 對比 A12 Bionic 優勢也沒有那麼明顯(這在後期最佳化後情況可能會有不同)。而在 Apple 今年著重強調的創作方面,主站編輯以不同軟體測試了匯出約 13 分鐘時長 4K@60fps 影片的速度。結果是 Adobe Premiere Rush 直接無法完成,而在用 LumaFusion 和 iMovie 的情況下,Pro Max 比 XS Max 分別快了 20 秒和 2 分半鐘。

不過 A13 Bionic 的神經引擎運算效率要比 A12 Bionic 高出了不少,這在運行機器學習類的 app 時體現得最為明顯。比如說 Prisma,在 Pro 系列上完成「作畫」的速度就要比 XS 系列快出很多。而且在 AR 效能上 A13 的改進也是顯而易見,以《Angry Birds AR: Isle of Pigs》為例,Pro 對平面的識別更準,畫面切換也更加流暢。而且和 XS 相比,Pro 呈現出來的 AR 元素會更像是融入真實世界裡的東西。

所有這些晶片上的提升,應該足以保證 Pro 系列至少在 CPU 和 GPU 的效能上,未來兩到三年都不會太過落後於市場。但有一個問題是,今年這代 iPhone 不出意外應該會是最後一代不支援 5G 網路的 iPhone。如果之後你面對新一代的網路技術,沒法接受自己的手機只能使用 4G 的話,那這點效能上的差異,恐怕就未必會動搖到「再等等下一代 iPhone」的決心了。

最後在續航力的部分,Apple 發表會上提到的大幅增強確實所言非虛。主站編輯去年測試全新的 XS 時,一次充電後能使用 9 到 9.5 小時的時長。在同樣的使用習慣下,今年的 Pro 可以達到接近 12 小時的水準。Pro Max 則能連著用 13 到 14 個小時,對比 XS Max 去年 11 到 12 小時的成績進步的幅度也不小了。另外關於反向充電的猜測,官方目前是予以否認,但隨著產品上市,有人拆解後可能才會有更確切的答案吧。

Max 的差異

就像去年一樣,iPhone 11 Pro 與 iPhone 11 Pro Max 雖然外觀大小有所差距,但在底下所使用的硬體和軟體大多是一致的,唯一的分別就在於螢幕大小及電力上,iOS 13 並未對 Max 的大螢幕使用體驗帶來任何激進的改變。

和平常一樣,有少數的 app 與網站能完整利用 Pro Max 額外的螢幕空間。例如在閱讀紐約時報的網站時,將它轉到側面的話,你會看到三直列排版的新聞而非一直列。少部分的第一方的軟體如 Mail、Message 等,也會在轉成側面時顯示額外的資訊和控制列。不過差不多也就這樣而已 -- 自從蘋果推出 Max 系列的大手機以來已經經過了一年的時間,但相對於 iOS 12,iOS 13 並未能更好地利用這些大螢幕空間。本質上,它與較小的 Pro 其實並沒有什麼明顯的不同。

由於 Pro Max 和 Pro(甚至是標準的 iPhone 11)之間的差距是如此的小,如果蘋果能為 Pro Max 開發出更特別的獨有功能就好了,像是 Samsung 的 Galaxy Note 10+ 就是很好的利用了手機螢幕所提供的額外空間的例子。 在有更好的應用之前,Max 似乎較適合需要長電力、花很多時間觀看影片、還有需要個大螢幕來幫助取景的人。

多一顆相機,多一點樂趣

一如 Google 在 Pixel系列當中所證明的,智慧型手機其實只要有一顆相機就能拍出極好的照片。那為什麼還要追求多鏡頭呢? 蘋果認為答案依然在變焦的自由度上:雖然說靠這軟體運算,可以勉強拍出堪用的「模擬」變焦照片,但如果有多顆鏡頭的話,還是可以保證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能有合適的工具使用。 因此在打造 Pro 和 Pro Max 時,蘋果選用了以下的感應器:

  • 附帶光學防手震的 12MP 廣角鏡,光圈 f/1.8。這是你會在絕大部分情況下使用的主力鏡頭,拍攝效果相當不錯。

  • 附帶光學防手震的 12MP 2x 望遠鏡,光圈 f/2.0。這光圈比去年 XS 的望遠鏡頭要稍微大一些,改進其低光表現。

  • 12MP 的超廣角鏡、光圈 f/2.4。這是 iPhone 首度搭載超廣角相機,特別適合在狹小的空間無法再後退的時候,盡量收入眼前的畫面。然而值得一提的是,雖然說在 iPhone 裡面這是第一次,但其他廠商早有同等或甚至更寬視角的產品。例如 Galaxy Note 10 的廣角鏡就是與其相同的 13mm。

在談論這些相機與它們的功能之前,我們需要先來講一講他們在背後的外觀排列。是的,並不是只有你覺得這長得有些詭異,其他公司也有將多個鏡頭排列在手機背後的例子,而無論排成一排或是一個方型在中間,都很少有這種三角形在正方形當中的奇異設計。蘋果不願意詳細說明這設計是否有什麼特別的功能或含義,所以可能真的就只是他們覺得這樣好看而已。

幸好在拍照這件事情上,新的相機可是一點也不馬虎的。

無論你用哪一顆鏡頭拍照,都可以期待豐富、但不會過度豐富的色彩與大量的細節。三顆鏡頭當中,標準廣角鏡拍出的照片似乎是最漂亮的,考慮到這個是一般人最常使用的鏡頭,這似乎也相當合理。由於整顆感光器上面都是相位對焦點,因此標準廣角鏡是對焦最快的一顆鏡頭,特別是在低光環境下更是如此。它也是3個鏡頭當中畫質最清晰的一個,主站編輯認為這個是蘋果有史以來最好的一顆全方位的鏡頭 。

話雖如此,望遠鏡頭也不差。它加大的光圈意味著在黑暗的環境底下,能較去年的幾種拍出更明亮的照片來。當然如果蘋果能夠將變焦倍率提升到超過兩倍當然會更好,但就目前來說,望遠鏡頭的表現來說並沒有什麼好挑剔的。

超廣角鏡頭則是今年的主打,主站編輯很喜歡這顆鏡頭,但並不是說他就沒有缺點。在低光環境下,這顆鏡頭的曝光有時候會抓不準,同時在細節的表現上也不如標準廣角鏡。不過這是除非你把照片放大到電腦螢幕上看,不然只是在手機螢幕上欣賞的話, 你主要享受的是更寬廣的視角與構圖,還這正是超廣角鏡的魅力所在。

蘋果今年也新加入的夜拍模式,但他的操作和想像中有一點不一樣:當手機判斷說你正在光源不足的環境下拍照時,它會自動啟動夜拍模式,雖然說你可以在按下快門前退出,但你卻無法避免他啟動。這意味著如果你只是想要偶爾在晚上拍普通的照片的話,不停的關閉夜拍模式可能會有些煩人。

12MP 的前鏡頭相對來說沒有後面的三顆鏡頭那麼的有趣, 但依然還是足夠拍出合宜的自拍照來。在這裡蘋果還是有加上兩個新功能,一個是自拍用的鏡頭其實比過往要來得更廣角,但啟動時蘋果是將畫面裁切到跟過去一樣,因此你可以選擇啟動這個「廣角」的畫面,將更多人塞到構圖之中。此外,現在你也可以用前鏡頭來拍攝慢動作的自拍照,蘋果稱之為「Slofie」,也就是慢(Slow)與自拍照(Selfie)的合體。

當要比較 iPhone Pro 和其競爭對手的時候,有時並不太好下結論。主站編輯主要的比較對象是 Samsung 的 Galaxy Note 10,而三間公司在拍照上有著理念上的根本不同。蘋果追求的是色彩的準確、Samsung 追求的是鮮豔的色彩和極高的銳利度、而 Google 則是用運算來調整局部的對比,最後的成品照片大致介於 Samsung 與蘋果之間。究竟誰好誰壞,很多時候取決於拍攝者的偏好,或甚至是個別照片的屬性。簡而言之,Samsung 的照片適合直接傳到 Instagram 上,而iPhone 11 Pro 的照片適合丟到 Lightroom 裡做進一步的調整。哪個照片比較「好」真的很難去評斷,但至少可以保證蘋果一方並不會讓你覺得有缺少什麼。

其他一些這代進行的小改變,包括了「Quicktake」功能,將原本長按快門的快速連拍,換成了更實用的拍攝短片(快速連拍現在變成要向左滑動快門鍵),以及新增了人像模式中的「High Key Light Mono」設定,讓你在白色背景前拍攝黑白的人像(也就是 Stage Light Mono 的相反)。不過由於人像模式是以尋找人臉為主的模式,如果有其他人晃到畫面中的話,那效果可能就會有點奇怪了。

比較可惜的,是 iPhone Pro 的相機並未提供任何「專業」級的控制,像是快門、ISO、手動對焦等。在過去,蘋果都是讓第三方開發者為 iPhone 的相機加入這些功能,但隨著愈來愈多人放棄專門的相機,改用手機進行拍照,或許該是 iPhone 將專業級的控制納入原生相機 app 的時候了。

不幸的是,最重要的相機功能「Deep Fusion」還沒有準備好上線。依照蘋果在發表會上的說法,Deep Fusion 將會融合九張不同曝光的照片,達到一張高度精細的成品。單就表面上,這似乎是蘋果在和 Google 叫板照片運算技術,但目前並沒有實際的範例來支持 Deep Fusion 是否有蘋果宣稱的那般強悍。如果 Deep Fusion真如蘋果所說的那麼厲害的話,它有可能完全改變對於 iPhone 11 Pro 相片拍攝的評價,所以藉時可能要再另外進行評測了。

主站編輯雖然玩的已經是最終販售版本的機器,但並不是沒有臭蟲,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發生載入了介面,但完全黑畫面的狀況。一名蘋果發言人表示,該公司已經獲知該問題的存在,並且會在 9 月 30 日上線的 iOS 13.1 更新中進行修正。有更新是好事,但這也意味著搶第一批購買的人,可能會有大約十天的時間會面對 iPhone 11 Pro 時靈時不靈的相機了。

整體來說,主站編輯認為這是 iPhone 史上最好的相機,而它們所能提供的使用彈性,應該能滿足大部份用戶才是。只是如果和競爭對手相比的話,這一輪鹿死誰手猶未可知,蘋果應該也很難像以前一樣大聲宣揚自己的相機是最好的了。

結語

iPhone 11 Pro 與 Pro Max 是當前蘋果最頂級的手機,但卻不免讓我們留下了一個疑問:它新增的功能,有多少是必須的呢?誠然,諸如電力的增進、更廣視角的相機等,都是讓人考慮購入 Pro / Pro Max 的理由,但如果這兩點沒有特別的吸引力的話,就日常使用來說,它們與 XS 的差距並不大,似乎沒有必要特地升級。此外,如果你不在意要最極致的蘋果手機,或覺得花上 US$1,000 美元在一支手機上太瘋狂的話,或許 iPhone 11 是更好的選擇也說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