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tima Thule 首張「近照」出爐,原來長得像個雪人!

在更高解析度的照片傳回前,就先只有這張了。

Ultima Thule 首張「近照」出爐,原來長得像個雪人!

元旦順利通過庫柏帶 Ultima Thule 近旁的 New Horizons,昨天傳回了第一張相對高解析度的照片。相當令人驚訝地,Ultima Thule 竟然是由兩顆貼在一起的圓球所組成,就像一個雪人一樣。懶的取名的 NASA 科學家於是就決定將大一點的球命名為「Ultima」,而小一點的那自然就是「Thule」了。雖然說過去我們曾經在彗星上見過類似的花生形狀核心,但靠近太陽的彗星早就已經開始有物質剝離,很難說其形狀是原生的還是侵蝕之後的結果,因此處於原生狀態的 Ultima Thule 可以說是為「接觸雙星」系統實乃自然形成,提供了重要的佐證。

New Horizons 在快速飛掠過 Ultima Thule 的過程中,收集了至少 6.5GB 的資料,這些資料回傳到地球最起碼也要兩年以上的時間。為了盡快能有科研結果公諸於世,New Horizons 的任務設計是會在資料收集完成後,立即將一張大約在 28,000 公里遠的地方拍下的照片傳回,接著是花一天的時間送回其他儀器的關鍵資料,然後才是慢慢地將剩餘的部份傳回。之所以選擇 28,000 公里這麼遠,是因為無法保證高速通過時 New Horizons 能保持 Ultima Thule 在鏡頭中央,而且愈靠近的話,Ultima Thule 在鏡頭中的相對速度也愈大,容易發生模糊。這張「保底」的照片就是上面這張圖,解像力大約在每像素 140m 左右。未來如果最接近 Ultima Thule(3,500km)時所拍下的照片有拍到目標的話,那解像力可以達到每像素 35m 呢。

就當前來說,除了 Ultima Thule 奇特的外形之外,科學家能推斷出來的資訊並不多。但從 Ultima Thule 兩顆圓球幾近完好來看,它們「相碰」時的相對速度並不大,也就是說它們是很緩慢地靠近,而非高速撞擊下的結果。這意味著在庫柏帶中的物體應該大多是從一片原始的物質環中慢慢凝結而成,而不是一個更大的物體被打散後的碎片,恐怕從太陽系成形以來就是這個樣子了。

NASA 在明天預定再舉辦一場記者會,說明高能粒子光譜儀、紫外線光譜儀、和太陽風偵測器等儀器,在通過 Ultima Thule 時有沒有紀錄到什麼特別發現,並對 Ultima Thule 的表面組成做出初步的推斷。

來源: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Applied Physics Labora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