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asonic Lumix GX9 評測:集大成的終極 GX 相機?

其實是 GX7 的直系後代,不是 GX8 的。

Panasonic 在二月的時候發表的 GX9,是 GX 隨身可換鏡家族中最新的一名成員,但向來是一條產線的 GX 系列,在上一代的時候被拆分成了較大台的 GX8 和較小台的 GX85,讓 GX9 究竟該算是 GX8 還是 GX85 的後繼機種,引來不少爭論。事實上,如果不看國際型號,而是看日本的型號的話,其實情況就會明瞭許多了 -- GX85 在日本名為「GX7MK2」,而 GX9 則是「GX7MK3」,顯見兩者其實都是 GX7 的後繼改良機種。

但雖然說主打的市場與 GX7 相同,但 GX9 加入了不少 GX8 的元素,像是專門的曝光補償轉盤,但終歸來說這是延續著 GX7 和 GX85 一脈的新品,在價位上也反應了這點。究竟 GX9 的表現如何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外觀




在外型上,GX9 與前代的 GX85 極為相像,走的都是復古、徠卡風的方盒子造型。GX9 實際上在三圍都比 GX85 略略長大了一點點,但不是內眼可以分辨的程度。從正面看過去,GX9 非常簡潔,最明顯值得一提的特徵,大概就是它只突出於機身半公分左右的小小握把了吧。



轉到上側,可以看到 GX9 與 GX85 最主要的一些外觀上的分別所在。首先,是在模式轉盤之下,新增了和 GX8 一樣的曝光補償轉盤,範圍是 +3 到 -3 eV,將另一個手動控制的功能移到了一目瞭然的地方。但因為轉盤的新增,原本在那個位置的電源開關被向內移了一點點,變成套在錄影鍵之外的小小撥桿。快門鍵、快門外的轉輪、以及模式轉盤的配置都保持著原樣不變。



向左邊看,依序是彈起式的閃光燈、熱靴、以及這代又加回來的翻轉式電子觀景窗。GX9 的閃燈和 GX85 一樣,彈起的高度大約只有一公分上下,稍微大一點的鏡頭都有可能會產生陰影。不過實話說這閃燈 GN 也只有 6 而已,更多大概也是應急而已,實用性就不用太期待了。至於翻轉式的電子觀景窗,雖然很開心 Panasonic 將它加了回來,但現實中很難碰到非它不可的特殊的利用場景,絕大部份的時候其實靠翻轉螢幕就可以勝任了。小編自己的 GX7 四年多以來用到翻轉觀景窗的次數是屈指可數,大部份的時候都是和朋友炫耀用的(咦?)。



轉到右側,是這次的一個小小驚奇:Panasonic 為 GX9 的連接端子裝上了機械式的滑蓋門,而不是一般比較常見的那個軟趴趴的塑膠蓋,讓 GX9 的質感向上升了一階。端子門下有 micro-HDMI 和 micro-USB 埠各一,可惜了這麼重視錄影的 Panasonic 還是不願意給 GX 系列加上 3.5mm 麥克風埠。



轉到底下,是 SD 卡/電池蓋、以及三腳架的螺絲孔。三腳架孔的位置相當靠前,對於安裝重鏡頭時的平衡應該有幫助,但看起來就沒有對到感光器的平面上了。打開電池蓋,裡面是 SD 卡槽與「祖傳」的 BLG10 電池,和 GX85、GX7、GF6、乃至於 LX100 等固定隨身鏡頭相機相同。



最後,我們回到了最為熱鬧的背面。在中間佔據主要位置是 3 吋、124 萬點的傾斜式螢幕,以及一眾操作按鍵,這些會在後面予以進一步說明。

操作與握感




在操作和握感兩方面,GX9 都相當完全地繼承了家族特性,如果你有用過 GX7 或 GX85 的話,GX9 熟悉起來是一點問題也沒有。不過小小的握把搭配輕便的鏡頭時這問題不大,但換上重型鏡頭時如果重心向前移到了機身之外,小握把拿著就難免會覺得吃力了。

說是三兄弟非常相像,仔細看還是有些微妙的不同。在 GX9 上,拇指置放處的右上方是第二轉盤,左上方則是 AF/AE lock。AF/AE lock 的左邊依序是閃光燈彈出鍵(這顆與閃燈是機械連動的,不是顆「按鍵」)、對焦模式撥桿、以及觀景窗/螢幕顯示切換鍵。GX9 加回了對焦模式撥桿是好事,但如果能像 GX7 一樣「套」在 AF/AE lock 外圍就好了,現在這個位置不僅「吃」掉了一個可以放按鍵的位置,而且拇指要一路伸過去按,也會影響握持穩定。



在拇指下方則是傳統的四方向鍵,再加上方向鍵四角之外各有一顆按鍵的配置,功能與 GX85 完全相同。按鍵按起來觸感還算明確,不容易發生誤按,在上面的兩個小按鍵的中間,多了一個無線的指示燈。



GX9 的傾斜式螢幕向上可以到近乎 90 度,但向下只有大約 45 度左右,還好是不影響舉高相機的拍攝,只是就不像 GF9 那樣,可以翻成直的自拍就是了。比較有趣的一點,是 GX9 的照片原生是 4:3 的比例,但螢幕是 3:2 的,觀景窗更是 16:9 的,三者怎樣都對不上,特別是用觀景窗拍照時,只要不是 16:9 的比例,都會有浪費好多空間的感覺。

GX9 的操作介面也與之前相去不遠,在主選單之外,還有一個可以快速調整常用項目的「Q.MENU」,以及隱藏在螢幕一側的觸控螢幕 Fn 鍵,可以和實體 Fn 鍵一樣設定成任何功能。是說,平常使用很容易就會忘記它們的存在就是了。

對焦、測光、連拍與電力


GX9 和其他 GX 系列的相機一樣,都沒有相位對焦的能力,但其對比式對焦可以說是業內數一數二快的,在光線充足的環境下有著快速、準確的對焦能力。但是一旦碰到低光、或是被攝物表面缺乏明顯邊緣的時候,GX9 就會比較吃力一點了。對焦輔助燈在一定的程度下可以提供低光環境下的輔助,但就會稍稍慢一點點了。GX 家族的相機在曝光上似乎都會習慣性的稍微不足,以小編的習慣來說,直接加上 1/3EV 的補償是比較「順眼」的樣子。

GX9 的連拍速度分為高、中、低三檔,高速模式無法使用 Live View,在 AFS 之下可以達到 9FPS,而 AFC 只能達到 6FPS。其餘兩檔,中速是 6FPS、低速則是 2FPS。當然,GX9 也搭載了和前輩們一樣的「4K Photo」模式,以略差的解析度(3,820 x 2,160)換取幾乎無斷的連續 30FPS 拍攝。單張的 4K 照片只要快門不放開,它就會一直拍下去,事後可以從介面中挑選最中意的照片;它也可以開啟「Pre-Burst」的功能,持續記錄當前畫面,讓你可以從快門按下前後一秒的畫面中選擇。



電力偏弱向來是 GX 家族不大不小的罩門,特別是以專業用途來說更是如此。相對於 GX85 還有 290 張的 CIPA 張數,GX9 更是掉到了只有 260 張。以出門遊玩來說,這大概是勉強過關的範圍,而且也在很大的程度上取決於螢幕的使用量,但如果有大量拍攝的需求的話,恐怕備用電池是必須的了。另外要注意的是,由於 GX9 盒裝內並沒有附專門的電池充電器,只有一條 micro-USB 線和 AC -> USB 變壓器,所以原廠購入的狀態是只能透過這個 micro-USB 充電囉。

無線連線




Panasonic 的相機多年來都有 Wi-Fi 的功能,可以透過手機進行操作,但 GX9 卻是 GX 家族中首度引進低功耗藍牙的機種。藍牙模式最大的優點,就是只要在專屬的 Panasonic Image App 軟體中做好設定,並與手機完成配對,相機開機後就會自動開始搜尋手機的存在,大約 5 秒後就會自動連線,從手機取得 GPS 資訊了。除了 GPS 之外,手機也能做為相機的遙控快門使用,觸發拍照或錄影。不過,其實藍牙模式下能做到的大概也就只有這樣了,像是實時觀景窗或是照片傳輸等,都還是要打開 Wi-Fi 才能使用。



Wi-Fi 基本上和以前沒有什麼兩樣,除了耗電外,唯一的缺點就是各種設定相當繁雜,特別是想從相機連到路由器的時候。這也說不上是 GX9 自身的錯,只能說 Wi-Fi 連線本身就是件頗複雜的事吧。相對來說,把相機變成 AP,由手機直接連到相機的方式要簡便得多、也穩定得多,但這時候手機就無法透過 Wi-Fi 連接外部網路了。

ISO 表現與實拍心得


以拍照來說, GX9 在自動模式下(所有的樣本照片都是自動曝光、自動白平衡、JPEG 直出)表現還算可以,但在挑戰性比較大的環境下,白平衡多少會有點不穩定,比較挑剔的使用者可能很快就會開始用自定模式做設定。以小編個人的喜好來說,GX9 的自動設定是略微的曝光不足並色彩偏冷了點。



GX9 的頭條功能之一,就是它不僅採用了 GX8 的 20MP 感光器,而且還移除了低通濾鏡,應當要能提供更銳利的影像。然而,GX9 內建的 JPG 轉換器在處理上採用的是比較具侵略性的方案,很容易就不小心把移除低通濾鏡所保存下來的額外細節給抹除了。這可能要試看看 ACR 之類的第三方軟體,才能知道能否提供更好的效果。

點開看 100% 放大的樣子

在 ISO 表現的部份,不意外地是小感光器相機最大的罩門。Panasonic 這些年來在感光器上的進步頗有限,就算有也都被用來提高解析度,因此 ISO 表現大致上和之前一樣,ISO 1600 以內都算堪用,ISO 3200 開始會有細節開始失去,ISO 12800 以上則是色彩開始出現偏差。如果是在電腦、電視上看照片的話,小編會認為 3200 大概是可以接受的上限吧。



最後,GX9 的防手震相當令人驚喜,除了機身內就有五軸防手震之外,還可以再配合鏡頭防手震,來達到官方宣稱的 4 級防手震。小編自己的話手持半秒還能相當穩定地拍出照片,手持一秒也有不低的成功率,這防手震確實是相當有效的呢。

結語



說到 m4/3 相機,關鍵字只有一個,就是「物理限制」。APS-C 相機、甚至是 FF 相機在感光器的畫素密度、以及高 ISO 表現上,有著絕對的優勢,但物理限制讓 m4/3 相機有著大幅縮小鏡頭的可能性,這點卻又是 APS-C 所比不上的。小編自己使用 GX7 做為工作機多年,看上的就是它搭配小型定焦鏡和折疊式變焦鏡時的靈活度,無論工作、旅遊都很方便,而 GX9 很好地繼承了這點,也是小編更換相機的目標。

因此,小編認為相對於大台的 GX8、或是功能上有所取捨 GX85,GX9 才是正確地鎖定了一個合適的市場,以略大於專業隨身機的尺寸,帶來可換式的鏡頭,以及各種高階的功能,回到了屬於 GX 家族原有的初衷。如果你是想要一台方便攜帶、可換鏡頭、且畫質不錯的隨身機,並看重錄影畫質的話,GX9 算是繼 GX7 之後,第一個回歸這樣組合的機種,結合了 GX8 和 GX85 的優點,成為目前 Panasonic 的輕便型可換鏡單反中,集大成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