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isan 堅果 R1 評測:生不逢時

第一次做到了各方面兼顧,但本該集中在手機上的關注點全都去到了別的地方...

細數錘子(Smartisan)出過的前幾款高階機,要不就是規格遜於同期產品(初期只支援 3G 的 T1、在 Snapdragon 820 手機即將大量出貨時還在用 S808 的 T2),要不就是設計跟硬體無法兼得(造型被 CEO 羅永浩自己批評為「恥辱」的 M1 和 M1L)。在這樣一個前提下,傳說中的「T3」可以說背負了不少錘子粉絲的期待。但不成想在 5 月的那場發表會上,官方卻突然意外地宣佈了錘子手機將全線歸於原平價品牌堅果之下的消息。

於是許多人心心念念的「T3」,搖身一變成了新的堅果 R1。那麼名字換掉之後,這款售價 3,499 人民幣起(約 HK$4,130 / NT$16,090)的產品在骨子裡還有沒有留著錘子「旗幟」T 系列的「魂」?對於這個問題,大家可以來聽聽筆者的答案。

外觀及手感


堅果 Pro 2 的常規 18:9 螢幕,到堅果 3 的 MIX 式前臉,再到堅果 R1 的「美人尖」,在探索「全面屏」樣式這件事上,錘子絕對是目前行業裡進行過不同嘗試最多的廠商之一。而 R1 這個酷似 Essential Phone 的正面,從發表後網路上的回饋來看接受度也還算是不錯。觀感雖然談不上多驚艷,但至少也算不落潮流了。

翻到手機背面,依然是錘子真 · 旗艦一直堅持使用的 3D 弧面玻璃,同時視覺元素的排佈也是遵循 logo 居中靠上,相機去到左邊頂角這樣的傳統組合。比較出彩的地方,在於錘子這次把指紋模組跟圓形商標更完美地合二為一,這也使得 R1 後蓋的一體性更強,美感基本沒有被破壞。至於左上的兩顆相機,沒有刻意豎過來擺放值得表揚。但手機上市後許多人遇到的鏡頭鍍膜刮花問題確實存在,筆者已經用得非常小心可最後還是不幸中招... 好在官方對此已經有了較為妥善的處理方法,應該是不致於影響到後續的銷售。



錘子在堅果 R1 的鋁合金中框上,基本仍保留了跟堅果 Pro 2、堅果 3 一樣的設計語言。所有按鍵照例被做成了小小的圓形凸起,黑色版本上也能見到自誕生以來就一直爭議不斷的「金線」(在白色版本上沒有)。而在手感方面,這幾個按鈕用起來鍵程和回彈力都能讓人滿意,但本身稍有點鬆垮,多少會讓人少了些安心的感覺。裝置拿在手裡後背的玻璃觸感很潤,不同材質間的過渡也處理得幾無痕跡,7.9mm 的厚度不會給握持造成什麼負擔,但從筆者自己的角度出發,會覺得 170g 的重量輕了那麼一點點。若能再加幾分,或許能更好地體現出手機的存在感。

螢幕


拋開「美人尖」的設計你是否能接受不論,單看堅果 R1 這片 6.17 吋螢幕的觀感,表現基本上算是中規中矩。螢幕的最大亮度堪用,但色溫延續了錘子的傳統,照例明顯偏冷,可能還是出於跟 UI 整體視覺風格契合的考量。另外 R1 所用的 LCD 面板色準比較一般,2,242 x 1,080 的解析度還在主流水準,日常使用畫面精細度沒什麼問題。

當然,對於嫌棄 AMOLED 舒適度不夠的用戶來說,堅果 R1 應該是目前市面上少數相對平價的 LCD 旗艦之一。此外它這片螢幕也是具備壓力感應特性的,這方面的功能筆者在後文會再聊到。

相機


堅果 R1 的主相機採用了一對 12MP + 20MP 的感光器組合,其中前者是今年不少旗艦機在用的 IMX363,它擁有 1.4μm 的畫素尺寸,而且還有四軸光學防手震的加持。至於高畫素的那顆 CMOS,似乎主要作用是拿來測算深度資訊模擬虛化效果,其存在並不能幫你實現類似黑白攝影或是光學變焦等功能。

實際拍攝中,堅果 R1 的成像風格跟筆者過去用過的錘子手機差別很大。相比過去偏素的取向來說,這次 R1 拍出來的照片明顯更豔麗。大部分時候是都能討好到眼睛,但偶爾也會有飽和度過高的情況發生。裝置在光線條件好的環境中,白平衡也會有一點偏紅。然後解析力和寬容度的表現都算中規中矩,自動 HDR 無論是觸發時機還是效果都還不夠理想。



而到了夜拍時,R1 良好的硬體基礎保證了足夠的畫面亮度,對雜訊和純淨度的控制也超過了預期,但在細節保留方面還有改進的空間。此外,裝置的對焦和拍攝速度都比較快,錄影效果則跟大部分 Android 旗艦一樣,平穩度不錯但畫質距離 iPhone 陣營還是有不小的差距。至於人像模式和 24MP 的自拍相機都是堪用的水準,總體而言 R1 是錘子至今為止拍照最好的手機無疑,但放眼整個市場還有很長一段路要去追趕(尤其在今年各家廠商都花大力搞拍照的前提之下)。

系統


在堅果 R1 預載的 Smartisan OS 6.0 中,類似隱藏「美人尖」和以手勢取代按鍵這些「全面屏」時代的標配功能都是有的。不過最讓筆者感到欣慰的地方,還是個人從 M1 系列開始就一直期待的螢幕壓力感應功能,這次終於被加到了堅果 R1 上。在將其融入系統後,Smartisan OS 代表性的效率三件套 Big Bang、One Step 和閃念膠囊,在某些場景下的交互方式都得到了進一步的簡化。舉例來說,現在在相簿內重按一張照片後,可以在彈出的扇形選項裡直接選擇將照片保存到閃念膠囊,或是把它運用到 One Step 側邊欄預設好的某個其它 app 中。和其它一些為壓感而壓感的廠商相比,這多出來的一個操作維度,在錘子的系統裡才是真正能起得上作用的。

不過啊,可能是因為開發團隊需要把更多精力放去 TNT 工作站上的關係,這項在筆者看來能起到「潤滑劑」作用的新特性,目前並沒有完全發揮出它的潛力。比如說按壓圖示調出捷徑選項這樣很容易想到的應用,在這版系統裡並沒有出現。而在鎖定螢幕下重按彈出扇形選項的功能,本來是可以提升某些操作的效率沒錯。但問題是這套方案會跟面部解鎖衝突,實際使用時你得避開自拍相機,要不然還沒來得及按下去,可能手機就已經自動跳到解鎖後的畫面了...

至於廠方很看重但目前仍在開發中的「期貨」TNT,真正體驗之前筆者實在沒法做太多評價。但在發表會過去那麼久後,個人還是認為其對應的需求過於小眾啊。

效能及續航力


堅果 R1 搭載了高通當下最強的 Snapdragon 845 處理器,同時有 6GB / 8GB RAM,無論是日常使用還是遊戲娛樂,流暢度都是完全不需要操心的。只是在散熱方面,這款手機的表現並不算很好。在進行了一段時間的遊戲或是連續跑分之後,背蓋的上半部分以及金屬中框溫度都會明顯升高。到了現在這樣的炎熱天氣下,握持起來是會有點不舒服的。



而在續航力的部分,R1 內建的 3,600mAh 電池發揮還算不錯。在 4G 網路下 IM、同步全開、一小時影片、一小時離線聽歌、半小時瀏覽網頁、半小時遊戲之後,裝置能餘下 52% 的電量。至於充電速度,半小時可灌入 47%,完全充滿則需時近一個半小時。值得一提的是,堅果 R1 配備的這顆 QC 4+ 充電頭擁有相當不錯的兼容性。它支援 USB-PD 和 iPhone 快充,配的線跟 Pixel 一樣是 USB-C 到 USB-C,不過傳輸速度就只能到 USB 2.0(R1 本身的連接埠是 USB 3.1 Type-C)。另外,這款手機也是支援無線充電的,只不過它的充電線圈位置會有點偏,使用非官方充電座的時候可能會要對準了才能充。

競爭對手


在目前的市場中,小米 MIX 2S一加 6 在價格、尺寸上都跟堅果 R1 較為相近。效能相關的核心硬體也拉不開差距,都是圍繞 S845 晶片打造的方案。其中 MIX 2S 的外型雖然不及 R1,但在市場中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存在。兩款手機在拍照時主要用的都是 IMX363 這顆 CMOS,但小米這邊的實拍效果更勝一籌。另外在續航力和快充表現上 R1 有一點優勢,軟體的部分錘子勝在生產力,但論系統整體穩定性和功能全面程度還是 MIUI 更厲害一些。

而一加 6 則有著三款手機中最出色的系統運行流暢度,另外它的手感也是三者中最好。拍照方面一加 6 的硬體底子雖然沒 R1 強,但真要比起來佔上風的拍攝場景還是要多過 R1 的。當然,如果你是以螢幕形狀來做為挑選標準的話,MIX 2S 應該最接近「全面屏」的概念,留了個「美人尖」的 R1 次之,最後是剪瀏海頭的一加 6。

結語


單看手機本身,堅果 R1 絕對是錘子成立以來最均衡、成熟度最高的一款產品。它擁有不錯的外型,以往一直算是弱項的拍照此番也有了幅度不小的提升。與此同時,其核心硬體也跟同期的主流旗艦處在同一梯隊,定價雖然稍稍高於競爭對手,但仍在可以接受的範疇。單看手機本身,在個人眼中堅果 R1 算是接過了 T 系列的衣缽,其總體表現沒有讓人失望。

只不過啊,問題就在於要給出這樣的評價,筆者得特意強調兩次「單看手機本身」。如果去掉這一前提,結論就會受到「場外因素」的影響。相信此刻各位讀者腦中已經跳出了「TNT」這三個字母,沒錯,就是這款至今還沒人見過真章的配件,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許多消費者對 R1 的印象。在那場羅永浩自得到要提醒大家注意別「尿褲子」的發表會後,關於 R1 這款已上架手機的討論少之又少,相關話題幾乎都被針對 TNT 工作站這款爭議「期貨」的調侃甚至嘲笑所淹沒。

在這番間接影響下,很多人在真正去瞭解堅果 R1 前,其實就已經先入為主產生了不太正面的看法。而至今為止 R1 的銷售情況,在筆者眼裡跟它自身的產品力並不相符。面對這款手機,至少在現階段,筆者心裡多少會想發出「生不逢時」的感慨。至於 TNT 真正到來後 R1 能否後發制人,還有大概一個月就能見分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