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碩 ZenFone 5 開箱動手玩:AI,都是 AI!

定價 NT$11,990 的華碩新一代中階機。

在上完「前菜」的 ZenFone 5Q 之後,華碩今天終於端上了這一代 ZenFone 的主菜 ZenFone 5(ZE620KL)。ZenFone 5 定位在這代的中間位置,稍晚預計還會再發表一款內在規格更加強悍的 ZenFone 5Z,但依華碩這次的設定,5Z 和 5 其實在外觀大小上都一樣,所以除了更加快速外,使用體驗應該不會差太多的囉。

華碩在 MWC 上剛發表的 ZenFone 5 的時候,瀏海還是個不小的話題,但經過隨後而來的 Oppo R15Vivo X21華為 Nova 3e華為 P20 等機種的連續轟炸後,中間剪個洞的異形屏已然成為了當代中高階手機的主流,但喜歡或不喜歡這樣的設計還當真是見仁見智了。由於配備的感應器不若 iPhone X 多,ZenFone 5 的瀏海相對小了一些,理論上可以為顯示的資訊提供更多的空間,但我們拿到的版本介面卻顯得有些小而擁擠,還好這點透過軟體修正一下應該問題不大。瀏海中的前鏡頭為 8MP 的解析度。


除此之外,螢幕四邊的圓角、底下為了電路板不得不留的「下巴」(不是每家都能像 Apple 那樣不計成本的),都算是當代手機的標準配備,整體來說屏佔比來到 90%。ZenFone 5 的螢幕大小來到 6.2 吋,解析度為 2,246 x 1,080,這裡華碩選用了 LCD 面板,顏色似乎略為偏冷一點。


翻到背面,則是華碩正字標記的同心圓紋理,若隱若現在 2.5D 玻璃之下,並由中間偏上方的圓形指紋辨識器放射而出。營造質感果真不愧是華碩的拿手好戲,這外型也與 ZenFone 3 頗有異曲同工之妙。當然,這次鏡頭又再被移了一次位置,成為直列在背部左上角的配置,但補光燈不是夾在兩個鏡頭中間,而是獨立在下方。兩顆鏡頭是望遠+廣角的組合,前者為 12MP,具備光學防手震;後者則是 8MP。


其他各個方向 ZenFone 5 都相當標準:右側是開關與音量鍵,左側是雙卡卡匣(但其中一卡與 microSD 共用),上方是麥克風,而下方則是 USB-C 埠與 3.5mm 耳機孔。在盒裝中除了耳機之外,ZenFone 5 也有附送一個透明的保護套。

ZenFone 5 配備的處理器是 Snapdragon 636,具備有在本機上訓練並執行機器學習模型的能力,華碩也真的將這機器學習套用到了部份的手機功能上。例如,它的場景偵測就不光是傳統的簡單色彩亮度分析,而是真的加入了華碩自行準備的物體辨識的機器學習模型,讓手機能更精準地由 16 個預設類型中,判定目前的照相場景。更進一步的,在拍照後手機會建議可以套用的效果濾鏡,並且根據你的喜愛與否,來學習未來針對特定場景選用的濾鏡,迎合你的口味。


除了照相之外,手機其他利用機器學習的還有了解你的充電習慣,讓手機能更有效地控制充電,保護電池;又或是學習你的使用習慣,在下方挑出當下你最有可能會去使用的 App 來。這些機器學習模型大致上分為兩種,像場景辨識這種是由華碩訓練好的,可以隨著軟體更新在未來的時間點強化能力,而另一種則是本地端儲存的訓練資料。這些在本地儲存的資訊不會隨著用戶轉移,所以基本上每次重置都要重新訓練。華碩估計大約數週就能訓練好,當然期間用得愈多,智慧功能就愈精準囉。

不過華碩這次在 ZenFone 5 上主推的就是「AI」,但小編覺得當無論是否有機器學習的成份,全部的功能都套上「AI」或「智慧」之名時,反而無法突顯出真正技術進步的功能來。像是背景虛化、降噪技術、由環境音決定鈴聲大小、自動色溫調整等都是很棒的功能,但似乎很難放到和前面這些真正利用機器學習的功能相同的定位吧。


最後要特別一提的,是華碩版的 Animoji,名為「Zenimoji」。除了名字之外(別笑!),因為少了 TrueDepth 相機支援的關係,和 Animoji 相比難免在動作表現的精確性上,有所差異。但整體來說做為玩樂的工具,效果上還是過得去的,而且它還能套用在視訊或直播上(基本上就是取代了前置攝影機的輸出),讓它也有比 Animoji 更豐富的可玩性。

ZenFone 5 共有星芒銀和深海藍(其實更接近黑色啦)兩種色彩選擇,定價 NT$11,990,即日起在各大通路開賣。當然,也別忘了如果想要更高規的機種的話,應該再等一下就輪到 ZenFone 5z 閃亮登場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