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質或許會成為 Oppo R15 在「瀏海戰」中的勝負手

黑紫漸變色的背蓋,實物真的挺特別。

去年 Oppo R11 憑藉出色的人像拍攝以及 Snapdragon 660 晶片的首發和短期獨佔,讓久未深入體驗該系列的我們重又產生了不小的興趣。在試過這款產品以及之後的升級款 R11s 後,筆者也的確認可這個系列如今確實有著高於許多人(這裡面可能有不少我站的讀者)想像的產品力。不過,上週剛剛發表的最新作 R15 系列,光從紙面上看改進的幅度,可能未必達到有些人對正代機更新的期待值。那外型、處理器、相機感光器這幾個主要變化點在實際使用中是否有勝過預期的表現,筆者在用過了幾天的 R15 標準版後,在這裡可以跟大家分享些簡單的心得。

首先來說說許多人現在買手機最看重的拍照部分,這從幾年前開始就成了 Oppo 關注的重點,在 R15 上自然也是一樣。此番 Oppo 又從 Sony 手上拿到了 IMX519 這顆新 CMOS 的首發,從規格來看雖然它跟 R 系列上代主推的 IMX398 畫素數同為 16MP,但這顆感光元件是 1/2.6 英寸的。單顆畫素的尺寸由之前的 1.12μm 增加到了 1.22μm,若把這說成是「大畫素」那勢必是有行銷的意味在,但諸如進光量這樣的指標也是肯定有實實在在的提升的啦。

這顆首發的 IMX519 在 R15 系列上是被當作背後相機組的主 CMOS 來使用,但兩個型號所搭配的副感光器則有所不同。在售價較高(3,299 人民幣起,約 HK$4,100 / NT$15,220)的夢境版上,Oppo 沿用了跟前代一樣的 16MP + 20MP 搭配,兩個鏡頭的光圈也還是 f/1.7,並且會像 R11s 那樣根據不同光照環境來自動選擇用哪顆 CMOS 來拍攝。而在售價 2,999 人民幣(約 HK$3,730 / NT$13,840)普通版上,IMX519 旁邊的另一顆感光元件換成了 5MP,光圈組合也變成了 f/1.7 加 f/2.2。所以說對比夢境版,筆者所用的普通版 R15 在硬體實力上本來就是有差的,不知道這種變化未來會不會成為 Oppo 在同系列不同型號間刻意設置的差異點。



就實際的成像表現來說,R15 在日間拍攝時仍舊能做到出色的白平衡準確度以及爽快的對焦和拍攝速度(採樣幀率由 30fps 升到 60fps 後穩定性更強了),畫面追求細節清晰,這些應該都算是對系列優點的繼承。不過其拍景、拍物的色彩不算討好眼睛,力氣更多是花在把人臉拍白、拍亮、拍美之上(正面的 20MP 自拍相機也維持了一貫的高水準)。而到了暗光環境中,成像亮度如預料的一樣有所提升,畫面有著不錯的純淨度,同時在保留細節這件事上感覺也做得比過去更好了。

只是,雖然廠方在介紹 R15 拍照時也順應潮流強調了 AI 的屬性,但可能是因為裝置初期軟體還未調校停當的關係,筆者在拍攝時覺得手上這台機器並沒有特別聰明。舉個例子來說,在一個面對夕陽拍攝的場景中,R15 盡管自動成功識別了環境,但卻沒有如筆者希望的那樣在拍攝時將已設為「自動」的 HDR 功能啟動。類似這樣的細節,還是希望 Oppo 能在未來的韌體更新中陸陸續續完善啊。


當然,R15 兩個型號在拍照上可能存在的差異,跟使用的不同 SoC 也是有關係的。夢境版搭載的晶片仍是 Oppo 從去年就開始用的 S660,雖說有個「AI 引擎」的後綴,但在效能上整體是沒太大變化的。而筆者體驗的標準版選擇的是聯發科最新的 Helio P60 處理器,這款基於 12nm FinFET 製程的產品擁有 4 顆 Cortex-A73 和 4 顆 Cortex-A53 核心,兩邊的頻率均為 2.0GHz,GPU 用的是 Mali-G72(MP3)。

從 Oppo 的定價選擇上,就可以看出其對 S660 和 P60 的不同定位。而在實際使用時,P60 搭配 6GB RAM 在大部分情況下還是能保持頗為不錯的流暢度,偶爾會出現一絲小卡頓,但筆者覺得 Oppo 的目標消費群對此的感知估計不會太明顯(其實也難說是不是初期系統版本的緣故)。不過在遊戲過程中,能感受到 S660 機種的效能要比 P60 稍強一些,同一作品同等特效模式下高通晶片的流暢度還是要稍好一些。但後者因為有 12nm 製程的加持(S660 是 14nm),總體的發熱和功耗都還算控制得比較理想。



看到這裡,可能會有人心想 R15 較之前的產品似乎沒太大的進步嘛。筆者原來也抱著這樣的觀點,但在拿到真機後看法卻有了明顯的變化。盡管 Oppo 這一代的機器毫無意外地剪了個滿大街都是的「瀏海頭」,但實物並沒隔壁的 Vivo X21 那麼 iPhone X 化,整體的外觀還是讓人眼前一亮的。這麼說主要是出於兩方面的原因,其一是在背蓋材料上的轉變。自 iPhone 4 以來經典的「三明治」設計從來都不缺乏擁躉,而 Oppo 此次在標準版使用 2.5D 玻璃的常規做法外,也在定位更高階的夢境版(其中一個型號)上嘗試了檔次更高的陶瓷。

筆者雖然還沒有拿到夢境版的機器長時間體驗,但根據去 Oppo 店裡把玩真機的感受來說,其手感是比標準版要好的,因為背蓋左右兩側的弧度有明顯增加。而在使用玻璃後蓋的紅色夢境版和使用陶瓷的黑色夢境版中,後者盡管相對易碎,但視覺觀感更顯渾厚,同時拿在手中的觸感也更潤一些。當然,隨陶瓷而來的一個變化是裝置的重量會有所增加。實際上,對於不再用鋁材的 R15 整個系列來說,這可能都是個要考慮的問題,畢竟過去輕薄一直是 Oppo 主力消費群最容易感知到的賣點之一呀。


那麼,在把材料上的驚喜都留給夢境版後,標準版的 R15 要靠什麼來吸引用戶?答案就是前面沒提到的另一個原因 —— 質感。跟夢境版更多靠物料本身及設計語言來帶出質感的方法不同,標準版 R15,或者更確切的說發表後最受好評的黑紫漸變色 R15,其質感更多是體現在廠方的工藝處理上。

在早期的 Sony Xperia Z 手機之後,筆者想不起有哪個品牌可以真正駕馭好紫色這種顏色。而 R15 的這個黑紫漸變方案,實物的驚艷程度真的很高。尤其在上方有明亮光源的時候,若用手指捏住中框左右的中心點然後讓手機上下慢慢旋轉,你會看到原本只在底端較明顯的紫色會像海浪一樣上下湧動,視覺效果甚是好看。除此之外,粗看之下以為是黑色的金屬中框,在某些角度下其實也會隱隱泛出紫光。若是配合同色系的 UI 主題,整機給人的感覺會非常地神秘、悶騷。

至於 6.28 吋 FHD+ 螢幕的觀感以及 3,450mAh 電池的續航力,初步感覺都是符合預期的水準。在軟體功能上比較值得注意的,首先是系統版本升上了 Android 8.1 Oreo,其次是「全面屏」導航手勢提供了新的方案。值得一提的是,為了避免未優化 app 的顯示內容被瀏海擋掉,在與第三方合作加快應用適配性的同時(目前包括微博、京東在內的許多大陸常用 app 都已兼容瀏海),Oppo 也在系統內設立了一個可控制應用是否要撐滿螢幕顯示的選項。最後,3.5mm 耳機孔還在(鼓掌),但 micro-USB 連接埠也還在(嘆氣),下一代上面會不會有變化?來來來,大家買定離手了...(誤)


做為 3C 愛好者,你可能會覺得 R15 在效能上有點原地踏步,但根據筆者過往的經驗來看,這部分對 R 系列客群會產生的影響其實很小。總的來說,在這款產品上基本還是備齊了一款熱銷手機需要的條件。而材料、質感這些要親手摸、親眼見過才能真正體會到的改進,有 Oppo 本已很強的線下通路資源做支撐,也不用擔心會接觸不到客戶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