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科技:石頭掃地機器人

要蓋過前輩的光芒真的不是一件易事...

這兩年裡要說小米生態鏈中最成功的產品,在筆者心中,米家掃地機器人至少能排到前三的位置。它在維持了低價的同時,還能提供不輸給市面上許多大牌產品的清掃表現,CP 值之高著實讓人眼前一亮。而其背後的石頭科技團隊(屬於小米生態鏈企業),在憑處女作一炮而紅後去年又再推出了自己的第二款產品 — 石頭掃地機器人

這款很明顯想要打響石頭自己名號的新機,嚴格來說定位更像是米家掃地機器人的加強版。它的吸力變大,而且還新增了拖地等功能,但與此同時售價也貴出了足足 800 人民幣(約 HK$1,000 / NT$3,690)。那麼,改進的地方是否足以令人心甘情願為接近初代價格一半的漲幅買單呢?以下是筆者使用一段時間後的心得,在考慮這款產品的朋友或許可以參考一下。

首先在外觀上,石頭掃地機器人的設計風格跟米家的大致一樣。新機比較明顯的變化一個是頂上的雷射測距感應器位置變得更靠近中心,另一個就是將邊緣勾勒得更加明顯。論視覺觀感,初代更偏 MUJI 的風格更容易融入整體家居環境中,而石頭掃地機器人相對而言存在感會稍強一點。除此之外,機器頂蓋上的按鍵也由之前的兩顆(開關、短按回充 / 長按局部清掃)變成了三顆(開關、回充、局部清掃),點按操作時會更加直覺。

為了提升機器底下的地面通過率,石頭掃地機器人的機身厚度變得高了那麼一絲絲,由原來的 96mm 升到了 96.5mm。與此同時,長寬也都增加了一點,不過好在變化不大(從 345 x 345mm 變成了 353 x 350mm),基本能保持跟初代相同的家具間隔通過能力。另外,新款翻越障礙的高度上限也提高到了 2cm,筆者實測後機器在大多數情況下的確能爬過這樣的高度差,但過不去的例子也有,具體還是看障礙的型態、材質(目前在這點做得最好的估計還是 Dyson 360 Eye 的坦克履帶)。另外,石頭的機器人日常沒怎麼出現過吃到電線不走的情況,這一點還是讓人頗為省心的。


石頭掃地機器人擁有跟米家掃地機器人一樣的主刷加單邊刷吸塵結構,不過最大吸力由 1,800Pa 上升到了 2,000Pa。從肉眼可見的感受來講,筆者沒法說自己在使用過程中真能看出這 200Pa 的變化。但機器掃完地後地面的清潔程度是可以令人滿意的,而且新加入的地毯增壓功能也確實管用。它在偵測到地毯或是墊子之類的表面時會自動加大清掃力度至 Max,不用你去手動區別對待。

至於清掃路徑,石頭的新品繼續沿用了 Z 字形的方案,搭配雷射測距感應器,基本上可以覆蓋所有能清掃到的角落,跟之前的米家機器人一樣都算得上是比較聰明的掃地機。不過估計是因為吸力變大的原因,前者在清掃過程中的噪音會稍響一些,尤其在 Max 模式下高頻的噪聲會有點刺耳。家中如果有人對此敏感的話,使用時是需要加以注意的。


說完了掃地,接下來就要聊聊石頭新機這次被討論最多的新特性 — 底下那個可以快速拆裝的拖地模組了。簡單來說,它就是一個半圓形扁平塑膠水盒加同樣形狀抹布的組合。兩者透過魔鬼氈黏在一起,利用所謂的「植物仿生維管束濾芯」,可以達到機器移動時水盒滲水孔出水弄濕抹布,靜止時自動停止出水的效果。換句話說,水盒出水 / 抹布變濕並沒有專門的開關,是完全由機器人的行動來決定的。

那這種設計的優點,就是只要機器人在動,就能保持抹布有一個比較穩定的濕潤度。但相對應的限制也很多,一方面在拖地過程中(指機器人不停下來的情況)出水的狀態變得人為不可控,這時你就必須事先隔離諸如地毯那樣不想被沾上水的表面。另一方面拖地的時候家中必須有人,這一是為了在沒水時加水(如果房子很大的話),二則是為了在機器被困在某處時幫它及時脫困,避免濕抹布長時間蓋在地面上可能造成的損害。


在實際體驗之後,個人認為拖地算是石頭掃地機器人一項堪用的功能。它做為主打特性會有點勉強,估計廠方也清楚這點,所以在產品名中仍舊是強調掃地。就筆者自己的經驗來說,容積 140ml 的水盒一次灌滿後差不多能連著拖 45 分鐘,中間可能要搓洗 1 到 2 次抹布。拖完之後的地面,能看到很細小的水珠,並不會很濕的樣子。

因為拖地模組完全是靠重力落在地面上拖過,沒有外力往下壓,基本上是一個拿抹布輕輕從表面拂過的感覺。單純掃地之後(官方建議是掃地 2 到 3 次後再拖地)地面上餘下的微塵是可以帶走不少,但因為缺乏力度,地上不少印記基本上還是得自己動手才能消除。另外,在裝上了拖地模組之後,有些本來能翻越過去的障礙會變得過不去了,必須手動為機器人解圍。總的來說,這個拖地的特性更偏向是維持本來不(太)髒地面乾淨的手段。本質上跟掃地機器人只能給你大致保證日常整潔,但沒法用來大掃除的道理是一樣的。


而在軟體的使用體驗上,石頭掃地機器人依舊是透過米家 app 來操控。清掃狀態即時顯示、設定定時任務、指定位置遙控、清掃記錄、耗材使用狀況等功能都有,好用程度還是非常高的。針對新機的改進,一個是自訂清掃區域,讓機器人可以根據你的需求有針對性地打掃、提升效率。除此之外,新加入的語音包也蠻有趣的,用來逗小朋友效果非常好。

實際上,筆者從過去使用小米掃地機器人的時候,心裡就一直有一項希望廠方能為裝置加入的功能,那就是定時充電。因為筆者所處的上海在晚上十點至早晨六點間有離峰用電的半價優惠(很多城市都有吧?),而單單只是掃地的話,滿電狀態下完成一次清掃後電量並不會耗盡,充電完全可以放到半價時段進行。雖然加上拖地功能後,回充的機會可能會變多,但類似的需求個人相信總是有的。而且筆者有這樣的想法也是受了家中長輩的啟發,鑒於許多人買掃地機都是給父母用,這樣的特性應該是值得考慮的吧?


說到續航力,石頭掃地機器人內建了一顆 5,200mAh 的電池。筆者家在應用中顯示為近 60 平方米的清掃面積,如果是開強力模式單掃地的話,一圈下來大概要用超過 40% 的電。若是再加上拖地的過程,除非關掉強力不然很容易碰到 20% 電量的警戒線觸發回充(按建議掃幾遍再拖的話回充幾乎是避免不了的)。當然囉,電夠不夠用還是要視具體的家中面積而定。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在個人看來石頭機器人搭配的充電座是沒有初代好用的。盡管它的體積變得更小巧,而且能透過紅外線讓機器人在更遠的距離找準「回家」的路,但因為充電觸點放到底面上使得後者變厚的關係,當機器人掃到充電座附近的時候很容易就會把它從放好的位置撞開,讓人不得不手動重新放回去才行。除此之外,米家機器人底座背後那個能收納多餘電線的暗匣也沒被繼承下來,那個設計其實還挺聰明的,放棄掉讓人覺得有些可惜呢。

最後在清理的部分,石頭機器人的塵盒看起來好像比初代要短一截,但實際上的容積卻是由 0.42L 增加到了 0.48L。而且清潔用的小刷子這次也被很貼心地固定在了塵盒旁邊,不用專門找放的地方,取用起來更加方便。值得一提的是,主刷、邊刷、虛擬牆這些配件,不管是初代的米家還是石頭機器人都是通用的。後者有一個優勢是塵盒上的濾網可以直接清洗,長遠來看能省下一筆更換的開支。


實話說,單論裝置本身產品力的話,石頭的這台新機器人在目前的市場中絕對能排到很靠前的位置。但即便如此它的處境還是會有那麼點尷尬,因為米家機器人這顆在前的「珠玉」實在太耀眼,石頭要是還打算讓這兩款在市場中一起賣的話,基本還是避不開自家兩款產品打架的情況。是說,筆者倒不是認為售價 2,499 人民幣(約 HK$3,080 / NT$11,530)的石頭新機,加強的那些特性不值 800 人民幣的差價。它能擊中不少人的購買點,但問題是也有許多人會覺得掛米家名的那台已經夠好夠用了。這種前提下要讓那部分消費者多掏銀子,石頭可能還得再多花點力氣才行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