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族 Pro 7 Plus 評測:「畫」佗醫「芯」病?

勇氣可嘉,但真讓人左右為難...

Meizu Pro 7 Plus
Meizu Pro 7 Plus


老實講,去年魅族 Pro 系列三款手機的表現,在一些人眼中,是有點低於根據 Pro 5 所建立起來的高預期的。Pro 66s 很大程度上都是被聯發科的 Helio X25 處理器所拖累,而 Pro 6 Plus 幾乎樣樣都好,但推出的時機卻著實有點不利於發揮。在這樣子的前提下,2017 年擺出一副從新開始架勢的魅族(黃章重新出山「打造夢想機」、分拆魅藍、請來新的行銷高級副總裁),要如何擦亮 Pro 這塊招牌,實在是讓人感到好奇。

而他們現在拿出來的答案,就是「畫」風出現了明顯變化的 Pro 7 和 Pro 7 Plus。兩者之中 Plus 機種相對來說更具代表性,筆者在發表會後也拿到一台使用了一段時間,那它是否符合期待,就聽我娓娓道來吧。

外觀與手感



之所以說魅族的新旗艦有了不同的「畫」風,是因為他們給 Pro 7 系列的背後通通都加上了之前不曾有過的「畫屏」。這塊被官方比喻為「窗」的 1.9 吋長條形螢幕,一下子為手機帶來了極強的辨識度。令其同樣是上下兩道穹頂注塑天線的金屬背殼,在一大堆類似設計中顯得相當之出挑。不管是讓你感到炫目還是眩目,首先抓到人注意力的目的肯定是很好地達成了。

是說,其實不用腦袋想也能猜到,魅族在裝置背後開那麼大個洞,肯定也會引起非常多的爭議。畢竟這樣一來,手機後背的一體性幾乎可以說被完全破壞。拼湊上畫屏之後的組合美感,能不能抵得過完整性上的犧牲?這真的就是見仁見智的事情了。而從筆者自己的角度出發,首先會肯定魅族創新的勇氣,其次個人也認為畫屏的樣子其實沒許多人預想中那麼不堪。拿到 Pro 7 Plus 之後,實物上畫屏的突兀感並不像產品圖上那麼強,尤其在裝上隨機附贈的保護殼以後,這個部分在視覺上變成了一個微微下陷的狀態,至少筆者是沒花多久就看習慣了(就是這殼子有點不耐刮耐髒)。


而且啊,為了要更好地感受畫屏看久了到底會不會一直彆扭,筆者特地沒問魅族要黑色版本的評測機。可能有不少人會覺得,選黑色的機器相對來說能更好地把畫屏給隱藏起來。但在個人看來除非你就是喜歡黑色,否則實在沒這個必要。一方面前頭也說了,這塊螢幕在實機上沒那麼惹眼。另一個原因其實更簡單,畫屏本來就應該是拿來 Show 的嘛。與其去追求怎麼補都會因為色差補不全的一整面背蓋,還不如大大方方選別的顏色。甚至用紅色、金色這樣更大的反差,來靠撞色更加凸顯出畫屏的存在。

不過呢,這都是要建立在一個基礎上的,那就是畫屏放在那裡必須要好看或者有用。關於用途的部分,我們放到後面再分析,這裡先談談它對外觀的實際影響。在拿到手機前,筆者其實都以為畫屏是可以設定為一直,或者更確切說,在外露情況下(比如手機拿到口袋以外或背面朝上)顯示時鐘或用戶自訂畫面的。但實際情況是,魅族將畫屏的點亮時長上限設定在了 5 分鐘。這就意味著在旁人看到它的時候,有一定概率是盯著黑乎乎一片的,而這樣的觀感顯然不夠理想。當然,筆者相信魅族這麼做多半是出於續航力方面的考量,但總會有人喜歡每時每刻把畫屏曬出來(這個位置放愛人或孩子照片不是很好嗎?),至少給這部分用戶一點自由度吧?


而在畫屏以外的手機其它部分,就基本上都是意料之中的設計了。Pro 7 Plus 正面是這兩年標準的魅族臉(或者說大部分陸產手機前臉),筆者在這邊就不再多費筆墨。背後新增的雙相機模組順理成章地出現在了畫屏上方,大家同處在一片黑色之中,避免了視覺上再額外開兩個「洞」。相機本身會有一點點凸起,但程度還算可以接受。同時,也是為了維持後蓋左右兩側的視覺平衡,過去基本都是出現在中間的品牌 Logo 此番也移動去了右下角。它跟畫屏一樣都是貼近邊緣排佈,呈對角之勢遙相呼應。

最後,要論手感的話,Pro 7 Plus 其實也高過了筆者的預期。為了跟畫屏契合,後蓋免不了要做平,致使手機背面和兩側的線條變得比前代更趨方正。不過盡管如此,得益於背蓋類似華為 P9 那樣的光面拉絲紋處理(至少灰色版是這樣),觸感保持得還比較不錯,手機邊角碰到手上也不會有任何的不適。裝置的重量為 170g,個人認為也正好在那個不會太重導致負擔,又不會太輕喪失質感的點上。

螢幕


Pro 7 Plus 使用了一塊 5.7 吋的 Quad HD AMOLED 螢幕,規格跟上代相同,綜合顯示質素在目前配備 Samsung 面板的陸產手機中應該可以排到頂端。跟 Pro 6 Plus 一樣,它的色溫會有一點點偏冷,但整體的色彩看起來還是非常舒服,高解析度也可以有效避免邊緣鋸齒感的產生。而在亮度方面,在室外夏日陽光下基本堪用。另一點非常好的是,Pro 6 / 6s 上有但被 6 Plus 放棄的自選螢幕模式終於回來了,讓用戶可以根據不同需要開啟標準、照片或鮮艷模式。

至於背後的那塊 1.9 吋的畫屏嘛,個人認為它最大的功能應該是炫耀給別人看,所以可視角度好不好應該是第一個要考慮的點。那在這件事上,AMOLED 面板素來是不太讓人擔心的,而 Pro 7 Plus 也確實做得很好。與此同時,畫屏相對來說比較豔麗的顏色取向,也更利於抓住周圍人的眼球。不過 307 ppi 的畫素密度就不怎麼高了,仔細盯著近看是會有顆粒感,但這樣的機會想來應該不會很多,所以影響估計也不會太大吧。要說這塊畫屏能實現哪些功能,這裡先按下不表,在後面的段落中筆者會做更多的展開。

相機


毫無意外,魅族也在 2017 年下半年踏足了雙鏡領域。而筆者在體驗過 Pro 7 Plus 之後,感覺這一代的拍照實力綜合來看基本上是一個跟去年 Pro 6 Plus 打平的水準,硬體的堆疊並沒帶來立竿見影的提升。是說,對於處在雙鏡轉型期的廠商來說,老實講這樣的結果倒也算不上壞。跟前代相比,Pro 7 Plus 在絕對畫質和拍攝體驗上稍遜,但好在靠豐富的拍攝功能挽回了不少分數。

初試雙鏡魅族選擇了黑白 + 彩色的方案,CMOS 配置上也繼續沿用了頗受好評的 IMX386。魅族給兩顆 12MP 的感光元件都配上了 f/2.0 光圈鏡頭,比較可惜的是沒有加入光學防手震。就實際表現來說,在光線較好的環境下,Pro 7 Plus 的白平衡會有一點點偏藍,整體色彩是走討好眼睛的路線。它的寬容度比筆者預想中要好,但解析力稍欠,而且 HDR 效果也不夠自然。到了暗光環境中,Pro 7 Plus 對雜訊的控制很不錯,照片的亮度也夠,但因為 OIS 的缺失出片率會受到一些影響。至於拍攝的速度,快門還比較乾脆,但對焦速度就比較普通。而且筆者覺得初期的軟體還不太完善,在鏡頭切換、保存照片過程中時不時會出現半秒左右的卡頓。
​​​​​​​


而在拍攝功能上,雙鏡虛化背景 Pro 7 Plus 也有,但效果更多體現在行銷上,物體的邊緣辨識和虛化的自然度都還難言理想。個人更喜歡的,是黑白 CMOS 拍攝的黑白照片,細節、層次都很豐富,呈現出的質感是要遠超後製濾鏡的。除此之外,靠畫屏做預覽來用主相機自拍的想法也很好,就算不開啟虛化,成像的品質也勝過正面的 16MP 前置相機。說到畫屏,很奇怪的一點是 Pro 7 Plus 的照片尺寸中全都沒有出現適合這塊螢幕的比例選項。要知道,它這個 240 × 536 的長條形狀放到普通照片裡裁減時經常達不到讓人滿意的效果。你就是點亮了畫屏然後看好上面的預覽畫面再拍,最終出來的照片也沒法完整的顯示在手機背後... 筆者相信,想秀出自己照片的用戶應該大有人在,建議魅族還是盡早加上新的解析度選項吧。

系統


作為 Pro 7 系列最大的差異點,魅族肯定不希望畫屏的作用單單停留在硬體層面。曾經做出過(不那麼成功的)Smart Bar 和(非常成功的)mBack 的他們,也希望畫屏上的交互能融為整體 UI 的一部分。但實際用下來,筆者總覺得現階段以通知為主的畫屏用途實現,大部分都還是比較雞肋。或者更確切地說,這是魅族在功能宣傳的引導方向上出現的偏差。

在畫屏「給別人看」還是「給自己看」的優先級排列上,魅族並沒有向用戶傳達一個明確的教育訊號。而抱有這兩種不同期待的人,使用時看重的東西自然也會有所不同。試想一下,認為畫屏就是向旁人秀照片、動畫用的人,在知道這塊螢幕也能顯示步數、天氣、訊息簡要提示等內容的時候,可能更多會抱有一個「錦上添花也不錯」的心態。但如果換成自己看更重要這樣的想法,估計難免會覺得目前畫屏上能顯示的東西跟主螢幕重疊度太高。做幾乎一樣的事還要多一個翻轉手機的動作,自然而然就會有類似「電話進來了怎麼沒名字不能掛斷?」「簡訊不能看內容快速回覆嗎?」這樣對進階功能缺失的不滿。



在文章開頭筆者已經明言自己是將畫屏 Show 給別人看的那一派,本來就只是希望上面顯示的東西能抓到旁人的眼球就好。但為了評測的全面性,個人在使用期間也有刻意去增加查看、操作畫屏的次數,不過這樣用得越久心中越會有多此一舉之感。Pro 7 系列發表時,筆者曾說魅族將智慧手環的功能搬到了手機上,坊間也有人提出這是摺疊手機外螢幕概念的延續。而實際上,畫屏只是借了兩者的「形」而已,至少現在它是達不到手環、摺疊機那樣減少掏出 / 翻開手機次數的目的的。

所以說,接下來魅族如果想扭轉「畫屏無用」的論調,有兩個方向:一是繼續加強畫屏的展示屬性,甚至說用心把它做成「花瓶」也無妨,無形中增加用戶把它秀出來的意願;二是兩頭搞平衡,設法加大畫屏和主螢幕之間的區別,讓不同用戶可以各取所需。筆者個人認為,前一種方向會跟接近魅族的初衷,執行起來難度相對更低。但後一條路就輿論來看是民心所向,就看魅族能不能想出什麼厲害的創意了。

至於系統的其它部分,這一版 Flyme 的變化不算很大。筆者仍舊要吐槽的是,Pro 7 Plus 沒有 NFC。在別家陸陸續續都開始讓旗艦支援電子交通卡的前提下,魅族這個帶頭的人(Pro 5 的羊城通記得是第一個吧?)早早放棄實在是令人費解啊。

效能與續航力



魅族為 Pro 7 Plus 搭載的是聯發科現有最強的 Helio X30 晶片,這款 10nm SoC 仍採用三叢集架構,共配備了兩顆 2.6GHz Cortex-A73 核心、四顆 2.2GHz A53 核心以及四核 1.9GHz 的 A35 核心。就使用體驗來說,可以明顯感受到 X30 日常操作的流暢度要優於去年的 X25。利用 CPU 監測軟體也能看出,這一代聯發科的調度策略也確實比之前來得更為積極,當然 6GB RAM 和 UFS 2.1 儲存(盡管 X30 只支援到單通道)肯定也起到了輔助的作用。但問題是,在進行大型遊戲之類的高強度任務時,X30 不管是 CPU 還是 GPU 表現放到目前的旗艦標準下都難言理想。除了發熱控制得不錯外,Pro 7 Plus 在面對各路 S835、麒麟 960 機種時,至少在效能這項上是會顯得比較乏力的。



而在續航力方面,Pro 7 Plus 雖然配備了一顆 3,500mAh 的電池,但實際用下來這款手機的電力表現比較一般。標準化的影片循環它只能維持到 11 小時 10 分鐘,筆者慣用的三小時日常測試後,其剩餘電量落到了 44%,平時估計得配合行動電源出門才比較保險。或者說,你也可以仰仗魅族這幾年一貫夠力的快充。而且這回 Pro 7 Plus 還用上了 5V 5A 的低電壓大電流方案,一邊用一邊充速度也很快。它半小時能灌入大約 60% 的電量,1 小時 10 分鐘就能衝到 100%。

競爭對手



到了這部分相信許多人第一個想到的,都是被坊間戲稱為魅族「真 · 旗艦」的 Pro 6 Plus。雖然沒有畫屏、雙鏡這些或別緻或時髦的賣點,但基於 Exynos 8890 的綜合使用體驗對比 Helio X30 還是頗具競爭力的。更何況,上代旗艦的售價還更為實惠。目前官網在售的 Pro 6 Plus ,價格幾乎和要賣 2,880 人民幣的低配版 Pro 7(使用 Helio P25)相同。跟 Pro 7 Plus 相比,則至少要便宜近 1,000 人民幣。新舊兩代買哪個合適,就看你選手機是從新意還是 CP 值出發了。

至於其它品牌的對手,威脅最大的還得數一加 5。它跟 Pro 7 Plus 尺寸相近,但能以更低的價格提供更強的效能。魅族這邊的優勢是顯示質素更好,同時設計更特別,而且 Flyme 系統也更加完善。

結語



作為一個手機評測者,筆者不掩飾自己對 Pro 7 Plus 的欣賞,特立獨行的畫屏,讓人看到了現在手機行業少有的勇氣。所謂的「千機一面」,於各位讀者而言可能只是茶餘飯後的吐槽、笑談,但對筆者這一行來說,可能就真的是要天天面對的現實了。只是,同時也作為一個手機消費者,個人不難體會面對 Pro 7 Plus,或者說整個 Pro 7 系列時的那份糾結。用落後於同世代 SoC 的 X30,已經是一件需要人思忖之後才能接受的事情。但魅族還將整個系列的價位直接升到了 3,000 至 4,000 人民幣這一檔(約 HK$3,500 / NT$14,000 至 HK$4,800 / NT$18,000),售價已然蓋過不少陸產 S835 機種一頭,這會不會有些太激進了呢?

畫屏的引入確實帶來了額外的成本,但這套設計目前尚未完全發揮出潛力,很難說消費者願不願意因此為高價買單。誠然,新來的行銷高級副總楊袥在華為時曾有過 Mate 7「爵士人生」這樣的經典手筆,但從他到來以後得到的回饋來看,魅友們似乎並不太吃風雅那一套。而且更關鍵的一點是,普遍被認為能治好魅族「芯」病的「高」藥在可以預期的未來就會出現。跟高通和解之後,誰都能猜到魅族接下來肯定會出使用 Snapdragon 旗艦晶片的新機。

那麼,等還是不等,對你來說會是個艱難的抉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