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 P10 評測:彼之蜜糖,吾之砒霜

似乎又走到了一個轉折點...

在華為推出 P10 以前,上代的 P9 系列借 Leica 雙鏡一炮而紅,再往後的 Mate 9、Mate 9 Pro,又靠著曲面元素、Porsche Design 等加成,進一步夯實了華為現如今的大牌基礎。這樣的前提下,無論在技術積累還是品牌認知上,華為為 P10 所做的準備,理應比過去要更加充分。那這款手機的實際表現,是否又真的體現出了這一切呢?

外觀、手感及做工





除了主相機旁邊那一條,幾乎已成為 P 系列代表性設計的玻璃蓋板外,P10 的外觀風格,較前代的 P9 還是有著比較明顯差異的。首先最明顯的,是機身邊緣、四角更趨圓潤,整體的線條有點像 iPhone 靠攏,背蓋底部的 U 型天線條也體現出了這一點。當然,受惠於這種調整,P10 的握持感比上代又更提升了許多。其實,把它拿在手裡的感覺,某種程度上說跟筆者評測的前一台手機小米 5c 有點相似。不過 P10 要來得更重一點(145g),在保持輕薄和質感這兩件事的平衡上,表現稍稍遜了一籌。

接下來另一個重要的變化,在於對金屬背蓋加工方法的選擇上。此番華為在之前就有過的磨砂、「陶瓷」款外,還另推了一種新的「鑽雕」花紋。它看上去有那麼點像小時候玩過的閃卡,漂不漂亮多半是仁者見仁,但拿出去肯定有夠特別就是了。不過,在觀感之外,個人認為這個「鑽雕」工藝其實對 P10 的手感是產生了一些負面影響的。之所以這麼講,是因為「鑽雕」的部分只是背後的平面,而設備中框的那一圈依舊是做了磨砂處理。廠方並沒在兩者之間做任何的過渡,這樣一來手貼上去的時候,就會有非常明顯的割裂感。筆者自己,是覺得這麼做有點得不償失,畢竟 P10 這代,磨砂幾乎沒人討厭,然後陶瓷白的質感也比 P9 更好,再加上新鮮的綠色,不去為變而變其實也無妨了吧?



P10 把指紋辨識放到了正面,Home 鍵跟 Mate 9 Pro 一樣沒法按壓下去,對某些人來說可能需要一定時間去習慣。側面的按鍵,音量鍵略有點松,電源鍵的手感不錯,而且切邊也被噴上了紅色,繼承了 P9 上討巧的小細節。另一側的 SIM 卡托跟插槽也是嚴絲合縫,其它部分做工也基本沒什麼問題。

屏幕





華為這次依舊為 P10 配備了一塊 5.1 吋的 1080p LCD 螢幕,其亮度表現令人滿意,筆者在關島度假期間,毒辣的陽光底下基本也都能正常使用。色溫方面則會有些輕微偏冷,但最大的問題還是飽和度偏高。用 P10 拍出來的照片本來就比較豔麗,放在這塊面板上看,自然就更是變本加厲的重口味了...

另外一點不得不提的,就是該款機器的表面並沒有塗上疏油層。這麼做導致的最直接結果,就是動不動便會讓蓋板玻璃沾滿指紋。關於這件事,華為的余承東已經承認是初期技術缺陷,並表示後續出廠的 P10「因為找到了新技術」所以不會再有問題,而且他也承諾缺少疏油層的手機可以拿去重新塗抹。筆者就此專門跑去了華為的體驗店詢問,得到的答覆是指令的確已經下達,但具體操作是要拿去維修中心而非余總口中的體驗店(估計是口誤)。不過可惜的是,手上這台送測的國際版 P10 沒法在上海做售後服務,而網路上已經有塗過的人表示效果似乎不是很大,所以要是你不願跟指紋做鬥爭的話,很有可能還是逃不過貼膜的命啊...

相機





華為在 P10 上繼續沿用了 Mate 9 那套 12MP RGB + 20MP 黑白感光元件的主相機方案,配的是一樣的 f/2.2 SUMMARIT 鏡頭(使用質素更好 f/1.8 SUMMILUX 鏡頭的 P10 Plus 我們未來會設法另做測試),同時也支持光學防手震。光看規格,比去年的 P9 提升明顯,但具體到實際表現有好有壞,兩代產品各有千秋,P10 並沒有做到全面超越。



值得誇獎的地方,首先是 P10 的畫面細節保留得更好,解析力強,對焦快,而且也延續了 P9 上優秀的寬容度表現。成像的色彩風格依舊討喜,直出照片的社交分享可用率很高。此外,因為防震模塊的加入,夜拍時的出片成功率有提升,錄影過程中也能切實感受到其發揮的作用。至於不足之處,P10 在對比度和畫面銳度上加得有點過,然後還有較明顯的過曝傾向。鮮豔模式下,照片的紅、綠色溢出有點過於放肆,還有就是降噪仍存在改進的空間。

另外,在個人看來還有一項令人失望的退步就是,P10 的 Leica 「德味」似乎沒有 P9 濃了。它在暗角跟暗部藍調的處理上沒有過去那麼理想,至少在筆者眼中,大片感變得沒以前那麼強。最後,新加入的人像模式,效果並不像宣傳的那般好。主要還是因為背景的虛化仍舊不夠自然,所謂的「人像大師」,在各路自拍神器前看來還得再好好修煉一下。



不過,即便在筆者眼中 P10 有這些毛病,但不可否認華為在聯手 Leica 後的相機研發策略,的確讓越來越多普通用戶隨手就能拍出引贊無數的「好」照片。在完成這篇評測前筆者正好在關島休假,自駕環島見到美景無數,空拍機、GoPro、相機、手機輪流拍根本沒空後製,要第一時間去社交網絡上炫耀,P10 的徠卡模式真的幫了大忙。這種發展方向,個人認為是相當正確的,市場需要所見即所得的真實之美,同時也該歡迎能一下子抓住人眼球的藝術加工呀。

系統





P10 預載的是基於 Android 7.0 的 EMUI 5.1,UI 審美和功能性較之前版本的變化不大,比較明顯的不同,應該就只有基於那顆指紋辨識腰圓鍵的新交互方式了。這次華為在 Mate 9 Pro 輕觸返回、長按退到主界面的基礎上,將多工的啟動手勢也改為在 Home 鍵上左右滑動。在這樣的設定之下,兩旁的電容按鍵都被幹掉,若是沒法習慣的朋友,就只有選擇更佔顯示面積的虛擬鍵方案了。

如果說 Mate 9 Pro 是借鑑了魅族 mBack 的話,那 P10 這套交互估計是又從 Lenovo ZUI 的 U-Touch 那取了點經。後者在 Home 鍵上左右滑動時,也能啟動多工快速切換的功能。不過對於這種設計,筆者無論是 P10,還是在用 ZUK 手機的時候都從未真正習慣,因為看到按鍵的第一直觀始終不是滑動,相對來說個人還是更喜歡 Flyme 那種由屏幕下方往上劃出多任務頁的辦法啊。

性能及續航力





其實在性能這部分,本來除了 RAM 沒上到 6GB 有點可惜外,P10 並沒有太多值得說道的地方。畢竟麒麟 960 這顆 SoC 的長項(CPU)短板(GPU)已經被討論、驗證了很多遍,在這次的新機上也沒什麼驚喜或者說失望。直到後來,儲存芯片的問題被踢爆,才讓人發現原來華為在這裡面玩了那麼多跟大廠身分不匹配的小伎倆。

是說,在聽聞消息以後,筆者第一時間對手中這台 4 + 64 的國際版 P10 進行了測試。以結果來看,它的連續讀取速度超過了 750MB/s,位於網上歸納出來三檔表現中的最高一檔。所以不出意外應該是 UFS 2.1 的芯片,也難怪在體驗過程中並沒出現什麼會讓人心中起疑的地方。如果是稍慢的 550MB/s 檔 UFS 2.0,日常使用怕是也難以瞧出區別。但速度最慢,只有 250MB/s 左右的 eMMC 5.1 的話,筆者雖然手中沒機器實測,但根據過往的經驗,在進行連拍、相冊縮略圖讀取、載入高解析度影片等操作時,應該是能以肉眼發現速度上的差距的。



所以,華為「在軟硬體聯合優化設計」下,讓 eMMC「仍然保持良好實際使用效能體驗」的說法能不能站得住腳,個人是持相當大懷疑態度的。而且,這裡面最關鍵的問題其實並非「我的手機是快是慢」而是「憑什麼人快我慢」。真要說起來 eMMC 5.1 於大部分華為的目標用戶而言,對日常綜合體驗的影響確實不會很大。要是怕 UFS 供貨不足,你乾脆一開始就全用 eMMC 讓願者上鉤,這樣最多被玩機人士吐槽幾句而已。現在這樣搞成了區別對待,換誰都不會輕易接受吧?

至於續航力,P10 的表現中規中矩。標準化的影片循環維持了 11 小時 45 分鐘,筆者慣用的日常測試後(在 4G 下 IM、同步全開、一小時影片、一小時離線聽歌、半小時瀏覽網頁、半小時遊戲),剩餘電量為 41%,總的來說較 P9 微有提升。而在充電速度上,標配的 SuperCharge 充電頭支持最高 5V 4.5A / 4.5V 5A 充電,實際測算下來半小時能灌入 51% 的電量,完全充滿則需要兩個小時。

競爭對手





因為 SamsungLG 今年都把屏幕打造成了獨特的賣點,加上 Sony 的 XZ Premium 尚未發售,所以在國際品牌的 Android 旗艦行列裡,現階段好像還真沒法給 P10 找一個恰當的對手。買家會糾結的,可能還是在同期的 P10 Plus 以及 Mate 系列中究竟該選哪個,當然,還有就是「總不會出大錯」的 iPhone 7 了。

至於大陸本土的對手,玩機人群可能會首推新出爐的小米 6。兩者尺寸相仿,也都配備了雙主相機。小米新旗艦的性能更強,陶瓷 / 玻璃背蓋是另一種風格,最重要的是價格要便宜不少。至於大眾消費者,被許多人視作華為目前最大對手的藍綠兩廠(Vivo、Oppo),旗下的爆款 R9sX9 說不定會對 P10 造成一點衝擊,但畢竟定位還是不同,程度可能未必會很嚴重。倒是華為自己前代的 P9 可能會成為黑馬,子品牌接下來的榮耀 9 估計也會帶來一些壓力。

不過,上面這些都是基於一個前提,那就是你對 P10 組件混用的情況一點都不會計較...

結語





現在回過頭看,P9 確實如筆者當初說的那樣,成為了華為高端手機的一個轉折點。在 Leica 加持的拍照功能,和愈發成熟的麒麟 SoC 雙重推動下,如今的華為已經真正成長為有足夠底氣的世界第三大品牌。而 P10 系列初亮相時,別緻的配色、獨特的工藝、升級的相機、更 iPhone 符合主流的造型... 所有這些元素幾乎都預示著又一台華為爆款的誕生,但後來的疏油層和儲存混用事件,讓這一切都蒙上了陰影。

沒錯,華為目前最主力的消費群 — 那些對手機不甚了解、更多是認品牌的線下用戶,時至今日說不定都對整件事毫不知情,未來很有可能還是會被「Leica 雙鏡」、「鑽雕背蓋」、「Pantone 配色」、「人像大師」等等天花亂墜的詞藻所吸引。但華為有沒有想過,當這些人知道了實情後會是什麼反應?這裡面會有多少人繼續不在乎?又有多少會變得像「炸機門」後的某些人一樣,不管你 Samsung 做出什麼東西,我嘴裡就只有一個「Boom」(不)呢?

而對我們以及各位讀者這樣,知曉甚至參與到這場風波中的手機愛好者來講,華為事前的急功近利,以及事後的敷衍、傲慢,都讓其過去幾年好不容易在中國內外積累起來的信譽幾近破產。華為的余總,甚至到最後都還在摳不管哪類儲存「都能保持良好體驗」這樣的字眼,用戶明明都在「不患寡而患不均」,你卻如此不負責任地視而不見,怕是會讓許多人眼中剛剛脫離了「土」的華為,又再掉進「惡」的泥潭裡面。

但願,P10 不會成為華為的又一個轉折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