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 的科學家打造出了「原子級」的儲存技術

只是…老樣子,天知道還要多少年才能商用化。

IBM 的科學家打造出了「原子級」的儲存技術

本身就是掃描式穿隧電子顯微鏡發明者的 IBM,同時也是玩弄個別原子的大師,過去一直致力於開發各種新穎的儲存技術。稍早在 2012 年時,IBM 曾經來到以 12 顆原子的陣列來儲存資訊,當時被認為是科技能達到的極限,但顯然只是他們沒有找對材料而已。

如今,IBM 將單一顆的「鈥」原子放置於氧化鎂的表面上,成功地保存了它的磁極方向,並且可以透過掃描式穿隧電子顯微鏡的探針來翻轉、測量這一顆原子的磁極。換言之,這顆小小的原子就能利用磁極方向儲存一個位元的資料,相較之下目前最先進的傳統磁碟要大約 100,000 顆原子才能儲存一個位元。單就儲存密度來計算,科技家推估整個 iTunes 全部 3,500 萬首歌都能儲存到一張信用卡大小的卡片上呢。

不過,理論歸理論,到實用化之前要翻越的障礙,依然是非常高的。別的不說,光是掃描式穿隧電子顯微鏡目前就還是個龐然巨物,而且還要液態氮冷卻和真空才能運作。雖然我們已經有了用個別的原子來儲存資料的能力,但想要 1EB(1,000PB)的空間來放謎片,還有得等囉...

來源: Engadg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