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UK Edge 評測:一「面」之長

劍走偏鋒,但又何必借人光芒?

小米 MIX 引發了熱議之後,網路上一度出現了數張與其風格非常近似的新機諜照。事後小米否認了這是所謂「MIX mini」的說法,接著 ZUK 終於站出來「認領」,確認它其實是自己旗下繼 Z1Z2 Pro 和 Z2 之後的第四款產品 — 沒有曲面但依然取了個大家都熟悉名字的 ZUK Edge。光看這個單字應該就能猜到,螢幕設計會是該款裝置最大的賣點。那除此之外別的方面,它的表現又如何呢?想知道的話,就來聽聽筆者的體驗心得吧。

外觀、手感及做工





雖說 Edge 的事前預熱宣傳有意無意都在往小米 MIX 身上靠,但其整體的設計風格,其實還是跟 ZUK 之前的產品一脈相承的。如果簡單用一句話概括,Edge 實際上就是額頭、下巴壓扁,然後把後蓋玻璃拍平的 Z2 Pro。其機身從正面看會顯得有點矮矮胖胖(高寬是 142.9 x 74.5mm),但如果拿來跟別的 5.5 吋手機一比,就會發現它其實還是要小上一號的。

不過儘管如此,Edge 的握持感依舊談不上出色。這一方面是由於平面背蓋的天生劣勢,另一個原因則是側面層次過於複雜(中框表面、兩條切邊、兩層塑膠保護圈再加前後兩塊玻璃)所導致的斷落刮手感。此外,雙面玻璃材質的運用,一定程度上也「誇大」了裝置重量在手上的感覺。對 Edge 的尺寸來說 160g 其實算不上重,但拿在手裡存在感還是挺強的。



為了更好地凸顯出中間的螢幕區域,ZUK 除了收窄上下兩部分以外,還在指紋辨識 / Home 鍵上動了點別的腦筋。按照官方說法,Edge 實現了「正面的鏡面一體化」,蓋板玻璃上沒有開孔,一眼望過去,就只有隱隱能看見但還摸不到的一圈銀環而已(黑色版是這樣,白色版的金環會相對明顯一點)。類似的概念,小米 5s 也有嘗試過,但他們為了讓超聲波模組能夠正常工作,最終選擇了在外側挖一個礙眼的坑讓手指表面進入到模組的有效範圍。而 ZUK 的解決辦法就比較巧妙,他們把凹槽挖在了玻璃背面,然後將指紋晶片藏入其中,從而保留了玻璃外側的視覺、觸覺完整性。

要實現這種效果,前提是辨識模組要做得足夠小。而廠方雖然沒有公開,但不出意外的話,Edge 所用的應該是另一家大陸公司匯頂科技的 IFS 技術(Invisible Fingerprint Sensor)。而就體驗來說,這套方案不論在美觀程度還是穩定性上,都比小米那套來得要好。儘管少了超聲波這個噱頭,但實用性上去了許多。不過,在「鏡面一體」之後,ZUK 所謂的 U-Touch 交互方式也不可避免地簡化了一些。在 Edge 上你只能輕觸返回、長按回主介面、左右滑動切換最近應用,所有原本要把 Home 鍵按壓下去的操作都被去掉,用起來可能會少一些踏實感。

螢幕





在前一部分筆者已經提過,超高的螢幕佔比(官方宣稱 86.4%)首先保證了 Edge 能給人帶來極強的視覺衝擊力。而就具體的觀感來講,這款由大陸廠牌天馬生產的 5.5 吋 1080p LCD 面板,亮度表現尚屬不錯,色溫偏暖,可能會讓有些人覺得過黃,整體的色彩「口味」在 AMOLED 當道的市場中算是比較清淡的了。

但不管怎麼說,Edge 在螢幕佔比這一項上的加分實在太多,尤其是看片時,很容易就能讓人忽視螢幕的某些短處。說到這個,筆者不免會有些貪心地想,要是能把底部那顆一般般的揚聲器升級成正面雙喇叭那可就夠力了(ZUK:喂喂,這樣就沒法兼顧螢幕佔比了啊!)。

相機





在拍照這部分,Edge 的規格算不上多出彩,看起來它應該是照搬了 Z2 的那套配置方案,即 13MP 的 Samsung ISOCELL 感光元件加 f/2.2 光圈鏡頭和 5P 鏡片的組合,而且補光燈也不是雙色溫。具體到表現,跟 Z2 相比 Edge 的白平衡準確度高了不少,色彩偏向真實自然,但過曝、高光溢出的缺陷依舊存在。此外,它的解析力也頗為一般,尤其在夜拍時細節丟失得很嚴重,雜訊和亮度控制得還好,但總體而言成片經不起細看。



就速度來說,對焦和拍攝後的儲存基本上都沒什麼拖泥帶水。自拍的效果最多只是堪用,美顏的自由度相當有限。Z2 Pro 上相機周圍容易嵌進毛灰的問題還是有,拍照前還是得多加注意。

系統





ZUK 在 Edge 發表的時候,曾表示會在農曆新年前為這款手機推出基於 Android 7.0 的 ZUI 2.5 系統。但最終的結果卻是跳票,目前新版本仍在內測之中,所以筆者只好先用已升級的 Z2 Pro 體驗,藉此來談談多了哪些變化。首先在視覺上,ZUK 放棄了鎖定螢幕中只可顯示方形「畫框」的形式,也為使用者提供了全螢幕顯示的選項。而在功能上,隨 Nougat 而來的螢幕分割特性算是意料之中,與此同時用戶也可以對螢幕畫面進行錄製。不過個人覺得最實用的,還是相機的手動模式(這個在 Edge 的 ZUI 2.3 裡倒是本來就有),對會拍的人來說,至少多了個彌補拍照不足的機會。

在評測 Z2、Z2 Pro 的時候,裝置會不會有 Cyanogen OS 的版本還沒個定論,但時至今日,隨著這套客製系統退出歷史舞台(加上 ZUK 自己好像對海外市場也不怎麼上心),大家也總算是徹底斷了念想。而且不光如此,ZUI 本身未來的發展方向也不是很明朗。因為 Lenovo 已經說過接下來只會有 Moto 這一個手機品牌,那 Edge 成為 ZUK 最後一款產品的可能性已經相當之高。既然如此,以後軟體團隊的工作想必是會以 Moto 為先,不管是抽調人手去開發那邊的系統,還是乾脆直接移植 ZUI,ZUK 原有的這幾款手機,適配的優先級是不可避免會被往後排的。而這對玩機的人來說,應該是很在意的一點吧?

效能及續航力





在 ZUK Edge 上你可以找到現階段旗艦機的標準配置:2.35GHz 的 Snapdragon 821 晶片 + 4GB / 6GB RAM + UFS 2.0 儲存。就體驗來說,基本上也是符合預期,各種操作、切換、遊戲的流暢度都是頗為不錯的,而且對發熱的控制也還算比較理想。比較遺憾的地方在於,跟 Z2 和 Z2 Pro 一樣,Edge 也依然沒有配備 NFC 模組。



至於續航力,標準化的影片循環在這款手機上能持續 11 小時 20 分鐘。筆者慣用的三小時測試後,3,100mAh 電池餘下的電量為 47%,只能算是中規中矩,保險起見還是得帶著行動電源出門。充電速度方面,Edge 也還是跟 Z2 系列一樣,並沒法達到 QC 3.0 的水準。無論用標配的 5.3V 2.5A 充電頭還是其它 QC 3.0 充電頭,透過 USB 3.1 Type-C 插口充電,功率最高也就在 11W 左右。半小時能充到 40%,完全灌飽則需要近兩個小時的時長。

競爭對手





其實在目前的這批 S821 旗艦機裡,主打高熒幕佔比的產品並不多。小米 MIX 是一個,但其價格高得多而且產量很少。所以單單看重這一點的話,售價人民幣 2,299 起(約 HK$2,600 / NT$10,320)的 ZUK Edge 好像基本上沒什麼對手。當然囉,大多數消費者肯定還是以綜合質素為衡量標準。若是這麼算,給 Edge 造成最大威脅的應該還是在這部分常被筆者提到的一加 3T。尤其在拍照和充電速度上,3T 的優勢相當明顯,而這兩點現如今可是被許多人非常看重的。

另外,素有「最平價 S820 手機」之稱的同門師兄 Z2,現在的價格差不多只有 Edge 的一半。儘管其尺寸是小點,但同樣有雙面玻璃這一不少人心水的設計,而且續航明顯更好,可能對初試 ZUK 這個品牌的人會更有吸引力吧。

結語





前面也說了,Edge 很有可能會成為 ZUK 這個品牌的收官之作,如果真是如此的話,那這款手機的表現論完美謝幕可能有點抬高,但其大膽的正面設計,相信還是值得我們用力鼓掌的。在硬體難以拼出勝負的前提下,Edge 憑藉著正面高佔比螢幕 + 隱形指紋這一「面」之長,成功樹立起了自己的差異性。雖然拍照、續航令其無法成為一款好的「水桶」,但只要能滿足那些追求觀感衝擊力的人,其實也已經相當不錯了。

回頭看看,無論是 ZUK 還是 Moto,其實去年都推出了一些特色鮮明的產品。但問題是,相應的口碑卻一直沒有上來,而筆者堅信這跟 Lenovo 長久以來招人反感的行銷策略是有不小關係的(什麼嘲諷 Note 7、開車壓小米之類的實在是太 Low 了...)。接下來不管 ZUK 品牌的未來如何,個人都希望看到 Lenovo 能在這上面做出調整。能做出好東西、還敢打價格戰的前提下,就別沒事瞎砸自家的招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