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機和假人模型:帶你探訪 Dyson 英國總部的日常

去英國郊區看看他們的產品是如何由概念變成現實。

Dyson EMC Chamber
Dyson EMC Chamber

其實在很久以前,我們就聽說過 James Dyson 爵士因為一台被堵住的 Hoover 吸塵器,「憤而」花五年時間幾近破產,最終在嘗試過 5,127 台原型機後終於發明全球首款無袋式吸塵器的故事。在那之後,Dyson 這家企業越做越大,其涵蓋的產品類別也從最初的吸塵器,一直延伸到了無扇葉風扇乾手機洗衣機,以及最近大獲成功的吹風機。但在聲名遠播的同時,許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所有這些看起來科技感十足的裝置,其實都是在一個安靜的英格蘭小城鎮裡誕生的。

目前 Dyson 在全球範圍內總共有約 7,000 名員工,其中有 3,000 人都是在位於古鎮馬姆斯伯里的英國總部工作,同時新加坡研發中心和馬來西亞的測試基地都各有約 1,300 人。代表著創新力的 New Product Innovation 團隊自然還是被部署在大本營英國,他們的任務就是在馬姆斯伯里那片佔地 14 英畝(約 56,000 平方米)的園區裡,把各種奇想變為現實。

一般來說,每款新產品從工程師筆下的簡單素描演化成真正的最終成品,平均都需要三到五年的時間。而那些比較龐大的計畫,往往也需要更多的耐心。比如說 360 Eye 掃地機器人,前前後後就總共花去了 16 年。早在 12 年之前,Dyson 也曾試圖打造一款類似 Google Glass 那樣的 AR 頭戴裝置,但在開發了三年之後他們還是選擇了放棄。

實際上,每個禮拜 Dyson 花在研發上的經費都超過了 600 萬美元,對工程師來說,這應該足以讓他們心無旁騖地專注於自己最擅長的工作。在園區內你可以找到尖端的機械加工機器人、用於快速製作原型機的 3D 列印機、各類壓力測試需要的設備(諸如跌落、扭曲、拍擊、碰撞等)、環境控制實驗室以及測定噪音輸出、電磁兼容性的封閉房間等等。在這之中,最後一項電磁測試如今正變得越來越重要,因為 Dyson 已經開始踏入聯網家電的領域(最近的一款式 Pure Hot+Cool Link),對相關指標的要求也變得越來越高。

有的時候,Dyson 也會加設一些專用的實驗室,以滿足新品類的不同研發需要。以 Supersonic 吹風機為例,在開發過程中園區內有一部份實驗室,被改作了 600 種原型機的測試場所。而且在屋子裡面,還有總長達到 1,600 公里(你沒看錯,真的是公里)的真人頭髮,Dyson 為此耗費了 56,000 美元。在打造 Supersonic 的四年時間裡,工程師的實驗裝備也從只能前後緩慢移動髮束的簡單機械,變成了會一直用手撥開頭髮的假人模型。在測試完足夠的週期之後,頭髮樣本會被放到顯微鏡下檢查潛在損傷,有一些還會被放到特製的盒子裡,用來觀察髮絲的光澤度有沒有變化。當然囉,最終 Dyson 還是會找真人來試,這樣才能確保它在日常使用中不會出現問題。

為了能容下日益擴大的研發設計團隊,Dyson 最近在英國總部新造了一幢被稱作 D9 的建築。其中包括了許多全新的實驗室和測試空間,可以滿足 450 名工程師的需求。但遺憾的是它完全不對外開放,甚至連一些陪同我們參觀的 Dyson 員工都沒有進入的權限。不光如此,D9 的建築外層甚至使用了鏡面作為外牆材料,一眼望過去它就好像融入了四周的綠化裡,只有在人或動物經過時才能增強一點它的存在感。

不過,好在 Dyson 還是允許我們進入一些其它區域,但條件是必須收起相機不能拍攝。當走進研發設計大樓之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車間,儘管它只有兩層樓高,但裡面明亮的廣闊空間著實是讓人豁然開朗。在主要通道的旁邊排列著許多展示板,每個上面都有台被細拆到組件的 Dyson 吸塵器,方便工程師隨時拿起來做參考。有趣的是,招待我們的工作人員還特地指出了一小處過去生產線的遺留物,它的前身已經在 2003 年時被遷移到了馬來西亞。

Dyson 對一些工程相關的老物件情有獨鍾,所以在他們的英國總部裡放著許多被 James 爵士視作設計、工程界的代表作品。其中最讓人歎為觀止的,多半是那架被懸掛在 Lightning Cafe 頂上的閃電式戰鬥機(Lightning)。除此之外還有一架停在泊車場裡的鷂式(Harrier),跟一架 Bell 47 直昇機以及一艘 Rotork Sea Truck 高速登陸艇放在一起(後者是爵士 23 歲時參與設計的)。再朝著前台走,你會發現一輛被切剩一半的初代 Mini Cooper,這是工程師們送給 Dyson 老先生的六十歲生日禮物。

在研發設計樓的另一頭,屋子中間擺放在一輛推車上的老式大型引擎激起了我們的興趣。在聽過介紹後,我們才得知這是一台有 74 年歷史的 Rolls-Royce Welland,它是英國首款被用在二戰時期流星式戰鬥機(Gloster Meteor)上的噴氣式引擎,目前全世界就只有 Dyson 總部裡的這台還能正常發動。

「你們平時會用它來做什麼?」我們問道。

「有時在陽光明媚的下午我們會把它推到草地上發動一下。」全球產品開發主管 Paul Dawson 如此回答道。過去為了讓手下的工程師們高興,James 爵士曾在 2015 年 4 月時,把這款引擎發明者(Frank Whittle 爵士)的兒子 Ian Whittle 請到了總部,一同在停車場上欣賞這台仍能完好運作的 Welland 發動機。而接下來,Dyson 似乎又有了添置「新品」的計畫,如果一切順利的話,那 Welland 很快就會迎來一台相對現代一點的協和式(Concorde)飛機引擎作伴了 。

實話說,Dyson 對高效能引擎的癡迷一點都不難理解,畢竟馬達是所有 Dyson 產品的核心,就好像引擎之於飛機一樣。為了達到最佳的氣旋分離效果,Dyson 從採用笨重的傳統電機,一路發展到了自己製作精巧的數位馬達。而這看似小小的一顆組件,卻能帶來比袋式吸塵器馬達快兩、三倍的轉速。「這就為我們帶來了巨大的機遇。」馬達、電力系統全球主管 Matthew Childe 說道,「它讓我們在尺寸、電池密度、重量上有了更好的選擇,我們也藉此成為了眾多競爭者追趕的對象。」

距離 Dyson 首款數位馬達(用在 DC 12 吸塵器上)誕生已經過去了十三年的時間,而其馬達實驗室最新的成果,就是公司史上尺寸最小,專為 Supersonic 吹風機打造的 V9 了。這款有 13 片葉片的鋁製葉輪對精度要求很高,以致於它只能在 Dyson 的新加坡基地靠軍用級別的工具來生產,才能達到維持 110,000 RPM 轉速同時,還能保證高流速、低噪音並且不會解體的效果。

當然,一些之前開發出來的馬達也都仍在「服役」當中。比方說 V8,就被運用到了最新款的無線式吸塵器裡,跟八年前 DC31 所用的 V2 馬達相比,其 425W 的功率已經翻了一番都不止。而個頭更大的 V4,有著非常不錯的高氣壓效果,目前依然在為乾手機產品線所採用。

很顯然,在開發馬達這條路上,Dyson 接下來依然會積極前行。但除此之外,他們還有一些別的發展動向值得我們去關注。沒錯,我們想說的就是固態電池,2015 年 10 月時 Dyson 斥資 9,000 萬美元將持有高密度固態電池技術的 Sakti3 收至麾下,如果後者真有官方口中說的那般厲害的話,那 Dyson 的手持裝置、機器人甚至傳說中的電動車,在續航力上的突破應該是指日可期了。但其實,不管 Dyson 接下來的目標是什麼,他們那裡最不缺的應該就是工程師。畢竟能在英國田園的環境裡擺弄各種奇奇怪怪的工(程)藝品,換作是你,也會樂不思蜀吧?

經由: Engadg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