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ntendo Switch 給人留下了非常好的第一印象

玩起來意外地舒服。

被我們拿在手裡的這台 Nintendo Switch,跟以往經歷過的各類裝置都不相同。是說,雖然在設計上你可能會找出一些眼熟的相似點,但這並不妨礙它成為一款別具一格的獨特產品。整套系統的核心,是那台配有 6 吋 720p 觸控螢幕的平板。在它下方的角落裡藏著揚聲器,裝置整體不算沉,重量分佈均勻,握持起來非常舒適。雖然跟許多同時期(甚至更早)的平板相比,Switch 所用的這塊螢幕在解析度上有些落後,但其觀感意外地不錯,亮度、細節都挺好,尤其是可視角度很讓人滿意,而這一點對雙人遊戲是相當重要的。

在 Switch 的上方可以找到為 Game Card 專門準備的插槽,另外還有耳機孔、音量鍵和凹進去的電源鍵。microSD 卡槽和 USB Type-C 充電口都在下面,轉到背後能發現供你在平面上使用的支架,而左右兩側則是能透過滑軌裝上、取下的 Joy-Con 手把。

Nintendo Switch: Hands on
Nintendo Switch: Hands on


在裝上 Joy-Con 以後,Switch 就變成了一塊和 Wii U 差不多大小的 Gamepad。但跟後者不同的是,Switch 的按鍵佈局並不是對稱的,如果拿時下兩大主機來比的話,會更偏向 Xbox(或者再往前說老任自己的 GameCube)而非 PlayStation 一點。此外,可以按下去的搖桿用起來感覺也比 Wii U 的更好,儘管它們要來得小一點(某些人可能沒那麼適應),但同時也變得更低更好按。而且就鬆緊程度來說,其可能比任天堂之前任何一款手把做得都要好,拇指感受到的回饋很舒服,當然囉,長時間使用後是否會變鬆就有待測試了。

其它按鍵的手感也都不錯,反應靈敏,符合任天堂經典老廠牌的水準。右側的 Joy-Con,A、B、X、Y 鍵在搖桿上方,最底下是原型的 Home 鍵,頂上則是從 Wii U 那裡繼承過來的加號鍵。而左側的 Joy-Con,最上面是減號鍵,下面變成搖桿在上四鍵在下,最底下是一顆「捕捉」按鈕。這顆按鈕的功能跟 DualShock 上的分享鍵有點像,按下之後會馬上截圖,未來也會加入錄製畫面的選項。但值得一提的是,老任目前似乎還是沒有向 YouTube、Twitch 用戶敞開懷抱。之前他們一直反對玩家把遊戲錄影拿到 YouTube 上去營利,不知未來情況會不會有所變化。



既然在讀這篇文章,那你多半知道 Switch 並不只是一款便攜的遊戲機而已。用支架把平板部份固定在桌上,或者將其插入 TV dock 時,控制器的體驗跟掌機模式是完全不同的。每個 Joy-Con 都能從平板的一側很平順地滑出(這個動作會讓人有點上癮),在將其拆下以後你可以直接使用,或者也可以把它們加裝到 Joy-Con Grip 上,用來達到更貼近常規手把的效果。

如果是用 Grip 的話,控制器整體的方形設計應該會需要一些適應的時間,但總的操作感受跟手持模式相比並沒有特別大的分別。不過在裝到一起以後,兩側 Joy-Con 的按鍵佈局會有點緊湊,但習慣之後問題不大,而且背面也有足夠容下兩手其它手指的空間。



要是你想用兩隻手玩一隻 Joy-Con 的話,因為它本身不算很符合人體工學的關係,任天堂的建議是在頂上套一個 Joy-Con Strap。有了它之後,控制器會變得稍稍高那麼一點,頂端的 L 和 R 鍵這樣一來會容易按一些。當然,那麼小一樣東西,提升並不會很大,但 Strap 反正是免費送的,套起來也是聊勝於無嘛。

話說,這麼用 Joy-Con 的感覺,很容易會讓人想起過去的 Game Boy Micro。對一個成年人而言,長時間使用這種模式,手部肯定會多多少少有些不適(除非你手特別小)。但在那種人多興起的場合下,還是能派上很大用場的。最後,每個 Joy-Con 都是支援體感控制的,所以你可以像 Wii Remote 那樣豎過來使用它們。而且老任這次的特別設計,意味著你無需另購配件就能直接玩雙人體感遊戲了。



總的來說,雖然 Switch 初看之下好像具備了許多革命性的元素,但實際體驗下來之後你會發現,老任只是把許多在 Wii U 上嘗試過但最終沒有實現的理念更好地融合在了一起。Switch 是一台你可以在客廳、臥室甚至任何地方遊玩的裝置,你可以說它的畫質落後,但以當下的技術其實是很難在續航力、效能和人體工學上找到一個更完美的平衡點的。而且,若是老任接下來能延續之前改進掌機的傳統的話,那更快、更輕薄、更耐久的 Switch 後繼者遲早有一天會出現在我們眼前。

%Vidible-5878fb2c869ea91853514a76%

經由: Engadg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