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米 Pro 評測

又紅米又 Pro,這是個偽命題...?

如今引得各家大陸廠商血戰不停的平價機市場,追根溯源,其實就是由三年前發表的紅米手機所帶起。但這個以便宜為特色的系列,卻在最近推出了一款定位不低的 Pro 手機(售價 1,499 人民幣起)。從名字當中,老實講就可以嗅出一絲矛盾的味道,但小米志在把它打造成新的「國民旗艦」,紅米 Pro 又是否能不負所託呢?

外觀、手感及做工



發表會的時候筆者就曾說過,在紅米 Pro 這台手機上,你可以找到許多小米近期產品的設計元素。首先,最明顯的就是背蓋上半段的 O|O 佈局,開孔方式跟紅米 Note 3 完全一樣。不過其中的硬體從之前的相機、閃燈、指紋組件,變成了現在的上下雙鏡頭加中間補光燈的組合。就呈現出的視覺效果來說,私以為在經過了無數類 HTC One Max 的公模機「洗禮」之後,大部分消費者對這種造型應該還算可以接受。只是在使用過程中,至少筆者自己是常常會有不小心摸到下方相機的情況發生,拍攝前擦鏡頭玻璃的機率,會比一般手機來得高一點就是了。

除此之外,紅米 Pro 的機背左右,也跟小米 Max小米 5小米 Note 一樣拉出了兩道弧線。結合極似 HTC One M8(尤其是深灰色的版本)的拉絲金屬外殼,以及改用注塑天線後消失的三段間高度差,至少裝置背面貼合手掌的部份,觸感是十分不錯的。但是,小米這次也犯了 HTC 在 M9 上犯過的同樣毛病,那就是手機側面的層次太過繁複。中框段加兩道切邊再加玻璃外的塑膠框,合在一起非常顯厚(不說你可能想不到它其實只有 8.15mm),握持的時候雖不至於割手,但肯定也是談不上舒適的。



說到玻璃,Pro 是紅米系列中首款用上 2.5D 工藝的產品,不過其邊緣弧度並沒有做到很大,所以對外觀、觸感的提升都比較有限。而 Android 三鍵,則是照搬了小米 5 的風格,所幸廠方對 Home 鍵做了改良。儘管它整體仍呈條狀,但比米 5 的更寬而且沒那麼凸出,手指放上去掃描指紋的時候會讓人更加安心一點。只是,其按壓的階段感不是很強,體驗不乾脆,側面的電源、音量鍵也存在類似的問題。

不過總體而言,說 Pro 是紅米系列至今為止最漂亮的手機應該沒什麼異議。之前被奇葩紅米 3 拉低的平均線,這下應該能回來一點了吧?

螢幕



作為紅米 Pro 的一大賣點,它所使用的這塊 5.5 吋 1080p OLED 螢幕,在發表會之前就已經被反覆提及。只是,這批由大陸廠商京東方(BOE)、和輝光電(EDO)供貨的面板,實際表現並不算理想。其整體色彩過豔,而且是最不討人喜歡的偏黃基調,亮度一般,開到最高在夏季上海的大太陽底下也只是將將夠用。

不過最大的問題,還是畫面的精細度不夠。在紅米 Pro 的螢幕上,稍微仔細就能瞧出顆粒感,邊緣鋸齒現象明顯,尤其是資料夾框內的小圖示,很容易就能看出毛糙。目前市面上最主流的 AMOLED 面板,5.5 吋的大小如果配上 1080p 解析度,眼尖的人都會覺得無法接受。而根據網友發佈的顯微鏡示圖來看,Pro 面板供貨商選擇了一套跟 Samsung 不同的 Pentile 排列方法,就結果論果然還是技不如人,陸產 OLED 還是有很長的路要走啊。

相機



要說在手機背面裝兩顆相機的玩法,其實早就不是什麼新鮮的概念了。但今年 Android 各廠紛紛一擁而上,想來跟 iPhone 7 Plus 也要「雙」起來的傳聞應該不無關係吧?而在這一波配備了「雙眼」的新機當中,有華為這樣的色彩派,也有 LG 這樣的角度派,不過小米選擇的卻是一條稍欠新意的老路,主打的還是光圈變化調景深的功能。



只是,這套相對來說被最多人嘗試過的搭配,到了紅米 Pro 身上,依舊沒有顯示出令人滿意的成熟度。其虛化算法對被攝物的形狀要求還是很高,很多情況下裝置都會無法抓準要突出物體的邊緣界限。調整後的成片效果,看起來顯假的機率不低,所以該項特性的宣傳意義大過實際,可玩性是有,但感覺多半會被歸為「三分鐘熱度」的範疇。



至於普通模式下(5MP 測距輔助相機不工作,只開 13MP 主相機)的拍攝效果,基本上就還是大陸「千元機」的水準。光照條件好的環境下,紅米 Pro 的白平衡也會有一定機率跑偏,偶爾會發生輕微過曝的現象,但最大的問題還是羸弱的解析力。暗光拍攝時,其出片品質相當不穩,對雜訊、炫光的控制不力,只有亮度維持得還算可以。值得一提的是,在拍攝過程中這款手機有時會出現對不準焦的情況,之前的紅米 Note 3 也是如此,這對拍照成功率的影響還是挺大的。

系統



紅米 Pro 預載的依舊是 MIUI 8 系統,一些亮點之前在小米 Max 的評測中已經有過介紹,這裡就不再重複說明。筆者在這個部分想多聊一點的,其實是一項本以為會有但現在變得斷無可能出現的功能 — Mi Pay。小米在籌備這項服務的消息,很久之前就已得到了確認。而打著「專業」名號,售價已經逼近小米 5 的紅米 Pro 卻直接閹割掉了 NFC,這樣的舉動老實講是有點令人費解的。

本來嘛,小米 5 的 Mi Pay 公測已經離上線不遠,在這樣的時間點上如果紅米 Pro 也能加入,對這項服務的宣傳,以及手機本身的行銷應該都是大有好處的。但廠方現在卻從硬體層面上直接斷了用戶的念想,而且沒有 NFC 就意味著另一項很實用的公交卡功能也沒法啟用。這樣的行為莫非是對旗艦小米 5 的「保護」?不對啊,如果真是如此那紅米 Pro 的定價不也該離米 5 遠一點才是嘛...

至於 MIUI 內為人詬病的廣告,廠方似乎也沒有要收斂的意思,覺得煩心的朋友還是得自己動手一個個關掉選項,機器如果是拿來孝親,更是要仔細檢查確保沒有遺漏「陷阱」才行。

效能及續航力



雖然有魅族的旗艦 Pro 6 背書,但聯發科今年的 Helio X25 十核心處理器,在市場中收穫的評價並不是很好,終究還是落得個求高階不成得往低賣的結果。而把其「拖下水」的廠商,小米毫無意外又是其中之一,只不過這次的紅米 Pro,下手沒有去年的紅米 Note 2 那麼狠而已(是因為預計到出貨量不會有那麼大嗎?)。

具體到實際的使用感受,筆者手上這台 X25 + 3GB RAM 的高配版,大型遊戲稍顯乏力,平日運行偶有小卡,高速運轉時對發熱的控制相對一般,總體表現基本上可以說符合預期。個人比較在意的是,除了前面提到的 NFC 以外,紅米 Pro 居然連 5GHz Wi-Fi 都沒有支援(或者更準確的说,是小米刻意对 X25 進行了閹割...)。以致於筆者開機第一次連網都以為路由器出了問題,為什麼這麼做,還真是讓人有點摸不著頭腦啊。



續航力的部分,Pro 配備了一塊跟紅米 Note 3 一樣的 4,050mAh 電池,但算上硬體、調校上的差異之後,日常表現相較之下會略微遜色一點。不過,大電量的底子在那裡,標準化的影片循環仍可達到接近 15 小時的成績,慣用的三小時測試後也能餘下 53% 的電量。至於充電速度,又是一個不夠 Pro 的地方。這款裝置僅支援 5V 2A 充電,使用標配充電頭十分鐘能灌入約 15% 的電量,0 到 100% 則需要差不多兩小時的時間。換用 Pro 6 最高 24W 的快充頭後,情況也沒有太大的變化。

競爭對手



不得不說,紅米 Pro 所面臨的內鬥形勢會非常嚴峻。看大小,同樣 5.5 吋的全網通版紅米 Note 3,價格便宜不少(1,099 人民幣起)而且用的還是更多人喜歡的 Snapdragon 650,最明顯的差異點只是噱頭意味更濃的雙鏡頭而已;看售價,現在低配版的小米 5 已經降到了人民幣 1,799 元,跟 1,699 的 Pro 高配版所差無幾,而且規格還幾乎全面勝出。相比之下,真的有點夾縫中求生存的意思了。

至於外敵,新鮮出爐的樂視 / 酷派新機 Cool 1 感覺完全就是衝著紅米 Pro 來的。一樣的尺寸,一樣有雙鏡頭賣點,外觀、質感雖不濟,但人家有 Snapdragon 652 打底,價格還只要 1,099 人民幣。後期如果真的像樂視手機那樣做行銷的話,應該會給 Pro 構成不小的威脅。

結語



從小米 Note 開始,小米就一直在試圖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但至今為止收效甚微,紅米 Pro 應該可視作其在不同方向上的又一次努力。在線上玩久了的雷軍,這次把目光投向了重又熱鬧起來的線下市場。請明星代言,強調產品外觀,然後堆砌雙鏡頭、十核心、OLED 這些直白的賣點,怎麼看都是方便實體店推銷的招數。而那些會去店裡買手機的消費者,個人認為,心裡認定「小米 = Low」的人,比例絕對不會有網上那麼高。那既然如此,選擇用戶基數更大的紅米來衝一下品牌溢價,便成了合乎情理的想法。畢竟有很多線下買家,並不太清楚小米與紅米之間真正的分野,而其身邊存在紅米用戶的可能性無疑更高,買熟不買生,很簡單的道理。

基於這樣的因素,筆者對紅米 Pro 這款手機的結論就變得非常難下。因為從機友的角度出發,它無論在「紅米」,還是「Pro」上,表現得都不盡人意。前者對應的自然是低廉的價格,而紅米 Pro 要賣人民幣 1,499 起,最便宜的那款,也已經摸到了平價階層的天花板;後者指得無疑就是功能、規格,但實際體驗下來紅米 Pro 所謂的那些賣點表現並不出眾,而且更關鍵的是,如今市場裡善於壓榨性價比的「屠夫」,早就已經不止小米一個了。

「紅米」跟「Pro」組合在一起,在你我眼裡,或許就是一個偽命題。但放眼 Oppo、Vivo 中階「旗艦」熱賣的線下市場,變數多多,大眾消費者說不定還真會給出個完全不一樣的答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