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Xperia X Performance 評測:新名字,新開始

可惜有點名不符實?

Sony 今年的旗艦策略與往年的有點不一樣,熟悉的 Z 系列突然被擱在一邊,於 CES 展場上發表了以拍照為主要賣點的全新旗艦 Xperia X 系列,並以 Xperia X Performance 作領軍。顧名思義,X Performance 應該是以性能掛帥,而且作為系列之首,它所擁有的功能也應為最強、最齊全。可是我們在不少的海外評測中看到一面倒的負面評價,到底 Sony 是否真的走錯了這一步呢?這次就由小編帶來香港版本的 Sony Xperia X Performance 評測,看看這個 X-Factor 的表現吧。

外觀、硬體



Xperia X Performance 的外觀沿用 Omnibalance 的設計語言,一眼就能認出是 Sony 的出品。不同的是 X Performance 為 Sony 近幾年來首台使用金屬機背的手機,所以在拿上去的時候會感覺與過去的 Xperia 手機都不一樣。小編所借測的石墨黑,機背是用了一整片帶髮絲紋的金屬,上面蝕刻著「XPERIA」的字樣,非常好看;可是一旦被刮花也非常顯眼... 因為整片金屬的關係,常見在機背的 NFC 模組也搬到正面,位於聽筒的左方。

手機正面由一片 2.5D 玻璃覆蓋著,這名為 Unified Design 也是 Xperia X 系列的一大特點,除了是趕潮流之外,使得手機看起來更有精緻感覺。上、下兩個長條狀開孔是它的前置雙喇叭,音量全開的話,用於在房間內獨享 Netflix and chill 是沒有問題的。對於使用耳機時的音質,Sony 也有繼續把自動優化的功能放進。據悉,手機會根據所連接的耳機和聽歌的偏好來自動調整 EQ。因為效果是漸進式的出現,加上小編也沒有太多在 Xperia Performance 上聽歌(我家的 DAP 可不是裝飾品啊),所以都不能說準其表現。

反倒小編經常在它的 5 吋 1080p 螢幕上看影片和玩遊戲,其表現沒有特別讓人驚艷,就是一片成色有點偏暖、顯示圖示都沒有因為解析度太高而跑掉的高水準 LCD 螢幕(望向 QHD 螢幕...)。唯一需要挑剔的是,好幾代以來的 Sony 手機在觸控方面的表現都不如他廠,當小編在虛擬鍵盤上快速輸入字元時,手機總是跟不上。但單論觀賞效果,這片全高清螢幕還是頗不錯的。



機側佈局一如以往,上、下分別放有 3.5mm 耳機孔和 micro-USB 孔;右側由上至下的是兼任指紋感應器的電源鍵、音量鍵和實體快門鍵;左側放有抽取式混合 SIM 卡槽,香港版的支援最多兩張 nano SIM 卡或 nano SIM + microSD 的組合。這個卡槽的設計更是近年 Sony 旗艦型號中最容易被取出的。這不是說這卡槽容易掉出,而是使用者再不用花盡十八般武藝,來把只有一點點施力點的卡槽拉出來,只需要把連著防水蓋的卡槽整組抽出即可。在另一邊機側上的指紋感應器 / 電源鍵比 Z5 系列的改進了,按鈕比從前沒有那麼陷入,更容易按下;指紋辨識速度和解鎖速度(或是過場動畫)都變快,利用指紋解鎖的過程都變更過癮了。小編稍稍對比手上多台預載 Android 6.0 的 2016 年度旗艦手機,發現 Xperia Performance 的,在準確度和解鎖速度都是排在前列的,一改 Z5 時的生硬感覺。

軟體



X Performance 所預載的是基於 Android 6.0 的輕度客製化介面,app launcher、快速設定頁的的設計都幾乎與原生的一樣。可是 Sony 卻好學不學,向 HTC 取經,把建議應用程式的功能加入。當在主頁面或 app launcher 裡輕輕向下滑,就會看到前代已經加入「搜索應用程式」的頁面,它會顯示手機裡已安裝的應用程式,如果沒有的話,還會提供到 Google Play 下載的快捷鍵,而當收起虛擬鍵盤後,就會看到不知道由誰來建議的應用程式推介,而大多看到的就是免費下載的課金遊戲... 幸好的是這「功能」是可以關閉的。

加入新功能之後,Sony 就把到 Z5 系列為止的懸浮小工具和螢幕錄影都給拿走了,現在按下多工鍵後所看到的,是一個與原生 Android 系統一樣的多工頁面。拿走了的還有基本的功能日曆、計算機,因為 Sony 以 Google 的替代了;電話、聯絡人、訊息功能和時鐘應用程式的圖示雖然是 Sony 家的,但裡面的介面則是跟 Google 一樣。這樣把 Google 的應用程式的替代自家的做法,是把應用程式「外包」,除了避免在 ROM 裡重覆預載功能相似的應用程式,也能減少維護的成本,而且相信跟 Sony 把部份裝置加入 Google AOSP 計劃的做法也是有關的。

相機


相機是 Xperia X 系列的一個主要賣點,X Performance 用上了 23MP 1/2.3 吋 Exmor RS CMOS、24mm 廣角 f/2.0 G 鏡頭,感光範圍最高可達 ISO 12,800(手動模式為 ISO 3,200),並繼承了 5 倍清晰影像變焦。影片方面,X Performance 作為系列的最高端型號,但也只能拍攝最高 1080p @60fps 的影片,相比市面上其他們對手缺少 4K 的攝影能力,這是一台以相機為主要賣點的產品應該的嗎?

軟體方面,Xperia X Performance 的前置和主相機都支援 SteadyShot 電子防手震功能、快速啟動和進階智合拍模式。主相機更有著預測混合自動對焦,據 Sony 的介紹,這功能可以預測物件的動向,進以提供更準確的對焦功能,拍出更銳利的主體影像。

紙上的規格說完之後,就是來看看實拍效果的時候。小編主要都使用智合拍模式來拍攝,相片整體在色調和白平衡方面都能準確抓住。從前的所謂油畫化問題,其實已經有改善很多了,相片主體的層次感豐富,不會糊糊一片的。而 Sony 在這新的 X 系列中主打的最快只需 0.6 秒就能從待機狀態啟動,並完成拍攝相片,很可惜的,小編並沒有感受到它能有如此的速度。而且如果是長按快門來進行快速啟動的話,更大的機會是因為手抖而相片變糊了;如果是以一般 Android 的方式來啟動相機的話,也就有如一般手機的需時,大概要 3、4 秒來拍照吧。在低光環境下,X Performance 的表現僅屬合格,色調表現雖然與光線充足的情況下相近,但立體感卻大打折扣。不過作為日常紀錄生活瑣事和分享至社交平台,它的相機也是堪用的。

效能測試 + 續航力



既然被名為 Performance,這台手機理所當然地被認為有著市場最高規格的配置。可惜的是,這台 Xperia X Performance 除了搭載的高通 Snapdragon 820 處理器和主流的 64GB 內置儲存空間之外(支援 microSD 卡),其餘的配置都被對手比下去,Sony 只有給它 3GB LPDDR4 RAM、1080p 螢幕,而且電池也只有 2,700mAh 而已。啊不對,Performance / 性能一詞,應該是要經過測試後才能作準吧!那我們就來看看 X Performance 在我們慣用的幾個跑分測試中,拿到多少分數了。

在跑完測試之後,小編都有點小驚訝,因為 X Performance 的成績與用上 4GB RAM 的 G5 相近,部分測試的分數甚至更高呢!而在續航力測試裡,這顆 2,700mAh 的電池在 4G 連線下,可以連續播放 10:15 小時的 720p 影片,也算是標準的水平。而以小編日常使用經驗,早上充滿後連上 4G,瀏覽 Facebook、IG,查查地圖等的中度使用,X Performance 都能用個一整天(約 8、9 小時)而不需要充電。不過 Sony 在 X 系列的電池上的賣點可不是續航力,而是名為 Qnovo Adaptive Charging 的電池保護技術,它在規格上只支援高通的 Quick Charge 2.0,但原理卻與 3.0 相似。電池會首先被高電流進行快充,至差不多充滿或在手機閒置(像晚上睡覺時)則以低電流充電,藉此保護電池,延長壽命。

Xperia X Performance

G5

Galaxy S7

Quadrant 2

43,579

42,057

57,146

Vellamo 2 HTML5

4,867

4,094

6,867

SunSpider (ms)

633.7

628.2

516

CF-Bench

41,107

41,625

106,100

3D Mark Sling Shot ES3.1

2,387

2,521

2,186

電池續航力標準測試

10:15

11:51

14:00

SunSpider: 分數越低越好 / 使用 Chrome 瀏覽器


競爭對手


說是旗艦、但規格卻不是最頂尖,所以小編在這部分也很難想到選誰來跟 X Performance 來比拼。最後就選了同樣是以相機為賣點(之一)的 HTC 10 和 LG G5。單論規格,有著 4GB RAM 和 QHD 螢幕的 10 和 G5 似乎都比 X Performace 優勝。但小編個人的使用經驗來說,X Performance 在手機的握感做得比較好,比 10 不會那麼容易手滑;比 G5 能更安心用力握著手機。

軟體方面,雖說三台手機都有自家的客製化介面,但有趣的是除了有 LG 最具個人風格之外,Sony 和 HTC 都分別在一些部分與原生 Android 相近。HTC 有著最完整的 Android 系統功能(Adoptive Storage),而 Sony 則是在介面上貼近原生 Android。日常使用時,後兩者都甚少出現崩潰,所以 1GB RAM 的差別也不是我們想像中的大。

總結



名字是外界對於新事物的第一印象,Sony 這次破 Z 立 X 的以新系列產品上陣,沒錯是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可是這台作為新系列中領軍人物的 X Performance 在名字的後綴部份,卻給予我們錯誤的期望。如果它的名字只是 Z6,那相信我們對於它那只有 3GB RAM 和 1080p 解析度的螢幕,沒有那麼大的反彈。心中或許只有吐槽一句,畢竟是 Sony 嘛... 可是這台 Xperia X Performance 卻是虎頭蛇尾的,先用名字唬爛,再跟你說其實我跟前代的沒有什麼差別。更甚的是美國地區的版本在功能上會再被閹割,這也難怪市場會劣評如潮。

可是,在使用了好一段時間後,小編可是相當喜歡這台 Xperia X Performance。因為它的表現雖不突出,但非常穩定,在日常使用中甚少出現停頓或錯誤。而且手感是相當的舒適,不會滑溜溜的、不會刮手、也沒有像過往一樣經常過熱,非常適合長期拿著手機使用。

雖說在同樣的定價,X Performance 面對的是一眾搭載著更高配置的對手,但老信徒總是會樂意升級,小編說的不是「索尼大法好」的狂言,而是 Sony 的產品總是有一種獨有的味道吸引用家回頭。但只是說到要吸引新用戶,Sony 這次帶來的 X-Factor 似乎有心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