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手機 3 評測:三代而立

經歷成功和挫折的一加,有變成熟嗎?

曾矢志成為手機界「無印良品」的一加手機,終於也迎來了第三代的旗艦。古云「三十而立」,那在這週期極短的手機市場上,不如就改成「三代而立」,正也是一加手機來到確立自己品牌基礎的時候。經歷了一炮而紅的一加 One、備受調侃的一加 2、而且中間還有一台只此一次的 X,這次的旗艦一加 3 到底能不能汲取過往兩年間的經驗,成為一台成熟的手機產品?還是像之前一樣年少輕狂呢?接下來就看看這台一加 3 的表現吧。

外觀 + 硬體


一加手機過去兩代都保持在 5.5 吋的大小,來到第三代也不例外。不同的是一加 3 的機身首次用上全金屬,是繼前代只有在中框加入金屬元素後的一個進步。一體成型的設計讓手機厚度減至只有 7.35mm,配合有著更好手感的流線型機背和鑽石切邊,讓一加 3 的外型初看之下雖有點笨重(主要是那個既視感滿滿的背蓋),但拿上手時卻非常輕薄,也有一抹精緻的感覺。值得一贊的是廠方對於一加 3 的機殻處理和注塑成型的天線工藝都十分成熟(感謝代工廠吧),摸上去都非常順滑,並沒有粗糙感。重要的是在 T 字天線的位置下,是藏著全功能的 NFC 模組,是為跟前代最重要的功能差異!

機背上放有巨大、凸出的 16MP f/2.0 OIS 相機,下方為一顆單色的 LED 補光燈,前代曾出現的雙色補光燈和鐳射對焦模組都消失了。關於這一變化,廠方說法是一加 3 的主相機(IMX298)在有相位對焦的前提下可以保證很快的對焦速度,因此就不再增設鐳射模組徒增裝置的厚度了。而將閃燈換成單色,是因為考慮到用戶開燈拍照的機率不高,更多是作為手電筒使用,因此就選擇了亮度更高的單色方案。


一加 3 並沒跟隨衝上高解析度的潮流,手機正面以 2.5D 康寧第四代大猩猩玻璃所覆蓋的是一片 5.5 吋 Optic AMOLED 1080p 螢幕,下方的是一顆(長得很像 mBack)的指紋辨識器,兩旁放有圓點狀的電容鍵,非常簡潔。一加 3 從正面看幾乎與前代無異,只有在指紋辨識器上多了一圈銀圈作點綴。這顆指紋辨識器同樣是不可按下的輕觸式按鍵,所以感覺上會比 Samsung 或 Apple 由實體按鍵兼任的要耐用。而這按鈕的機制與 HTC 10 的不一樣,不會因為單純被觸摸到就會亮起螢幕,而是要已登錄的手指才會做出亮屏和解鎖的動作。跟一加 2 略顯遲鈍的指紋辨識、Home 鍵動作相比,一加 3 這顆反應要來得靈敏得多。你只要輕輕把手指放上去就能解鎖,無需將整個指頭刻意重壓在上面。不過,兩顆電容鍵有些過於敏感,很多時候不小心滑過了螢幕的範圍,輕輕碰到電容鍵的操作範圍就會變成誤觸。

對於這片 Optic AMOLED 螢幕的表現,小編並沒有太大的想法,它仍維持 AMOLED 一貫的高飽和度鮮豔風格,亮度不錯,比較遺憾是沒有提供類似 Samsung 原廠那樣的色彩模式選擇。不少海外同行都有指責這片螢幕因為刷新率低,而導致使用者看久了就會感到疲累,但小編並沒有類似的感受,不知道這跟產品批次問題有否關係。另外,在評測接近尾聲的時候,同事 Sanji 所用的氫 OS 終於收到了加入 sRGB 模式的韌體更新(Oxygen OS 3.2.0 等到現在不知為何就是沒有...)。開啟之後,色準是有了明顯的改善,但隨機拿給身邊人看,幾乎無一例外都覺得原來的觀感更好。所以對於不從一開始就做 sRGB 這件事,官方曾給出「刻意為之」說法的背後並非全無道理,只是他們又忘了玩機人士才是一加的核心用戶,一加 2 之後其實不該再犯這樣的錯誤啊。

最後,機身的實體按鈕為左方的三段式狀態撥桿和音量鍵,以及放在右方的電源鍵。它們都很具彈性,按下去都有很爽脆的回饋反應,而且尺寸都足夠大,提供著很好的使用體驗。機底放有一組六孔的喇叭、USB Type-C 埠、麥克風和 3.5mm 耳機孔,均為十分常見的 I/O 佈局。

軟體


軟體部分,因為一加手機分別推出了國際版,即小編手上的預載基於 Android 6.0.1 的 Oxygen OS 3.1.2,以及同事 Sanji 手上專供大陸用的氫 OS 版本。所以以下這次就特意把軟體分開兩個版本進行評測,給予大家較全面的畫面,畢竟兩個版本的 ROM 都是開放出來給使用者刷入。

Oxygen OS


氧 OS 是一個在介面上近乎原生 Android 的系統,有著一定的客製化。像是在主頁面上,可以單指向上或向下掃動,分別喚出 Google 搜尋頁面和拉下通知列。頁面最左頁是一個名為儲櫃的頁面,它會顯示天氣、溫度以及記下備忘錄。另外還可以自行加入小工具在該面板上,使用者幾乎都不用在主頁面上看,就能完成大部分功能。

預載的東西佔 0.97GB,可用的空間最多為 52.66GB,但因為一加 3 不支援外置記憶卡,所以儲存空間也就買少見少。記憶體用量平均為 3GB,在 Android 手機上也屬常見(佔用一半)。問題是其創辦人之一斐宇在 Twitter 回應問題時透露了,他們的系統並沒有對 6GB RAM 優化,而是為了省電做了專門的限制,對背景運行的應用數量控制得非常嚴格。後續的更新據說會對這部分進行一些調整,但就算結果無法讓人完全滿意,這限制其實也可以透過刷進能盡用 6GB RAM 的第三方 ROM 來打破。

小編在使用這 Oxygen OS 一段時間之後,發現了兩個頗明顯的問題。第一個是它沒有支援 VoLTE 的功能。在香港這使用 3G 就等同離線的地方,每次小編在通電話之後都要經歷一段從 3G 地獄回到 4G 的過渡期,叫人焦躁非常。另一個問題是當 WhatsApp 放在背景運行時,它有一定機率「睡死」,接收不了任何訊息。讓小編不時錯過了大量訊息,在重新打開 WhatsApp 就會被一堆訊息轟炸!

氫 OS


大陸版一加 3 預載的氫 OS 1.4,其實在手機發表前就已經開放給了上代的產品。在視覺效果上,它的變化其實不大,至於功能,除了以 Doze 為首的 Marshmallow 特性外,一加自己也加入了一些特別的亮點。筆者印象比較深的有兩個,其一是在緊急撥號介面中,數字以外上方還會顯示用戶的當前位置,並且列出附近的醫院、警局資訊。這項功能雖不常用,但在關鍵時刻卻可能會幫上大忙。只是,目前的相關數據庫好像還不是很完備,醫院警局的具體地址不會出現,電話號碼也不是全有。想法是很好的,但未來還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另一個比較好的變化,就是氫視窗現在有了更大的使用自由度。除了原有的「卡券」卡片外,現在還可以看到行事曆跟便簽。換句話說,現在的氫視窗,在點進去以後就變得有點像是 Oxygen OS 裡 Shelf 的簡化版。後者是讓你在主介面的左邊一頁添加各種 Widget,同樣是起到規整的作用,但自訂程度會來得更高一點。比較遺憾的是,前面提到的「卡券」,目前還只是支援機票、火車票、電影票這幾類簡訊。像是更常用的叫車服務都不適用,而且關鍵是,許多訂票資訊它還都沒法成功讀取。類似概念的 YunOS Cloud Card,最終好像也沒有很大的反響,如果氫視窗未來還是這樣的話,至少筆者自己是會有些失望的。

最後,在刊文前夕一加也終於放出更新,為氫 OS 加入了 sRGB 模式和新的 RAM 使用策略。前者在上文已經提過,而後者帶來的變化會明顯一點,儘管官方沒有詳細說明,但開啟大量應用時的多工切換感覺是變得更順了。

相機


一加 3 的相機部分是用上 Sony IMX298 CMOS,畫素點大小比較前代所用的小了(1.12μm vs. 1.3μm),但受惠於新感光元件的進光分離技術,使得畫面色彩變得更純淨、銳利。雖說規格上,一加 3 少了鐳射對焦模組和雙色補光 LED 燈,但其實在實際使用上卻沒有因此而不方便。先說後者,小編一向不主張使用手機的小小補光燈拍攝,因為效果與閃光燈差太遠,成像也不好,所以一加 3 只留下一顆 LED 燈的做法個人其實也可以接受(像是魅族 Pro 6 一口氣加個一大圈,就是別的故事了...)。再配合雙擊電源鍵的快速啟動相機功能,一加 3 在抓拍的成功率也相當高。

說到一加 3 的成像質素,整體來說它的成像都非常清晰、白平衡相當準確。在開啟 HD 模式之下所拍的相片,可見細節都很細緻、邊緣銳利;HDR 模式的色彩則相當討喜,在光暗對比大的情況下拍攝,暗部影像能清晰成見之餘,原來亮部的色彩也沒有變得過於鮮艷或過曝。



至於鐳射對焦,模組的存在是會增加厚度沒錯,但至少在目前,它面對暗光和近距離等使用場景,還是能在 PDAF 以外起到一定輔助作用的。這也解釋了為什麼現在市面上使用混合對焦方案的產品也不少,一加 3 的對焦速度是挺快,但個人感覺如果有鐳射的話體驗會更好。此外,主流的鐳射對焦模組,有望在明年實現 4 到 5 米的有效距離(現有的大約是 2 米)。這樣一來效率就會有很大提升,如果到時候這項方案又被廣泛採納的話,不知一加會不會後悔少做了一年調校的「功課」啊。

軟體方面,一加 3 用的相機應用是從 Google 相機改良過來的,介面仍然是非常簡潔、易用。可惜的是它像 LG 近年的手機一樣,只能選相機的比例,不能改變其解析度。在一般相機模式中,有著 HD 模式和 HDR 模式,這兩個這能選擇一個的模式都能給出很好的效果。前者能拍出高清晰度、高銳利度的相片;後者的 HDR 效果也相當自然,沒有過份的色彩對比。

拍攝體驗方面,一加 3 的快門速度在光線充足的時候相當快,儲存時滯也很短,過程十分流暢;這也是減少相機花巧功能的一個好處吧。而讓小編驚喜的是,一加的相機團隊不管是對之前的 OmniVision 還是這次的 Sony CMOS 都能好好調校(一加 2 的拍攝能力其實因為整體表現被許多人低估了),說明其水平比較穩定,而這對長期發展顯然是非常有利的。

效能 + 續航


在一加 3 裡搭載的是高通 Snapdragon 820 四核心處理器、6GB LPDDR4 RAM、64GB UFS 2.0 內置儲存空間(不支援外置記憶卡),是繼 Vivo Xplay5樂 Max 2之後又一款規格怪獸。其電池部分也是個重要賣點,一加 3 的 3,000mAh 電池支援 5V/4A 的 Dash 閃充功能,能在 30 分鐘內充進 60% 電量;而在小編測試中,從 0% 至 100% 也只需 1 小時左右,比高通的 Quick Charge 3.0 平均要 1.5 小時(HTC 10,3,000mAh)要快上不少,而且即使邊充電邊使用手機,也沒有過熱的問題。

有人會問,Dash 所用的這種高電流充電方式會否影響電池壽命,但其實不停變動電壓的 Quick Charge 又何嘗不是呢?所以這個問題還是留給時間來替我們解答吧。到了續航力方面,這顆 3,000mAh 在標準續航力測試中(充滿電後,在 4G 連線下連續播放 720p 影片),有著 10 小時的時數;小編把它當作主力手機使用,也能撐個大半天。唯一的問題就是 Dash 閃充「必須要」使用專屬充電器和線材,所以大家有意在多於一個地方享受到閃充,就要多花一點錢了。

效能測試方面,6GB LPDDR4 RAM ,雖說是因為 Oxygen OS 先天的缺陷(至少現在的版本還是這樣),讓它日常使用時未能盡用。但在效能測試中,各項分數的確是有比同用 S820,但只有 4GB RAM 的 LG G5 高出一點。

OnePlus 3
(S820 + 6GB RAM)

LG G5
(S820 + 4GB RAM)

Samsung Galaxy S7
(Exynos 8890 + 4GB RAM)

Quadrant 2

45,400

42,057

57,146

Vellamo 2 HTML5

5,195

4,094

6,867

SunSpider (ms)

612.3

628.2

516

CF-Bench

43,554

41,625

106,100

3D Mark Sling Shot ES3.1

2,443

2,521

2,186

電池續航力標準測試

10:03

11:51

14:00

SunSpider: 分數越低越好 / 使用 Chrome 瀏覽器


競爭對手

從它的價格來說,同等的對手就有同用 S820 的小米 5ZUK Z2 Pro,它們不約而同地都只有 1080p 的螢幕,而且外型上也各有特色,使得這些被稱為「性價比旗艦」的手機在堆砌規格之餘,也能叫使用者有想要一用的衝動。而一加 3 在這兩位對手面前最大的優勢,小編認為可能是對各類第三方 ROM 良好的支援度。而且貼近原生 Android 介面的 O2 OS 也是一個能吸引消費者買單的原因,對那些沒那麼喜歡「iOS」介面的人來說,會顯得更加純粹一點吧。另外,一加手機的國際化形象,對吸引年輕一輩應該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實際上,一加 3 的硬體跟許多國際大牌的旗艦相比也沒遜色太多,這一次「旗艦殺手」的名號顯然比去年要名副其實了許多。當然囉,產品的質感、理念、細節還是會存在一定差距,在預算有限的前提下它會是個很好的選擇,但老拿它去跟大牌旗艦硬碰硬,實話說就沒太大意思了。

總結


Eric:一加手機在兩年以初生之犢姿態推出了驚艷全場的 OnePlus One,大獲市場好評。可惜也因為驕兵必敗,在 OnePlus 2 一役中遇上適當的挫折,讓他們重新回到以使用者為本的出發點去做下一台手機。終於在痛定思痛之後,也帶來一款能回應主流使用者訴求的一加 3 回來了。雖說這台手機的外觀設計自首次被曝光時就一直被當作「公模」嫌棄,但當看到實機並拿上手時,就會感覺到它其實是一款能登大雅之堂的產品,並非如照片中那般普通。當然,跟過去兩代相比,一加 3 身上的確是少了些與眾不同的味道,但一加畢竟是一間已經推出到第四款產品的公司,也該要開始擺脫「新創」的標籤,適當地與主流接軌,變得更成熟穩重了。

以機論機,一加 3 的使用體驗都叫小編非常滿意,不管是手機本身舒適的握感、行雲流水的介面,或是點到即止的客製化手勢操作。差的,就是小編在文中挑了出來談的缺少 VoLTE 和推送通知的缺陷。幸好兩者都有可能以軟體更新的方式改進,就看一加是否真的能聽到我們使用者的意見,適時地採取行動吧。




Sanji:之所以要額外加出這部分觀點,是因為個人覺得,一加的產品,在中國大陸內外其實是面對著兩套完全不同的評價標準。在海外,尤其是美國那邊,這樣的規格和價格,即便有螢幕被吐槽這樣的問題,但總體來說,一加 3 的市場反響可能未必能如一加 1 那般令人驚豔,但肯定會比略顯迷茫的一加 2 要好出不少。不過在大陸,它的性價比光環在諸多硬體、售價相近的對手面前難免會褪色,關鍵是還用了個辨識度不高的外觀,也就難怪發表之後會聽到不少表達失望的聲音了。

對此 CEO 劉作虎也很鬱悶,甚至還貼出過同樣的東西發在 Twitter 和微博上,兩邊網民截然不同的反應。而作為大陸編輯的我,雖然也跟香港同事 Eric 一樣認同這款手機是一加至今為止完成度最高的產品,但擺在我面前的選擇面無疑更廣。一加 3 這次終於是配上了「旗艦殺手」的名號沒錯,但那是在海外,回到大陸市場,走到哪裡依舊都是殺機四伏。

話說,劉總有一點要慶幸的是,Lenovo 下面的 ZUK 這次好在沒有第一時間跟老外最愛的 Cyanogen 談成合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