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 Max 評測:大螢幕,小市場

6.44 吋大螢幕手機到底能夠打動多少人呢?

超大螢幕的手機,其實一直都有廠家在做,但能堅持下來形成系列特色的,回頭看看好像還真是屈指可數。儘管如此,並不妨礙有新的品牌投身到這一規模相對而言並不算大的市場中去,而本文的主角小米 Max,就代表著廠方期望進一步擴充大尺寸產品線的野心。那最低售價 1,499 人民幣的它,能否能幫助小米找到下一個突破點呢?

外觀、手感及做工


除了更乾淨(沒有 MI Logo)對稱(感應器和自拍相機一左一右)的額頭以外,小米 Max 的造型其實並沒帶來什麼太大的驚喜。簡單來說,你可以把它看作是小米 Note 正臉跟紅米 3S 後背的結合體。螢幕下方是圖案雷打不動的三顆背光電容鍵,外覆的 2.5D 玻璃如今也已是大陸低階機都開始頻繁使用的設計元素。後殼的左右邊緣呈弧形,延續了小米系列近幾款產品保持的風格,中間則是一馬平川,從上到下是熟悉的塑膠 - 金屬 - 塑膠,之間的色差比較明顯,而圓形指紋辨識區也被放在了常規的位置。

手感的部份,老實講 6.44 吋這樣的大小就不用談什麼單手操作了... 能做到相對輕薄就已經成功了一大半,若以此為標準,203g 重、7.5mm 厚的小米 Max 應該算勉強合格吧。一方面,內建了 4,850mAh 電池後還能做到這樣的重量實屬不易,但另一方面,7.5mm 的厚度,容易產生一種手感比實際更重的錯覺。在這一點上,大螢幕手機的代表作 Xperia Z Ultra 就做得更加聰明,它其實有 212g 重,但在 6.5mm 機身的「掩護」下,反倒會讓人覺得更顯輕盈一點。


此外,背蓋三段式的接縫處過渡還比較自然,高度差不明顯,不會造成割手感。但在左右兩側的中框上,塑膠和金屬段的切邊斜面對得不夠整齊,細節處理上還有比較大的進步空間。機身底部 Micro-USB 插口兩旁的喇叭孔,不出意外只是右側有用,左側只是裝飾。不過因為裝置夠大,寬度夠長,橫向使用時(比較多是右手拿機底這一側吧),手持的位置倒也不會遮擋到出聲。至於按鍵的手感,鍵程、回彈力基本都能令人滿意,但三選二(可以用記憶卡替換一張 SIM 卡)的卡槽不算嚴絲合縫,多少還是會有一點鬆動。

螢幕


既然大螢幕是主打賣點,那顯示效果的好壞就顯得尤為重要。在這一項上,小米 Max 表現得中規中矩。6.44 吋的 LCD 螢幕,亮度調到最高時雖沒有小米 5 那麼誇張,但拿去室外放在太陽下還是可以看得比較清楚的。而在睡前使用時,它的亮度可以調到很低,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尺寸擺在那裡,稍亮一點在全黑環境中就會顯得刺眼了。

色彩方面,小米 Max 的螢幕看起來會有一點偏冷。至於可視角度,拉到對角線看還是會出現輕微泛白。螢幕四周還是存在一圈黑邊,但因為尺寸夠大,相對來說倒也不顯得那麼礙眼了。要說最大的短板,在筆者看來就是解析度沒有上探到 Quad HD,在 SoC 能帶動的前提下,那麼大螢幕只給到 1080p(出個更貴一點的 2K 版本也好啊),實話說是有一點可惜的。而且這麼選擇,就等同於斷了用戶 VR 的念想。要有比較好的虛擬實境體驗,看來只能等支援 Google Daydream 的未來機種了(小米 Note 2?)。

相機


雖說小米 5 的拍照能力較之前的小米產品有了很大的進步,但對其後推出的小米 Max 這樣一款中階定位的手機,在測之前筆者還真沒有抱以很高的期望。因為個人印象裡,那些出過的大螢幕機器好像都沒有在相機上花很多的功夫,至多也就是滿足普通的分享需求,而小米 Max 這回也沒有成為特例。它所配備的 16MP 主相機,在光照條件好的情況下,白平衡有一定機率會偏黃,然後成片觀感不夠鮮豔,相對來說沒那麼討好眼睛。


除此之外,照片對細節的保留做得還算不錯,但寬容度和防眩光的表現就不夠理想了。而在暗光拍攝時,白平衡照例又變得有一點偏綠,正常模式下塗抹較重,開啟夜拍模式後力度減輕,但彩色雜訊會比較影響觀感。而在拍攝速度上,小米 Max 延續了小米機種快的傳統,能感受到相位對焦起的作用。最後,沒有光學防手震的加持,拍糊的情況還是經常會發生的。

系統


實際上,伴隨小米 Max 一同發表的還有全新的 MIUI 8,在使用之後,筆者覺得這應該是 MIUI 近幾次重要更新中,改變幅度最大的一次。首先在視覺上,新版本又重新繪製了圖示,而且加入了許多新的動畫效果(比如說兩指上滑刪除便簽時的碎紙機特效),讓系統整體給人的觀感更加活潑。除此之外,官方還引入了專門的小米蘭亭字型,但恕筆者眼拙,真的沒看出跟之前的預設字型有多少分別。而 Launcher 的操作邏輯雖沒什麼不同,但通知列、多工介面預設的呈現方式都變得跟過去完全不一樣了。

前者現在好似韓系廠商過去的風格,只要一次下拉之後,就會從上至下依次顯示搜尋、天氣、快速設定、通知所有這些內容。其中快速設定的部份,可以左右滑動尋找不同的選項。但搜尋就有點奇怪,因為由下往上滑的手勢依舊可以啟動這項功能,小米不覺得相似的兩個動作都把它包括在內會顯得有點重複嗎?至於多工,則變為了跟華為 EMUIZUK ZUI 一樣的縮略圖卡片形式,但它有一個比較特別的地方,是可以分層顯示同個應用中不同的頁面。以 WeChat 為例,在看 Moments 的同時,你還可以在多工中多拉出一張聊天頁面的卡片,這樣閱讀和傳訊切換起來就很迅速,日常生活中還是非常實用的。當然,不管是通知列還是多工,如果你不喜歡新設計,也是都可以改回原來樣子的。


至於功能方面,則依舊是小米的強項,除了補上長截圖、應用 / 手機分身(其實就是基於不同密碼的多帐户模式啦)等目前已不算少見的特性外,讓筆者覺得比較獨特的新玩意,就是廠方對相機掃描功能的延伸了。像是拍照翻譯、掃碼比價這些改進,都很實用但不見得新鮮,而為學生用戶而設的掃題解答,在公佈的時候還真是讓人有點出乎所料。就效果來說,筆者隨便去搜了一些各科目的習題,基本上都找到了對應的答案和解法說明。而類似服務在學生中的需求其實很大,加上小米手機在這類人群中的廣泛基礎,這一步棋,不得不說下得還真是準呢。


另外,為了方便大螢幕操作,MIUI 8 在原有縮小螢幕的基礎上,也新增了懸浮球的選項。點開它之後,會彈出半圈總共五顆按鈕,你可以預先設定操作,用起來沒什麼學習成本。值得一提的是,用戶可以自行設定懸浮球的顯示場景,你可以在選單裡勾選出一些專門的應用,比方說在玩哪款遊戲時不出現懸浮球,這樣就不會造成誤操作了。不過在筆者看來,小米還是應該學習華為那樣,在背部指紋辨識區加上觸控功能。面對大尺寸的手機,用食指在這個位置做一些簡單的點按、滑動,其實是不太費力,又一舉兩得的做法。

效能及續航力


小米 Max 共有三個不同規格的型號,從低到高分別是 Snapdragon 650 + 3GB RAM + 32GB 儲存、S652 + 3 + 64 以及 S652 + 4 + 128 這三種組合。筆者拿到的是中間檔的版本,其使用的 S652 已經被多次證明是一款相當不錯的中階 SoC,而 3GB RAM 雖不能說特別充裕,但同樣也不至於捉襟見肘。簡單來說,小米 Max 的效能表現完全符合預期,平時相當流暢,玩起來也能應付大部分常見的遊戲作品。


而在續航力的部份,有 4,850mAh 的電池打底,個人覺得是沒有必要再說太多了。標準化的影片循環維持了 18 小時左右,慣用的三小時常規測試後餘下了 67% 的電量。評測期間按日常習慣來使用,基本上都要至少兩天才充一次電。而標配的 5V 2A 充電頭,半小時能充到約 20%,完全灌飽則需要差不多三個小時的時間。若換用小米 5 的 QC 3.0 充電頭,速度會略有提升,但程度相對來說還是比較有限的。

競爭對手


其實這款手機最大的勁敵,雷軍在發表會上已經提到。華為去年推出的 P8 Max,哪怕已經是隔一代的產品了,但還是一直被拿來跟小米 Max 進行對比。兩者現時的售價,依舊是 P8 Max 來得更高一些(零售通路大約在 2,000 人民幣出頭),其優勢在於螢幕更大、機身更薄更漂亮。落後於小米 Max 的地方,則是電池少了 500mAh 但重了 25g,另外效能稍欠且沒有指紋功能。

除了 P8 Max 以外,還有一款可以考慮的「大號」機,就是樂視上一代的旗艦樂 Max第二代尺寸已經縮小到了 5.7 吋)它如今的價格已經跌到跟中、高配的小米 Max 相仿。優勢是螢幕質素更好,但 3,400mAh 的電池是個硬傷。

結語


出色的效能、過得去的螢幕再加上超強力的續航,小米 Max 其實是一款針對性很強的產品。儘管在別的方面它未必能夠盡如人意,但上面提到的幾項,基本上已經足以打動中意大螢幕手機的消費者了。遊戲、看劇、孝親,用最少 1,499 人民幣(約 HK$1,770 / NT$7,370)的代價就可以滿足這幾類需求,加上同類型的新品實在不多,小米 Max 應該是有著很強的市場競爭力的。

只不過,這個潛在的市場規模究竟有多大?怕是小米自己都是在摸著石頭過河。比較遠的 Xperia Z Ultra,比較近的 P8 Max,在出了一款後其實都沒了下文。雷軍在發表會上,一直強調小米 Max 是他在一群老闆朋友的慫恿下所進行的一次嘗試,但字裡行間筆者讀出的,更多是一種無奈之下只好另闢戰場的意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