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goro 設計專訪:一顆電池的故事


使用了將近一年的時間,個人對於 Gogoro 所提供的服務中最感到佩服的,是在於其背後的能源網路的設計。雖然不能以穠纖合度來形容,但也算符合大多數人的生活使用。這樣的設計與周全思考,應該不是草率決定而生的成果。止不住好奇的我們決定踏進 Gogoro 總部進行對談,而我們已經於前篇的能源專訪中,深入了解了一歲的 Gogoro 的階段成績與營運心得。

這次,我們則是很榮幸邀請了可說是該公司開朝元老,地位至今也依然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設計總監 Walter Wang,進行我們關於 Gogoro 設計方面的專訪。除了設計故事之外,也可以了解當初從僅 8 人的團隊一路走來,到現在已經接近 800 人團隊的公司的一些有趣故事。當然,還包括了一些 Gogoro 未來產品的小小「暗示」。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電池 vs 智慧雙輪


老闆是個 3C 產品的設計師,跑出來開了間能源公司,希望能在接近無中生有的狀態下,做出一部很 Fancy 很炫的電動車,來實踐他們改變世界的中心理念的第一步。好了,既然是無中生有,那麼 Gogoro SmartScooter 的起源到底是車還是電池呢?Walter 很快就解答了這個問題 --「身為一間能源管理公司,我們很清楚我們要管理的就是電... 一開始著手設計的是電池,先有電池再以此為基礎去發展我們的產品,第一個就是 Scooter 這個產品線... 而之所以將電池這樣設計,則是希望讓它成為一個 Module(模組)一個 Unit(單位)可以簡單增加而且即便是單一一個,也可以很容易應用。」


圖、便攜的電池尺寸,也讓充電站的最小單位可以比販賣機還小



Walter 表示 Gogoro 電池的設計重點放在便攜,可以拿著走拿著用,等於是一個「大的電池芯(Cell)的概念」。他指出,電動車最大的問題就是電怎麼來的這件事情,以往都是用充電的方式,換電池大家都敢想但是不敢做,因為這是一個很大的商業模式。「也許是我們比較瘋狂一點,尤其是我們的老闆,覺得只要能用這種可以移動隨時拿著走的電池,不用去想充電的問題,我們就贏一大半了... 而這其中比較能讓人直覺感覺到電力能源的產品會是什麼,我們想到的就是車子這樣的交通工具。」

「也許是我們比較瘋狂一點」


簡單地講,一群瘋狂的員工跟著一位瘋狂的老闆,在沒有想太多的情況下就開始設計了他們夢想的車子與能源系統,而第一步,就是 Gogoro 的電池。是說,回過頭來看,一年之前的 Gogoro,當初承諾的是「第一年至少 80 站+大台北地區設點」;然後在去年六月時,承諾了 150 站的這個數字;結果到了一年後,現在建置中的站點已經到了近 200 站,已營運的已經 160 站以上,營運範圍也已經延伸到了台中,緊接著臨時被大家逼著承諾要推出的 GoCharger,也即將要推出。只能說,如果站到一年之前看現在,這樣的「瘋狂」程度顯然得要有一群願意不顧一切的人才有可能達成啊。


智慧雙輪必須讓人一眼就覺得不同


圖、發表當時 Gogoro 的設計的確讓許多人眼睛為之一亮


Walter 提到「台灣慣用的交通工具已經有 50 年都沒有什麼變化了,都是使用汽油為動力來源,電動車則是大多都是充電的,不然就是很弱、拼裝的車款... 我們一定要表達這個產品是不一樣的之外,讓人感覺到這部吃電的車子,嘩!也是跟汽油(車)一樣很兇的。」-- 這裡要稍微平反一下,換電的產品台灣其實之前也是有,只是真的實用性與規模都不太高是不爭的事實...

Gogoro 團隊初期的時候便把他們心目中,與市面上電動車全然不同的產品設定在跟汽油車 100cc~125cc 級距,期間嘗試過許多不同種類的電池,封裝方式也研究了許久。Walter 表示,研發團隊最早還嘗試過水銀電池等各式電池,但是表現與穩定度都不甚理想,最後還是覺得 18650 電池是現階段的最理想選擇。這裡的原因除了電量夠之外,它的外在封裝的完整性與實用性都很好,也因此 Gogoro 選擇將其整合為一顆大的電池來做為能源網路的最基礎單位。

「我們當時有一個團隊是專門在做電池的,在溝通時他們可以根據我們提出的需求,很快算出需要的 kW 數與能量等的範圍,我記得最早算出來合乎需求的電池尺寸是 12cm 的正方體電池。」最終 Gogoro 電池裡面塞的 18650 電池共有三層,總共數量為 72 顆。但初期設計時,則是因為希望更輕量所以僅設計了兩層。「原本計算是希望電池不能重,因為電池太重的話就會讓人不喜歡拿,但相對的又要有 Power,那就只好把電池加上來。」Walter 說到當時取捨的難處。坦白講這樣實用與設計之間的拉扯,在 Gogoro 的產品中其實很容易就可以發現呢(編按:其實滿好玩的,特別是用設計的角度去觀察的話)。



設計一顆讓人不會排斥與其接觸的電池


圖、曾有一段時間讓眾車友們追逐許久的限量雷雕電池(圖片來源:Gogoro)


在為了功能性而不得已將電池加大(其實是加高)的前提下,身為設計總監的 Walter 認為這需要靠設計將電池美化到看起來美觀好看,使用者拿在身上也不會覺得不舒服,不會讓人有傳統電池那種像是汽機車零件一樣髒髒黑黑不想接近的感覺。也因此設計團隊在電池造型設計上放了很多心力。除了外觀的考量外,針對還得要滿足散熱與強度的要求,最終他們決定採用了鋁擠做為 Gogoro 電池外殼的材質。開發團隊透過 NC 程式去計算力學與結構,讓外殼可以在通過穿刺等一堆安全性測試之下,仍可以保持一定的薄度。Walter 提到如果要用這材料來做的話,其實是很不容易做到很薄的,特別是要塞進這麼多電池的前提下,更是讓設計的難度提升許多。

「當時本來我們將電池的重量控制在 7kg 左右」Walter 透露了原本 Gogoro 設定的電池規格目標。不過在安全性等測試的不斷嘗試實驗之下,會因為發現一些問題而不斷地加強讓規格有所變動,甚至還有加入一些新的材料在其中增加安全性,但基本上改變的只有尺寸與重量而已,基本的架構是沒有太多改變。「這顆電池一設定好就是未來我們所有的 Base(基礎),以後我們所有的產品都會 Base 在這個電池下面... 但比較可惜的是 9kg 的電池對女孩子而言還是有點重。」對此,設計團隊則是針對人體工學的部分盡力補償這方面可能的問題,希望讓使用者盡量好拿。

「這顆電池一設定好就是未來我們所有的 Base(基礎)」


據說當時光是電池的蓋子(把手),就做了鋪了滿地的不同設計,調整大小、R 角、哪裡胖一點、拿起來如何,不同形狀也都有測試。研發團隊找了一些鐵塊來模擬重量,並且請團隊中各種身高身材的成員一起實際進行測試,除了想知道這樣的設計拿起來怎樣外,他們也特別注重提起時自然垂下時,電池靠在腿上的感覺如何 -- 太厚或太寬可能都會提起來更為吃力,也因為希望讓人不會排斥讓電池靠到自己的身體,為此還特別找了很多不同的表面材質進行參考 -- 他們甚至還嘗試過很多不同的顏色,像是整顆綠色、黑色與金色的電池,Walter 還打趣地說,以後哪天有場地或機會的時候,也許可以展出來給大家看看(笑)。



是否有考慮過如同一般電池的圓形設計?


「其實我們試過幾個形狀,為什麼要做成這種方中帶圓,所謂的 Squarecle(Square + Circle)的形狀。是因為它有幾個特性,第一是有定位性,我要讓它很確定的放下去都沒有問題。第二個是,如果電池是圓的話,如果不小心倒了的話,圓的就會一直滾。方的的話,可以確保不會有下一步。」-- 天啊,第二點真的太合理了,但說真的小編在提出問題之前還真的沒想到,很難想像一顆 9kg 又這麼堅固的電池在路上滾會發生什麼事情。Walter 說,這其實是根據研究及幾個試做電池版本的經驗而導出的結論,至於還是有點圓角的設計則是希望讓人覺得更有親和力(Friendly)一些。


一群電池的集合體:GoStation


圖、同樣是模組化設計,擁有靈活配置可能的 GoStation(圖片來源:Gogoro)


小編認為 Gogoro 智慧雙輪本身的設計其實算是滿可愛的,不過它賴以「維生」的 GoStation 交換站,看起來似乎就沒有這樣的印象。整體線條相對於車輛本身似乎比較陽剛一些,讓人好奇為何沒考慮過也把它設計成更圓潤,甚至連站體本身的排列都可以改為圓弧的排列設計。總監表示其實圓這件事情是有想過而且設計過,不過一方面電池本身已經有點方了(當時已經確定設計了,頂多調整大小而已),這樣搭配起來真的有點奇怪,而且好像會有點軟軟的沒有精神的感覺。

Walter 說:「我們有嘗試過設計成更圓的設計,但這樣電池站看起來就沒有很 Tough(堅強),那種很有 Power 隨時等你領取的感覺。」他還說到,現在我們看到的 GoStation 最終設計,就是給人一種隨時準備好了等你來換電,讓人覺得拿走的電池隨時都是飽的,看起來很有精神站在那邊,很醒目不會讓人忽略它的存在。

Gogoro 的換電站是以一座有螢幕的 GoStation 主站體,跟可以擴充最高 4 座的副站的模組化設計。這樣的好處是可以適應各種不同的場地大小,不會因為站體太大或太小而無法建構的問題發生。Walter 表示,這樣的概念其實小至電池,大到車身上的零件模組都可以看到這樣的設計,都是一個 Unit / Module 的概念。小編還問到了 GoStation 是否可以在遇到轉角的時候「轉彎」排列的可能,獲得的答案是這樣很可能在法規上會被認定為另一個建築設施,因為 GoStation 造型的關係,一轉彎的話就會有很大的空隙,也因此會被視為獨立的兩個站體。


圖、GoStation 的後傾設計其實不僅是人體工學的考量而已



Walter 還提到,GoStation 站體本身的高度與後傾設計,其實跟電池一樣都是有請員工來進行測試,基本上希望符合 155cm ~ 180cm 身高的人都可以使用無虞,電池能夠放幾顆,也是根據這樣的範圍計算出來的 -- 事實上在我們的深度體驗報導中,Gogoro 就已經有提過站體會盡可能優先吐出較低的電池,避免因為電池太高而不方便抽取。弓形設計在正面的部分,當然是希望使用者可以因為這種傾斜更好放進或抽出電池,底端的內縮設計則是希望你的腳可以有更多空間站立,可以拿的不這麼辛苦。然後最重要的,有點斜度也不會像直直的設計看起來那麼「笨」(Walter 真的這樣講啦!是說,聰明又好看的設計真的很重要)。

往站體的背後一看,這個弓形的背面空間雖然看起來好像很浪費空間,不過其實是有散熱以及維修的考量在的 -- 散熱不難想像,維修的部分則是因為站體基本上是完全固定住的,所以透過這個弓形的空間可以多爭取一些維修施工的空間,也算是相當聰明的設計。喔對了,其實 GoStation 音效的喇叭也是在後面啦。

「GoStation 的設計很緊湊,塞完電池後,裡面的充電裝置、風扇還有一些定位塊全部設定完,其實我們的空間就是盡量做到最 Fit 最 Compact(填滿),(背部)剛好設定一些空間出來,讓維修還有升級比較好做」Walter 做了一點設計上的補充說明。



Gogoro 一切的基礎「電池」終於誕生!但,這只是開始


電池的設計考量到了重量、使用者適用的範圍、電容量、充電速率、穩定性與未來實用性,Walter 表示這顆電池其實是完整紮實地計算過很多面向的,而隨著電池的規格雛形成形之後,他與 Horace 便進入了針對不同項目包括車輛(車架、ID 設計)、電池、換電站每天隨時重新審查計畫的階段。雖然很辛苦也遇過很多困難,但 Walter 覺得可以有機會跟這麼優秀的團隊合作,彼此間可以很精準地迎合彼此的需求,快速地進行計算報告與實驗,感覺就好像身處在外國電影才可以看到的環境,在很 High 很好玩的過程中不斷的碰撞,進而設計出自己心目中的產品。

在這次的訪談當中,小編除了深入了解更多關於 Gogoro 電池的故事外,也確實體會到了 Gogoro 這種從零到有的產品的樂趣真的是相當的大。被 Gogoro 內部員工戲稱為水哥的 Walter,其實在機車設計業界已經打滾了非常多年,看著數十年未變的機車市場,心中一直有著非常多的想法希望能夠有機會實現(Gogoro 的可更換式磁吸面板,就是一直被打槍的想法之一)。也因此,在 Horace 找上門的時候其實是毅然決然就決定要加入的。

有意思的是,當初 Walter 被找進來原本是以為只需要做些車輛的設計就可以了,殊不知,最終他幾乎算是所有 Gogoro 的設計與協調都有參與,其中更是有著許多有趣的故事也在這次的專訪中跟我們分享了。也因為這樣,這次的專訪也將會在電池篇之後不得不因為篇幅的關係分出另一篇了。想知道關於 Gogoro SmartScooter 的更多設計故事嗎?就請繼續原諒小編我的拖稿了 -- 畢竟,Computex 也要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