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 P9 評測:轉折點

作為華為與 Leica 戰略性合作的第一項成果,擁有一雙「慧眼」的 P9,一經推出便引來了相當多的關注。這次廠方選擇從拍照這一實用性極強的功能突破,毫無疑問是想在輕薄、美觀的設計外,再給 P 系列加上一個真正過硬的賣點。那麼結果能否不負所望?P9 是否對得起它 HK$3,880 起 / NT$16,900 的售價?接下來就聽聽看筆者的想法吧。

外觀、手感及做工


先前在動手玩的時候,筆者就說過華為 P 系列的顏值在去年的 P8 上達到了頂峰。這個結論,哪怕現在把新出的 P9 算入在內,個人覺得也依然成立,不會有什麼變化。這麼說的原因,主要還是由於設計給功能讓路,背後的兩顆鏡頭和指紋辨識區存在感太強,有點破壞了一體化機身的美感。除了深灰色的版本,能靠黑色蓋板將相機、感應器完美隱藏外,其餘幾種配色,第一眼看到機背時多少還是會讓人覺得元素太多,視覺效果繁雜了一點。

不過,雖然從大的方面講,P9 的整體觀感不如前代簡約,但華為這次在細節上的把控,倒是讓人眼前一亮。像是底部耳機孔、USB Type-C 插口的內側,都跟中框邊緣一樣,做了細微的斜切邊處理。而整機上下儘管沒有 Leica 標誌性的可樂標,但在高配型號上,電源鍵周圍的切邊被噴上了紅色,看起來頗為別緻,而且較主相機旁邊直白的 LEICA 字樣,也更顯情懷一點。


另外一個很明顯的進步,就是 P9 的握持感提升了許多。側面線條變得更趨圓潤,加上金屬表面更滑順的觸感,不免讓人心中平添了幾分過去不曾有的愛不釋手。6.95mm 的厚度和 144g 的重量也都剛好,拿在手裡沒什麼負擔,又不至於過輕而減少了質感。至於做工,卡槽嚴絲合縫,按鍵的手感也都能令人滿意。

螢幕


P9 這次配備了跟上代一樣的 5.2 吋 1080p LCD 螢幕,之前亮度上的欠缺已經有所改進,最高 500 尼特,拿到室外大太陽底下用起來也沒什麼壓力了。色彩表現依舊鮮艷、飽滿,從某些特定角度看過去也還是會有點輕微泛白的現象。表面的蓋板玻璃,此番換成了目前市場中主流的 2.5D,滑觸感更好,邊緣過渡也更加順手。最大的缺陷,還是螢幕周圍的那一圈黑邊,在顯示淺色畫面時很是礙眼,剛從 Pro 6 窄邊框換過來的筆者花了很久也沒有習慣...

另外,從 Mate 8 開始被部分用戶抱怨的螢幕發紅問題,在 P9 身上也會以一定的概率出現。筆者自己的評測機一切正常,參加發表會時體驗的幾台展示樣機也都沒什麼毛病。但是,在兩次到訪專賣店的時候,卻遇到總共三台顯色偏紅。所以說,要是你在意這點的話,購買的時候最好還是當場驗貨吧。

相機


要說雙相機這一特性,其實在 P9 之前,華為在榮耀 6 Plus 身上已經有過嘗試。但當時那套主打景深、後製對焦功能的方案,並沒取得多好的市場反響。於是這次 P9 的拍照系統,是換用完全不同的理念來打造。兩顆畫素尺寸 1.25μm、畫素數 12MP 的 IMX286 感光元件,一個負責 RGB,另一個則負責黑白,前者用來記錄色彩資訊,後者的作用則是捕捉更多細節。按下快門後,兩者會同時各拍一張照片,之後進行合成,把不同的資訊加到一起(不過目前系統中有小概率會出現編碼失敗的情況)。

對黑白感光元件來說,它不用去關注色彩,只需要管好灰度,所以相較於必須認準顏色的 RGB 元件來說,其過濾掉的光沒那麼多,理論上進光量會更大,能保留的細節也更多。華為在發表會上,聲稱 P9 的進光量「是 iPhone 6s 的 2.7 倍」,比 Galaxy S7「多 70%」,硬要講的話倒也不能完全說他們在吹牛,但這跟普通用戶腦子裡在想的,估計就壓根不是一碼事了。


sdr
sdr


首先,進光量大並不代表說你會留下的成片就一定更亮更好,因為 99% 的使用者,是不會選擇 RAW 直出的。再者,上面的對比是基於華為根據畫素尺寸估算的理論值得出,就算它屬實,在最終的拍攝結果上也並沒有反映出來。隨便去網路上找一找,你就會發現同等環境下 Galaxy S7 的夜拍比 P9 更明亮、觀感更好,而這恰恰才是大眾消費者真正關心的「進光量」。華為要像現在這麼宣傳,至少在筆者心裡,是會起到反效果的。

移步 Flickr 可看到部分原圖

實際上,就算不去誇下各種海口,P9 本身的夜拍表現,也是比之前的華為手機要拿得出手的多的。雖然它曝光相對來說沒那麼亮,但白平衡、色彩都比較準確,而且對雜訊也控制得不錯,畫面整體有著比較出色的純淨度。比較遺憾的,是沒有光學防手震降低了出好片的機率,但畢竟是兩顆相機,或許要等到下一代才能有比較好的解決方案吧。



而在光照條件比較好的環境下,白平衡能做到基本準確,但照片銳度稍顯欠缺,有些細節會被塗抹掉。值得誇獎的地方,一是 P9 有著相當優秀的寬容度表現,另外一點,就是 Leica 加持的色彩調校了。這個部分,可以說是此次華為跟 Leica 合作的重點,因為 P9 的兩顆 SUMMARIT H 1:2.2/27 ASPH 鏡頭只是「Leica 認證」,代工廠商還是來自大陸的舜宇。在拍攝彩色照片時,P9 的發色會稍稍有點偏暖。開啟 Leica 客製的「鮮艷」或「柔和」模式後,飽和度會進一步提升,在能保證周圍明亮的前提下,可以獲得觀感非常不錯的照片。而在黑白模式中,畫面的層次感極佳,呈現出來的效果,是黑白濾鏡完全無法比擬的。

色彩模式順序依次為標準、鮮艷、柔和;大光圈模式模拟光圈值 f/0.95

與此同時,P9 的相機應用也是交由 Leica 重新打造,比較好的地方是只要上滑一下就能切換專業模式,不足在於 UI 有點不夠直覺。像黑白相機、色彩模式這些主要功能點都沒放在一處,前者要右滑點選對應的選項才能啟動,而後者則需要左滑調出選單,進到下一層之後才能改動。另外一個問題,是每次退出相機應用後,下次啟動都不會變回標準設定,而是保留你上一次關閉前的狀態。這就意味著,在著急拍攝時很有可能會出錯,對不太會用智慧手機的長輩來說,甚至有可能就從此一路錯拍下去了(很容易開啟的專業模式這時候就變成缺點了...)。


cof
cof


而在功能方面,「祖傳」的大光圈模式,效果依舊不夠理想。只有在被拍物體滿足一定形狀的條件下,看起來才會沒那麼假。帶有 Leica 字樣的浮水印,應該可以滿足許多人社交炫耀的需求。但筆者自己最喜歡的,還是後製工具中的「保留色彩」。效果如上圖這樣,可以選擇只留下一種顏色而讓照片其它部分全部變成黑白。只要取景得當,是可以拍出很有感覺的作品的。除此之外,對焦、拍攝都不慢,但相機啟動、切換模式的速度還有改進的空間。至於自拍和錄影,兩者的表現都還尚可,後者沒有 4K 解析度比較遺憾,但電子防手震的效果要比預想的好一點。

系統


P9 預載的 EMUI 4.1,跟之前的版本相比區別並不算很大。比較明顯的變化,是可以在主介面左邊開啟一個 HiBoard「負一屏」,概念有點像 Google Now Launcher 右滑進入卡片頁,主要用來顯示搜尋、常用應用和情景智能(比如說航班資訊)等內容。當然,如果你不習慣的話,也可以關閉選項恢復常見的 Android UI 格局。除此之外,還有學生模式這樣相對來說未必有那麼常用的功能,而作為大陸廠牌的客製 UI,App drawer 自然也是沒有的啦(LG:我這麼改你們就意見那麼大...)。

而在審美方面,距離華為去年十月末招來前 Apple 創意總監 Abigail Brody,已經過去了半年多的時間。但 EMUI 的視覺效果,相信對許多人來說,依舊沒有達到一個能夠滿意的程度。在不少年輕消費者眼裡,這套可能更偏向長輩口味的方案,甚至已經成了拒絕華為手機的重要理由。在硬體上花心思的同時,廠方也該好好想想怎麼讓 EMUI 被更多人接受吧?

效能及續航力


P9 這次搭載了麒麟 950 的升級版 955,主要改進在於將主頻提升到了 2.5GHz。搭配最高 4GB RAM,總體使用感受跟配備 950 的 Mate 8 分別不大。日常大部分時間內都能保證較好的流暢度,但在需要考驗 GPU 的時候,還是會有點乏力的感覺。另外,之所以要強調「日常大部分時間內」,是因為 P9 在使用過程中,有較低概率會出現輕微卡頓,或是滑觸操作不跟手、誤觸(比如從頂部下拉有時會出現搜尋而非通知列)的情況。個人推測這應該跟照片的問題一樣,還是初期系統版本不夠穩定的緣故。


有一點很奇怪的是,華為這次在大陸版的 P9 上,去掉了國際版標配的 NFC 功能。之前筆者在評測魅族 Pro 6 的時候,就對大陸廠牌在 NFC 支付開始興起的當下,還喜歡拿它開刀的做法表達過質疑。相較之下,P9 還是定位、售價都更高的產品,雖然筆者也相信在華為手機的用戶中,這項功能的使用率可能真的不高,但別人不用不代表你可以沒有,留下話柄不覺得有點得不償失嗎?當然,坊間也一直流傳著「因為用了雙卡所以沒空間給 NFC」的說法,但在看過拆解以後,個人對此是持保留態度的。



而在續航力的部份,影片循環測試維持了 11 小時 30 分鐘。筆者慣用的日常測試後(4G 下 IM、同步全開、一小時影片、一小時離線聽歌、半小時瀏覽網頁、半小時游戲),裝置剩下了 38% 的電量。綜合表現中規中矩,基本還是一天一充、要攜帶電源以防萬一的水準。另外在充電速度上,使用 P9 自帶的 5V 2A 充電頭,半小時只能灌入 20% 多的電量,完全充飽需要足足兩個半小時。換用 Mate 8 的 9V 2A 快充頭後情況有所好轉,30 分鐘內充進去的電量幾乎翻了一番,到 100% 所需的時間也減少了近 40 分鐘。

換句話說,要想充電快一點,就得在已經花大價錢買了手機的前提下再另外掏錢買配件了。

競爭對手


要說 P9 的對手,其它地方可能還是以 Galaxy S7 為首的 Android 旗艦機。但在筆者所處的大陸地區,與其考慮售價、規格這些因素來找,倒不如說真正影響許多人消費決定的,其實是客戶對各品牌的認可程度。就個人觀察(預售和正式發售後去了兩次門店),雖然 P9 的拍照提升很大,但目前會關心它這方面表現的人,在所有潛在消費者裡佔到的比重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小的。

許多正在想是否要購買這款產品的人,糾結的只是到底該選螢幕、電池更大的 Mate 8,還是「總不會出什麼大錯」的街機 iPhone 6s Plus 而已。過去 Samsung 的旗艦也會被列入備選,但可能是因為之前頹勢的影響還沒徹底消去的關係,總感覺其如今在大陸華為買家的眼中,影響力已經明顯不如從前了。

至於在網路上跟華為吵得很兇的小米、樂視,實話說,在高階產品線上其實是根本打不到一塊兒去的吧...

結語


如果說 Mate 系列的強賣點,是大螢幕加長續航的話,作為華為雙旗艦另一部分的 P 系列,一直以來似乎就只有造型這一個,受消費者主觀影響很大的弱賣點而已。但在 P9 這款產品上,筆者似乎看到了轉折。聯手 Leica 的效果立竿見影,在依靠其品牌地位吸引到巨大國際關注度的同時,手機本身的成像質素、拍攝可玩性都大大提高。雖說暫時還沒法跟第一梯隊的 Samsung、Apple、LG 相提並論,但隨著日後跟 Leica 的合作更加深入,華為與拍照領跑者間的差距,是有望再縮近一點的。

誠然,現階段有許多在用華為高階機的人,或許根本就只認牌子和土豪金 / 玫瑰金,要說拍照只會架自拍桿自拍,甚至直接舉著桿子開主相機的都大有人在。這樣的前提下,華為沒有選擇拔高畫素數這種更容易討好消費者的方法,而是再度嘗試失敗過一次的雙相機,其勇氣無疑是值得肯定的。只不過,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也應該反思一下自己的行銷策略。P9 是有進步,但不該過分高調,拍照這個特色是值得好好經營,現在說太多大話,有時只會適得其反。另外,在硬體突飛猛進的同時,EMUI 也得要早點脫掉老土、俗氣的帽子才行。不管是大陸內外,關於這件事的民怨積累已久,「長輩專用機」的梗,筆者下次真的不想再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