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A6300 實拍體驗:踩在專業的線上


Sony 將相機產品的重心放在了全幅無反之上,讓 APS-C 的無反系列有一種看似被擱置一旁的感覺。但終究我們還是在今年初看到,已經接近三年未更新的 Alpha 千位數高階機型有了 A6300 這部後繼款。就規格而言,這次的更新算是大大改進了 A6000 以往令人感到有點遺憾的缺點,包括更高的螢幕與觀景器解析度、3.5mm 麥克風收音,還有電子水平儀等細節。

雖說很可惜地並沒有跟上二代 A7 系列的五軸機內防震的規格(唉... 有的話小編就換了),但他們針對原本就主打的強項「對焦」,則是再精進帶來了幾乎佈滿感光元件的 425 點相位對焦點與新噱頭 4D 對焦系統,機身與接環更是升級為更堅固且具備防潮濕防塵的金屬材質。粗淺地從規格特點來看,Sony A6300 的確是部更完整的機型,但看似更朝向專業邁進的它到底稱職與否,這次小編與其相處了兩週的時間 -- 雖然有一週以上的時間都在下雨... 就請透過我們的實拍體驗來窺探 A6300 的表現吧。

雙週心得


圖、厚度比較(左 A6300;右 A6000)


既然現在的工作機是 A6000,那我就直接從兩台機身的對比開始。基本上兩部機身的配置最大的差異是在於 AEL 的按鈕改成了與 A7 系列相同的撥盤,統一了 Alpha 系列的操作。其次則是在機身側面的連接埠上帶來可直接供電的 micro-USB 埠與終於加入的 3.5mm 的麥克風收音孔,蓋子本身也變得相當紮實 -- 好吧,這次整部機身都在紮實程度上有了很大的改變,雖然厚度變厚,對應加入的金屬機身也讓相機本體變得比較厚重,但換得的就是更值得信任的手感。




根據官方的說法,這次的 A6300 在按鍵與金屬接環上都有下功夫。後者除了金屬接環外(鏡頭接起來感覺緊很多!畢竟有做耐候吧),還強調上面的塗布採用的是接近 Zeiss 高階鏡頭的漆面。機身質感方面則是比起前代要更粗獷一些,螢幕本身的外框也改得更厚實了些。整體而言,除了機身手感比較沉了些,個人對於 A6300 在機身質感與紮實程度的進步是給予正面評價的。

唯一比較難懂的是既然都加上了防潮濕防塵的規格,卻有點類似 Canon 那樣在 APS-C 鏡群中並沒有提供相應的支援,這點也許可以說前者有鏡頭包袱,但總覺得 Sony 在 APS-C 上至少可以來顆 16-50mm f/2.8 這類的高階(GM?)鏡頭吧?畢竟不見得大家都會想要升級全幅囉 -- 小編就是從全幅退了下來的人,因為 FE 鏡頭實在太少放大率夠用的鏡頭了,拍產品有點痛苦。



來到機身的表現上,坦白講,A6300 的各項提升都是很有感的,但直接破三萬台幣的價位,說真的對一般人而言應該比較難體會到它的價值。但這是否代表 A6300 就是物無所值?其實個人覺得覺得答案是要端看你是什麼用途,因為 Sony 近期對於 4K 錄影的規格提升,在 A6300 上面算是發揮到一個極致。從規格上可以看到 A6300 擁有 Super 35 全畫素讀出,具備 100M 流量的 4K / 24fps 的影片規格,這方面的表現可以從本篇的影片實拍中驗證,不過就目前市場上所看到的反應是都還覺得不錯啦。


然而,A6300 強悍之處不只是如此而已。除了增進的收音規格外,A6300 還具備有 S-Log3 與 S-Gamut 3 的色彩模式。除此之外,這次 Sony 還將高階攝影機上面所提供的 Gamma 顯示輔助功能,給放到了這部要價「僅三萬台幣」的 APS-C 無反相機之上 -- 此功能可以大致模擬 S-Log 風格在後製之後的色彩表現,是一種色彩風格的預覽顯示模式(如上圖)。單就這些對於專業錄影人士而言相當貼心的功能,會讓筆者不禁覺得 A6300 這次提升的方向應該是有取代 NEX-VG 系列專業地位的態勢。


圖、選擇對焦點後畫面將會固定如上,此時不用按按鈕便可直接移動對焦點


在平面拍攝的細節提升部分。已經跨越 A7 II 世代的 A6300,也帶來了靜音快門的規格;更為提升的對焦性能也帶來了新的更直覺的對焦點選擇操作方式,還加入了版權資訊的設定功能。好了,細數上面這些深入接觸 A6300 才發現的功能,真的感覺得出來 Sony 這波升級 4K 的數位相機產品,基本上都朝著更專業的錄影功能在邁進,但也因為定位更為專業的關係價位就必須將價位往上疊。也因此就讓 A6300 的定位在 A7 系列越來越往下降的態勢下有點尷尬了。

不過,說真的,相機值不值得應該還是要看實拍吧,就請各位繼續往下看看囉 -- 這次很難得的也有測到拍攝動態的機車,對焦表現真的相當強悍呢!此外,小編也嘗試在同場景下拍攝了與 A6000 的比較照片,可以參考看看最高感度多了一級的 A6300 是否有更強悍的雜訊表現。

實拍樣本


除了稍微沉了點外,用慣了 A6000 的小編使用 A6300上手的速度真的是極快 -- 其實之前擁有過 A7S 也有幫助到,畢竟介面部分 A6300 比較接近新世代的 Alpha。畫質部分說真的不能說沒有進步,但差距個人覺得可能頂多接近一格感度左右吧?但更棒的螢幕解析度說真的提升了很多拍完照片後的「成就感」-- 此外,要注意的是假若把觀景窗調整為 120fps 的話,解析度會有明顯的下降。

對焦速度方面則是覺得 A6000 就已經滿快的了,不過 A6300 搭配 70-200mm f/4.0 拍攝動態照片的時候的追焦成功率倒是滿讓我驚豔的。格與格之間的延遲感還是依然有,加上手感不如 DSLR 那樣好,整體而言並不算太推薦用這種組合長時間拍運動題材。但整體來講即便是正面往鏡位靠近的那種場合,A6300 搭配高階鏡頭的對焦穩定性與速度個人算是很滿意;廣佈的相位對焦點在拍攝飛機時,即便飛機還遠遠的,在畫面中還是可以看到連續對焦之下有不少對焦點都已經掌握到了飛機的行蹤,這部分 A6300 真的是滿厲害的。

講了這麼多,我們直接看看實拍吧!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深入參考一下這次實拍的 Flickr 原圖各 ISO 的照片也有放在上面了 -- A6000 同場景下的表現可以看我。不過小編鬼打牆 A6300 硬是欠曝了 1/3s,So... 參考看看就好。












































































































4K 錄影樣本


結論

用簡單的「推薦買或不買」來當結論。基本上已經擁有 A6000 的小編是覺得沒有太多衝動升級啦,畢竟平時個人是以平面拍照為主,其次是覺得與其衝一台綜合許多用途於一身的機身,好像針對錄影用途可以去買個專職的 4K 機器來用,目前來講其實也沒有太貴也能夠當備機使用。不過,如果你有專業錄影需求,或者是想要認真拍拍影片,那麼 A6300 應該是你除了 A7 系列之外的不錯選擇。

雖說接近 APS-C 感光元件大小的錄影取向機型還有 Panasonic GH 系列也不錯,不過價位看起來 A6300 其實價格也沒有比較貴,加上 S-Log3 等更貼近專業錄影的功能,基本上 A6300 都還是有一定的優勢存在。但我們把話題拉回標題的「踩在線上」這件事,比較 GH4 的配備與規格方面,除了還額外多了監聽耳機孔、全翻轉觸控螢幕等,針對專業用戶所注重的手感乃至於續航部分,人家可是有準備了垂直把了呢!還有新加入的防潮濕防塵的規格,卻沒有對應的「專業級」APS-C 鏡頭可用,這點 A6300 就真的有點想的不是太周全了。是說,即便跟自己家的全幅機比較也是一樣,A6300 的確強悍,但總覺得說是有決心跨進專業,好像又有點自綁手腳。

從之前台灣發表會的訪問中,官方曾經透露過現階段無反的確是有朝向中高階市場擴大的趨勢,這點除了因為性能提升逐漸分食高階 DSLR 與攝影機市場之外,智慧型手機逐步取代輕便入門機的地位也是不爭的事實。A6300 是部更往專業靠攏的機型沒錯,實際上它的表現也的確不俗,對焦性能也非常強,但個人覺得如果要全方面地吸引專業用戶的話,更全盤針對專業用戶的考量應該會是個非常需要重視的方向。

來源: Flic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