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族 Pro 6 評測:先生,您要的中杯拿鐵


過去兩年,魅族每到發新機都是一連幾月狂推數款,原本行事低調的總裁白永祥,硬是被打造成了頻頻露臉的吉祥物。而到了今年,他們更是變本加厲,在還沒過完的四月裡,魅藍 Note 3Pro 6魅藍 3 這三款手機先後登場,一個月見三回,著實是讓人有點應接不暇。而在這之中,尤其是 Pro 6,跟前代亮相的日子才相隔了半年左右的時間。如此短的週期,要拿出一款不負系列旗艦定位的產品,魅族的把控能力能否經受住考驗,諸位不妨就聽筆者來說說看吧。


外觀、手感及做工

魅族 Pro 6 評測
魅族 Pro 6 評測


其實早在發表會前,Pro 6 外觀上最大的一個改變就已被曝光。後蓋天線條所謂「一刀切」的設計,在不影響訊號的同時,也成功將其跟一堆大眾「背」的三段式手機劃分了開來。雖說好不好看,還是見仁見智,但 Pro 6 至少多了新意,造型顯得別緻,給產品辨識度帶來的提升無庸置疑。不過,要筆者自己說的話,上下注塑的位置其實可以再貼近邊緣一點。這樣從後面看過去,背蓋的一體感就會變得更強,「一段式」的視覺效果會更加明顯。

此外,跟 Pro 5 上有點過於搶鏡的主相機相比,Pro 6 這次的做法顯得收斂了許多。不論是圓圈的大小,還是凸起的程度,都比過去更加克制。而誇張的「戲份」,則都留給了下方雷射對焦模組旁的一圈閃燈,足足十顆,湊近瞧都有點密集恐懼了... 翻到正面,總的來說樣子跟前代分別不大,但仔細看過後會發現,自拍相機被放到了聽筒左側,跟右邊的感應器一起呈現出對稱的美感。同時,3.5mm 耳機插口也被移到了底部,對於這一改動,估計會是有人歡喜有人憂吧。


而在手感方面,縮小到 5.2 吋的 Pro 6,機身輪廓變得更偏狹長,拿在手裡十分好握。160g 的重量對這個尺寸來說不能算輕,但結合使用了全新噴砂工藝的金屬表面,很恰到好處地體現出了產品的質感。再加上手掌跟機背接觸的地方,已經沒有了三段式設計造成(哪怕是很細微)的接縫高度差,而正面的 2.5D 玻璃跟兩側的結合、過渡,也都相當圓潤、順滑。總的來講,Pro 6 是一款把玩過之後很容易讓人愛不釋手的產品,在線下市場重又熱鬧起來的當下,這可是非常有利的優勢呢。


不過,有一點讓筆者不太滿意的是,Pro 6 的按鍵手感,都不能算特別理想。右側的電源鍵跟音量鍵,鍵程都有點淺,而且回彈力也不是很足。螢幕下方的 Home 鍵,則是按起來略顯生硬,沒有 Pro 5 那麼舒服。尤其是後者讓人不太理解,明明已經改好了的東西,怎麼又開倒車變回去了呢?

螢幕及音質


相對於強悍的內部核心配置,Pro 5 有兩個「可見度」較高的短板,其中之一就是螢幕。雖然偏冷的調校風格讓它滿足了不少人的喜好,但總體效果,其實並不能算特別理想。到了 Pro 6,情況有了很大的改善。這次的 5.2 吋 Super AMOLED 螢幕,對色溫的把控更好,整體觀感相當出色。而且很重要的是,它還加入了自適應、標準、照片、鮮豔這四種螢幕模式選項,給予使用者更大的選擇自由度。同時,1080p 的解析度在這個尺寸問題也不是很大,可視角度依然是強項,螢幕周圍的黑邊,也保持了魅族在這方面一貫的高水準。唯一的不足,就是 450 尼特的最高亮度不算很出眾,但最低的 3 尼特,在睡前使用時效果倒還真的不錯。

音質的部份,魅族為 Pro 6 準備的 Hi-Fi Lite(就是一顆 Cirrus Logic CS43L36 解碼耳放一體晶片),跟 Pro 5 相比,體驗是有著明顯不同的。最能體現「Lite」的部份就是推力,相較之下小了許多,然後就是聲音也變得乾淨、清淡,跟著硬體一起隨了 Apple 的風格。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在加入了可以智能控制喇叭振幅的 NXP Smart PA 晶片之後,Pro 6 的 mSound 外放效果著實讓人驚喜。聲音響亮而且不太會破音,可以滿足大部分場景使用。最後,筆者也對發表會上提到的喇叭反震錄音技術(將喇叭振膜作為錄音裝置之一,將其與麥克風錄入的數據疊加)進行了測試。比照對象是 Pro 5,在嘈雜環境中,採用了新設計的 Pro 6,雖然程度有限,但錄音的確要來得更為清晰一些。

相機


上文沒說的另一個 Pro 5 短版,就是其背後那顆視覺存在感極強的主相機了。而它所採用的 IMX230 感光元件,此番也被沿用到了 Pro 6 之上,那在有過經驗後,魅族能不能更好地發揮出它的實力呢?筆者不賣關子,先給大家一個肯定的答案。在換用了全新的 ISP、算法及訂製鏡頭模組後,Pro 6 的拍照水平確實較之前有了進步。不過跟一線旗艦相比還是存在差距,改善的幅度,暫且可稱為由「短版」變成「可以接受」吧。

在白天拍攝時,Pro 6 最明顯的提升在於對曝光的控制更好,成片看起來比 Pro 5 明亮得多(雖然高光部分偶爾會過曝),整體觀感會更顯通透。在光照條件好的情況下,能保證比較豐富的畫面細節,但仍會有一點過度銳化的傾向。至於白平衡,則感覺有點原地踏步,時準時偏,表現還是不夠穩定。


來到夜間,Pro 6 對雜訊的控制做得還算不錯,能讓照片呈現出較好的純淨度。不過在放大之後,能看到它對細部的塗抹還是比較用力。不管怎麼說,沒加入光學防手震還是非常遺憾的。另外,造型誇張的環狀閃燈組,在暗處的擴散補光效果讓人頗為滿意。而圓環中間的雷射對焦模組,雖然號稱測距範圍達到了「上代的四倍」,但實測下來表現中規中矩。同時,拍照速度也略慢於 Pro 5,而啟動相機所需的時間則幾乎一樣。

最後,Pro 6 的自拍和錄影都符合筆者預期,該有的功能都有(美顏、4K、慢動作等),但也沒什麼很特別的地方。拍得的 4K 影片,清晰度能夠讓人滿意,不過要是能針對防手震做一些優化,效果就更加理想了。

系統及 3D Press


雖說在發表會上並沒有被提及太多,但 Pro 6 預載的 Flyme 5.2 客製系統,基於的 Android 版本其實已經低調升級到了 6.0。當然,魅族不去大費周章地介紹也可以理解,畢竟 Marshmallow 的改進更多是在看不到(比如說 Doze、原生指紋支援)和大陸廠牌可能會去掉(比如說 Now on Tap)的地方。要想在軟體上看到更重大變化的話,估計還是要跟著魅族自己的節奏,等之後的 Flyme 5.5 或者 6.0 才行。

不過,像是境外流量包、護眼模式這樣目前已比較常見的特性,現在也都被加入到了 Flyme 當中。另外,作為魅族旗下首款配備了壓力感應螢幕的手機,Pro 6 也有著 3D Press 這樣的「絕活」。就功能來說,基本跟 Apple 的 3D Touch 差不多,目前主要是用來調出捷徑,以及顯示圖片和網頁的預覽。但魅族並未針對震動反饋做專門的優化,所以裝置不能像 iPhone 6s 那樣提供兩級不同的觸感體驗,不知是不是為日後的升級埋下了伏筆。

總的來講,現有的 3D Press,或者說所有基於壓力感應的交互方式,在筆者看來,都還只能算是錦上添花的賣點。等到支援這類技術的第三方應用、遊戲越來越多的時候,或許才能評價,它是不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吧。

效能及續航力


最初魅族在聯發科的發表會上宣佈 Pro 6 將首發 Helio X25 的時候,真是讓許多人都大跌眼鏡。究其原因,倒不是說 X25 不好,只是 Pro 系列去年好不容易樹立起了還不錯的高階形象,現在最核心的處理器一下子由熱門的 Exynos 掉到 MTK,確實是讓人比較難以接受的。畢竟去年紅米 Note 2 的那著後手,對聯發科產品定位的影響實在太大,就算他們如今向魅族承諾了的獨佔期,老實講,也還是很難消除許多人心裡的疙瘩啊。

同時,賭定 X25 也就意味著給其它硬體的選擇加上了限制。去年的 Pro 5 除了 SoC 之外,還有 LPDDR4 記憶體、UFS 2.0 儲存這樣的亮點。但到了現在的 Pro 6,兩項規格只能上到 LPDDR3 和 eMMC 5.1,加之 GPU 的部分 Mali-T880MP4 也略遜於之前的 T760MP8。綜合在一起,Pro 6 日常使用還能保持比較順滑,但安裝應用的速度會慢一點,而且在大型遊戲等極限場景下,流暢度和發熱表現,也都是有一些退步的。



另外,前代發表時被拿出來著重介紹的 NFC 功能,這次也因為「產品策略」的調整而被取消。之前的一加 2、最近的大陸版華為 P9,也都有過類似的舉動。這不得不讓人心生疑問:NFC 在大陸廠商眼裡難道真的沒必要嗎?雖然支付寶、WeChat 等掃碼類的支付方式,目前在當地仍是主流,但不可否認的是,概念類似 Apple PaySamsung Pay 同時適用機種更多的銀聯雲閃付,近來也有著不錯的發展。而且像交通卡這樣的應用,還是得依賴 NFC 技術(魅族自家的 Pro 5 已經可以當深圳通用了),較原始的裝置配對、tag 功能更不用多說,就這麼去掉,個人覺得還是挺可惜的。

而在續航力的部分,配備 2,560mAh 電池的 Pro 6,表現比筆者預想的要好一些。標準化的影片循環可維持近 11 小時,筆者慣用的測試後(4G 下 IM、同步全開、一小時影片、一小時離線聽歌、半小時瀏覽網頁、半小時游戲),裝置能餘下約 40% 的電量。日常使用,以筆者個人郵件較多的情況,大概能撐到下班時間。不算重度的話基本能用夠一天,但為防萬一,還是建議隨身攜帶行動電源。


至於充電速度,則延續了 MX5 以來的優異表現。在最高 24W 的 mCharge 3.0 加持下,Pro 6 十分鐘內能充入 25% 的電量,完全灌飽則只需要一小時左右的時間。同時,其 Type-C 插口也符合 USB 3.1(Gen 1)標準,從 MacBook Air 拷貝影片,實測傳輸速度能達到約 52MB/s。不過,這種連接方式對網路訊號以及兼容性的影響依舊存在,在開啟對應選項時,系統也會給出警告。

競爭對手


其實照理來說,不管從尺寸、價格的角度來講,售價 2,499 人民幣起的 Pro 6,最大對手都應該是小米 5。不過大部分用戶對 Snapdragon 820 的認可度顯然還是要比 Helio X25 更高,加上樂視雖沒正式開賣但已搶先公佈了自己 X25 新機超低的售價(相近規格的樂 2 Pro,只賣 1,499 人民幣)。等到聯發科給的獨佔期一過,魅族這邊的定位可能就有點尷尬了。

除此之外,也是因為所用硬體的關係,想買 Pro 系列手機的消費者,在 6 和 5 之間估計也會難以抉擇。兩者價格差得不算多,一邊勝在顏值、手感,一邊強於效能、速度。儘管名字被歸為兩代,但其實更像是一大一小的雙旗艦方向吧。

結語


在 Pro 6 正式發表之後,網路上便流傳起了其「八大升級」的段子,每句反話幾乎都打到了這款產品的要害,一時間唱衰之聲此伏彼起。但要說魅族在事前沒有預估到這種反應,筆者自己是完全不信的,只是即便如此,其依舊要固執地這樣定義新一代旗艦,究竟是什麼在支撐著他們呢?

在拿到評測機後,筆者心中的疑惑終於解開了一些。Pro 6 的外觀設計、顯示效果都堪稱驚艷,尤其尤其尤其是手感,第一次讓「有毒」這兩個字變得如此貼切。與此同時,拍照、音質、續航、系統都達到甚至超過了平均水準,另外還有 3D Press 這樣的新技術點綴。把這些加到一起,或許就是魅族這次敢於喊出 Pro 名號的底氣吧。

不過問題在於,他們可能沒有想到在許多用戶心裡,上一代的 Pro 5 已經把衡量魅族旗艦的標竿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彼時的成功,「Samsung + Apple」的內外組合拳功不可沒,但 Pro 6 似乎光顧著趕到 iPhone 設計師的前面,卻忘記了 S6 級的核心配置才是 Pro 5 好口碑的基礎。誠然,外觀、手感都應該有價,但魅族不是 OppoVivo,你的消費者,是期望在一款 Pro 上看到更多的。



在發表會後,還有不少人猜測 Pro 6 其實就是之前因故被砍的 Pro 5 mini,當時筆者的腦中,第一時間跳出了上面這段影片。面對 Pro 6,你是會像羅老師那樣糾結於它的命名、定位?還是直接進去店裡用手拿一拿,然後欣然喝下這沒那麼「中杯」的拿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