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to X Force 評測:摔一下,試試看


就在許多人以為,各方面表現均衡的 Moto X Style,會以旗艦身分代表 2015 年的 Motorola 手機之時。廠方卻突然在年末甩出了一台售價不菲的 Moto X Force(US$624 起),並且主推防摔螢幕這樣的新奇賣點,一時間吸引到了不少玩機人士的眼球。只是,在即將登場的一眾 S820 新機面前,仍採用了 S810 的 Force 多少會顯得有點過時。那它能否依靠自身獨特的差異性,在新一代 Moto X 到來前守住陣地?讀完本文之後,或許你心裡就會有一個答案了。

外觀、手感及做工


乍看之下,Moto X Force 大體上仍延續了這兩年 Moto 手機的外型風格,依然是客製背蓋 + 鋁製中框 + 前面板的結構。去年的標誌性設計 — 將主相機、雙色溫閃燈及品牌 Logo 「串」在一起的金屬長條還在,而且為了符合寬度增加的機身(相對 Moto X Style 來說),它也適當變得更寬了一點。與此同時,為了提升耐摔度,Force 的金屬中框也加厚了一圈。從後面看,隱隱會有一點 bumper 的感覺,但因為露出的部分只是左右寬,而上下窄,跟不同材質的背蓋搭配在一起,倒也能形成些別樣的美感。

只是,翻到正面後你往往就會放棄誇它漂亮的念頭... 為了讓 Active Display 的感應器正常工作,Moto 原來在前面板開孔這件事上就有些肆無忌憚不加節制。之前的 Style,已經為了前置補光燈又在「額頭」上多打了一個孔,這回換到 Force 則更是變本加厲,「下巴」上原先位於中間的單一喇叭槽,現在一截為二,直接變成了左右兩條。在白色面板的機器上,真真是可以用「千瘡百孔」來形容,再加上一個會在稍後揭曉的重要原因,筆者這次奉勸大家一定一定一定要選黑色的版本啊!



另外一個明顯的變化,是 Force 去掉了自 Moto X(2014)以來一直沿用的「拿破崙帽」。機器頂部不再有弧線過渡,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削齊的平面,少了一些優雅,多了幾分硬朗。實際上,機身上下的所有線條,都會讓你感受到這種轉變。整個背蓋的輪廓呈梯形,而非如 Style 那樣的圓弧狀。雖然看起來更顯工整,但也增加了視覺厚度。要知道,Style 最厚的地方達到了 11.06mm,但是一眼看過去,它就是要比最厚處 9.2mm 的 Force 顯薄。


而且,當你將 Force 拿在手裡的時候,梯形兩個頂角的存在感,是可以透過手掌、手指明顯體會到的。再加上變肥的機身,和位置本已不低卻又再度上移的電源鍵,這款裝置的綜合手感,在平均水準不低的 Moto X 家族中,估計只能排在比較靠後的位置了。而在做工方面,除了 SIM 卡托不夠嚴絲合縫和音量鍵稍顯偏軟外,筆者並沒有什麼其它的怨言。比較可惜的是,雙 Nano-SIM 加 microSD 卡的三合一卡托沒被繼承,而是換成了 Nano-SIM 加 Micro-SIM / Nano-SIM 加 microSD 卡這種比較普通的設計。

螢幕


關於 Moto X Force 的這塊螢幕,大家最想知道的,肯定是在硬鋁芯基底、柔性 AMOLED 顯示面板、雙觸控架構層(主架構失靈後、輔助架構依然能確保螢幕正常工作)、聚碳酸酯內層、防刮塑膠外層這五層嚴密的「極禦」(Shatterproof)防護下,它是否真的如宣傳的那樣耐摔。既然如此,筆者就不賣關子,沒錯,其防摔效果真的就跟廣告裡說的一樣好。個人進行過的嘗試,有從手上摔、從桌上摔、從口袋裡摔甚至是拿腳去踩,經過了諸多折騰以後,Force 的螢幕仍能正常使用。而根據我們主站同事的經歷,直接開轎車壓過去好像都沒有問題...

不過,儘管螢幕非常有韌性,但機身其它部份,抗擊打能力顯然就沒有那麼強了。而且很重要的一點是,雖然「摔」是防到了,但最外面的表層似乎並沒有那麼防刮(而且滑觸手感也略有點拖泥帶水)。哪怕是程度不那麼嚴重的擦碰,有時都會留下痕跡,而這對螢幕的整體觀感,無疑是會造成很大影響的。



至於螢幕本身的顯示質素,亮度尚可,在室外陽光下基本能夠正常使用。色彩整體還是鮮豔,但會有一點偏綠的傾向。而對「極禦」技術的運用,在給螢幕上一道保險的同時,似乎也還是讓用戶付出了一些其它的代價。首先是 2K 解析度在 Force 那 5.4 吋的螢幕上,帶來的畫面好像並不如預想中那般細緻、銳利。其次是螢幕邊框變得很寬,跟邊框極窄的 Style 放在一起,看東西會不如後者那麼有衝擊力。

最後,就是在前一部分沒有揭曉的另一個「棄白從黑」的主因:Force 的螢幕存在嚴重的向外漏光現象。從上面這張圖中你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暗處點亮白面板機器時,螢幕內淺色塊接觸到的邊緣都會被明顯打亮(試想一下開 Engadget 網頁四周自帶光輝的樣子...)。在晚上用手機的時候,這種類似 Philips Hue 氛圍燈的效果,直接照到手機上就很有礙觀感了。而筆者自己推測,這跟加出來的防護層間多半是有著很大的關係。當然囉,解法也不是沒有,如前面所說,記住買黑的買黑的買黑的就可以了。

相機


去年年中時發表的那批手機,一舉幫 Moto 摘掉了「拍照爛」的帽子,到了年末的 Force,相機依然延續了穩定出色的表現,以致於個人認為,甚至都可以拿它出來當強賣點進行宣傳了。在光照條件好的環境下,Force 的 21MP f/2.0 主相機白平衡、色彩、細節表現都令人很是滿意(雖然在手機螢幕上看未必很好,但實際上原片是沒問題的),而且 HDR 的效果感覺也比過去有了一定加強,在改善畫質的同時觀感變得更為自然。


而在夜拍的時候,它有拍出好照片的潛力,但欠缺的地方在於不夠穩定。總的來說,還是以「堪用」來形容會比較確切,如果能加入光學防手震的話,成像水準應該能再上一個台階。至於對焦、拍攝速度,則依然是 Moto 的強項。正面的前置相機,也跟 Style 一樣有補光燈「輔佐」,雖然再一次破壞了前面板的美感,但對暗光自拍的畫質提升還是能起到很大作用的。

系統


Moto X Force 運行的依然是基於 Android 5.1.1 的系統,還是熟悉的原生 Style,除了常見的幾個 Moto 應用外,並沒有太多客製的痕跡。就功能來說,實在是沒有什麼新的點好講,「OK Moto」和 Active Display 雖然好用,但也都已經是幾年沒變的東西。來到 2016 年,筆者著實是希望 Motorola 能在新機的軟體功能上準備一些驚喜,或者說,至少能儘早升上 Marshmallow 也好啊。

效能與續航力


雖說 S820 + 4GB RAM 的組合,估計再過不久就會出現在許多品牌的新機之上,但 Force 所採用的 S810 + 3GB RAM 放在當下仍屬主流,就體驗來說,也確實能符合筆者對 2015 年款旗艦的預期。日常使用時的流暢度基本不用擔心,之前在 Style 上會有點卡的大陸版系統,這次至少不會有讓人在意的小遲鈍了(以經驗來說,用亞太版應該會只快不慢)。另外,手機對發熱的控制,個人感覺比不少 S810 機種要好一點點。雖然玩大型遊戲時機背依然會熱,但程度稱不上燙手,還算可以忍受承受。

至於續航力,在筆者的慣用測試後,3,760mAh 的電池餘量超過了 50%。平日裡根據個人的使用強度,基本上能用到一天半左右,這樣的成績在市面上現有的產品當中,可說是非常出色的了。另外,Force 配備了跟 Style 一樣的 Turbo Charge 充電頭(支援 5V/2.85A、9V/2.85A 和 12V/2.15A 輸出,應該是基於 QC2.0),在沒電時能提供每 5 分鐘灌入近 10% 電量的充電速度。0 到 100% 完全充滿大約需時 80 分鐘,保持了 Moto 手機近年來一貫的高效率。

唯一遺憾的是,這次的插頭也和之前一樣,跟電線仍是連為一體,而且並未配備單獨的數據線。Style 隨機附送的保護殼此番也被取消,考慮到 Force 的訂價更貴而且機身並不像螢幕那麼耐摔,如此取捨個人認為是值得商榷的。不過好在耳機還是有的,而且手機內建的 5 麥克風組(使用新一代的 CrystalTalk 技術)降噪效果十分明顯。對最基本的通話質素,在身為老牌廠商的 Moto 身上,還是能看出堅持和追求的。

競爭對手


以 Moto X Force 高昂的售價來說,能拿來對拼的 Android 手機其實不多(選不選 iPhone 更多看系統偏好),基本上就只有 Sony 的 Xperia Z5 Premium 和 Samsung 的 Galaxy Note 5 了。Force 跟這兩款相比,防摔技能和可客製的外觀是最大優勢,續航力勝過 Z5P,跟 Note 5 基本持平,但顯示和拍照表現都會遜色一些。

另外,跟自家同門的 Moto X Style 相比,兩者能被使用者感知到的差距,其實並不像價格差值那般明顯(Style 的 US$399 起對比 Force 的 US$624 起)。如若不是特別想試試防摔效果的話,Style 也會是相當不錯的選擇。

結語


「現在的手機需要差異化。」到今天為止,這句話已經不知被喊了多少年。而在如此多的品牌當中,真正把那三個字貫徹到實際行動裡去的,Motorola 肯定是最為積極的廠商之一。從 Maxx 機種的超大電池,到初代 Moto X 開始的協同處理器(以及「OK Moto」),還有已成其核心競爭力的 Moto Maker,無一不是差異化思路下得來的成功。

那麼,防摔螢幕會成為 Moto 的下一顆果實嗎?在扔出去試試看以前,相信他們自己也沒有一個答案。而在如今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正牌旗艦顯然不是做實驗、試水溫的最佳選擇。從這個角度去想,就不難解釋為什麼 Moto X Force 會在 S810「晚年」這麼一個尷尬的時間點登場了。在筆者看來,Moto 可能是希望 Force 能成為類似 Galaxy Note Edge 那樣的存在。銷量未必是它的首要任務,其作用更多是為了讓廠方看看市場對螢幕防摔這件事,到底會給出什麼樣的反應。

回想當年,Galaxy Note Edge 出來的時候其實也掛著許多人口中的「天價」,Moto X Force 亦然,那是因為技術創新和差異性本來就應該是有價的。後來曲面螢幕讓 Galaxy S6 Edge 大放異彩,雖然跟它相比,防摔這個賣點不那麼顯而易見(而且不少廠商都推出了碎裂保險),但只要 Moto 能改善其現有的不足並控制好成本,那它說不定就會成為一個相當實用的差異化突破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