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to X Style 評測:論一隻好木桶的自我修養


差不多兩個月前,Motorola 一口氣發表了三款新機,而其中關注度最高的一款,毫無疑問就是上面這台 Moto X Style(在美國的名稱是 Moto X Pure Edition)。尺寸增加到 5.7 吋的它,是自 Moto X Pro / Nexus 6 之後,Moto 對 Phablet 的又一次嘗試。而且更重要的是,這應該算是 Lenovo 真正掌權以來的首款重磅產品。那麼換帥之後,從 Moto X Style 身上能看到些什麼樣的不同?跳轉之後,且聽筆者一一道來吧。

外觀、手感及做工



以設計來說,Style 在機身線條上還是延續了 Moto X 系列的一貫風格。裝置頂部依舊「戴」著那頂辨識度很高的「拿破崙帽」,整個背蓋由符合人體工學的弧線撐起,還是中間厚兩側薄,拿在手裡的握持感很好。不同的地方,在於 Moto 拿走了前代背後那兩個惹眼的大圓圈,取而代之的是將相機、補光燈以及品牌 Logo「串連」在一起的金屬長條。相比之下,造型沒那麼粗獷的後一種設計會更對筆者的胃口,而且金屬條的顏色可以透過 Moto Maker 自選,搭配得當的話,視覺效果是相當獨特、漂亮的。

說到 Moto Maker,背蓋的部分,除了要加錢的原木、真皮版本外,基礎款的材質,也從光面塑膠換成了帶斜條紋的特製矽膠。目前市面上,採用這種紋路的產品並不算多(印象裡只有堅果?),以此來作為 Style 造型上的差異賣點,應該算是 Moto 非常聰明的一個選擇。而條紋的加入,自然而然提升了手機的防滑性,至於不少人擔心的藏污納垢,雖然廠方沒有像錘子那樣專門說明產品是否採用了防污塗層,但就個人近兩週的體驗來講,應該是不用太過擔心。不過話雖如此,儘管污漬的問題不大,換作灰塵類的髒物就會比較容易殘留,需要經常用手拭去才能保持表面乾淨。此外,在這個矽膠背蓋上很容易留下指印,黑色的機器尤為明顯,如果在意的話,估計也得動不動就擦一下才行。


Moto X(2014)相比,Style 機身弧度(厚度)的數值跨度要小一點,變成了 6.1mm 至 11.06mm(也正因此才能塞入雙 Nano-SIMmicroSD 卡的三合一卡托)。乍看之下最大值是有點嚇人,但真正放到手機上,得益於各類弧線的掩藏,並不會給人以很厚的感覺。同時,隨著弧度差值的減小,手機重心也下移了一點,解決了前代頭重腳輕的毛病。不過遺憾的是,Moto 這次仍堅持使用了同側電源鍵在上、音量鍵在下的設計,正常拿手機時,拇指還是會按到音量鍵的位置,使用起來依舊不太順手。而且關鍵的一點是,Style 的這兩顆按鍵都有點鬆鬆垮垮,結合整機來看應該不是做工上的問題,真不知 Moto 此舉是意欲何為啊...

螢幕




在經歷了兩代產品之後,今年的 Moto X Style 終於放棄 Super AMOLED,轉而投入了 IPS LCD 的懷抱。這麼做的好處顯而易見,首先是不會再有一直被抱怨的偏色問題(如果你就是愛豔麗的話請忽略此句),其次亮度表現也更好,不用像前代那樣要靠「刺激」才能拿到室外的陽光下使用。螢幕的解析度達到了 QHD(2,560 x 1,440),515 ppi 足以確保畫面的細緻程度。另外,可視角度也可以令人滿意,論綜合質素應該能排到目前市場內中上的位置,雖不足以稱優秀,但相較之前,已經可以看到很明顯的進步了。

不過,換用 LCD 帶來更準確色彩的同時,犧牲掉的,就是 Super AMOLED 的續航優勢。作為 Moto 核心功能之一的 Active Display,原先是能以極小的功耗來實現全時運作。但放到 Style 身上,雖然看起來顯示的還是時間和通知圖示,但實際上點亮的已經是整塊螢幕而非之前的少數畫素點,兩者對續航力造成的影響,還是存在著明顯差距的。不過話是這麼說,Style 在同時期同檔位手機中的續航排名,肯定是沒有上代那麼慘的(咦?不小心劇透了...)。換言之,或許延用 Super AMOLED 能讓 Style 再往前挪一點,但現在這樣其實也不差就是了。既然如此還能擁有更好的顯示效果,那個人認為,付出的代價無疑是可以接受的。

相機




「Moto 手機拍照不行。」在過去幾年間這幾乎已成為了玩機人群的共識,但筆者在評測 Moto X(2014)的時候也曾說過,對這方面其實頗有研究的 Lenovo,在接手後是很有可能帶來巨變的。果然,此番 Moto X Style 的相機成為了最大的驚喜,以致於網路上有不少 Moto 粉絲都紛紛感嘆:「揚眉吐氣的日子總算是來了。」

說回手機本身,Style 在光照條件好的環境下,絕大部分時間內,白平衡、色彩、細節保留都相當穩定出色的。極小概率下,照片會出現輕微偏綠的狀況,同時過曝的情況偶有發生,但基本不會對日常使用造成影響。夜間拍攝時,Style 會變得沒有白天那麼好用,成像的亮度尚可,但比較容易丟失暗部細節,基本上可以「堪用」來作為評價。


至於對焦、拍照速度還是一如既往地快且乾脆,新加入的 QR 碼、名片掃描功能也頗為方便。正面的自拍鏡頭,拍攝角度變得更大,補光燈的加入雖增強了實用性,但代價也很明顯,聽筒旁邊的窟窿再多一個,美觀度(尤其是白色面板)又打了折扣... 不過,總的來說 Moto X Style 的拍照體驗還是相當讓人滿意的,Lenovo,給你一句「Good job」。

系統




「啊,又來到了這個每次寫 Moto 手機都會讓筆者困擾的部分... 連 Motorola 現任負責人陳旭東上海發表會時都還在拿用了幾年的『OK Moto』當亮點做示範,到了這裡我究竟該寫些什麼來湊段落啊?」

上面這些雖是筆者個人的抱怨,但老實講,Moto 在這件事上也真的是該拿出點新貨色了。對於硬體、軟體這兩個方面,其採用的策略完全是兩個方向,前者有各式各樣「選擇的權力」,後者在 X 系列初期那幾個驚艷的 Moto 應用後,幾乎就一直是只丟給你原生 Android 這張「白紙」而已。誠然,玩機的人可能會欣賞這份純淨,或者說幾乎是第一時間的更新速度。但如果 Lenovo 希望 Motorola 能擺脫目前的小眾形象,適當再加入些功能(尤其是去除了 Google 服務的大陸版本),相信會是不少人都樂於見到的改變呢。

效能及續航力




Snapdragon 808 夠快嗎?肯定是沒有小米雷總所說的那麼好啦。相信如果不是因為 S810 在控溫方面自己不爭氣,這顆原本定位中高階的六核心晶片,應該不至於會像現在這樣被頻頻推上前線,以旗艦級產品的形象示人。換句話說,在效能方面大家不該對其有過高的期待,均衡穩妥不燙手,應該是 Motorola 選擇它作為 Moto X Style 處理器的最大原因吧。

在玩大部份遊戲時,火力全開的 S808 都能提供相當不錯的遊玩體驗。但在日常使用中就要分不同情況來講,筆者手上這台大陸版預載的系統,運行某些第三方應用時,偶而會給人有一點點頓的感覺;但換用亞太版的 ROM 之後,情況便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主站同事在評測美版的時候,似乎也沒有遇到類似大陸版這樣的問題。所以個人估計還是系統最佳化程度導致的差異,雖說這未必會對整體仍屬流暢的使用感受造成特別大的影響,但還是希望廠方在日後大陸版 Style 的更新中能有針對性地做出一些改善。

而在續航力的部分,筆者常用的測試一套下來能剩下接近 40% 的電量,雖談不上出色,但也算中規中矩,非重度用戶要撐過一天沒什麼問題。至於 Turbo Charge 的充電速度則相當厲害(這次應該是基於 QC 2.0),開始時每 5 分鐘都能灌入差不多 10% 的電量,3,000mAh 的電池只要 70 分鐘左右便可完全充飽。只是,這次機器自帶的充電器,線的部分是不能拆下來單獨使用的。但廠方在送了耳機、甚至塑膠 bumper 的同時卻沒另配一條數據線,如此取捨實話說讓人很是摸不著頭腦...

競爭對手




如果以國際版的售價來算(399 美元起,大陸最低 3,499 人民幣),Moto X Style 的最大對手應該是一加 2。兩者尺寸相仿,外觀也都是主打多樣性。Style 勝在客製自由度更大,拍照稍強,系統更流暢,同時快速充電、NFC、支援記憶卡等也都可能會成為吸引人們購買的原因。而一加 2 這邊,處理器和 RAM 明顯勝出,再算上指紋功能,應該會吸引到更多追求效能的使用者。

除此之外,同樣使用 Snapdragon 808 加 3GB RAM 的 LG G4 也是備選之一。不在意 UI 更複雜,同時又看重拍照的消費者,可能會更適合 LG 而非來自 Moto 的旗艦。當然囉,還有跟 Style 一樣原生味十足的新 Nexus,但其目前只有些紙面上的數據,具體用起來如何暫時還無法做出評價。

結語




「木桶理論」相信大家都有聽說過,誰都知道一隻木桶能裝多少水,是由最短的那塊板來決定的。前兩代的 Moto X,憑藉首創的協同處理器,或是全球獨一無二的真正客製化外觀,其實都能被算作是別具一格的優秀產品。但這兩個「木桶」都存在一些致命的短板:螢幕、相機、續航... 當你欣賞 Horween 的真皮背蓋,摩挲機身的弧形曲線,或是讚嘆系統行雲流水般順暢的同時,總會有一個聲音在心裡說:

「要不是因為 XXXX,這台手機我就買了...」

幸而在這次的 Moto X Style 身上,類似情況終於沒再發生。它不是一台極致的手機但勝在均衡,從頭看到腳,除了尺寸不一定適合所有人外,你幾乎找不出一個可以直接讓人把它 Pass 掉的理由。至少在產品的發展方向上,筆者覺得應該給新 Moto 一個好評。接下來就看 Lenovo 要如何來進一步提高品牌的接受度,畢竟老被人問「Motorola 居然還在出手機」的話,再好用的「木桶」也是沒法大賣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