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反輕旗艦 Panasonic G7 實拍體驗:專業功能、輕巧機身



小編第一次注意到 Panasonic G 系列輕旗艦是從 G3 開始,數年之後才被同事手上 GX7 的超美錄影效果還有 G6 出乎意料的輕巧與低價所吸引,進而入手後者當做工作機來使用過好一陣子。而因為整體使用起來都算印象很好,所以這次看到錄影規格更提升至 4K 的 Panasonic DMC-G7,也就引起小編的評測興趣 -- 儘管它的外觀變得有點方正,好像不太是小編的菜了,但它的性能提升真的算是相當的大。雖不像 GX8 那樣具備很多創新規格,但也算是不負「輕旗艦」之名,跟上了旗艦機 GH4 的腳步:包括 -4EV 的低光對焦與 0.07 秒的對焦速度,甚至就連「CNEV」與「CNED」的劇院級錄影風格也加入其中,更是令人期待 G7 的實戰表現。

那麼,還等什麼呢?繼續往下閱讀我們的實拍體驗報告吧。

關鍵規格

· 1,600 萬畫素 Micro 4/3 Live CMOS 感光元件
· 感光度範圍 ISO 100(Lo)至 25,600;錄影最高 ISO 6,400
· 快門範圍 60 秒至 1/4,000(實體)1/16,000(電子)秒
· 全畫素連拍最高 8fps(機械快門)/ 10fps(電子快門)
· 最高 0.07sec DFD 對焦技術、低光對焦可達 -4EV(ISO100)
· 可錄製最高 4K(3,840 x 2,160)/ 30fps(100Mbps / MP4)
· 搭載 Wi-Fi 無線規格,採 QR code 配對
· 支援 4K 拍照、全景拍攝、縮時拍攝功能
· 3 吋 104 萬點觸控外掀式翻轉螢幕
· 0.7x、236 萬點解析度 OLED 電子觀景器
· 支援 3.5mm 麥克風,有內閃與閃燈熱靴
· 支援 SDHC / SDXC 記憶卡(兼容最高 UHS-II UHS Speed Class 3)
· CIPA 標準下可拍攝約 350 張
· 機身含電池記憶卡重約 410g,尺寸 124.9 x 86.2 x 77.4 mm
· 建議售價 NT$22,900(單機)/ NT$25,900(Kit 組),現已上市

體驗心得


在正式開始介紹 G7 之前,還是提一下小編加入 G 系列家族的奇幻旅程。「照片是會騙人的」這句話用在此系列的產品上真的很符合。因為除了 G3 以外,個人對此系列相機的印象就是好像還是有點大台 -- 其實個人私心最愛的是 G3,雖然沒有很好握但感覺很有未來感,而且造型看起來就小小一台的很讚(自己曾入手的 G6 則是有前項特性)。殊不知,其實本系列產品比起 Panasonic 旗艦機來講(特別是後期有防滴防塵等規格而變得更大更接近入門 DSLR 尺寸),真的就是名副其實的縮小版旗艦機的概念。


猶記得小編在日本實際在 Panasonic 體驗中心摸到了 G6 之後,才發現儘管它外型「看似」很大台,但實際上當時直接跟朋友的 GX7 相比,竟然還更輕更小的感覺(!),也就更不用拿去跟當時的旗艦 GH3 比較了。而這次我們所體驗的 G7 也是給我類似的感覺 -- 不過外觀線條變得更為剛硬,也因為成本考量拿掉了連續用了兩代的電動變焦桿與 NFC 功能。


G7 最令人興奮的規格是總算也跨入了 4K 的領域,其次,它的觀景窗也終於像 GH3 > GH4 一樣升級成更高的規格 236 萬點解析度,放大率也更大,個人覺得跟前代比起來真的是最有感的進步,唯一可能比較需要適應的是觀景窗看進去的選單物件,都相對翻轉螢幕要來的小一些(因為超過雙倍解析度)。操作部分,則是也因為加入了雙轉盤 / 雙滾輪、滾輪功能切換鈕與對焦模式控制盤而變得更高階直覺。


圖、雖然高達 FN11 好像很誇張,但其實有五個是螢幕左刷的虛擬快捷鈕


雖說 Panasonic 很創新地設計了一個可以快速將滾輪原本「快門 / 光圈」的功能,切換為「WB / ISO」組合的滾輪切換鈕(在後滾輪之上,上圖左下角),來代替原本的電動變焦桿,但因為位置在滾輪之上的關係,變成不太能用大拇指去操作這顆按鈕,而需要空出快門旁邊的食指來操作。

解決方法很簡單,小編直接把 FN1 與滾輪上的這顆 FN11 功能對調 -- 前者預設是可以調整影像曲線的功能,不過我偏好後製解決所以設定為對焦點選擇;FN11 就是滾輪功能切換囉(預設是後滾輪可以快速調整 ISO;前滾輪是白平衡)。對調之後,你快門旁邊的食指只要稍微移動一點點距離就可以按到,讓你可以快速調整副轉盤的功能;相對而言不太需要注重速度(要快就乖乖戳螢幕啊!)的對焦框設定放在 FN11 也是剛剛好。


手感方面,個人覺得在 G7 上找不到什麼缺點,轉盤段數感十分硬朗、相機左手側的邊緣也有配上蒙皮。G7 的手把厚度也算相當剛好,放置指尖的位置也有相應的凹陷設計 -- 雖然不若中階 DSLR 那樣深,但相信在大多鏡頭都相當輕巧的 MFT 接環上,應該握持起來都不會有不夠用的問題才是。快門按鈕雖然沒有 G6 那樣帥氣的傾斜設計,但線條與階層都相當明確的設計也很有自己的風格。值得一提的是,G7 的內閃按鈕以及內閃彈起來的紮實感個人覺得非常不錯,感覺連高價的中高階 DSLR 都不見得會重視此細節 -- 按一下抖很多下感覺弱弱的...

G7 還是依然維持著 3.5mm 的進階錄音規格(但從正面移到了側面,一樣有防塵套),這個部分我們在 Menu 中還挖到了 Panasonic 將「麥克風音量限制器」給獨立了出來,讓你可以自由控制是否要啟用此選項。比較奇妙的是麥克風音量雖然可調,但在 G7 上卻沒辦法設定在 Fn 功能之中,需另外進入 Menu 才可調整。但又多了一個可以調整麥克風指向功能的選項,不過小編接上自己手上的鐵三角麥克風卻無法啟動此選項,看來是個需要跟原廠產品配合的功能選項囉。


對焦速度也是當初小編會考慮 MFT 的主要著眼點,而更進步到了 -4EV 的 G7 表現也沒令人失望。而且也許是因為進入 4K 規格的關係,個人覺得整體選單的反應比起前代也有更好的表現。續航力方面,個人單日使用目前為止還沒有真正用到沒電過,最多拍攝的張數大概有 150 張(包括錄製很多小段的 4K 影片),基本上都很難看到電池減少一格過...

實拍樣本

除了最後示範 4K Photo 的部分用了望遠鏡頭,這次所有拍攝的照片使用的都是 Kit 鏡 14-42mm II 拍攝。這顆鏡頭一般使用都還算夠用,但如果各位想要跟小編一樣拿來工作使用的話,會建議可以考慮看看更大光圈的鏡群或者是搭配閃燈來使用,如此一來,高感度較為吃緊一些的 MFT 感光元件應該會得到一些舒緩。









































Panasonic DMC-G7 實拍圖集原圖可以參考 Flickr 相簿




4K 照片


4K 照片,其實就是個用 4K 錄影來截圖的功能。之所以將此模式獨立出來,除了它可以採用拍照時的拍攝比例(會由錄影畫面裁切,如上圖),也可以直接採用拍照時的相關設定,甚至拍攝的時機還可以選擇在按下快門的前後各一秒執行,可說是絕不讓你錯失拍攝良機的一項功能。

拍攝出來的檔案可以直接在 G7 螢幕上面選擇 30fps 中的其中一格截取出 8MP 的靜態圖片。拍攝完之後除了選擇截取出來的照片外,也會留下有聲音的錄影片段,所以如果各位不滿意目前截取的瞬間的話,之後還是可以透過機身或者是電腦另外截圖的。假若你有什麼絕對不能失敗的拍攝題材,也許可以試試這個拍攝模式。不過 G7 的 SH 連拍其實也有到每秒 40 張,但照片會是 JPG Small(4:3 比例時為 2,272 x 1,704),這就端看各位怎麼取捨了囉。



繞射補償


圖、繞射補償測試原圖請見此:開啓 / 關閉


這次 G7 上新增的一個關係到畫質表現的功能,是針對縮到極小光圈的畫質增進功能「繞射補償」。由於這個選項僅有 AUTO 與關閉,所以小編這次測試直接將光圈縮到最小的 f/22,希望能看出差別(都最小光圈了,總會啟動了吧?)。實際實驗的結果,似乎是有一點點差別啦... 不確定是不是預設立場去看的關係。 根據官方的資料,此功能是會自動偵測畫質是否有明顯偏差,如有,此時便會自動啟動相應的補償機制。此外,此功能目前也不支援 Panasonic 以外的鏡群(但有支援 MFT 接環的 Leica 鏡頭)。


ISO 測試



規格相對保守的 G 系列,自然在感光元件的表現上並不會有什麼以下犯上的機率,這次的 G7 亦然。他的縮圖表現個人覺得大致上在 ISO 6400 就差不多了;100% 之下檢視大概是 ISO 800 ~ 1600 還 OK,抹除感最高可接受到 ISO 3200 左右。也因此,本篇測試大部份的照片都是將最高感度訂在 ISO 3200 所拍攝的 -- 除非真的遇到很暗或需要測試的場景,才會用手動調整為更高的感度。事實上,Kit 鏡的防手震效果還滿不錯的(可以從下面的 4K 錄影範例中體會一下,基本上都是用手持的),所以在這樣的設定之下拍攝成功率也不錯高,還滿推薦這樣設定的。

Panasonic G7 各級 ISO 測試可以參考 Flickr 相簿


4K 錄影


影片、Panasonic G7 4K 樣本影片

結論


G7 日常拍攝起來非常好用,翻轉螢幕取景角度很好掌控,觸控也極為直覺,對焦速度很快(即便搭載的是小光圈鏡頭),加上 EVF 解析度更高放大率更大變得更為實用,操控也變好等等,都讓小編在這次的體驗過程中找不到什麼缺點。工作使用上的話,就小編之前使用 G6 的心得,也許還是要配顆大光圈鏡頭如 12-35mm f/2.8 或者是 Leica 15mm f/1.7 這樣的產品,或者是閃燈,才能夠更確保拍攝照片的品質夠好。不過話是這樣講,小編這次評測期間還真的有直接拿 G7 去記者會拍攝,即便是在搭配 Kit 鏡的狀況下,效果其實還算不錯 -- 特別是用到 4K 拍攝動手玩影片時(YouTube 請點我),更是令人切身感受到進入新世代規格的好啊...

個人覺得,在 GH 系列進入防塵防滴規格(變大變重)之後,此系列產品真的就變得非常符合「輕旗艦」的概念,也更吸引小編自己的使用情境。它有著上看旗艦的不錯規格,可以應付大部份的專業使用情境,卻可以提供更輕量化的器材選項,所以如果你用不太到 GH4 上那些太進階的規格,Panasonic G7 應該是個非常適合各位的升級選擇 -- 私心推薦銀色版,真的好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