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技 MX Anywhere 2 行動藍牙滑鼠評測



之前在 MX Master 評測的時候,羅技還信誓旦旦的説没有 MX Anywhere 的後繼機種的計畫,沒想到也還沒過幾個月,這裡就已經在寫 MX Anywhere 2 的評測了。是該說小編太容易被騙了嗎 XD?總之,相較於桌上型滑鼠,MX Master 無論是藍牙的功能,還是在三台裝置間切換的能力,都是更適合出現在隨身型的攜帶滑鼠上的,所以小編一直對 MX Anywhere 2 抱有很高的期待。

如今 MX Anywhere 2 終於如約來臨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羅技這最新的頂階隨身滑鼠吧!

盒裝、外觀


MX Anywhere 2 的盒裝算是相當簡單,除了滑鼠本體和接收器之外,就只有一條充電線和說明書。有點可惜的是,第一代的 Anywhere Mouse MX(型號 M905,不是後來的 M905t)附送的攜帶保護套,這次不在盒裝當中,畢竟 MX Anywhere 2 是一隻會常常帶來帶去的滑鼠,還是有個保護套比較心安吧!



和 MX Master 做的大改動不同,MX Anywhere 2 除了部份的小細節之外,在外觀、大小、或按鍵位置上和一代之間幾乎沒有任何差異 -- 畢竟 Anywhere MX 已經是個很成熟的設計,並不需要做什麼改動了。做為和 MX Master 同一個世代的產品,Anywhere 2 引入了許多 MX Master 上出現的設計元素,像是左右兩側的指靠都有菱格紋的防滑紋路、滾輪和滾輪後方的按鍵改成了和 MX Master 一樣的設計、飾條的顏色選擇了和 MX Master 一樣的銅金色、同時在鼠身中軸線上做出了幾個細微的棱角,讓它在與前代一樣的同時,又帶有一些不一樣。



最主要的差異出現在前端多出來的 micro-USB 充電埠,和整個底部的設計 -- 因為多出來的幾個功能的關係,整個底部完全大變樣,下一個部份會有更進一步的介紹。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它的接收器也改成了首見於 M545 的 Pico 接收器(上圖上面的那個小的,下面是 M905 的 Nano 接收器),讓它插在 USB 上時的「存在感」又更加低調了呢。

功能、握感


和前代相比,MX Anywhere 2 有兩個重要的變化:第一個,是它從兩顆巨大的 AA 電池,改成了充電式的鋰電池。這在大幅減輕了重量的同時,也減少了滑鼠本身的複雜度(少了一個蓋子);第二個變化則是 MX Anywhere 2 多了 MX Master 可以在三個 Unifying 或藍牙裝置間切換的能力。這兩個變化讓 MX Anywhere 2 的底部設計和 Anywhere MX 大為不同,原本中間的感光器保護蓋兼開關不見了,換成比較傳統的開關、連線鍵和連線切換鍵。連線切換鍵就是每按一下在三個頻道間輪著切換,選好頻道之後按下「連線」鍵就會進入配對模式。



不過在三台裝置間切換的功能雖然對有需要的人來說很實用(至少比 MX Master 用到的可能性大點吧...),但 MX Anywhere 2 最讓人興奮的,果然還是藍牙連線的能力啊!現代筆電在追求輕薄的同時,連接埠也愈來愈「省」,這當中大概最極端的莫過於 MacBook 了吧?就算不說 MacBook 這種極端的例子,就算只是滑鼠能少佔去一個 USB 埠,都能大幅增加各種 Ultrabook 的使用彈性。可惜的是,在 MX Anywhere 2 之前,高階的藍牙滑鼠非常稀少,如今總算是有個足夠強大,又不多佔去一個 USB 的選擇了。

我們在 Windows 電腦上輕易地就完了 MX Anywere 2 的配對,但小編的 MBA 卻無法發現裝置,Ross 的 MBP 則是發現了但無法配對,只有借測的 MacBook 才完全沒有問題的完成連線,似乎盒子上要求的 OSX 10.10 以上是非常認真的啊!如果是用 Unifying 的話則是都沒有任何問題。



有些可惜的是,MX Anywhere 2 並沒有繼承到 MX Master 的電磁式滾輪,而是和前代完全相同的機械控制式,以按下滾輪本身做切換。這意味著 Anywhere 2 的滾輪不能直接當中鍵使用,最多只能將滾輪後面的按鍵指定為中鍵 -- 如果平常的操作用不到中鍵倒還好,但如果是常用到中鍵的朋友大概就要多花點時間來習慣了。



握感上,MX Anywhere 2 嬌小的體型大概絕大部份的人都只能用指尖「捏」著。就長時間來說這當然沒有適合手型的大滑鼠來得舒適,但這也是為了攜帶方便所必需要做的犧牲了。



最後,MX Anywhere 2 和 MX Master 一樣,採用的是羅技的 Darkfield 鐳射。和遊戲滑鼠強調精確、高 DPI 不同,工作用,特別是這種攜帶式的滑鼠更強調在什麼表面上都能追跡的能力。到目前為止小編也確實是沒有什麼表面是 MX Anywhere 所不能使用的,從布料到透明玻璃到金屬,都一樣能勝任愉快。唯一可能會是比較大的問題的,是它的 DPI 最高只到 1600 -- 這樣的規格在螢幕解析度愈來愈高的現代電腦面前已經開始有些無力,也意味著必需要更長的滑鼠動作才能將游漂從螢幕的一角移動的另一角了。

軟體


在 MX Master 的評測中,我們介紹了 Windows 版的軟體 Logitech Options,那這裡我們就來看看 Mac 版的軟體吧!如同上圖可以看見的,在介面上它和 Windows 版的幾乎一模一樣,但放在 OS X 作業系統裡也毫無突兀之感,可以看出羅技在設計的時候應該是煞費苦心呢。



因為系統不同,可以指定給按鍵的功能當然也不一樣。一眼掃過去,似乎 OS X 上可以指定的功能比 Windows 要少上不少,但仔細看過去,好像也沒有真的缺少什麼常用功能,到底 Windows 版都是多一些什麼東西啊?

因為軟體內容一樣,所以能說的問題也差不多 -- 一個是它沒有提供將按鍵定義為組合鍵,或甚至錄製成巨集的選項;另一個是它的鼠標速度(也就是 DPI)沒有標示出一個數字出來,有些不那麼方便。不然以羅技多年的做軟體的經驗,自然算是都考慮得很周詳了。

結語


用最簡單的方式來說,小編將 MX Anywhere 2 視為第一代 Anywhere MX 的輕量藍牙版 -- 兩者在外型和功能上大同小異,但 MX Anywhere 2 多了藍牙連線的選擇,同時鋰電池讓它更加輕巧、攜帶時的負擔也更小;即便是使用 Unifying 的朋友,也可以享受新的 Pico 接收器帶來的便利。

和前代相比,MX Anywhere 2 少了滑蓋開關有些可惜,但比較大的問題還是它不再有一個可以收納 Pico 接收器小插槽。如果真的都留在筆電上那也無所謂,但會把接收器拔拔插的朋友,就要特別小心別把接收器弄丟囉!

NT$2,399 的價位依然不便宜,但已經比前代剛發表時的價位低了不少。如果你要找一隻最好的藍牙行動滑鼠,那基本上目前非 MX Anywhere 2 莫屬。唯一可以抱怨的,還是它那只有一年的可憐保固時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