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Xperia Z3+ 評測:這就是 Z3 的完成體!



去年小編以 Xperia Z3 為入職的第一篇評測,過了大半年,Sony 就以其為藍本推出了 Xperia Z3+。除了它的硬體配置惹來爭議,所用的名稱也引起了不少討論。到底這台手機跟前代有甚麼不同,這樣的命名又是否恰當呢?最重要的是,粉絲們又應否升級呢?小編根據使用過數代 Xperia Z 系列的經驗,得出了以下對 Z3+ 的評測。

Sony Xperia Z3+ 中文評測
Sony Xperia Z3+ 中文評測

外型 + 螢幕



基本上 Xperia Z3+ 的設計語言跟前代是一樣的,除了近年 Sony 手機必備的 OmniBalance 之外,它們的圓邊弧度、長度、闊度都接近一樣,當然 Z3+ 相比是薄了一點點。亦按照著 Z 系列手機的傳統,在一台不刮手的 Z3 之後,在 Z3+ 的中框和背蓋部分又有著非常明顯的高低差,持機時會感到極為不適的刮手感覺。不過,本在 Z3 上壓著食指的磁力充電埠因為改用防水 micro-USB 插口而取消了。總的來說,就是把原本只影響手指的不適感擴至整個手掌了。

不得不說的是,Z3+ 雖然有著以上的缺點,但在視覺上,Z3+ 可謂 Android 界最美手機之一吧。在去除了礙眼的磁力充電埠和把防水蓋減至一個,整台手機更能表達「全方位平衡」的意念,讓它從每個角度看都幾乎對稱。另外,前置雙揚聲器用回 Z2 靠近中框的隱藏式設計,從正面看過去就不會有兩突兀的洞洞了。


而撇除幾乎一樣的三圍之外,其實 Z3+ 在細節處是有作調整的。在手機的四個角落,雖然仍然是為了緩衝撞擊力用的塑膠,但這次卻改用了兩層設計。為了改善 Z3 在金屬中框和塑膠角有著頗為明顯的顏色差,Z3+ 在角落的部份用上金屬顏料,再套上透明的塑膠部件。這設計可讓四角的顏色跟金屬中框保持一致外,還能讓顏色歷久常新(上圖)。


另一個改變是防水蓋下的卡槽佈局,這在幾代 Z 手機都有改變的部份,於 Z3+ 上也不例外。這次的卡槽組合是雙 Nano SIM 卡,可是但新的設計非常不便於抽取。因為用於勾出來的施力點變淺了,沒有留點指甲也難以拉出,幸好一般使用者不會太常換 SIM 卡就是。

Z3+ 的顏色選擇更特地解釋了以大自然物件的色澤為靈感,定番的黑、白色是以黑夜和雲石為題;前代初加入的金色則換上一種更靠近銅器的色調;而薄荷綠取消了,改以一種會隨光線變化的 Aqua 色調,它在一般白光下看它呈銀藍色、但放在黃光下則會變成綠色,非常神奇。而 Xperia 手機很受歡迎的紫色則沒有推出的計劃,各位紫色控只好考慮一下年初加推的 Z3 或祈求 Sony 會盡快推出吧。

螢幕方面,Z3+ 跟前代一樣同用上 5.2 吋全高清 LCD 螢幕,支援以 X-Reality for mobile 和超生動模式來優化螢幕效果,使用者可按需要選擇,但小編因為看不出太大分別,所以都沒有開啟。不過 Z3+ 的螢幕敏感度則有著頗大的提升,即使沒有開啟手套模式,有時候手機在褲袋中也會意外啟動,有一次更打開了手電筒。可是受惠於敏感度的提升,手機(或手指)沾濕後使用的準確性也相對提升了,詳情可參考評測影片。

軟體功能


Xperia Z3+ 預載的是 Android 5.0.2 系統,介面一如既往的跟原生系統沒兩樣,但在不少的細節都加入可自定的選項,包括快速設定列上的選項、Launcher 上的圖示可以選擇大小、繼承前代的自定通知列圖示數量。Sony 對比其他廠商在使用 NFC 功能都更用心,他們更把以此配對裝置的功能易名為「One-Touch」。如果把 Z3+ 當作 Wi-Fi 熱點分享 Wi-Fi 時,使用者可以透過 One Touch 來配對其他手機(下圖)。因為過程中不需要向對方透露密碼,所以不怕錯誤輸入密碼字元,安全性和快捷度也提升不少。


相機


Z3+ 的相機並沒有比 Z3 有明顯的升級,硬體規格仍為 20.7MP G 鏡頭主相機、Exmor RS CMOS 配搭 5MP 前置相機、Exmor R CMOS。但對於「相機先吃」的新潮流,在相機特效中新增名為「美食模式」,透過調整相片的風格來讓食物看起來更吸引。為了驗證效果,小編就特意去找些好吃的試驗(明明就是嘴饞)!以下是對比圖,看你們能否分別出來了?左邊相片的亮度、色彩濃度和對比度都有被調高的,就是經美食模式拍攝的。的確色彩較鮮豔的相片會比較吸引眼球,可是... 不這樣直接比較的話,其實跟把螢幕調亮一點是沒有大分別的。


另外,Z3+ 的相片成像相比前代是有些進步的,在放大看物件邊緣的部份,油畫化程度已經有好轉,相信 Sony 對此是有下工夫的。可是白平衡方面,小編會認為過於「準確」,未能保留場景原來的味道。像是這銹化的鐵閘,它原來應該是偏啡紅的鐵銹色,可是 Z3+ 就把它調得太淺色了。



效能 + 續航力


硬體部份,Z3+ 用的是高通 Snapdragon 810 處理器、3GB RAM、32GB 內置容量(支援 microSD 記憶卡)和 3,000mAh 內置電池。乍看之下,其實跟今年推出的大部份旗艦手機一樣,所以這部份也沒有甚麼意見可以提供。因為續航力部份,他廠也能跟 Z3+ 一樣有 10 小時影片播放時間,比起 S801 時代,Z3+ 的續航力已不能成為賣點了。至於 S810 處理器在其他手機引起的發熱問題,香港方面已經有推送針對問題的軟體更新,在更新後感覺上是有改善,發熱比較之前沒那麼頻繁。當然,如果你還是覺得它太熱,不妨放到冷水做水冷散熱吧,反正有 IP68 的防水能力嘛。

總結


小編在參與香港的 Xperia Z3+ 發佈會時,Sony 還很貼心地安排了分別負責相機、螢幕、音效和外觀設計的工程師現身說法(其後他們也有到台灣進行類似的活動)。雖然他們說的主要還是一些在市場推廣時重複使用的一堆說詞,但當中還是有幾點值得跟大家分享的。首先是從一開始就不停被吐糟「為甚麼日本是 Z4,國際版就是 Z3+」、「明明就沒有甚麼分別,拿一台小改版來騙錢啊?」之類的問題,負責 Z3+ 開發的工程師說它本來就是在開發的計劃當中,想要帶一台比 Z3 更強的型號(早買了 Z3 的別哭),所以就有這一台 Z3+ 的出現。

可是,小編對於 Sony 在開發 Xperia 手機時的取向還是有不明白的地方,就是軟體部份為甚麼到了現在還保留著緊隨 Google 原生的設計,可惜負責人不在就不多問。但可見的是 Sony 就在硬體上的著墨比起軟體從來都比較多,其實在這手機硬體差異化愈趨減低的年代,不在軟體部件多加一些好玩的功能,還是不能引起足夠的關注啊!還是他們也是篤信沒有設計就是好設計呢?

回到這台 Z3+,它是完全符合開發原意的一台補強機種,外觀上也變得愈趨完美,就像一塊經過最後精細加工的良玉。所以 Z3+ 跟 Z3 只有大同小異的差別是能夠理解的,對於早已入手 Z3 的朋友當然會覺得驚喜欠奉;但對於還在使用舊型號機器的信徒們,Z3+ 是能夠讓你瞬間充滿足夠信仰值至買他的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