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 Note 頂配版評測:教練,我想賣高階機


小米 1 開始,這家公司的手機,從沒被摘下的一個標籤,就是「性價比」三個字。縱使被冠上期貨之名,但不得不說,市場對「1,999 人民幣買旗艦」一事的熱情,哪怕放到今天,都還是相當之高的。之後的紅米系列,更是加深了人們心中小米等於便宜的印象,於是當售價高過人民幣 3,000 元(3,299,正式發售時調整到 2,999)的頂配版小米 Note 橫空出世時,不少人的心裡,其實都打了問號:

「小米憑什麼賣那麼貴?」

這是一個雷軍和消費者遲早都要面對的問題,畢竟是做到過全球第三的企業,總有一天,它必然會殺入真正的高階市場。那麼,頂配版的 Note,會是個令人信服的答案嗎?

外觀、手感及做工


Mi Note Pro Review
Mi Note Pro Review



小米 4 起,小米手機的造型開始收穫了越來越多的好評。倒不是說跟其它品牌的產品相比它要強出多少,只是其「沒有設計」的起點著實不高,能有目前的進步,已經能讓許多人滿意了。而在小米 Note 身上,裝置的顏值可以說達到了公司至今為止的頂峰。機身正反兩面看起來都很乾淨,頂配版更是連背蓋小米 Logo 下的產品資訊文字都去掉了。此外,機體弧線、厚度、螢幕邊框、鏡頭凸起(其實還是微微有那麼一丁點)等都被很好地照顧到,除去個人不太喜歡的金邊和底部喇叭條及太靠一邊的 micro-USB 口外,筆者沒什麼不滿意的地方。

而在手感方面,前後的「2.5D 加 3D」玻璃組合保證了很好的邊緣觸感。當然,也正因為是這種設計,背蓋跟手掌的貼合度就變成因「熊掌」而被拋棄的「魚」了。值得一提的是,鋁製中框被打磨得十分細膩,握持時無割手感,金屬跟玻璃接合處也都是嚴絲合縫。基本上可以這麼說,小米 Note(不管是哪個版本)第一次讓小米有了點大廠的風範。

螢幕和音質




頂配版小米 Note 是小米旗下第一款解析度衝上 QHD 的手機,不過在 5.7 吋這個尺寸上,其在畫面細緻度上帶來的提升是有,但依然不會顯得很明顯。和普通版相比,它的最高亮度會顯得稍差一些,不過色彩總體表現都比較自然,而且繼承來的「陽光屏」(根據環境自動調整螢幕對比度)功能在戶外頗為實用,就是自動轉換的時間,如果能再快一點就好了。

和過去一樣,用戶依然可以在設定中根據自己的喜好對顯示效果(模式、色溫等)進行調整。但有一個被使用者普遍反映的問題是,在淡色背景下細看,會發現一些不是特別明顯的橫紋(日常使用並沒有那麼容易注意到)。如果對 JDI 螢幕有了解的話,你應該知道某種意義上說這都可以算是其產品的「特性」之一了,說硬體缺陷可能有些誇張,但對那些視覺敏感的使用者來說,確實是件惱人的事呢。另外很奇怪的一點是,筆者這台在某些介面中還會出現隨畫面而動的豎條紋,但這比較像是軟體調校上出的差錯(因為截圖下來放到電腦上都能看到),小米論壇中也有人遇到類似情況,希望在日後的更新中能儘快修復囉。


至於音質,首先很慶幸的是,手上這台在開啟 Hi-Fi 選項後,並沒產生許多人遇到的電流聲。而就實際聽下來的體驗來說,比較明顯的感受是低頻很有力道,但在播放人聲時會顯得有點硬,個人覺得算比較適合拿來聽舞曲的類型。當然,這些說的都是用耳機時的表現,外放部分嘛,夠響但效果一般。實際上,對於手機 Hi-Fi 這一塊,筆者很好奇小米是真打算有所作為、挑戰 Vivo,還是僅僅為了「別人有的功能我也要有」才決定去做。若是後者的話,其實有這功夫,還不如先去加個指紋辨識才更對目標客戶的胃口呢...

相機



老實說,拍照一直不能算是小米的強項,所以哪怕是用來衝擊高價位的頂配版小米 Note,筆者在測試前也並沒有抱很高的期望值。而在試過之後,其表現也基本算是符合預期,拍照速度、解析力、功能玩法(後面會具體介紹)這些算是亮點。加入光學防手震後夜拍有提升,但跟不少旗艦對手比仍有一定的差距。總體的成像表現,應該可以用中規中矩來形容吧。


至於前面提到的功能和玩法,新加入的水平儀在無法維持正常拍照姿勢的時候非常實用,可以免去不少事後修片的麻煩。而手動模式中的峰值對焦,之前在手機上沒太多見過(好像是只有 Nubia 試過?),要說對拍照的幫助其實有限,但拿來秀給別人看還是蠻好玩的。最後,錄影時你可以用「聲音聚焦」來調節收音方位,以此來更有目的性地錄入某些特定聲音。如今影片在社交中起到的作用越來越大,從這個方面著手,看得出小米還是非常有心的。

系統



筆者手上的這台裝置運行的是基於 Android 5.0.2 的 MIUI 系統,和大部分大陸品牌的手機一樣,你在它身上也很難找出 Material Design 的痕跡。而在功能方面,較新的內容應該是對小米錢包、小米金融、智慧家居等周邊產品的整合,小米生態圈在 MIUI 這個核心平台上的聯動效果,比許多其它廠商還是要領先不少的。

話雖如此,在競爭對手越來越注重打磨軟體的現在,一直被雷軍奉為最強競爭力的 MIUI,原本非常明顯的優勢正在變得越來越小。在其主要面對的大陸廠牌中,錘子的 T1 銷量平平,但 Smartisan OS 的用戶體驗卻獲得了交口稱讚;一加跟 Cyanogen 分手後自立門戶弄出來的氫 OS,雖未正式上線,但初登台的表現就已經相當驚艷;其它如 Vivo 的 Funtouch OS、Oppo 的 ColorOS,儘管整體還稱不上好,但都不乏零星的亮點。面臨這樣的形勢,預計在下半年發表的 MIUI 7 將如何應對,實話說,筆者還是相當期待小米能拿出點驚喜的。

效能和續航力



高通的 Snapdragon 810,終於到了這個今年大多數旗艦通通想繞但始終繞不開的話題。HTC 不幸中招,SamsungLG(在先用 G Flex 2 試過以後)都選擇了放棄,這樣一款 SoC 在經歷了數次修改最終以 v2.1(第三個版本)的形式出現在頂配版小米 Note 上後,究竟能不能化「腐朽」為神奇呢?

雷總的答案,是「效能和功耗都不錯」,此話不假,但也只是相對來說而已。根據筆者用軟體監測到的 CPU 運行狀態來看,這個 v2.1 版本的策略,是四顆 A53 核心常開,然後讓 A57 的大核(是可以跑到最高頻率的)輪番上陣交替使用。這樣一來,沒在工作的 A57 就能有一定時間降溫,相對高通之前的做法,發熱情況的確有所改善。


小米 Note
頂配版

HTC One M9

Galaxy S6

Quadrant 2

29,699

31,390

35,388

Vellamo 2 HTML5

4,206

3,005

3,347

SunSpider (ms)

771.8

833.1

1,103.8

CF-Bench

58,919

58,590

71,197

安兔兔

56,865

49,730

61,943

SunSpider: 分數越低越好 / 使用 Chrome 瀏覽器



但問題是,即便如此,在運行大型遊戲約 20 分鐘後(過程都十分流暢),機背上半部依然會變得燙手。不過,和背面同樣是玻璃的 Sony Z3+(據說用的也是 v2.1)日常使用都會動輒熱起來的表現相比,小米 Note 在大部分時間內都算是比較「冷靜」的了。另外值得一提的一點是,我們在用安兔兔跑分時,成績基本上都在 52,000 到 56,000 之間徘徊,這跟官方公佈的 63,424 相比,還是有一定差距的(當然,跑分只是用作參考)。

而在續航力部分,中等亮度 4G 網路下 IM、同步全開,播放兩小時離線影片、半小時離線耳機聽歌、半小時網頁瀏覽、半小時《NBA 2K15》後,手機還剩餘 52% 電量,正常使用一天沒什麼壓力。至於充電速度,插上支援 QuickCharge 2.0 的插頭以後,充滿 3,090mAh 的電池大約要花兩小時十五分鐘時間。

結語




在《籃球飛人》中,曾長跪於地吐露出「教練,我想打籃球」心聲的三井,回歸球隊後花了很長時間才擺脫不良少年歲月所帶來的影響。而在面對頂配版小米 Note 時,筆者眼中似乎也看到了類似的一幕。

「小米憑什麼賣那麼貴?」

就算論硬體、系統、做工、外觀它確實配得上售價,還是會有許多人,在一聽到小米兩個字以後,就問出文章開頭所提的這個問題。如果說 Apple、Samsung 之類的大牌都有你看得見的品牌溢價的話,那小米產品的身上,無形中已經被不少人掛上了品牌折價的標籤。這一方面是因為市場定位長久以來形成的固有印象,另一方面則跟小米在行銷、同業競爭上的行事作風不無關係。雷總若想要進入真正的高階市場,當務之急,是先要扭轉人們心中的這種想法。

畢竟,只靠忠實米粉的支持,並不足以完全撐起這條最貴的產品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