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 P8 評測:爸,看看這台手機


去年的一款 Mate 7,在大陸中年男性市場中造成了極大的反響。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一機難求,甚至出現了之前在華為產品上並不多見的加價現象。在這樣的前提下,更偏主流旗艦定位的 P 系列(D 系列:還記得我嗎?)於上月推出了全新的代表作 P8。那麼,這款手機能否延續 Mate 7 的熱潮,真正為 P 系列創下一個里程碑呢?筆者在使用兩週後有了些想法,各位不妨跳轉來聽聽看吧。

外觀及手感




在先前動手玩的時候筆者就曾說過,和前代的 P7 相比,P8 不再有那種「雖然說是旗艦但拿在手裡總好像差那麼點」的感覺。一體化金屬機身的厚度(6.4mm)和份量(144g)都存在感剛好,底部儘管去掉了上兩代標誌性的 U 型下巴,但對稱的插口、螺絲、麥克風(右)及喇叭(左)開孔看起來很簡潔,雖少了一分獨特,卻不影響美觀。背面相機旁邊的黑條在渲染圖上看或許是有點明顯,但真機的效果,其實並沒有顯得那麼突兀。


而在手感方面,筆者第一次在發表會上摸到 P8 時,是覺得中框和按鍵邊緣的斜切邊有點刮手。但在後續拿到的評測機上該情況並沒有再出現,不知道是不是展示樣機才有的做工問題。實際上,以 P8 這種兩面平的方正設計來說,背蓋玩不出什麼花樣,決定手感的還是側面的處理。而華為已經在中框兩邊加了些弧度,所以只要做好銜接處的斜切邊,總體的握持感就不會太糟了(HTC One M9:隱約有種中槍的感覺...)。當然,和那些背面加入曲線元素的手機相比,P8 的手感還有一定的差距,但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大家應該都懂。

螢幕



P8 採用了一塊 5.2 吋的螢幕,解析度 1080p,並沒有盲目追求 QHD。在筆者看來,這是一個有利於提升手機綜合表現的決定(畢竟螢幕不大),當然,壞處就是華為的銷售在介紹產品時會少掉一個賣點。以觀感來說,這塊螢幕看上去色彩鮮豔、飽滿,亮度稍有不足,另外在特定角度下會有些泛白。當然,這最後一點可以說是 JDI 產 LCD 螢幕的通病了,日常使用並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比較有趣的是,華為還在 P8 的螢幕上加入了基於指關節的擷圖功能。當你用關節叩擊兩下螢幕時,手機就會自動擷取整個螢幕的內容;若是用關節圈出一片區域,裝置也會生成一張將該區域包含在內並且大小相近的矩形圖片。在實際操作中,前一種方式的成功率還是相當不錯的,至於後者則常會被系統認作翻頁或捲動,效率還不如擷下整張然後再裁切來得更高。但不管怎麼說,華為創新搞差異化的做法值得讚賞(據說是業內第一家使用指關節技術的),很期待他們日後能再新增些不一樣的玩法。

相機




目前市面上比較多見的手機感光元件,畫素大多是以 RGBG 的形式來排列。但此番華為在 P8 上卻是另闢蹊徑,用的 Sony 客製款 IMX278 是基於很少被用到的 RGBW。兩顆綠色感光點中的一顆變成白色,理論上應該能提升夜拍表現(何況還有光學防手震),但代價是在某些環境下,色彩還原會沒有那麼準確。

實拍的結果,的確也反映了這兩種特性。在光照條件較好的白天,P8 出好片的機率不低,但有些時候其還原出來的色彩會偏淡,偶爾也會有過曝的情況發生。同時,有 13MP 的畫素數打底,解析力不存在什麼問題,大部分情況下,畫面細節都能比較好地保留。而到了晚上,RGBW 的威力便顯現了出來,亮度、雜訊控制都讓人頗為滿意,放大看細部,更是直接讓剛看完 M9+ 上各種「油畫」的筆者淚流滿面...


至於功能的部分,比較特別的就是「大導演」跟「魅我」模式。前者能讓你在 P8 的螢幕上同時「監控」最多三台裝有「大導演」的手機來進行錄影(不限品牌,影片可存在各裝置之上),主控者可以進行即時視角切換調整,在社交內容越來越往影片方向發展的當下,可玩性非常之高。而後者讓用戶獨美的初衷雖好,但只管給你一個人美顏,難免不遭到合照者的投訴,所以還是慎用為妙啊...

系統




老實講,筆者過去從未長時間使用過華為手機,這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其搭載的系統實在不合口味。來到 P8 上的 EMUI 3.1,審美方面個人還是保留意見,只想說喜歡 Lollipop 中 Material Design 的朋友不要期望太多,這套系統雖然是基於 Android 5.0,但基本上是看不到你想要的那種風格的。至於交互部分,也沒有跳脫那些常見的範式。倒是有些小功能,在某些使用者眼中可能會成為亮點。


比如說,鎖定螢幕下的「雜誌解鎖」(可以關閉),每次熄滅再點亮螢幕,你都能看到一幅配有各種心靈雞湯的插畫。如果某段話對你有所啟迪,輕點一下,就可以分享到各種社交網路。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名為「親情關懷」的服務,藉由它可讓一台華為手機透過遠端控制的方式來解決另一台華為手機上的問題。寫到這裡,大家也應該能想到誰會比較喜歡、需要這些功能,可見廠方還是深諳主要客戶群的需求的。

效能、續航力及收訊




在開始 P8 的評測以前,華為就曾來電告知筆者,這款手機並未針對跑分做什麼最佳化。那既然話說到這個份上,我們也決定不去強求,畢竟測試數據可能存在水分只能作為裝置效能的一部分參考,究竟好不好還是要以實際使用的體驗為準。在進行各種日常操作時,P8 都沒有出現什麼卡頓的情況,而面對大型遊戲的考驗,同樣的作品,它比筆者借來的 P7 表現要好出很多。加載時間變短,流暢度提升,而且很關鍵的一點是,這次麒麟 935 的兼容性也做得頗為出色(海思 K3V2:有沒有那麼一個 App,會讓你突然想起我~)。

雖然 935 的進步值得肯定,但需要指出的是,這顆基於 Cortex-A53 的八核晶片,跟 Snapdragon 810Exynos 7420 這樣的頂級產品相比還是有明顯差距的。另外,P8 發熱起來微微有點燙手,不過對一款金屬外殼的手機來說,應該還算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至於續航力,4G 下 IM、同步全開、一小時影片、半小時離線聽歌、半小時瀏覽網頁、半小時賽車遊戲後,2,680mAh 的電池居然剩下了 55% 電量,可算是意外之喜。但問題是,華為只給 P8 配了一個 1A 的充電器,手機硬體支援更高的前提下卻刻意做這樣的限制,不知道是出於什麼樣的考量。

最後說一下收訊情況,筆者在評測期間,遇到訊號不好時,大多在調整握姿後,問題便會馬上解決。雖然這的確表明 P8 的雙天線切換技術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換個角度想,是不是也有一點「You're holding it wrong」的意思呢?不過話是這麼說,出現上述情況的概率並不高,P8 的日常收訊表現還是可以接受的。只是在 Wi-Fi 的部分,作為旗艦居然不支援 5GHz,這著實讓人有點搞不懂啊...

結語




到了這個部分,筆者覺得可以先放一段虛構對話。

「爸,您不是說要換手機嗎?看看這台華為 P8。」
「喲華為 P8 啊,之前那個 Mate 7 也是華為的吧。金色挺漂亮啊,但螢幕好像有點小,字能不能調大點?」
「可以可以,試試手感。」
「嗯,金屬的,不錯,就是小了點,那個指紋有沒有?」
「這個沒的,不過您看,敲兩下可以擷圖。」
「嗯,挺好玩,可以拿來秀一下,拍照好嗎?」
「它這個晚上拍好,不過色彩有點...」
「清不清楚?」
「清楚。」
「那就行了,電經不經用?打牌不卡吧?」
「電夠用一天吧,打牌肯定沒問題。」
「噢,看著還行,賣多少錢啊?」
「三千多人民幣吧。」
「這個大小,沒指紋,稍微有點貴嘛,再拿來我看看...」

毫無疑問,Mate 7 的成功,讓華為更堅定了一款產品其實只要抓好一個有力客戶群就能成功的想法。無論是產品本身還是行銷方向(兩位男性好友中年創業成功後回首往事的廣告),在 P8 身上處處可以看到專為爸爸、叔叔輩們準備的細節(「魅我」算是為女性準備,但華為似乎根本沒針對女性市場宣傳的意思)。市場定位清晰,對企業來說其實是很明智的做法,或許會有人覺得旗艦這麼搞實在不酷,但銷量說話,在這一點上個人還是站在華為一邊的。

但筆者不理解的是,既然有這種企圖為何不乾脆做得再徹底一些,5GHz Wi-Fi、NFC、快速充電之類的或許可以不要,但 2K 大螢幕、指紋辨識、超大容量電池等等可以拿來比,拿來炫耀的東西,消費者明擺著想要(筆者其實已經就此在身邊做過調查並獲得許多肯定回答了...),華為為什麼不給他們呢?有了這些,更容易堅定買家下手的決心,價格什麼的,Mate 7 不已經證明不是個問題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