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on EOS M3 實拍體驗:引誘人直衝 DSLR 的畫質表現


在 2012 年底,我們終於見到了 Canon 在 MILC 的首度嘗試,一部以「M」之名搭載 EF-m 接環與 APS-C 感光元件的無反可交換式鏡頭就此誕生。雖說台灣這邊連著兩代都讓人等了很久才上市,不過這次才剛剛於 CP+ 發表的 EOS M3 倒是很快地就出現在了消費者面前,小編也與其相處了大約一週左右的時間。想知道這部 Canon 的微單最新作的表現如何?繼續閱讀我們的實拍評測心得吧。

影片、Canon EOS M3 評測

規格簡介


這部內外都有升級的最新款 Canon 無反微單,先是改進了手把,帶來握持更為穩定的設計、更進階的操作以及可以翻轉至正面自拍的 180 度觸控螢幕;內在則是直接提升到了 Canon 新一代 APS-C DSLR 上面的 24MP 感光元件,搭配的是新一代的 Hybrid CMOS AF III 對焦系統;其餘規格則是終於將 Wi-Fi + NFC 的便利行動連結規格也加在了這個小小的機身當中。整體而言,Canon EOS M3 的規格相當地全面,唯獨 366g 的重量好像在與其他微單對手相比之下是稍微重了一些。以下我們簡單整理了 EOS M3 的重點規格。

· 2,420 萬畫素 APS-C CMOS 感光元件
· 感光度範圍 ISO 100 至 25,600
· Hybrid CMOS AF III、49 點對焦點、支援峰值對焦
· 快門範圍 30 秒至 1/4000 秒、支援 B 快門
· 最高閃燈同步速度 1/200 秒
· 連拍在連續對焦下可達 4.2fps(最高 1,000 張 JPG、5 張 RAW)
· 可錄製最高 1080p / 30p / MP4 格式,約 172.6 MB/分鐘
· 搭載 Wi-Fi+NFC 無線規格,支援無線拍攝
· 3 吋 104 萬點 3:2 比例觸控螢幕,可上翻 180 度、下翻 45 度
· 可外接 3.5mm 麥克風、內建立體聲麥克風
· CIPA 續航 250 張;影片拍攝 1 小時 40 分
· 支援 SDHC / SDXC 記憶卡(兼容 UHS-I)
· 機身含電池記憶卡重約 366g,尺寸 110.9 x 68 x 44.4mm

一週使用心得


影片、Canon EOS M3 評測


操控介面上,除了機背那個在 PowerShot 機型就可以看到轉盤,原本在前兩代上可說是幾乎沒有的獨立轉盤(原本的只有三格模式可調啊),在 EOS M3 上一口氣加進了獨立的曝光模式轉盤還有曝光補償的專用轉盤,提供 PASM 模式與最高正負 3EV 的快速切換操作可能。還將原本快門鈕旁邊的功能轉盤,升級為數值調整轉盤;在快門鈕一側亦新增了一顆 M-Fn 自定按鈕 -- EOS M3 提供了許多按鈕自定的彈性,不過小編基本上只有把 M-Fn 還有刪除鈕分別設定為白平衡與色彩模式,其餘就都保持原本功能。喔對了,在 EOS M 與 M2 上面都缺少一塊的右下角按鈕,這次也默默地被補上了(笑)。

使用上最有感的提升,自然就是加厚的手把囉,除了機身感覺還是有點厚重外,其餘的操控基本上都算順手。唯獨擠在一起的錄影與播放按鈕,感覺實在是真的有點「感情太好了」,還好兩顆按鈕的彈性都很好,所以在使用時其實也沒遇到誤觸的問題。對了,EOS M3 也支援在 PowerShot 機型上有的長按播放鈕開機功能,不過原本還以為 Canon 會把開機畫面也加入,但很可惜的並沒有出現(雖然沒太大用處 XD)。


對焦速度方面,除了本篇評測影片的示範外,從上圖也可以看到它的合焦反應比起前幾代算是有了很大的進步,不過前後拉風箱的速度就算是差不多 -- 這樣講起來轉接對焦更高速的 EF 鏡頭應該表現會更不錯才是,不過可惜本次我們僅有測試 EF-M 的鏡頭而已。題外話,11-22mm 真是顆好用的鏡頭啊,近拍表現很不賴 -- 之前還很猶豫要不要為了這顆鏡頭買一部 EOS M 配著拍風景啊(後來覺得養兩個系統太辛苦啦)。


雖說 Canon EOS M3 的對焦點共有 49 點,但在單點對焦之下都只能選擇一個範圍有點偏大的直立長方形對焦點;要啟動較小的對焦點的話,則是必須切換到全區對焦才能啟用,而在此模式中觸控的話,則是可以提供物件追蹤的對焦模式(就會依造被攝物尺寸變化改變框的大小了,滿好玩的)。儘管 4.2fps 連拍在無反的領域中稱不上太高速,但每張照片間的遲滯在 M3 上面也有了改進,雖說還是會有黑屏時間,但對拍攝節奏的影響算是降低了很多。


選單介面部分的操作反應良好,Canon 在這部機型上面使用了較細小字型的選單,坦白講個人覺得這算是有點偏細小了,感覺對長輩而言會有點不太友善。在 LiveView 之下調整 EV 值的反應有點偏慢,若是快速地調整在半按快門會看到即時預覽,會因為暫時跟不上操作有所延遲而在對焦過程中會突然變亮或變得超暗,這點算是有點影響拍攝節奏的部分。M3 的螢幕在一般的使用下色彩與銳利度表現都不賴,但在陽光下的可視程度表現就有點差了,除了可能需要進選單調整螢幕亮度外,添購 EVF 也是個不錯的解決方案。


測試期間小編也有試玩了一下用 NFC 啟動 Android 裝置的遙控拍攝功能,Canon 提供了相當全面的遙控操作選項,反應部分雖說還是免不了 Wi-Fi 連線的延遲,但快速配對的機能的確是簡化了不少操作程序(可惜特規的 iPhone NFC 並不能用在 M3 之上啊)。

最後來談談續航力吧,雖說 CIPA 的數據僅有 250 張的數據表現,但小編在測試期間其實發現 M3 的續航表現算是超乎數據的高。基本上在數天的微量拍攝下根本沒見到共三格的電量顯示有少一格過 -- 甚至有一天拍攝了超過 400 張的照片也還沒見到電池計量有變化。雖說小編有將螢幕調暗一格來使用,但這樣的續航表現還是有點扯的感覺(會覺得是不電量顯示壞掉了 XD)。不過必須要說,EOS M3 因為並不支援 USB 充電,所以個人還是建議多買一顆電池來備用比較安心些。

實拍樣本

在這次的評測中,我們借了三顆鏡頭搭配使用,分別是 18-55mm STM、11-22mm STM 以及只會跟白色版本一起出貨的銀色 22mm F2.0 STM。測試期間小編主要是以後兩顆鏡頭來主力拍攝。









個人覺得 M3 的白平衡算是相當聰明,但也許是為了保留現場氣氛的關係,EOS M3 在黃光場合下似乎並不會太進取地補償色溫,所以如果希望忠實呈現色彩的話,見到畫面偏黃時可能就必須要自定一下白平衡了。另一方面,小編也發現在 HDR 功能時,M3 也需要幾秒鐘的等待時間,用起來有些拖慢節奏。




畫質的部分,個人覺得 EOS M3 在 ISO 1600 之前的畫質都很令小編滿意,也讓人覺得如果這片 24MP 的 CMOS 放在 DSLR 上面的話,如果搭配更好的對焦系統與操作,應該更能夠交出更穩定的拍攝成果,這也是標題上所提,用了 M3 之後,個人更期待 750D 與 760D 能夠把這樣的畫質應用在更廣泛的題材之上。


Canon EOS M3 的各感度測試原圖請點此(Flickr 相簿)







如同前段所說,Canon EOS M3 的對焦性能雖然比起前代有著不錯的提升,不過說真的要拿來拍攝運動題材的話,可能還是有點太強求這部迷你微單了一些。但用在街拍之上,小編倒是頗為滿意:配合機背轉盤上獨立的 MF 按鈕來快速切換對焦模式,如此一來在針對距離不太會變化的拍攝主題時,便可省去不斷重新對焦的多餘步驟。加上這次 M3 的快門遲滯與聲音都有減小且更為紮實的感覺,所以即便開啟了連拍來賭一賭能不能撈到不錯的照片,也不會因為機關槍連打的聲浪而過度引人注目。



畢竟是從 18MP 來到了 24MP,在這樣的畫素密度下,個人覺得 Canon EOS M3 的表現還算是相當穩定,但針對高光的地方,個人有注意到好像在 M3 上有一點點過渡的不太自然的感覺(上面兩張算是示範,圖集裡有些照片也給小編這樣的感覺),感覺與以往 Canon 給人的高光處理方式不太一樣,但這也可能是鏡頭的關係。












Canon EOS M3 實拍圖集原圖可以參考 Flickr 相簿


結論


在 CP+ 看到 Canon 端出一堆強大的新機群時,當時很期待 EOS M3 有機會可以達到 MFT 與 Sony E-Mount 無反的對焦可用度,不過很可惜地,在這次的測試以及試著將 EOS M3 拿去工作拍攝之後得到的結論,是 EF-M 顯然仍有一段努力空間 -- 不過至少目前感覺的出來這部分的瓶頸很可能是在鏡頭之上,所以也許要期待一下 Canon 是否願意在未來帶來更進階的無反鏡頭,來增加 EOS M 系列機型在專業拍攝的可用程度。

畢竟,M3 都走到了這麼進階的操控與手感了,鏡頭不考慮也進化一下嗎?APS-C 感光元件的高感度表現,到目前為止還是沒有太大的突破,所以顯然要靠更大光圈鏡頭才能使機身的可用程度更為提升。當然,EOS M 是可以轉接 EF 鏡頭來使用的,不過這樣就沒有利用到太多無反鏡後距的優勢 -- 看看那廣受好評的 11-22mm,這樣的產品真的是會吸引小編投靠 EOS M 系列的鏡頭。事實而言,目前 Canon EOS M3 的機身性能,個人覺得已經相當不錯了。所以更多利用到 Canon 鏡頭技術+無反優勢的鏡頭,才是小編最希望看到的發展走向。

不過,這顯然還是要看他們是否還有避免侵犯到 DSLR 產品線的市場考量了吧?不然小編自己是很相信 Canon 是絕對有讓其他廠商大吃一驚的技術實力的,就看他們打算要何時在微單上使出全力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