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us Transformer Book T300 Chi 評測



華碩從去年的 Computex 就放在玻璃櫃裡引誘我們到現在的 T300 Chi,本週終於在台灣發表了。當時說會採用的 Core i 處理器成了 Core M,整體體型因為各種考量也比當時厚了一點點(但依然薄得嚇人),但最高 2,560 x 1,440 解析度的 12.5 吋螢幕則是保持了不變。

做為 Transformer 變形平板家族的最新成員,同時也是一系列三台平板(還有 10.1 吋的 T100 和 8.9 吋的 T90,不過 T90 台灣選擇不上市)中最高階的一員,究竟 T300 Chi 用起來是什麼樣子的呢?讓我們來看看評測吧!

盒裝、外觀


T300 Chi 的盒裝除了平板本體、說明書、和充電器之外,還有一條 micro-USB 轉 USB 的轉接線,以及一條 micro-USB 轉 micro-USB(公對公)的連接線。前者的功用是因為平板本身完全沒有任何 type A 的 USB 埠,所以附上這條轉接線來提供一般 USB 的功能。我們的評測機內附的這條線只有 USB 2.0 的能力,但華碩表示他們正在開發 USB 3.0 的轉接頭,未來可能會用內附或另購的方式提供。至於後者,則是為了給鍵盤充電而準備的。



外觀上,T300 Chi 秉持了華碩一貫對質感的追求,這次採用的是由單一鋁塊切削的機身,輔以霧面處理的表面和鑽石切削的邊緣。我們拿到的這台機器是低彩度、低明度,近乎黑色的灰藍色調,帶著濃濃的科技味。不過,雖然是霧面的金屬才質,手汗的痕跡在這台機器上相當明顯,和鏡面的機器相比也是不惶多讓,除了材質之外,應該顏色也是佔了很重要的因素吧?



平板的部份真的很薄,特別是以跑 Windows 的平板來說更是如此。T300 Chi 厚僅 7.6mm -- 做為比較,iPad Air 的厚度為 7.5mm、而 Surface Pro 3 則是厚達 9.1mm。不過加上了鍵盤之後,與目前最薄的筆電間的差距就小許多了。T300 Chi 只單看平板的話是相當地輕,只有 720g,比 iPad 4(652g)僅重上些許,但加上鍵盤之後重量便爆增到了 1445g,比許多 13 吋的 Ultrabook 都重。當然,拿 10 吋螢幕的 iPad 4 來和12.5 吋的 T300 Chi 比或許有點不公平,但由此就可以看出它輕薄的程度。



平板的正面則是一片黑的鏡面玻璃,上方有個 2MP 的小鏡頭;和這多這類的平板不同,T300 Chi 並未有再配備另外的主相機。上緣(以橫向操作為準)的左上角是開關鍵,左側則由上到下依序是音量控制桿、Windows 鍵、以及電源插孔;右側則是一個 Micro-USB 3.0、一個 HDMI 埠和一個耳機/麥克風雙用插孔。底部除了連接鍵盤底座的插孔之外,還有一個 microSD 的卡槽。



和之前的 T300 一樣,T300 Chi 採用磁力與鍵盤底座相連,華碩表示兩者間的磁力足以支撐 2KG 的拉力,所以相連的時候不論是只抓著平板還是鍵盤,另一半都不至於掉下來。和過去的機械扣具相比,磁力式的固定法真的要來得簡單方便太多了,無論分開還是扣上,都是直接拔插就好。



不過 T300 Chi 和鍵盤間沒有直接的電路連繫,而是走藍牙。這一方面是多了些使用的彈性,例如可以把平板留在電視旁邊,輸出畫面給電視,同時在鍵盤上正常操作;但另一方面,鍵盤底座變得無法直接和平板交換電力,也無法裝設額外的 USB 埠或存儲,總覺得浪費了一些空間與重量。

螢幕


T300 Chi 可以選購 12.5 吋的 1,920 x 1,080 解析度面板、或是 2,560 x 1,440 解析度面板,而我們手上拿到的這台是 2,560 x 1,440 的。IPS 面板本身細緻而漂亮,而且因為是 IPS 面板的關係,從各個角度使用、觀賞都有不錯的畫質。只是略微可惜的是,鏡面玻璃的反光相當地嚴重,或許華碩可以考慮像 iPad Air 2 一樣來個消除反光的鍍膜?

當然,Windows 與高密度面板間字體顯示大小的老問題,近兩年間有很大的改善,但碰到一些不配合文字放大的軟體時,還是有可能會碰到要用放大鏡才看到得字的狀況囉~

鍵盤、觸控板


T300 Chi 的鍵盤底座在左上角有個小開關,控制鍵盤的電源開關與藍牙連線。因為是藍牙的關係,一段時間未使用時,鍵盤就會自動休眠去,要按下任意一顆鍵盤的按鍵才會醒來(只在觸控板上滑動沒有用)。因為是 12.5 吋的機種,T300 Chi 的鍵盤有著充足的空間,按鍵配置沒有任何緊迫感,但受限於超薄的機體結構,鍵程還是略微偏短了一些,打字時會有一直在撞擊底板的感覺。不然的話,按鍵的回饋力道和段落感在薄型鍵盤裡都是很不錯的,可以感覺得出來華碩在調整鍵盤觸感上的用心。

不過另一邊,T300 Chi 的觸控板就略為偏小了一點,而且或許是因為選用的表面材質阻力比較大的緣故,滑動起來會有一點「不順」的感覺。當然這是個比較個人偏好的問題,但小編覺得使用 T300 Chi 的觸控板操作游標時,並不如許多類似的產品順利。想要外接滑鼠的話,因為 T300 Chi 在 USB 埠上面的缺乏,選購時可能還是往藍牙產品的方向尋找會比較合適了。



鍵盤底座的充電,是透過在底座左側的一個 micro-USB 埠進行,當然這裡可以使用任何 micro-USB 線來充電,但如果想透過平板本體的話,平板本體的 USB 3.0 埠在左側,所以要從左側繞過整台機器拉線,有些不方便。

效能、電力

T300 Chi 採用的是 Intel 的 Core M 處理器,有 5Y70 和 5Y71 的選項。我們拿到的機器是 5Y71 的處理器,配上 8GB 的 RAM 和 128GB 的 SSD,做為工作、娛樂用途的話,這樣的配置問題應該不大才是。



評測 T300 Chi 的過程中,一個很讓小編納悶的事,是跑分數據相當地不穩定,接連的兩次測試分數差距可以高達 20% 以上。經過華碩的說明,原來 T300 Chi 是完全被動式(也就是無風扇)的散熱,所以當機器是冷的時候,系統會去「偷」這個溫度預算,以超頻的方式做高於 TDP 的運轉。但隨著機器溫度的增加,T300 Chi 只能漸漸降低操作頻率,維持機體溫度,不讓元件的發熱量超出 TDP。所以如果是短時間的大量運算,T300 Chi 可以達到非常好的效能,但如果是長時間全速運轉後的運算(例如已經讓溫度升高的第二次跑分測試)時,受限於無風扇超薄機身的設計,T300 Chi 便無法以最大超頻運轉。



所以我們這裡的分數大致上只有約略的參考價值,但在同為 Core M 處理器之下,華碩的這種較為激進的溫控方式,似乎確實能達成比在溫控上較為保守的機器要來得高的分數,在冷卻的情況下開始跑的測試,許多地方甚至有接近 30% 的提升。雖然採用 Core M 的都是比較不傾向於遊戲的機器,但低解析度、低畫質的設定下應該還是可以的。



用我們的標準測試(50% 螢幕亮度,持續播放 1080p 影片),T300 Chi 一共只支撐了 3hr 20m,是我們近來評測的機器中,時間偏短的一個。其實就 T300 Chi 來說,這樣的表示並不太令人驚訝 -- 畢竟它的內部體積有限,很難像普通筆電一樣放大顆的電池;另一邊它又使用了相對強力的 Core M 處理器,而非一般 Windows 平板較常見的 Atom 處理器,所以難免比較耗電。如果是普通上網的話,T300Chi 可以撐到五小時多一點,大約帶出門一個下午的程度。藍芽鍵盤底座的部份,因為我們測試的時間不長,沒有把電力用完過,所以無法實測它的電力可以用多久。

連接埠的欠缺


在測試期間,小編覺得 T300 Chi 最難適應的一點,就是它只有一個 micro-USB 3.0。這並不是 T300 Chi 單獨的問題,但因為剛好 T300 Chi 是近來評測的第一台平板、底座分離型的 Windows 二合一裝置,所以特別提一下。僅當作平板電腦使用時,或許一個 USB 埠便足夠使用,畢竟平板的使用情境依然以媒體的觀賞為主。但我想一旦接上了鍵盤底座,使用習慣上就會對它有筆電的期待,而 Windows 系統下太容易碰到需要換各種 USB 裝置使用的時候了。不論是隨身碟、外接滑鼠、替手機充電、行動網卡、有線網路轉接卡,在 T300 Chi 上同一時間都只能使用其中的一樣,甚至想用平板替鍵盤充電時,都會佔去這唯一的一個 USB 埠。

這個問題我認為 T300 Chi 比 Surface Pro 3 還要來得更明顯,因為 Surface Pro 3 就算裝上了鍵盤也不會予人成為了筆電的錯覺(這好像也不是好事...),而且 Surface Pro 3 上唯一的一個 USB 埠是標準大小的,T300 Chi 還要轉接。當然,你可以選擇多帶一個 USB Hub,或是用另外的 micro-USB 線替鍵盤充電,但做為強調輕薄、攜帶性的產品來說,這些都是多餘的重量了。

我能理解華碩在全力拼輕薄的同時,要放入全尺寸、或是額外的 USB 埠可能有物理上的困難,所以只單就 T300 Chi 的狀況來說,就算能接上鍵盤底座,T300 Chi 仍然無法完全取代正規筆電,甚至翻轉式的二合一筆電在生產力上面的功能。在本質上它依然是以媒體消費、上網為優先,並不適合比較繁重的工作。

結語


T300 Chi 的評價可能要分成兩個部份來寫。首先,如果單看平板本身的話,T300 Chi 將目前 Windows 平板的輕薄發揮到了極致,而且並沒有太犧牲效能。以一般平板的使用情境來說,蠻難想像有什麼樣的使用是能難倒它的。唯一稍微可惜的地方,是它的電力相對於目前對於一般對於平板的期待來說,是偏低的。只能說有一得必有一失,想在這麼輕薄的機身內還要保持強大的電力,是件不容易達成的事吧!

但是插上了鍵盤底座的 T300 Chi,我們就必須用筆電的角度來對它做評價,那 T300 Chi 誘人的程度就減低了不少。首先,是它的重量 -- 為了讓「頭重腳輕」的 T300 Chi 不致於翻過去,底座至少要和平板本體有接近的重量,於是整機重量達到了 1.45KG。在普遍重量在 1.2KG 以內的 Ultrabook 世界來說,這樣實在算是偏重了一點。再者,USB 的缺乏讓它在做為生產力工具上佔了劣勢,與其說 T300 Chi 是一台平板/筆電雙用的機種,它更像是「可以接上外接鍵盤方便打字」的平板,在這點來說它和 Surface Pro 3 是很像的,只是這鍵盤打起來比 Surface Pro 3 的要好多了。

我們期待華碩可以在鍵盤底座上加入有線連接,放入 USB Hub,甚至多一點額外的儲存空間,恢復 Transformer 系列過往「分離是平板、合體是筆電」的最佳狀態。但在這之前 T300 Chi 更多的是一台非常棒的 Windows 平板,並且兼有一個可以偶爾打一下字的鍵盤;如果當成筆電使用的機會比較多的話,或許華碩同時發表的 UX305,是個更誘人的選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