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min Vivosmart 手環評測



雖然說 2014 年是智慧型穿戴裝置正式普及化的一年,但同樣的因為剛起步而已,其實眾廠商們也不是很確定應該怎麼做才能抓住使用者的需求。因此同樣都是戴在手腕上,就出現了各種不同價格帶和等階的產品。這時候,廠商自己的專長常常就會決定了穿載裝置的屬性,像 Samsung、Sony、華碩等,出的就是以配合手機通訊為主的智慧型手錶;而 Jawbone、小米等則是偏向平價,以感測為主的運動手環。

Garmin 出現在這當中可能會比較令人意外 -- 其實雖然在一般人的心目中 Garmin 比較是做導航機的形象,但很長一段時間以來,Garmin 都有利用在 GPS 方面的專業,跨足到專業級運動手錶的領域,所以在穿戴式運動裝置的領域,其實論經驗和了解,都遠超過今年新加入的許多廠商。不過在面向一般消費者的產品上,Garmin 也是在今年初才推出了第一款產品 Vivofit,而本篇的主角 Vivosmart 也只是第二款而已。從名稱上就可以看出,從 fit 到 smart 最大的改變,就是多了從智慧型手機接收通知的能力,究竟 Vivosmart 有什麼不同之處,可以在各種穿戴裝置之中殺出重圍?讓我們看下去吧!

外觀


Vivosmart 猛一看之下,像普通的運動手環,多於像智慧型手錶。甚至螢幕不亮的時候,根本猜不出來它還有個螢幕在裡面。黑色霧面塑膠是 Vivosmart 的外觀主軸,但內圈可以有多種鮮豔的色彩選擇,整體來說和運動服比較搭,和正式一點的衣服就顯得有點格格不入了。Vivosmart 的扣具用的是很簡單的結構,用力把有突起的小頭的部份壓進洞裡即可,雖然簡單,但在小編試用的兩個禮拜中倒也沒有鬆脫過。



點兩下「錶面」會啟動它細細長長的一條 OLED 螢幕,螢幕只有單色,但亮度從室內到陽光下都是足夠的。從主站的評測來看,這條細細的螢幕是可以到兩行的英文字,但我們中文這邊就僅能一次顯示一行大約七個字左右 -- 雖然少,但總歸是有中文支援的,也是一大進步吧!(看向 Pebble)



Vivosmart 可以完全防水到 50m 的深度也是一大亮點,也就是說帶著它去洗澡、甚至游泳都問題不大。小編試過邊泡著澡邊還能收到傳過來的通知,頗為有趣,但如果是比較劇烈的水中運動的話(沖浪?),會有點擔心它的扣具是否能撐得住就是了。在兩個禮拜很小心的使用後,小編還是有發現在邊緣上有一兩處磕碰的痕跡,或許這是使用軟橡膠材質不得不碰到的問題之一吧。

使用


首先要特別留意的是,Vivosmart 不是所有的 iOS 和 Android 裝置都能同步的。在 iOS 這邊支援廣泛很多,基本上能裝 iOS7 的裝置都 ok,但 Android 的話就只有支援藍牙 4.0 並跑 Android 4.3 以上的裝置(Garmin 網站列出來保證可以的有 HTC One M7 和 M8;Samsung Galaxy Note II 和 III;Samsung GS3、 GS4、 GS5 和 GS4 Active;Sony Xperia Z2 等,基本上都是旗艦機種。其他機器就要再另外確認了...)不僅通知的功能必需要和手機/平板連線之後才有,許多 Vivosmart 的基本設定也都必需要透過 Garmin 的 Connect App 來變更,所以準備好一隻支援的裝置是非常必要的。



在設定上,你可以選擇 Vivosmart 要顯示哪些「畫面」,從日期時間、步數、步數目標、久坐量表、卡路里、行走距離、音樂播放控制、通知、VIRB 遙控、心跳監控、腳踏車速度這幾樣當中任意勾選,當然後三者必需要有相對應的配件才能使用。這些畫面在操作時,都是靠左右滑動錶面來切換 -- 我是覺得 vivosmart 完全不支援上下滑動的手勢有些可惜,因為當啟用的畫面多時,要左右滑動到想要的畫面會花些時間,如果能把上下滑動做成兩個「捷徑」動作就好了。步數和步數目標的差別在於,前者是顯示今天走的總步數,而後者是顯示距離「目標」還差多少步完成。每天的步數目標 Vivosmart 會根據你每天的運動量去做判斷,在測試期間 Vivosmart 給我的建議步數持續節節下降,有種自暴自棄的感覺啊(冏)。



小編是標準的懶得動上班族,自然最吸引人的功能,就是那個「動一動」量表了。當你一段時間都沒動的時候,這個計量表就會累積,累積滿了就會震動告訴你「該起來動一動了」。在做了一定量的走動(大約走兩分鐘)後,量表就會歸零,然後你就可以坐回去繼續工作。在現實上,這個功能更多的是一種提醒,畢竟工作到一半被打斷去走一走不見得現實,但只有啟用這個功能了,才會發現自己其實動的真的太少了。



另一個很重要的功能,是通知。和 Android Wear 不同的地方是,Vivosmart 只是單純地將裝置的通知複製一份,再推送到 Vivosmart 上而已,所以其實並沒有什麼和裝置互動的部份。在手環上讀完的訊息、郵件不會在裝置上標示為已讀,但反之想標記成已讀也沒辦法就是了。訊息進來時,會先顯示的是來源為哪個 App,此時點一下會顯示訊息標題,並在最右邊有個小向下的三角形,每按一次三角形會向下轉一行字。郵件的話則是先寄信人,再標題。以一行七個中文字來說,小編平常工作用的信件看到標題完大約要按下一行字七下左右,不見得比直接把手機從口袋拿出來瞄一間省多少時間,但其實有時候只是瞄一下是哪個 App 在通知,或寄件人就可以決定要不要拿手機出來了,就這點來說其實也夠用啦。



最後,長按畫面會出現額外的一個功能和設定選單,包括一個記時器、睡眠模式強制啟動、螢幕亮度、連線等多種設定都可以在這裡進行,但更詳細的設定(特別是螢幕方向)就必需要開 Connect App 了。

電力、充電



Vivosmart 上本身沒有直接的充電線孔,而是在底部的一側有四個針腳接點。用專用的充電夾夾住 Vivosmart 之後,可以透過 USB 充電。雖然以個人來說,並不是很喜歡這種專用的充電器具,但智慧型穿戴裝置可以直接插線充電的很少(或許也不切實際),至少 Garmin 的設計在固定性和使用簡易性上,已經勝過了許多其他品牌。或許接下來 Garmin 可以考慮看看無線充電?



小編的 Vivosmart 是連在 iPad 上做的測試,所以通知的數量會比較偏少(基本上只有信進來會通知),在這樣的情況下全日佩戴(但除了前兩個晚上之外睡覺會拿下來)、螢幕亮度為最暗的情況下,Vivosmart 的電力一共撐了 12 天之久。這樣的電力差不多就是介在智慧型手錶約一兩天的電力和運動手環數個月的電力之間,對於害怕常常充電麻煩的人來說,甚至出國玩一圈都不用帶充電器呢 XD。

Garmin Connect Mobile App


對於沒有螢幕的運動手環來說,行動裝置上的 App 是不可或缺的唯一資訊來源,而 Vivosmart 雖然因為有自己的螢幕的關係,並沒有那麼依賴 Garmin Connect Mobile App,但想要完整的享受所有的功能的話,安裝還是必需的。前面提過了,選擇顯示的畫面、哪個畫面為「首頁」、以及選擇 Vivosmart 的顯示方向,都必需在 App 內完成,App 也是唯一可以顯示歷史資訊和與朋友互動的地方。

Connect App 的主畫面是以一大串「卡片」的方式顯示資訊,可以選擇顯示的卡片和上下順序。因為 Connect App 是 Garmin 所有產品共用的,這是優點也是缺點 -- 一方面如果你的其他的運動手錶或類似裝置的話,這裡資料會被整合、共用;另一方面許多的卡片功能都是 Vivosmart 所不具備的,例如記錄路徑(需要 GPS)、活動、體重之類的。當然也是可以很簡單地把多的卡片關掉,但就覺得好像少了好多好玩的東西...


最後,如果有其他在使用的朋友的話,競爭永遠是最好的動力(?)。Garmin Connect Mobile 讓你可以用 Garmin 的帳號加入其他在使用的朋友,比較每天走了幾步,也有個排行榜。當然前提是你還沒有像小編這樣已經自暴自棄了,墊底就墊底吧~

結語



如同開頭所說的,雖然穿戴裝置今年開始大熱門了起來,但究竟消費者要的是什麼?各大廠也都還在摸索中。Garmin 在 Vivosmart 上選擇了一個中庸的路線,不是專門的智慧型手錶,但有基本的通知功能和長效得多的電力;不是專門的運動手環,但有計步的功能、睡眠監測、和 Garmin Connect 的服務,可以提供資訊以及和其他好友間的比較。這兩個禮拜下來,我覺得最實用的,還是提醒你該動一動的功能,雖然不見得真的每次時間到了都能起來走動,但只要事情不太緊急,我都會上個廁所、或倒杯水什麼的,多少晃蕩一下。雖然 Garmin 是以「愛好運動的人士」為設定對象在打廣告,但小編自己卻認為 Vivosmart 最適合的,是整天枯坐在電腦前、運動量不大的上班族。除了強迫偶爾動一下之外,通知功能也是頗實用的呢。

不過說到最後,還是不得不提一下 Vivosmart 最大的硬傷:價格。對許多人來說,智慧型手錶/運動手環還是個很稀奇的東西,因為看到週遭的朋友在使用,所以想也買一隻來試試的話,Vivosmart NT$4,990 的價位顯然是有些偏高了。小編會建議先試用過比較普通的運動手環,確立好每日穿戴,並跟蹤自己使用進度的習慣後,再晉級到 Vivosmart 這樣價位的產品會比較好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