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SmartBand Talk E-ink 通話手環評測


早在像是 SmartWatch 3 這樣搭載 Android Wear 穿戴產品出現前,便已經在這塊市場耕耘頗長一段時間的 Sony,在今年的 IFA 上帶來了一個具備 E-ink 電子紙螢幕、還可直接對著手環通話的 SmartBand Talk SWR30。這個感覺似乎就是該公司之前 SWR10 手環的有螢幕 + 通話功能版本,加上當初台灣發表會時也都還未有可以運作的版本,所以我們的印象一直以來都停留在那。還好,這次 Sony 給了我們個深入測試這款穿戴產品各項功能的評測機會,繼續閱讀我們的心得報告。

硬體操作


SWR30 有著許多 Sony 必備的基本規格,像是防水(IP68)及 NFC 的機能 -- 小編剛拿到這個 E-ink 手環的時候研究說明書的時候時有被 NFC 功能給疑惑,因為從手環上還真的找不到的感應區域常見的「N」Logo,後來才知道,原來 SmartBand Talk 的感應區域是設計在螢幕的正面中央(!),這還真是個有趣的設計,而小編將其直接靠上這次測試使用的 Samsung Galaxy Note 4 便很快就連上配對完成,並且指引到 Google Play 安裝 SWR30 的專用 App(需 Android 4.4 以上);需要強制啟動配對的話只要開機時繼續長按電源鈕即可。

注意到了嗎?我們這次並沒有特地借同廠手機進行測試,這裡一方面是裝上了 Lifelog app 發現可以正常使用(除了幾個介面按鈕有點閃爍的 Bug 外);另一方面是希望能像上次 Gear Fit 那樣,試試看用它廠手機之下是否可以正常運作。


SWR30 的塑膠材質相當柔軟好戴 -- 但可能是有點太軟了,所以兩點固定點常常會因為有點扭曲而需要另外施力去轉正扣上;外側的斜紋路雖然好看,但用起來還滿容易卡灰塵毛屑的,還好它本身是防水的,所以覺得有點灰灰白白的就拿去水龍頭下沖一沖就煥然一新啦。SmartBand Talk 這顆曲面螢幕比 Gear Fit 要薄,曲度戴起來的感覺其實差不多,但因為特殊的錶帶固定方式的關係,所以使得本體有點偏長,手臂如果較細的朋友戴起來上下的空隙可能會略大一些,或者是選擇更小的 S 號。


、SWR30 錶帶固定機制示意


不過這款智慧手環視覺上的美感其實還是很好,唯一比較可惜的是借測品的螢幕表面已經傷痕累累了,這似乎也告訴我們如果想要購入的話,貼張保護貼也許會是個必須的花費。它具備了三顆實體操作按鈕,都在手環垂直顯示時的右側位置,分別是音量鈕及主要按鈕 -- 後者長按可以關機,開機時快速按下可以循環切換(不可逆向循環)功能或者長按回到主要畫面;三顆按鈕同時按下即可重置整個手環的資料。通話功能方面,在來電時單按電源鍵是接聽電話,再單按是掛斷,長按為拒接;按下任何音量鍵則是來電鈴聲靜音,要將進行中的電話靜音的話,可以長按電源鍵達成。


除了按鈕以外,不支援螢幕觸控的 SWR30 還能以「用力按下 SmartBand」來操控。簡單的說,就是運用手環內建的陀螺儀來感應大幅度的震動,就是用手指頭敲擊螢幕,來達到直接讀取訊息等的進階操作。舉例來說,像是假若你已經將聯絡人設計在輪播功能列當中,在切換到該聯絡人的時候,你只需要敲擊螢幕即可撥打電話,也能在手環系統的天氣 app 中切換每天的天氣預報、啟動錄音、播放音樂、開啓聲控功能等 -- 這些功能都能在 SmartBand Talk app 下載到手環裡使用,不過有幾項功能(例如前面列舉的最後兩項就是),應該因為使用非 Sony 手機的關係所以不能正常使用。


以剛剛開始的新介面而言,SWR30 的應用算是相當豐富,它原生支援的功能還包括請勿打擾及支援智慧喚醒的鬧鐘等功能。Sony 也很貼心地將手環的電力、是否有開啟鬧鐘 / 請勿打擾等資訊,都放在手機的通知列當中,所以你也不見得需要拿起手環切換到資訊功能裡才能掌握手環的基本資訊 -- 相信我,功能一多輪播起來其實是會有點煩的。筆者第一次使用 Lifelog 也覺得超級好奇的,不過如果將所有的記錄功能全開的話,一整天下來感覺真的滿耗電的(一天大約佔系統總耗電 10% 左右),所以測試到最後小編就把大部份的記錄功能都關起來,僅留下與手環的同步功能。

使用心得


雖然筆者偏好以藍牙耳機接聽電話,但在少數幾次在家接聽的測試之下,SWR30 的通話品質在通話另一端朋友那邊所收到的感想是還不錯的,也非常簡單易用。對 SWR30 感到最可惜之處,是它令人期待的續航表現似乎並沒有想像中的好。基本上在半天的使用過後,電力就少了超過 30%,而若是半夜不關機持續監控睡眠使用之下,大概兩天就必須充一次電,這點是比較意外之處。雖說這裡並不排除是因為初期的韌體優化還沒做到最好的關係 -- 在評測的最後一天有收到加入睡眠監控功能的更新,而且在這次更新之後,原本切換螢幕會有點殘影的狀況也有獲得不錯的改善(畫面刷新的比較勤了),但也沒有時間再做一次測試了。


SWR30 原生就支援中文顯示(這點比 Pebble 好多了),但與 Gear Fit 剛推出時一樣,它是不支援直向的訊息顯示的,所以在一般操控都是垂直使用的情況之下,常常會讓人要看訊息時必須硬是轉 90 度觀看。還有這個 E-ink 螢幕也不支援背光(Pebble 扳回一成),所以如果在完全黑暗的環境下,就還是得要開啟手機螢幕來觀看通知囉。此外,通知讀取的功能只支援當下傳來的通知,也就是說接連來了兩個 App 的通知的話,你只能看到其中一個,其餘的就還是得要開啟手機才能看到 -- 簡單的說就是沒有通知中心的功能。


運動監控部分,Sony 在正式上市版本將原本的腳丫子畫面,改成了跟記錄下你所有資訊的 Lifelog app 裡面一樣的圖示,當你走路或跑步的時候會顯示目前的狀態,外面的圈圈則是你設定的運動目標的達成率 -- 上圖這個就是完成了 10,000 步的畫面(撒花)。一些運動的基本資訊如步數、走路時間、運動時間等,是可以直接在 SWR30 的運動功能中看到的,而它的功能也大致就這樣了,因為它並沒有支援目前很多穿戴產品常常搭載的心率計規格,所以並不能在運動時給你即時的健身建議,僅能告訴你是否達成目標。

競爭對手


說到曲面條狀螢幕 + 運動手環,第一個想到的應該還是 Samsung Gear Fit 吧。說實在話,就目前 Gear Fit 的價位而言,小編會比較想推彩色螢幕的它,不僅是它有背光螢幕與僅供參考用的心率計功能,而是它有著可以控制手機各項功能開關的 App,也有可以吃下 Google Maps 導航資訊的 App 等,不過說到要通話的話,那就還是 SmartBand Talk 勝出了 -- 對於兩個手環外觀比較有興趣的朋友,本篇的圖集有深入的比較照片。

畫面上可以看到的價位之神小米手環,雖然沒有螢幕,但它 NT$395 的售價就算與 Sony SmartBand SWR10 相比也還是便宜了很多,所以即便沒有螢幕,小米也還是以超高的性價比,讓人難以在這個產品類別中將眼光移開。雖然如果要小編很公道地講,Sony Lifelog 的介面設計還是比較美啦。

此外,我們也不能忽視同樣採用電子紙的 Pebble,但以現今市面上眾多穿戴產品的角度看來,功能性上貌似已經逐漸跟不上時代 -- 儘管它還有著可以連接 iOS 產品的好處,但很可惜地,我們慣用的語言是中文,而無論在 Android 或是 iOS 上,它都還是無法原生支援,也是小編賣掉它的主要原因。

結論


個人覺得 Sony SmartBand Talk SWR30 理應十分出眾的續航方面,在這次的測試期間有點不如預期的好,是決定評價的最大因素(雖然也快要可以撐到兩天了啦),在此我們將此狀況暫且歸咎為韌體及手機匹配上可能造成的誤差;若是以官方聲稱可以待機三天的數據來看,它較為簡易的功能與操作其實相對而言是可以讓人接受的 -- 這種感覺與 Pebble 相當類似,而若是 Sony 能加強類似應用的豐富程度帶來更多有趣以及實用的應用的話(像是控制手機的 Wi-Fi、熱點、藍牙等),搭配它舒適的手感、配備的 E-ink 螢幕還有免持接聽電話的優勢,都讓它具備相當好的吸引力。

說到比較會令人猶豫是否要下手的重點,應該還是價位吧?雖說不能忽略其帥氣曲面螢幕的高成本,但相較目前穿戴產品選擇這樣廣泛的現況,除非續航力真的能夠拉開優勢,不然感覺也許要稍微等到降價對筆者才會比較有購買的吸引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