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動傳統相機精神再現!Nikon Df 全幅數位單眼中文動手玩(影片)



它,並不是傳言中的 D4H,事實上,它跟以往我們所認知的高速旗艦機相去甚遠。Nikon Df,是該公司在復古 DSLR 上的首次嘗試,或該說是一次「強力」的嘗試。基本上它的外觀與以往底片機時代的 F3A 或者是 FM2 十分接近,也因此喚醒了許多由底片進入攝影領域朋友的攝影之魂。不過 Nikon Df 是否真的如許多人所說的,只是在外觀上做文章就賣到 US$2,750 / NT$82,900 的高單機價呢?

事實上,跟我們對 Nikon Coolpix A 的想法很接近,除了高質感之外,該公司對這部數位相機的內在與操作其實也是絲毫不含糊的呢;而且更值得一提的是,Nikon 在 Df 上真的是完全遵從純粹攝影(Pure Photography)的精神,拿掉了錄影功能、鏡頭支援度延伸至最起初的 non-Ai 鏡、全手動調整介面並且拿掉了 AF-C(別嚇到,自動對焦還是有的 XD),期望讓我們可以更專注,找回當初學習傳統攝影的初衷。

我們在今天全球同步的記者會上已經搶先試用到了 Nikon Df,想知道更多關於這部復古單眼的深入動手玩報導,就請點擊繼續閱讀往下看吧。



Nikon Df 動手玩(國語)



Nikon Df 的 f 代表的是 Fusion,官方的講法是一種融合「精密機械觸覺」與「D4 旗艦級影像品質」的意義。不過筆者心中原本的猜測其實是 D Four 少了一些功能所以變成了 f(冷...)。而 Df 一開始被誤會為 D4 的孿生兄弟倒也不為過 -- 畢竟它的最核心規格與目前 Nikon 的最強旗艦完全相同,採用的是與 Nikon D4 相同的 CMOS 感光元件,所以現階段旗艦機最流行且強大的 ISO204,800 規格自然是可以在選單中... 不不不,是機頂轉盤上找到。是的,既然「Pure Photography」廣告中一直轉動喀喀作響的轉盤,暗示你它有很多轉盤在操控性上的突出,所以 ISO 轉盤自然是會加入轉盤的陣容當中 -- 更過分的是,Nikon 竟然把它放在以往底片機用來捲片的機身左肩之上...可說是完全勾起小編對底片的回憶啊!天啊,這也太犯規了吧!



Nikon Df 動手玩(廣東話)



不過一旦撇開感光元件的規格,Nikon Df 其實就跟 D4 沾不太上邊了。這點光從價位便能略知一二,基本上我們從 US$2,750 / NT$82,900 的價位水準來看,Df 的價格區間其實是與 Nikon D800 比較接近的,同樣堅固的防塵防滴鎂合金機身,並且都是 FX 規格的機種,但畫素上 Df 則是低於 D800 與 D610 的 36MP 與 24MP,只有來到 16MP 的解析度。但其超廣的感度範圍,還有 Nikon FF DSLR 中最輕最小的機身(不含電池 710g,D610 為 760g),則是提供了比前述兩部前輩機型更隨心所欲的拍攝體驗。而 Nikon Df 的其餘規格則是與自家全幅兄弟 D610 基本一致,5.5 fps 的連拍表現、39 點 AF 對焦點、2,016 pixel 測光與 EXPEED 3 的影像處理器。

外觀與介面


必須要說,這個內藏 100% 視野率(0.7x)五棱鏡的招牌尖頭造型,真的是 Nikon 傳統相機的招牌,而觀景窗的形式也是與很多底片機相同的圓形 --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注意到 Df 的 Logo 其實是正體,而非現代 Nikon 機型的斜體字型,真是傳統味十足啊!全鎂合金的機身,自然帶來了充滿金屬味的外在,不過質感方面說真的金屬的感覺似乎有點薄,小編還是比較喜歡 FM2 更厚重一點的金屬機械感覺,但這點也許是為了要讓機身更輕量化一些所做的犧牲吧。

基本上 Nikon Df 的正面與頂部的外觀就是充滿了傳統機械機的設計感,不過一旦看到背面 3.2 吋 92.1 萬點解析度的螢幕,便又馬上被打回 DSLR 原形,咳... 我的意思是這樣真的很符合 Fusion 的宗旨(XD)。 是說,其實背面也沒這麼嚴重的數位感,因為 Df 在螢幕左列的按鈕與正面的一些功能按鈕,其實都改成類似 Coolpix A 的金屬質感,所以按壓起來的感覺會比一般 Nikon DSLR 要來的不同;但這其中衝突感最大的,也許就是 Df 的前後轉盤了吧 -- 主要用來控制光圈的前轉盤充滿傳統風,而負責快門速度的後轉盤則是與一般 DSLR 沒兩樣 -- 至於機頂都有快門轉盤了,又為什麼還還要用轉盤控制呢?因為 Df 機頂的快門刻度只有 1 格的間距,如果想要有 1/3 格的細微調整的話,就需要把機頂的快門調到 1/3 STEP,便能用調整轉盤操作。



機頂的轉盤真的像自家的 P7700 一樣,似乎有一種多到會有點讓人搞混的狀態:曝光模式、EV 曝光補償、ISO 值(這轉盤數值範圍可廣了...)與快門速度,都分別有共四個具備鎖定機制的轉盤 -- 快門轉盤的鎖定機制比較特別,僅有在用於數位調整的 1/3 sec 檔位、X、T、B 四個快門檔位時才會鎖定。這次的連拍模式的選擇採用的是機頂資訊窗旁邊的那根撥桿,然後連動前端的指示桿表示對應的連拍模式,喔!靜音拍攝模式還是有在其中,不過 D610 的靜音連拍倒是沒有出現。最重要的電源開關則是在可以直接旋入快門線的快門按鈕在一起,左下角也可以看到 MIJ 的標示。有意思的是,我們遍尋不著一般 DSLR 會有標示底片 / CMOS 位置的黑線。




Df 的選單介面其實與 Nikon 一般的 DSLR 幾乎相同,不過 info 與機頂資訊視窗的背景 / 背光顏色則是改為白色(如上圖,抱歉現場光線有點太強,但它底色真的是白的 Orz)。這個視窗真的是十分的可愛而且超有傳統底片機上小資訊視窗的感覺,可以顯示快門、光圈、剩餘張數與電池狀況。提到了電池,也許是專注於攝影的關係,Nikon Df 裝上型號為 EN-EL14 電池時可以提供 1,400 張的續航張數,相信對於一般人一天的使用絕對是相當夠用才是。





操控與手感


與外觀的狀況非常接近,基本上有操作過 Nikon DSLR 的朋友,對於機背的控制應該都不至於會手忙腳亂,唯獨 LiveView 被移到底部與 info 鈕平行變成獨立按鈕,其餘部分就大致與 D800 / D610 類似;機頂的部分就完全是手動底片機使用者的世界了,所以簡單地說,假設你是個從機械底片機時代便有接觸 Nikon 單眼,然後也用過 Nikon DSLR 的朋友,Df 上手的速度將超乎想像的快 -- 小編就有這種感覺,基本上大致熟係頂端轉盤之後,一旦靠上觀景窗基本上便可不用觀看,直覺地調整各項 ISO、快門、EV 等各項參數。也許真的到了轉到了 1/3 STEP 被鎖定的時候,才會有想要看一下機頂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的感覺吧 -- 畢竟這種操作邏輯在一般的數位機身上不太會遇到。

手感方面其實沒想像中的好,蒙皮並不是特別粘手,加上手把的頂端會碰到背帶的扣環,所以多少有點影響。不過只有 Df 含電池只有 760g 的機身重量,倒是讓人對於手感沒這麼厚實的在意程度降低不少 -- 儘管 Df 的機身跟底片機比已經厚上不少,但還是比 D610 要薄一些 -- 不過基本上使用這部機身的朋友,應該不至於會裝上太重的鏡頭(吧)。另外,Nikon 在機頂超小顆的模式轉盤上其實也有加入鎖定機制,不過形式採用的是類似傳統底片機在底片感度的調整機制,就是要先把轉盤提起、轉動、再放下這樣(小編完全被這個復古做法擊中啊啊啊)。而這次 Nikon 罕見的將 SD 卡槽給放到了底部,底部的開關方式也加入了鎖定機制與氣密的橡膠邊條,這對於常常會需要更換記憶卡的朋友也許會是個顧慮。



Nikon Df 曝光模式轉盤操作示範


F 接環鏡頭的完整支援


Nikon Df 另一個令人好奇的功能,就是對 non-Ai 鏡頭的支援。Nikon 很早期的鏡頭其實鏡尾的設計跟現代的 F 接環鏡頭稍有不同,簡單地說,non-Ai 的鏡尾會有一圈突起的部分,所以裝在一般機身如 D7100 / D610 / D800 等都會撞到尾端而無法安裝,以往的解決方法都是透過磨鏡尾的方式裝上,但 Nikon Df 則是重新設計了接環,並且放上了一個可收納的撥桿 -- 用來閃過 non-Ai 鏡尾的突起,也完全解決了老鏡的支援問題。但 non-Ai 比起可以連動光圈值進行測光的 Ai 鏡頭,要需要多一個調整機身光圈值至鏡頭光圈值的步驟,具體的操作方式請見下面影片示範。是說,加上了這個機制,接環的耐候程度不知道是否會有點打折扣呢。



Nikon Df non-Ai 鏡頭安裝示範


結論




Nikon Df 的確有承襲 Nikon 傳統精神的數位機身的感覺,將相機拿在手上,依然傳遞著十分堅固厚實的感受,加上防塵防滴、15 萬次的快門壽命保證、1,400 張的續航等,都讓人有著可靠的印象。對以往傳統 non-Ai 鏡的支援,搭配上旗艦機 D4 等級的感光元件,相信可以提供非常隨心所欲的創作空間 -- 老鏡頭不支援防手震,就把感度拉高吧 XD -- 唯一比較令人擔心的,可能就是與 Nikon D610 相同的對焦系統是否能勝任範圍達到 ISO204,800 這樣照度下的自動對焦了。但,就跟許多人講的一樣,Nikon 這次沒有連自動對焦都拿掉就已經很不錯了,所以似乎在「純粹攝影」的前提之下,好像什麼自動對焦錄影功能之類的真的就不是這麼重要了呢,是吧?


[Chloe Wan、Danny Mak 與 Stone Ip 也為本文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