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ympus OM-D E-M1 評測:輕巧而專業

Olympus 自研發無反相機開始便不斷探求無反的可能性,除了在機身大小及功能上發展,還花心思在其外型設計上,把七十年代 OM 系列單反相機中取得的復古元素加入無反成為 OM-D 系列,前代 E-M5 的受歡迎程度足以讓廠方把新一代無反旗艦歸於此系列,成為媲美數位單反的 E-M1。既然身為旗艦機種,E-M1 就配備全新的 1,630 萬像素感光元件及 TruePic VII 影像處理器,並內置兩種對焦系統,還移除低通濾鏡,務求在影像品質及對焦速度上與高階單反並駕齊驅。不難看出廠方在其外型及規格上都投放相當多資源,因此其市場定位也相當高,現在就繼續閱讀詳細的評測,看看到底 E-M1 如何成為 Olympus 的新無反旗艦吧!

目次

重點規格

  • 4/3 吋 1,630 萬像素 Live MOS 感光元件

  • TruePic VII 影像處理器

  • 81 點對比度檢測自動焦及 37 點相位檢測自動對焦

  • 3 吋 104 萬點翻轉式觸控螢幕

  • 放大率 0.74X(35mm 等效焦距標準) 236 萬點電子觀景器

  • 5 軸 5 級影像穩定系統

  • 每秒 10 張高速連拍

  • 1/8000s 最高快門速度

  • 內置 Wi-Fi 操控功能

  • 內置直徑 3.5mm 收音咪插孔

  • 錄製 1,920 x 1,080 / 30p 影片 MOV 格式

  • 尺寸為 130.4 x 93.5 x 63.1mm,含電池及記憶卡約 497 克

  • 單機價 HK$11,990 / NT$44,990;搭配新款 12-40mm 恆定 f/2.8 光圈鏡頭售價 HK$13,990 / NT$69,990

外觀介面

這部外形復古的 E-M1 以鋁鎂合金設計,幾乎整個機身都佈滿功能鍵及轉盤,就連機身正面也有預設功能 鍵、景深預覽鍵及閃燈同步插孔,讓高階使用者更快完成拍攝設定。機頂快門鍵外設有轉盤、影片錄製鍵、色彩創作功能鍵、放大縮小轉盤、模式轉盤、預設功能鍵、HDR / 過片模式鍵、對焦 / 測光模式鍵及開關按捍,較特別的是模式轉盤增設了一按解鎖的鎖定鍵,不用一面按著一面轉動來改變模式設定。機背新增了 AEL / AFL 鍵及控制捍,其他按鍵還有 Info、方向鍵、選單鍵、播放鍵、刪除鍵及顯示鍵,當然不少得 236 萬點電子觀景器及 3 吋 104 萬點翻轉式觸控螢幕了。

為顧及使用者長期手持相機,機背及手把位置也用上橡膠蒙皮,也增厚了 E-M1 的手把以增加手持的舒適度,模仿手持單反的手感,但亦使整體的外形變成復古及現代的混合體,希望 Olympus 在未來能設計更好看的機款吧!介面方面,E-M1 沿用 Olympus 高階無反的操作,在拍攝介面上進行設定也非常方便。

手感操作

E-M1 以鋁鎂合金機身設計,達到防塵防水滴耐寒功能,配合舒適度高的手把,扎實的手感與一般單反無異,輕巧的機身更有利長時間使用。對於攝影就是與時間競賽的使用者而言,五臟俱全的 E-M1 那些按鍵轉盤絕對能幫助他們加快操作設定。不過對於習慣單手進行操作設定的使用者而言,重新配置的按鍵位置需些時間適應。值得一提的是重新安排的轉盤位置讓拍攝時更順暢,其鬆緊度也適中,不會太易推,也不會太難轉動。另外,機身若配合些長鏡頭使用的話,仍會有頭重尾輕的感覺,使平衡感略差一點。

它內置電子觀景器(下圖)的解析度高,加上顯示的拍攝資訊齊全,常以觀景窗拍攝的使用者覺得舒適,同時亦取代了高階單反置於機頂的螢幕。由於其按鍵較多的關係,小編初上手的適應時間也有點長,甚至試過設定功能後才發現按鍵在機頂左方,提起也有點靦腆呢。前文也提及到機身上有多個按鍵可預先設定不同的常用功能,方便設置個人化的操作,觸控螢幕也有助我們進行設定及拍攝。有些功能還要按鍵及轉盤配合才能設定,操作設定上更像單反的操作模式。

對焦測光

早前我們在動手玩的影片中展示了 E-M1 那敏捷的對焦速度,看看下圖那遍佈整個螢幕的 81 點對比度檢測對焦,配合輕輕的半按快門對焦或點觸螢幕對焦的功能,確保使用者能以最快速度對焦。擔心在昏暗環境的對焦變得遲緩嗎?只要接上 Micro 4/3 鏡頭,並開啟連續自動焦,它就能同時啟動感光元件的 31 點相位檢測自動對焦,以追上單反的對焦速度。實拍時在室內昏暗環境下拍攝,對焦速度仍如戶外拍攝的速度,加上 5 軸 5 級防震功能,我們以 1/6s 快門拍攝仍能獲得清晰影像。機內的測光系統同樣快而準,在光差較大的位置拍攝也沒問題,面對色溫複雜的環境,相機偵測的色溫準確,與我們雙眼所見的非常接近,值得一讚。

續航能力

先開宗明義,這顆 BLN-1 鋰離子電池用於 E-M1 只有 CIPA 標準的約 350 張,在續航力上還是較大部分 DSLR 遜色。充滿電後,我們便開始以不同方式進行拍攝,短時間以內置觀景器取景,約 10 分鐘連接 Wi-Fi 操控拍攝,有段時間還測試其高速連拍,共拍了 260 張照片便沒電了,相機得再充電才能繼續進行餘下的測試呢,那刻小編對它真的很失望啊!看來 Wi-Fi 、高速連拍和藝術濾鏡的耗電量很高呢!

Wi-Fi 功能

雖然我們知道啟動 Wi-Fi 後的 E-M1 耗電較快,但我們仍很欣賞 Olympus 對它加入的 Wi-Fi 操控及傳輸功能。首先相機會在 Wi-Fi 啟動畫面中顯示 QR Code,手機掃描後再輸入密碼就能透過此功能連接相機。接著,在 Apple Store 或 Play Store 下載 Olympus Image Share 程式,開啟程式後會發現它提供操控、傳輸、照片編輯及加入拍攝地標 4 種功能選擇,乍看功能很完備。我們可透過以下介面操控相機以 P / A / S / M 或 iAuto 模式進行拍攝,除了快門、光圈、曝光值、感光度、白平衡、連拍及點觸對焦等設定外,畫面上還會顯示記憶卡儲存照片的數量及對焦模式呢!

程式的修圖功能方面,只要你把照片傳送到手機內,便可在關閉 Wi-Fi 的情況下使用,程式內置跟相機相近的 12 種藝術濾鏡、加入簽名檔及一併故事模式,修圖後的照片不失此機的特色。如果你喜歡這些藝術濾鏡效果,你是可以把手機內的照片進行修圖的。最後來到「加入拍攝地標」模式,就是利用手機的 GPS 功能,把拍攝時的位置加到照片的 EXIF 資料內,若可減低相機因使用 Wi-Fi 的耗電量,相信我們會更常用此功能啊!


實拍樣本

利用這部無反旗艦拍攝的確很方便,在拍攝快速移動的主體(例如飛行中的雀鳥)時追焦,主體在大部分照片都清晰可見。在拍攝高處的樹葉和低於視平線的主體時可以翻下螢幕,再以點觸螢幕拍攝;以觀景器取景時,不用離開視線也能進行設定,而且因有實體按鍵及轉盤而變得更快。照片的顏色、白平衡、飽和度和銳利度也能呈現出拍攝環境的各項細節,在黑暗環境中以高感光度拍攝的照片保持著一定的銳利度,我們對 E-M1 的表現頗滿意。另外,我們在拍攝 HDR 照片時只要按下 E-M1 還為全自動 HDR 照片拍攝加入的按鍵,就能即時拍到 HDR 照片,相機即時合成的照片自然,大家可在實拍圖集內觀看。


拍攝設定:f/2.8,1/640s,ISO 200,雜訊降噪功能:標準(點圖觀看原圖)


拍攝設定:f/9,1/250s,ISO 200,雜訊降噪功能:標準(點圖觀看原圖)


拍攝設定:f/2.8,1/80s,ISO 1250,雜訊降噪功能:標準(點圖觀看原圖)


拍攝設定:f/8,1/8s,ISO 1600,雜訊降噪功能:標準(點圖觀看原圖)



拍出多種風格

E-M1 除了在影像品質上下工夫外,還在照片風格上花了很多心思,加強了藝術濾鏡、增加色彩創作工具及改良版一併故事模式,讓使用者在專業拍攝之餘,也能在閒暇時享受玩味拍攝的樂趣。在 12 類藝術濾鏡中加上其餘 11 種濾鏡的特色,我們在拍下不同藝術濾鏡的所有照片時,發現每類藝術濾鏡也有數種風格,得花些時間去挑選。如果花多眼亂的話,可選擇 Art filter 包圍拍攝模式,按下快門,一次把多種藝術濾鏡記錄下來,使用者就能慢慢挑選合適的照片了。

全新加入的色彩創作工具簡單地把色相及飽和度以圓形顯示出來,使用者只要按下該功能鍵就能隨自己心思調校 30 級色相和 8 級飽和度,並即時以 LiveView 實示調校的效果,使照片更鮮艷或改變顏色都變得輕而易舉,簡接把 PS 的功能移到相機內。另外的一併故事模式(Photo Story)則以數張照片拼湊為一個故事,分為標準、速度及有趣畫框三類,下圖的拍攝形式就能表達主體的動感了。


感光度測試

在拍攝不同感光度時,我們採用相機預設的自動減少雜訊及標準雜訊過濾功能,使用 ISO 100(Low)至 ISO 800 拍攝的照片銳利度及立體感都處於高水準。在 ISO 1,600 下拍攝的照片開始出現暖色雜訊,即使在平面主體上也出現輕微顆粒,但仍能保留主體邊緣的立體感,隨著感光度增加,照片的雜訊漸漸明顯,以 ISO 12,800 及 ISO 25,600 拍攝的照片整體質素較差,其照片色彩亦偏黃,建議大家在一般情況下使用最高 ISO 3,200 感光度來保持照片質素。


ISO 1,600 原圖放大


ISO 3,200 原圖放大


ISO 6,400 原圖放大


ISO 12,800 原圖放大


ISO 25,600 原圖放大



影片實拍

使用 Olympus 無反作影片攝錄的其中一個好處是可使用大部分藝術濾鏡拍攝,只要在使用 E-M1 的藝術模式時按下影片錄製鍵,就能把濾鏡套用到影片上,不過在同一段影片中只能使用同一種濾鏡,要後期製作才能把各影片的效果合併。相機最高可錄製 1,920 x 1,080 / 30fps 的 MOV 格式或 AVI Motion JPEG 格式,我們開始時以望遠端錄製日間測試影片,點觸對焦嘗試對準遠處過馬路的人,發現重新對焦的時間很短,後來一面對準行駛中的車輛追焦,一面移動相機,相機也能一直對準該車,影片的整體流暢度頗佳。晚間錄製的影片在追焦行駛中的車輛時,有片刻失焦的情況出現,不過影片整體也是清晰的,測光也算是準確。


日間測試影片


晚間測試影片

總結

經過我們連日來的實拍測試後,對於這部 Olympus 無反旗艦 E-M1 的整體評價頗佳,無論它的外觀、操作、功能,還是影像質素都達到旗艦級水平,以其售價(單機身 HK$11,990 / NT$44,990)而言,可算值得購買。不過,對於 E-M5 的使用者而言,E-M1 的定位或會較為高一點,升級與否要自行決定了;對於 E-5 的使用者而言,它可能與預期的後繼機有些出入,還得考慮一番。眾觀整個無反相機市場,能與 E-M1 匹敵的 Panasonic GX7 也有不同的市場定位(看外形都知道吧!),要輕巧還是專業,要靈活還是型格,就要留待各位去取捨了。呃,如果想一步到位的話,還有 Sony 推出的全幅無反 Alpha 7 和 Alpha 7R ,希望能盡快讓大家看到它們的評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