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著黑漆漆的單反相機走到街上拍攝的人比比皆是,儘管拍出來的照片多麼有風格,亦難免缺少一點性格。Pentax早就了解你的想法,而且這次的 K-50 還帶來 120 款配色選擇(圖集內有官方提供 120 款配色的照片啊!)。這部防水滴防塵耐寒的 K-50 外形較前代 K-30 圓潤不少,K-50 不再有那種硬朗的感覺,並把感光度提升至 ISO 51,200 ,我們在香港推出當日也動手玩過,建議售價甚至較無反便宜呢!到底其照片品質及功能等等的性價比如何呢?跳轉看看它的詳細介紹及實拍照片吧。
目次
外觀介面
一向愛玩色彩的 Pentax 這次又照樣為 K-50 提供百多款配色供選擇,機身及鏡頭提供基本有紅、白及黑三種,另外還有粉紅色、紫色、橙色、綠色等 17 種機身顏色及海藍色、黃色、及棕色等 6 種手把選擇。如果想要白色機身、配以紅色鏡頭及黑色手把的話,大概只能說服身邊的人一同購買再交替了!言歸正傳,K-50 的外形不像前代 K-30 那麼線條分明,反而像 K-x 那麼圓潤,手把的橡膠與前代一樣延伸至機身正右面,因此手柄的配色也得留意一下啊!機背大姆指握把位置不像前代設有凹凸紋,只是在機側凸起以加強手握時的牢固度。
手感操作
對焦測光
續航能力
我們在整個測試過程中發現其電量顯示與實際電量有些微差別,電量顯示減低兩格後很快就到沒電的紅色電池邊框警告,但實際上還多拍約 50 張照片才沒電,害得小編去找電池架作後備,確保能在餘下的旅程可繼續拍攝。順帶分享有關在夏天拍攝時會出現象,由於室內有空調的溫度與室外的差別可能很大,儘管相機有耐寒能力也好,鏡頭可是沒有此功能啊,溫差容易使鏡片蒙上一層水氣,此時就只好待在室外讓水氣散去才繼續拍攝好了。
有趣的數位效果
實拍樣本
拍攝設定:ISO 400、f/8、1/25s、82.5mm 等效焦距(動態範圍及雜訊消除:自動)
除了適合入門使用者的 Auto Picture 及場景拍攝模式最方便之外,還有快門及光圈優先的拍攝摸式,我們只要設定好光圈及快門,相機會因應曝光值選擇合適的感光度。如果怕感光度過高導致相片品質下降,我們可以把自動感光度範圍調整至個人能接受的範圍,這樣就能隨心拍出喜歡的照片了。利用此模式及手動模式拍攝時,如果擔心曝光值不對,可即時按下快門旁邊的綠色按鍵,讓相機作出正確的拍攝設定,再自行因應調校相等的級數,這就讓我們較易掌握照片的曝光了。大家可點擊下列照片直接觀看原圖啊!
拍攝設定:ISO 200、f/5.6、1/100s、82.5mm 等效焦距(動態範圍及雜訊消除:自動)
拍攝設定:ISO 400、f/8、1/25s、82.5mm 等效焦距(動態範圍及雜訊消除:自動)
拍攝設定:ISO 3,200、f/5.6、1/125s、82.5mm 等效焦距(動態範圍及雜訊消除:自動)
拍攝設定:ISO 1600、f/4.5、30s、27mm 等效焦距(動態範圍及雜訊消除:自動)
雖然這次我們能拍到星空,但官方未能於當時借出需另購的 GPS 套件。因此我們未能測試星空拍攝模式如何用感光元件位移防手震與水平儀等技術,來消除星空拍攝長曝所造成的星軌痕跡啊!
感光度測試
K-50 對於雜訊去除提供「長時間 NR」及「高感光度 NR」兩種,相機預設此功能為自動,使用者可視乎情況去決定開啟與否,要拍攝星空?還是把這功能關掉吧!以下測試皆在此功能關閉下在相同的位置,並以手動對焦拍攝,既然相機的最高感光度為 ISO 51,200 ,我們就從 ISO 1,600 的 100% 放大圖開始仔細觀看,照片的銳利度及立體感頗佳,即使以原圖觀看也沒有任何雜訊,讓人喜出望外。照片從 ISO 3,200 開始漸漸出現雜訊顆粒,顆粒在低光及主體邊緣位置較明顯。當照片達 ISO 12,800 ,照片因沒使用雜訊去除,導致嚴重影響立體感,主體變得不平滑,不過相信還有是有人能接受這程度的雜訊。大家可見,更高感光度照片雜訊的嚴重程度,對於提升感光度至 ISO 51,200 此舉,我們實在難以理解。幸好機身的 SR 防震系統效果不錯,可說是減低了使用高感光度的機會。
測試照片皆以 27mm 等效焦距拍攝
以 ISO 1,600、f/3.5、1/40s 拍攝的照片 100% 放大圖
以 ISO 3,200、f/3.5、1/80s 拍攝的照片 100% 放大圖
以 ISO 6,400、f/3.5、1/160s 拍攝的照片 100% 放大圖
以 ISO 12,800、f/3.5、1/400s 拍攝的照片 100% 放大圖
以 ISO 25,600、f/3.5、1/800s 拍攝的照片 100% 放大圖
以 ISO 51,200、f/3.5、1/2,000s 拍攝的照片 100% 放大圖
影片實拍
使用 K-50 作影片攝錄,我們可設定程式自動、光圈先決及手動曝光模式 3 種,最高以 1,920 x 1,080 Full HD 30fps MOV 格式記錄,畫質等級分為 3 種,較可惜的是以單聲道麥克風作收音。實拍影片使用程式自動模式(感光度自動)及以最高畫質的全高清 30fps 作記錄,影片能展示相機的測光系統、影片流暢度及品質等。
測試影片(日間)
從兩段影片中可發現相機的對焦及測光能力也頗佳,影片亦很流暢,把影片停下來即時擷取畫面,品質也能接受。如前文的感光度測試的品質一樣,日間影片的品質相當不俗,夜間影片則由於攝錄開始時速度改變得太快而未能做到清晰,後來畫面慢點便能捕捉到主體了,某些夜間畫面的銳利度及立體感能保持在如 ISO 1,600 的照片一樣清晰,不過於低光位置亦有些雜訊。整體而言, K-50 的影片攝錄模式達到中階的水準,不過如果閣下多使用影片功能的話,還得再考慮一下。
測試影片(夜間)
優缺分析
- 防水滴設計
- 五棱鏡取景器可視率約 100%
- 每秒 6 張高速連拍可持續拍攝十數張
- 個人化設定頗多
- 感光度控制不俗
- 可作百多款配色
缺點:
- 螢幕色彩略嫌不足,沒有翻轉螢幕
- 18-55mm WR 鏡頭對焦聲音略大
- 機身只有單聲道收音
- 機身較同級機種稍重,女生手持一整天會倦
- 沒有 3.5mm 麥克風接口
總結
如果大家有比較過 K-50 和 K-30 之間改進的地方,就會知道其實它不過是換了一件圓滑的衣服、提供多色選擇、感光度提升了一級、雜訊控制較從前好了些而已,相信 Pentax 今次仍希望它能吸引多些「好色」之人去選購。事實無可厚非,當小編拿著白色 K-50 走到街上進行抓拍時,竟然有兩位不同國籍的路人先後和小編搭訕,這是小編以往拿著黑色相機或鮮色無反也從未試過的經驗,這就是相機顏色別具一格的原因吧。好了,我們並不是要說服大家要像某編輯的髮型打扮那麼出眾才算型格(笑),我們只是如實報導相機外觀及顏色與眾不同有多獨特而已。看過動手玩的你會知道,K-50 的機身連雙鏡套裝 HK$7,000 有找(約 NT$26,600 有找),以機身防水滴設計而言,可算是個挺划算的售價。以其功能及照片品質來說,K-50 算是一部稍微高於這價值水平的數位單眼(我們可知道各廠方最近推出的相機價格也稍為漲了點),從多色選擇的外觀到頗多的個人化設定,證明 K-50 幾乎走個人風格的市場,特別在相機隨處可見的香港,色彩不同的相機將成為鬧市中的甘露,不知台灣的朋友們,又有沒有這種感覺呢?最後,如果硬要以其重量及大小與無反作比較的話,你還是去買無反好了(兩種不同特點的相機又怎樣一起談呢,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