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week 科技七日談(13.7.20):五維「超人記憶晶體」、太空雪、滴落的瀝青


大家好,又到了本週 Alt-week 科技七日談的時間。這一次我們先去了解一下理論上儲存容量可達 360TB 的五維「超人記憶晶體(Superman memory crystal)」,接著去瞧瞧不是由水轉化而成的太空雪,最後去看看瀝青滴漏實驗中掉落下來的瀝青。跳轉後可以看到完整的科技七日談。


幾年前我們曾聽說過一種利用「單片玻璃空間變換偏振轉換器(monolithic glass space-variant polarization converter)」來儲存數據的方法,當時研究團隊所提出的設想是要在五個維度中實現這一點。如今這些來自南安普頓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的科學家果然兌現了自己的承諾,他們日前將一個 PDF 檔案成功存入了上文所提到的單片玻璃,用真實的數據演示把當年的概念變為了現實。此處所說的五個維度除了大家熟悉的三維以外,還有軸取向(axis orientation)和「雙折射(Birefringence)」。而這樣的玻璃「光碟」理論上最多可存儲 360TB 的數據,同時還能經受 1,000 攝氏度的高溫,最重要的是它和磁性或快閃存儲產品不同,不會隨時間而「老化」。有趣的是,這款產品被稱作「超人記憶晶體」,它目前還尚未商品化,但研究團隊已經在尋找合作夥伴了。



雪大家都見過,但要說它和天文學的關係,許多人應該都不知道吧。實際上,對研究新星系星體如何形成的科學家來說,雪可是一個「好幫手」呢。除了常見的水以外,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氣體只要在適當條件下也都能變成雪狀。科學家最近在觀察另一個星系的活動時發現,當一氧化碳氣體和星體間的距離達到海王星和太陽間距離的時候,它就會變成雪。因為一氧化碳中包含有生命存在必須的分子,所以說該發現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瞭解冰質天體是於何時並且如何形成的,對地球起源的研究也會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你聽說過瀝青滴漏實驗嗎?它是迄今為止持續時間最長的實驗。1927 年的時候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的研究者將一些瀝青放入了封口的漏斗內,到了 1930 年時封口被剪開,之後便是長達數十年(而且還會繼續很久)觀察了。這個實驗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要證明看上去似乎是固體的瀝青,實際上也是能像液體那般流動的(只是它流動的速度異常緩慢)。除了昆士蘭大學之外,都柏林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自 1944 年起也在進行著類似的實驗。雖然起步較晚,但無疑後者的運氣更好。至今為止在實驗中共滴落過九滴瀝青,但只有上週,也就是最近的這一滴被三一學院用攝影機記錄下了滴落的全過程。回首過去,上一次滴落的時間是 2000 年,至於下一次,遙遙無期的事情先不去想啦。不管怎麼說,兩所學校的研究者能持之以恆地將實驗堅持下來,老實講還真是令人敬佩啊。


經由:Engadg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