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jifilm X-M1 台灣動手玩:高質感的 X 系列入門機(影片)


富士的 X 接環無反相機系列推出至今,鏡群從原本的定焦為主到現在變焦也已經齊備,整體而言已經算是相當完備的系統。所以 Fujifilm X-M1 的出現倒也不算意外,畢竟他們在 X100s 之後便徹底擺脫 LiveView 對焦表現普通的印象。所以即便為了縮小機身體積與重量而移掉了觀景窗(今天在現場得知,原來還有一個有點意想不到的取捨啊!),也能用易用更入門的定位來吸引更多消費者的加入買更多的鏡頭

這次小編在台灣富士的發表會現場,試玩到了這部即將在八月上市,搭載 X-Trans APS-C CMOS 感光元件的迷你入門無反相機,還有讓已擁有 X 系列機身攝友感到十分有興趣的兩顆新鏡,XC 16-50mm OIS f/3.5-5.6 與 XF 27mm f/2.8,跳轉後就直接觀看我們第一手的動手玩心得吧!



Fujifilm X-M1 台灣動手玩影片


外觀選單


裝上 XF 27mm f/2.8 餅乾鏡的 X-M1 看起來感覺跟一般的高階 DC 像是自家的 X20 或是 LX7 沒兩樣,不過真的轉到側面才會發現,因為翻轉螢幕的關係,讓它的側面其實沒有 X20 那樣擁有薄型的俐落曲線。機頂則是比起 X 系列機型有著滿大的改變,像是對入門者友善的模式轉盤加入,以及不再只是單純用來調整 EV 曝光補償的調整轉盤,快門也保持著塑膠質感並且沒有了可上快門線 / 快門墊片的螺紋;機身正面的質感與 X100 / X100S 非常相近,都不是採用具備防滑材質的蒙皮,而是較硬的塑膠。


翻轉螢幕的轉動機制感覺還滿穩固,新的 92 萬點 3:2 螢幕看起來總算是跟上了現在的標準。Menu 的部分則是與其他 X 系列一致。大家期待的裂像輔助對焦很可惜並沒有加入 X-M1 之中(至少在原本該在的選單中並沒有給他找到),值得欣慰的是峰值對焦的功能還是有支援到。播放照片的時候若是按下在機頂上的 FN 鈕,即可開啓 Wi-Fi 的選單進行照片的即時傳輸。另外,連接 FUJIFILM CAMERA APP 也可支援向智慧型手機取得 GPS 定位資訊的機能。其餘的選單則是基本上與 X-E1 / X-Pro1 差不多,像是 Q Menu 這樣的快速選單也是可以在機背按鈕上找到。

手感操作


Fujifilm X-M1 握在手上真的是非常的小巧,而且有著令人驚艷的輕量表現 -- 這點沒拿在手上真的很難想像。不過必須要說的是,個人覺得持續沿用 X100 上的蒙皮設計真的不是挺夠用的。這點主要是因為 X-M1 的手把起伏並不高,所以先天能夠握持的深度就已經不夠,配合塑膠的表面材質,實在是會讓主打的單手操作有一點點憋手憋腳。值得欣慰的是,富士總算願意將錄影按鈕從驅動模式的深處獨立出來變成按鈕了耶!(撒花)


應該很多人都好奇為什麼 Fujifilm 會將 X-M1 機背上的副轉盤改成向上吧?小編也對這個轉盤的手感超級好奇的。先回答大家前面的疑問吧,原廠表示,這次為了要將用在 X-Pro1 與 X-E1 上的電池給沿用到 X-M1,所以做了取捨而將內部的零件調整,最後得到的結果就是這個很特殊角度 / 位置的調整轉盤設計了 -- 當然,向上的轉盤別廠也不是沒有,但放在機背還真的是有點特別 -- 與同業的討論結果是覺得,為什麼不乾脆把 X100S 上的機背轉盤拿來用就好?不過這樣的「取捨」也讓 X-M1 變得很特別,尤其是在調整這個雙轉盤的手感操作上更是。


剛把 X-M1 拿到手上想要試試這個雙轉盤的時候,竟然會糾結於到底該用食指還是大拇指來調整副轉盤而感到疑惑 -- 別笑我,已經很習慣用食指調整一般 DSLR 的前滾輪的朋友一定會遇到跟我一樣的狀況啦(自以為)!總之,最後得到的結論就是兩個轉盤都像其他 X 系列機型一樣,都是要用右手大拇指來調整會比較順手。到了這裡,就回到了第一段「憋手憋腳」的問題了,因為手把的深度不足的關係,如果需要調整副轉盤的話,小編的手就必須稍微鬆開一些來調整,這時候機身的握持起來就會有點不穩定,這個副轉盤還擁有按壓確定的功能,所以對於握緊機身的要求又更高了一點點。X-M1 的閃燈角度是可以往上的,另外,它正常開啓的時候其實也是滿靠前端的,應該可以降低一些些陰影出現的機率囉。


另一個比較可惜之處,是雙轉盤在上圖的速控選單竟不能一個負責框框內的數值,一個負責方向,還得要用機背的按鈕來調整,感覺有點浪費的雙轉盤在操控上的優勢。喔!對了,雙轉盤的上轉盤在 M 模式下是負責快門速度,而下面的垂直轉盤則是負責光圈,這個轉盤的手感真的有點跳,因為它上面的材質是防滑的橡膠,而且有突起,感覺跟機頂的幾個金屬質感的轉盤滿不同的。整體而言,X-M1 的操控在所謂的「入門機」裡面算是首屈一指,不過小編真的建議各位可以考慮改一下更防滑的蒙皮,應該會讓單手操作更順手才是。

對焦速度


提到對焦速度就必須要介紹一下兩顆新鏡的表現。先從對焦稍微遜色的 27mm f/2.8 開始好了,基本上 X-M1 裝上它的對焦反應較為普通,最近對焦距離表現也不是挺好的,對焦也可以感覺到雜音,但還算是個好用的焦段,而且裝上它的 X-M1 真的是很小巧,相信應該會被很多人拿來當作鏡頭蓋吧?接著輪到光圈略小的 XC 16-50mm 這顆鏡頭,儘管感覺是顆入門鏡,但它的質感依然保持著 X 鏡該有的水準,無論是變焦的緊度與做工都很令人激賞。這顆 Kit 鏡的對焦反應就如同本文開頭動手玩介紹影片中所示範的一樣,真的是相當寂靜而且平順,搭配 OIS 的防手震應該是十分適合錄影 -- 不過 X-M1 不支援手動錄影曝光還真的有點可惜呢。

拉回「對焦速度」的主題上,坦白講小編不認為 X-M1 跟前陣子推出的 X100S 在同一個級別上,畢竟沒有支援相位對焦點,所以自然也沒有得到新一代的對焦速度(還有裂像對焦 -- 感謝讀者 Bob 的補充),所以感覺它就跟 X-Pro1 升級韌體後以及後來的 X-E1 差不多吧,看來富士還是留一手在 X-Pro2 上了。就這次的試用感想而言,對於 X-M1 的對焦表現雖然並沒有特別驚艷,但也算是十分夠用了才是 -- 是說,儘管筆者自己也用 X100 好一段時間了,但總覺得近拍要開小花還是真的是一個很容易影響到拍攝節奏的事情呢,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同感。

結論


必須要說,X-M1 的質感比起許多入門的 ILC 相機,真的是有繳出水準以上的表現 -- 透過易懂易用的模式轉盤、專門的錄影鈕(總算肯從選單拿出來了)、進階的操控與 X-Trans 逼近全幅的畫質表現,加上富士自豪的色彩調教技術,再再都展現出它的價值所在。我們還不知道 Fujifilm X-M1 的單機價會落在什麼價格,但以這次台灣發表會上宣布的一機一鏡 NT$29,000 內的價格而言,感覺對一般人預期的「入門等級」而言,它的價格區間還是偏高了一些。

不過 Fujifilm 在 FUJINON 鏡頭品質與機身質感上的堅持,相信許多人也是有目共睹,所以對於是否值得購入,就真的要看人對於質感的要求如何了。小編每次都抱怨手上的 X100 對焦超慢,不過只要出去玩一趟拍回來之後,就又會覺得這真是部令人難以割捨的好相機。如果以這個基準比較起來,X-M1 還真的是好用很多啊!(我真的沒有心動我真的沒有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