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D 與 Infineon 合作推出微型整合 3D 深度攝影機,我們動手玩(影片)


繼稍早之前看過 SoftKinetic 的 3D 深度攝影機,現在又有另一樣相似的產品捕獲我們的目光。在 Computex 展館外的展示間,我們有幸見到德國 PMD Technologies 公司與 Infineon(英飛凌)共同開發,首次公開展示的 CamBoard Pico S -- 這是他們繼三月發表 CamBoard Pico 3D 深度攝影機後的姊妹之作,同樣透過 USB 2.0 連結傳輸。目前兩套產品都已經提供製造商及中介軟體開發商少量的參考設計方案,讓我們能一窺這兩家公司的研發成果。

現場看到這些 3D 深度攝影機模組,其內部核心主要建構於 PMD 和 Infineon 兩家公司合作研發的立體影像感測器。PMD 主要負責主動式雷射掃描儀機構,提供飛時測距(time of flight)形成景深資料部分;Infineon 則負責 CMOS 積體電路製程的晶片製造,其中整合了智慧型序列程式、矩陣調變信號驅動程式和數位 / 類比轉換器。如此高度整合可說是立體影像感測器領域之最,可帶來節省空間和成本的優勢。

目前為止,兩家公司已經發表具備 160 x 120 解析度的 IRS1010C,和更高 352 x 288 解析度的 IRS1020C 兩款感測器。CamBoard Pico(尺寸:85mm x 17mm x 8mm)可以使用上述兩款感測器,而體積更小的 CamBoard Pico S(尺寸:85mm x 15mm x 6.6mm)則因為高度關係,只能塞下較小的 IRS1010C。不過我們被告知,即使是比較低的 160 x 120 解析度,仍然能在 HD 螢幕上提供非常精準的感測輸入能力。



在 PMD 業務部主管 Jochen Penne 一番演示後,確實證明他們所言不假。演示所使用的是一台 Acer AIO 桌上型電腦,在螢幕下方安裝了 CamBoard Pico(搭載 IRS1010C 感測器和紅外線 LED 燈)。Penne 先生首先開啟小畫家程式,然後在空中指向目標並以食指做出點擊動作,便輕鬆地在畫布上的同一個位置重複畫上小點。撇除保持同一姿勢下感到疲憊的干擾因素,我們在這過程中體驗到的高精準度和低延遲能力是挺理想的。

Penne 先生接著演示常用的拖曳功能,透過向上輕彈手指切換為拖曳動作,接著就能拉著目標(可以是圖示或遊戲內的物件)移動,完成後停止半秒來放開目標。這個手勢對我們來說有點困難,所幸這些 CamBoard 參考設計產品沒有對手勢動作做任何限定,而是完全交由中介軟體作定義判斷。舉例來說,Gestigon 這家德國公司便提供了骨骼辨識的中介層,這即是與感測器無關的額外功能。這表示你所開發的軟體方案除了能適用於 CamBoards 外,同時也能拿到 SoftKinetic 和 PrimeSense 等其他深度攝影機上使用。如此能讓開發者不需要擔心相容性問題,有助於建構整個生態系統。



除了上面看到的兩個手勢外,PMD 還展示包括向左邊揮動,叫出 Windows 8 隱藏在畫面右側的常用工具列。儘管現場沒有提供多指手勢範例,但透過 PMD 的 LightVis 可視化工具,我們能看到每個指尖都被正確且清晰地辨識,所以在其他中介軟體上或許能看到提供多指手勢的功能。大家同時能在上面 PMD 提供的 Gestigon 軟體介紹中看到類似的辨識效果。

雖然 PMD 與 Infineon 皆不透露這些整合方案的價格,但 Penne 先生告訴我們,至少會比 Leap Motion 更具競爭力。他們也認為 3D 景深攝影機能提供比 Leap Motion 更自然的輸入效果,而後者基本上無法同時辨識兩個交疊的雙手。然而,想必廠商們仍可以嘗試類似方案 -- PMD 甚至自行輕度惡搞改裝,將 CamBoard Pico 放進 Mac mini 主機頂部作為範例。


如前所述,PMD 已經向製造商和軟體開發商提供 CamBoard Pico 和 CamBoard Pico S 兩款設計的參考方案。而若有廠商想要從零開始研發自己的深度攝影機,Infineon 同樣也提供一些少量的早期工程樣品晶片。雖然目前預期這些晶片到 2014 年中才會大量生產,但 PMD 表示對製造商提早量產的需求持開放態度。希望這表示我們有機會在明年夏天以前看到內建 3D 景深攝影機的商品問世。

更多資訊:GestigonInfineonPMD Technologies

[本文由 Joseph Tao 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