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科技:Belkin WeMO 無線開關、Soul by Ludacris SL99S 及 Meizu MX2

活.科技」,一個以生活為出發點的專欄,我們在此說說日常生活中會用到的產品或玩具等一切與科技有關的東西。與洋洋千字的報告不同,「活.科技」集中在編輯們的個人感受,也讓我們有機會從另一個角度去看看科技產品。

本期的活科技將跟大家談談一款手機及兩個配件,Ross Wang 的 Belkin WeMo 無線開關本來要在香港買的,幸好最後關頭發現插頭制式不對,避過一劫。至於 Danny Mak 繼續是高富帥的代表,聊聊他的藍牙耳機 Soul by Ludacris SL99S。Stone IP 聊的則是陪伴了一段時間,再不寫就變舊的 Meizu MX2,可惜沒有寫下用來玩 Facebook Home 的體驗,不然會更精彩啊!

Ross Wang:Belkin WeMo 無線開關


一張圖包辦一切,左起:開箱、Belkin WeMo 無線 Wi-Fi 開關以及控制它用的 iPhone 5。這顆有意思的 Wi-Fi 開關的動手玩可以參考一下之前主站編輯的影片,小編就直接分享購入以來的生活使用心得吧。基本上,這玩意在台灣真的不是挺便宜的東西 -- 原本想請香港的同事幫忙購入的,但到要下單的最後一刻才想到,「不對!這插座不合!」,儘管可以靠轉接頭來解決,但想到前後都得要插上在美感上的大扣分,而且還必須等上一段時間才能到貨,就覺得乾脆在台灣買了算了(代購貴一千台幣...)。至於問我為什麼這麼急?只能說這一切源自於在生活上的不便。

由於工作上偶爾會需要出遠門,所以偶爾還是會擔心家中狀況的筆者,之前入手了 AVTECH 的網路監視器放在家中,而儘管平常可以透過 App 將 Push 通知給關掉,但總還是不習慣與擔心網路攝影機在家中有人的時候還持續攝影的隱私問題,所以後來都是直接拔掉電源並且等到要出門的時候才插上的使用方式。So... 科技來自於惰性,就在這樣使用一陣子之後,發現偶爾忘記插上電源時,就會一整天非常沒安全感。甚至還有一次乾脆坐計程車回家插上電源,才又出門繼續行程。這時候,便覺得十分需要一個可以控制插頭電源的 Wi-Fi 開關 -- 相信這比原廠示範的電燈熨斗控制用途要實用多了吧?

使用上,WeMo 的設定介面其實很簡單,所以在此就不贅述了 -- 有意思的是,它的 iOS App 在 App Store 上看,其預覽圖感覺沒有支援 iPhone 5 解析度,不過實際安裝之後才發現是可以支援滿版的(iPad 也支援喔)。而如果想要在行動網路或外面的網路使用的朋友,則是應該會需要做一下 Port forwarding。根據之前小編在網路上所查到的資料,基本上就是開放 TCP 8080、8443 還有 TCP/UDP 3478 即可。而在實作上由於筆者的監視器剛好是使用 Port 8080,所以最後只好讓它閃過這個 Port,改而使用 88 才能順利使用。而在一切都設置好之後,發現 WeMo 在區網的反應真的非常不錯,甚至同步到了有點像是真的在按實體開關的錯覺 -- WeMo 開關時會有「喀」的一聲,所以可以知道他是否正常開啓;至於在 3G 之下,倒也沒很頓,連線狀況糟的時候會有一點點轉圈圈,但通常都能正常開啓。

Danny:Soul by Ludacris SL99S



在第一次的活・科技中,小弟已經說過自己是藍牙耳機的粉絲,所以這次會嘗試 Soul by Ludacris SL99S 這組有線耳機的原因,其實只有一個:其專為 Samsung Android 手機調整的 S Control 線控功能。其實以音質而言,小弟也著實難以具體形容,能說的只有低音頗為紮實,但不會太超過而已了。至於其他方面,也許是小弟耳朵靈敏度不足,所以除了這點,以及「聽起來比藍牙耳機要討好一點」而外,也難以給出更實在的意見了。

除了音質和將在之後提到的 S Control 以外,外表和可用性都可以說是小弟選擇配件時的其中兩大必看條件。在設計方面,配合「Made for Samsung」的主題,SL99S 使用了藍白雙色為主調,配以扁身的 L 型耳機插,在大部分手機都將 3.5mm 插安放在機頂,而一般人都會將手機倒插進褲袋的情況下,使用就會非常舒適,不會有把耳機線弄斷的危機感。整體為 Y 線設計,左右聲道分別以藍和白色標記,讓配戴的效率得到提升。耳機本體稍大,幸好耳塞大小剛好可以填滿小弟的耳孔,所以舒適度還 ok;只是顏色所限關係,此機用的是透明耳塞,用夠了是否會嚴重發黃,就得用時間來證明了。

重點的 S Control 其實就是利用線控上的三個按鍵(音量 + / - 及接聽鍵)來作音樂控制,當中接聽鍵單按可以在聽音樂時控制播放或暫停,雙按則可以跳到下一首。雖然戴起耳機看不到線控,但按鍵做得很突出,也不難摸到,所以也算是實用的啦。最後也來說說收納方案,SL99S 使用扁線設計,在自行捲線和解開時都不易出現卡住或打結的情況,而且隨機附送的收納盒,拉鍊頗為好拉,不論是拿出來還是收起到很方便,唯一不足的大概就是這個盒子有點厚,不方便放在褲袋,否則也許可以讓小弟每天攜帶也不定。

Stone IP:Meizu MX2


「最 J.Wong 的設計」是這次 Meizu(魅族)MX2 發佈會上不時提到的字詞。對沒有持續關注魅族的朋友來說,他們也許會問 J.Wong 到底是誰?不過,對於魅友來說,J.Wong 就是魅族的核心。

石先生早前一直在使用 MX2,把它實際拿上手,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因為 MX2 在螢幕尺寸縱使從 MX 的 4 吋提升至 4.4 吋,只是魅族把螢幕比例從過去的 3:2 改變成 16:10,加上其 3.15mm 的窄邊框,讓機身的整體寛度幾乎相同,把兩部手機疊在一起,才能摸到那一點點分別。若說它變大,不如說它更 iPhone 5 一樣變長了更實際,把它與上代的 MX 比較,我們發現機身的上部沒什麼差別,但機身下底的機身位置則短了一些,只是它在桌面上顯示的圖示並沒有因此而增加,讓變長這回事沒有那麼明顯。

MX2 與過去最大的分別是這次拿走了實體主按鍵,改用了一顆輕觸式的主按鍵,讓它在設計與使用上均有所不同,也讓它在實際使用的方式有變得不一樣。這個做法讓 4.4 吋 1,280 x 800 HD+ 解析度的螢幕,在顯示的時候不得不增多了一行以配合 Android 的按鍵設計,某程度上浪費了一定的螢幕空間。不過,它卻不會像 MX 般因誤壓而靜悄悄的開機,即使把手機放在口袋也沒有問題。值得留意的是,這顆輕觸式主按鍵擁有夜光功能,在晚上或較暗的環境下可以看到其發出緑光,提示你有關的位置,不會找不到手機。在實際使用下,覺得它在日間或較暗的環境下並沒有太大的效果,只是在夜間的書桌上找出手機便很明顯,特別是手機看過去 就是一塊正面,有時候分不出上下,而通過緑光便可以有效的解決此問題。

機身整體因為有金屬邊框,讓機身的整體厚了。這條金屬邊框的出現解決了兩個問題,一個是它提昇了手感,讓它摸起來較過去札實,二是它提供了散熱功能,讓手機發熱時可以把熱力傳到金屬邊框上,讓熱力從機背轉 換到金屬邊框上,當我們仔細摸上去的時候,可以感覺到它有一點點熱,但只要沒有太過份,還沒有影響到手感,算是成功了解決一半問題。為什麼是一半?因為拿著 MX2 通話或大量數據傳輸還是會有明顯發熱,出現熱得難耐的情況。

作為此次 MX2 重點的主按鍵,它大幅的改變了介面與各軟體的使用方式。想要鎖機只要按緊便可以做到,從待機狀態喚醒則是點兩下,想要返回可以向上,點一下則是到主頁 上面去。這四個動作讓我們可以省去按機頂的開關鍵,直接在機身的底部用拇指便可以做到所有動作。在剛開始使用的時候,我還沒有很習慣這些動作,只是一旦習慣了,卻覺得很好用,很舒服自在,是一個很好、很人性化的設計,並沒有變得多餘。當然這個按鍵也不是沒有缺點,由於它按下去後需要一時的反應,特別是觸控式按鍵的方式讓它有時候按起來就像沒反應一樣,有時候還真的有點讓人懊惱。建議在這裡增加一個震動的感覺,讓它按起來有更好的反饋,以解決問題。

這次主按鍵除了提供主頁鍵功能外,也同時提供後台管理與調節亮度的功能,我們只要連按兩次主頁鍵便可以做到,只是由於觸控的關係,連按兩次還是按緊的反饋並不如一般的實體按鍵,導致不時會有出錯的情況,如果未來可以在此功能上加入震動的效果,這樣反而會更好一些。

在按鍵以外,MX2 另一個主要功能是加入了 Smart Bar,把 Android 基本的三個按鍵「返回」、「主頁」與「選單」鍵整合,並把 Android 應用程式內的各項功能整合其中,這個整合的方式對於 Android 應用程式來說實在很新穎,特別是這樣可以節省了一列的空間,而且並非隨意整合,並非限定某些應用程式方能使用,實在是不錯的做法。可惜的是,在實際使用上 Smart Bar 有時候會出現遲緩或其他諸如不平衡的小問題,這導致其出現一些用戶體驗不夠好的情況,這些均是值得魅族持續改善的地方。不過,Smart Bar 這個整合方式確實很好,如果那天 Google 把此方案加進 Android 系統內,大家也不必太驚訝。

以 IRL 來說,這篇好像已經講太多了!不過總體來說,MX2 的創新確實很好很實用,是難得能夠提供非一般 Android 體驗的手機之一。如果你已經玩厭了一般的 Android 手機,MX2 確實是一個挺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