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科技:Côte&Ciel Twin Touch Isar Rucksack、步步高 vivo X1、Samsung Omnia 7


本期的活科技將為大家介紹一個背包與兩隻手機,Danny 以一個科技愛好者的身分,要與大家分享獨具潮流感的背包也能完美搭配各式電子設備,Côte&Ciel 出品的 Rucksack 背包又有哪些特色?Joseph 要介紹步步高 vivo X1,在一片講求硬體跑分的手機市場,如何以音樂取向吸引大家的耳朵。Sanji 則訴說自己的第一台Windows Phone 手機 Samsung Omnia 7,在當時 iOS 與 Android 兩強競爭的情況下,用嶄新的系統與金屬機身設計贏得他的青睞。 跳轉過後請一起來看看吧!

Danny:Côte&Ciel Twin Touch Isar Rucksack


作為一個科技愛好者,很多時會讓人生出內向、宅男等形象。有道人靠衣裝,要告訴別人自己是不同的,就只好花點金錢心思去給自己弄些好看的東西。相對於一般的筆電包,這次入手的 Côte&Ciel Twin Touch Isar Rucksack 跟其他的同類產品很不同,看上去的感覺更像潮流配件。其實 Côte&Ciel 的 Rucksack 系列也不算是很新的東西,其摺紙型的外格都可以說是標記了,而來到 2013 年的新系列,就推出了數種不同的雙色配搭 -- 由於小弟頭髮的顏色常常會改變(orz),所以就只好選擇最容易配襯的黑加灰,也就是 Soft 了。


這系列的筆電包有 15 吋跟 17 吋選擇,以小弟隨身的 11 吋 MacBook Air 來說,15 吋的款式已經是綽綽有餘了。外在的物料方面,用來調整長度的帶子不是常見的尼龍,而是偏向軟身的棉質,摸上去舒服但會吸水;而扣子方面就用了叫堅固的金屬而非塑膠,感覺很可靠。外格的質料比較軟和薄(但也是雙層的,所以有一定的防水機能),如果放了東西的話外型有機會變得有點奇怪,想提升保護性或愛美的話最好放一張卡紙。另一個不太滿意的地方是背起來時肩帶顯得有點薄,不算非常舒服。

相對來說容量較低的內格分為兩部分,比較貼近使用者背部的就是最重要的筆電格,由於是 15 吋的大小,所以在放進小弟的 MacBook Air 11 後還可以再放一台 iPad mini。其他的部分我放進了一大一小的行動電源(分別供電腦和手機用)、變壓器、耳機跟相機(由於是二手的舊型號,所以就不用保護套了 XD),都還有足夠的空間放一部連包裝的平板,或者是一把小雨傘跟外套 -- 而且透過調整搶眼的黃色帶子,更可以為還沒使用到的外格空間提升容量呢!要是再放的話,應該還可以再放一件外套跟雨傘,而內格兩個、外格一個的暗格則可以放些像讀卡器之類的小東西。所以用來外出工作的話,這個包包絕對是夠用了,即使突然要到廠商處借機,都不用再拿一個袋呢。

Joseph:步步高 vivo X1


過去有些廠商想要複製 iPod touch 的經驗,企圖打造搭載 Android 系統的隨身音樂設備,但無論是時間點或使用體驗的關係,它們都沒有獲得市場熱烈的回應。這樣的結果讓去年底中國步步高公司推出以高音質輸出為賣點的 vivo X1 系列時,我還是對這類產品有些疑慮,究竟它的使用體驗如何?消費者會買帳嗎?

從硬體上來看,聯發科 MT6577T 雙核心晶片、1GB RAM、16GB 內部儲存空間與 800 萬畫素主相機等配置僅能讓 vivo X1 處於中階偏下的效能位置,此外 6.55mm 超薄機身與系統選單設計,都透露著些許 iPod touch 和 iOS 的影子,甚至內藏的 vivoice 都像是點了語言技能,會說方言的中國版 siri。然而內容才是音樂手機的關鍵要素,vivo X1 與百度音樂的合作納入龐大的正版音樂資料庫,並提供 128kbps 音質流量的 MP3 下載功能,裡面的音樂資源雖不能說應有盡有,但稍微搜尋一下你還是會訝異它齊全的收藏,若你是流行音樂愛好者更不會讓你失望。vivo X1 內建的 Cirrus Logic CS4398 音效輸出晶片與 CS8422 採樣晶片在開啟 Hi-Fi 模式後就像幫手機吃了歌姬藥丸,初次聽到還挺訝異用手機播放網路串流音樂也能有如此效果。雖然聽得出來經過強化與加料處理,但檔次可不是 Beats 音效這類級別能夠比擬的,總之進入調整選項把重低音和高音扭低些會讓你聽的舒服一點。值得一提 vivo X1 隨機附上訂製的 Beyerdynamic MMX 71 iE 耳道式耳機(官方宣稱約等於 DTX 71 iE,你信嗎?反正我是信了),若你是學生也省了一筆添購耳機的費用,先將就著聽吧,未來坑還很深啊!

總之選購這款換算後約為萬元新台幣的音樂手機,附加的內容價值遠高過本身的硬體配置,要做為平日生活的主力機種是可以接受,手機整體效能雖不突出,但 vivo X1 用了很多轉場動畫巧妙地避開這方面的劣勢,4.7 吋 960 x 540 解析度面板表現也比帳面上優秀。或許考量港台地區保固問題才是最大的阻力,建議當作第二台隨身音樂機比較合適。

Sanji:Samsung Omnia 7


有看過我之前文章的朋友應該會注意到上圖中這部 Samsung Omnia 7 其實已經出鏡好幾次了,這台手機購於大約兩年以前,到手的時候可是不折不扣的 Windows Phone 7 呢(連中文都沒有)。記得當初我還在這一台與 HTC 的 HD7 之間猶豫了好久,但在摸到 HD7 真機之後果斷做出了選擇。雖說 HD7 背蓋上支架的設計確實不錯,而且螢幕更大,但整體的做工就... 反正沒有旗艦的感覺就對啦。而 Omnia 7 也確實沒有讓我失望,至今為止我都認為在第一代 Windows Phone 產品中它的位置是最高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大家先隨我把記憶倒帶一下(樓上的 Danny,已經有讀者在催「倒帶人生」啦),第一代 Windows Phone 是由 HTC、Samsung、LG、Dell 這四家廠商在做,其中相對來說市場歡迎度較高的無非是 HTC HD7、Mozart 和 Samsung Omnia 7、Focus 這幾款。在這裡面我個人認為 Samsung 的兩款無論是整機質感還是外觀設計都更為出色一些,而在 Omnia 7 和 Focus 之中,如果大家還記得的話,當初無論是 Microsoft 發佈的示範影片還是大多數 Windows Phone 的宣傳內容多數是以 Focus 作為主角,而且兩者的規格差得又並不多,Focus 還有 Gorilla Glass,那既然如此為什麼還選 Omnia 7?答案很簡單... 採用金屬機身的 Samsung 手機,想到這一點就沒什麼好猶豫的了。當然,也不是說 Omnia 7 就沒有不好的地方,其背蓋設計實話說頗有些山寨之感(尤其是喇叭),但正面方方正正的造型很符合 Metro UI 的風格,機頂充電插口的滑動小蓋設計也深得我心,加上機身側面的弧度讓其具備了非常不錯的握持感,所有這些加起來,就讓它佔據了我心中第一代 Windows Phone 頭牌的寶座。可能有人會問外觀上的優點就是全部了嗎?不,但我個人認為對初代 Windows Phone 來說這一點絕對會佔很大的比重,畢竟在規格和軟體方面 Microsoft 的限制頗多,這樣一來許多用戶就只能根據眼睛能看到的東西來選機了。

最後想說的一點是我個人對 Windows Phone 平台發展至今的一些看法。和許多 Windows Phone 用戶一樣,我當時轉投這一平台的初衷無非是迫切地想要看一看 iOS 和 Android 以外的東西。直到現在我都認為這個系統的潛力很大(尤其是 Windows Phone 8 改用了和 Windows 8 一樣的 Windows NT 內核之後),無論是概念還是 UI 它都做到了足夠的差異化。但問題是,從 Windows Phone 7 時代開始一直為人所詬病的第三方 App 生態圈問題到了如今的 Windows Phone 8 時代仍沒有被很好地解決。兩年多過去了,Windows Phone 平台的 App 到現在為止仍停留在「夠用」而非「好用」的階段,這放到過去完全可以理解,但是現在,恐怕只會讓用戶的耐心越來越少吧。如今 Windows Phone 能夠起勢很大一部分的功勞要歸功於 Nokia,但是在品牌效應之外如何靠平台的特性來吸引、留住消費者,Microsoft 還真是需要好好想一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