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week 科技七日談(13.4.27):三分鐘看太陽、反物質、海龜機器人


大家好,又到了本週 Alt-week 科技七日談的時間,這一次我們先帶大家去看一下近三年來太陽活動的精華濃縮影像,接著去 CERN 聽一聽有關反物質的最新發現,最後去看一下製作靈感來源於海龜的機器人。跳轉後可以看到完整的科技七日談。


對普通人來說,就算對太陽再感興趣應該也不會抽出三年的時間來欣賞期間完整的太陽活動。NASA 深知這一點,於是他們將太陽動力學觀測站(Solar Dynamic Observatory, SDO)在過去三年中所積累的太陽活動影像濃縮成了一段三分鐘的短片,並將其放上了網路供各位愛好者欣賞(在影片中大家也可以看到十一年才有一次的太陽極大期)。據悉每隔十二秒 SDO 便會以十種不同的波段對太陽進行拍攝,不過 NASA 並未將所有照片均放入影片之中,實際上他們只挑選了每天最具有代表性的兩張照片進行組合。這些照片都是以 171 埃波段進行拍攝,在這種極紫外波段條件下所拍出的照片非常有利於觀察週期為 25 天的太陽自轉活動,可以很好地顯示溫度為六十萬凱文(Kelvin)的太陽物質。最後,在觀看上面這段短片前提醒大家一句,在短短三分鐘內其實可以看到許多有趣的宇宙活動,各位不妨記一下自己看出了多少,然後和 NASA 的清單比對一下囉。



按照理論來說,很久很久以前在宇宙中物質和反物質是對稱的存在,但如今的宇宙卻是主要以物質為主(以目前的觀察來看),那麼反物質都跑去哪裡了呢?CERN(歐洲核子研究理事會)旗下的 LHCb(大型強子對撞機底夸克實驗)小組最近的發現說不定可以幫助我們找到答案。他們在一篇論文中提到了 B0s 粒子,在其衰變過程中體現出了物質 - 反物質的不對稱性(B0s 是第四類具有這種特性的亞原子粒子),科學家認為在對其觀察、研究後應該可以更好地瞭解物質與反物質間的相互作用,並且希望藉此找到反物質的「去向」。據悉在 B0s 相關的實驗中科學家觀察到了非常重要的宇稱不守恆效應(其水準超過了 5 個標準差,只有在大型強子對撞機的幫助下才能得出這樣的結果),而這種效應最大的特點就是對物質的偏好性(相對反物質來說)。這一發現用標準模型(Standard Model)就能解釋得通,雖說它還無法解決困擾科學界已久的疑團,但至少它能帶來一些新思路,而這對未來的物質 - 反物質研究應該能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



嚇人的機器人之前我們已經見過不少了(其中許多都來自 Boston Dynamics),但今天要看的這個相較之下會「溫順」許多。為什麼這麼講?因為其製作靈感是來源於看上去就完全不嚇人的海龜呢。上面這段影片中所展示的機器人名叫 Flipperbot,它由喬治亞理工學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 )的 CRAB 實驗室(Complex Rheology and Biomechanics)開發,目的是為了對海龜、海豹、彈塗魚等進行模仿,以此來更好地瞭解類似生物是如何利用鰭狀肢在沙地等非穩態表面上運動的。在 Flipperbot 前端裝有一對 40cm 長的鰭,大家可以從影片中看到它動起來和海龜還真像呢。透過此項研究科學家們將可以尋找到讓機器人適應更多特定環境的方法,而且說不定還能對生物進化過程中所發生的變化也能產生一些新的想法(研究者們已經發現鰭部前端活動的腕關節將更有利於運動)。

經由: engadg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