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概述收復歐洲智慧型手機市場之計劃,創新仍是最大宗旨


去年,華為的終端業務團隊為自己設下了一個年出貨 6,000 萬部智慧型手機的目標,顯示他們對這個市場的野心勃勃,但很可惜的最終還是以 3,200 萬部收尾,並且在 2012 年仍然在 IDC 排行榜上被排除在全球前五手機生產商之外。雖說他們還是在第四季時正式在此排名攻上第三名的位置,但這並沒有改變華為在此市場中的艱難處境。該公司的首席營銷官邵洋(Shao Yang,也就是上圖拿著 6.1 吋大手機 Ascend Mate 的這位)對此感受更是深刻。此時我們將鏡頭再拉到前幾天華為在深圳舉辦的分析師大會上,邵洋在會中分享了其團隊在去年跨過障礙藩籬的轉型之路 -- 華為當時嘗試著從單純只依照客戶要求執行製造的 ODM 廠,變為自己提供設計規格的 OEM 廠。

華為終端董事長余承東(Richard Yu)曾向我們透露,他們之所以需要轉型,某部分是由於電信商對於 ODM 廠的預算過於緊縮。邵洋則是再補充了一句:走向 OEM 路線的華為,將可打造屬於自己的高端高階手機,這讓他們團隊得以將電信商「從 Apple 與 Samsung 所帶來的痛苦中」拯救出來。而相較於兩間競爭廠商十分自我的中心理念,華為則是以迴然不同以消費者為導向 -- 邵洋稱之為「陰陽五行」的觀念來迎接對手挑戰。不過既然思考方向有所不同,便十分容易因為與現有潮流逆行而受到許多挫折,華為也跟我們分享了許多心路歷程,接下來請點擊繼續閱讀觀看更詳細的報導內容。


儘管想法是如此,不過實踐起來還是讓許多舊有客戶不解,並且在去年 MWC 期間表示了他們的不滿。「所有的電信商都責罵華為。」邵洋是這樣敘述著他們當時所受到的抨擊,他還說道:「基本上,客戶們都主張著 "我要你照著指定的尺寸、功能與價格,並且以 ODM 的方式去生產",但當時我們正在轉型中,所以我們只能以"抱歉,我們無法這樣做"來回應,接著就遭致了他們的抵制。」邵洋提到他們在轉型後的前半年,在歐洲共失去了約 90% 的手機合作夥伴。但因為已經心意已決,所以華為仍堅持持續照著他們的計劃邁進,也開始仰賴其他的通路生存 -- 其中包括網際網路與開放通路 -- 來推動他們各市的新款高階機型,不過其中還是有些來自通信商的支援。

華為的大膽嘗試終究帶來了果實,自轉型之後,他們發表的幾部新機如 Ascend Mate、Ascend D2、Ascend W1 與 Ascend P2,都得到了市場的關注並且注意到了華為這個公司品牌。也因此,許多歐洲的電信商在今年,也逐漸回流與該公司的智慧型手機部門再次合作,而且比起掛上電信商的招牌,他們甚至傾向使用華為的品牌來銷售。

這樣的趨勢,讓邵洋預期華為今年對西歐的年出貨成長率將可達十倍的增長,而有鑒於歐洲在文化與語言上的多元性,其對他國市場影響力也可預期地能起到關鍵帶動作用。毫無疑問地,中國大陸依然是他們最主要的收入來源(畢竟是自己主場,他們在 2012 年於中國大陸的收益佔了他們總收入的 33.4%)。令人意外地,華為第三個鎖定的關鍵市場,竟是臨近中國大陸的日本。雖說他們的市場規模相對而言並不算最大,但對華為來講,日本是個可以測試自己品質是否達到水準的絕佳試金石。實際上也是如此,余承東在 MWC 的訪談中也曾提及,因為日本業界對於防水的嚴格要求,他們的開發團隊也因此吸取了非常多相關的技術經驗。


提到今年接下來的展望,華為則是表示在加強行銷的助長之下,他們仍將努力朝向之前尚未實現的 6,000 萬手機銷售目標邁進。儘管邵洋也體會到他們在市場行銷上所付諸的金錢是遠遠不及對手的(據報 Samsung 市場行銷的預算為 125 億美元),但他們會將主力放在公眾關係、數位通路以及零售商,並且在電視廣告與各項贊助上付出更多的努力 -- 華為目前已經贊助了澳洲的 Canberra Raiders 橄欖球隊,還有 Jonas Brothers 的夏季巡迴演唱會。他並不諱言華為在市場行銷領域的弱勢,所以他們一直也在持續尋求並培育這方面的人才,並且期望可以與主力消費客群有更好的交流。因為他們必須要讓消費者知道,華為創新了些什麼,華為不同在哪裡。

邵洋說:「我們將在今年年中帶來更多更具競爭性的產品... 我們需要提供最強的硬體與設計,我們也相信在下一波的產品發佈時,我們將可達到這樣的目標。」以上與我們在 MWC 訪問董事長余承東時,在他欲言又止所的透漏中,所聽到的消息似乎十分一致啊,配上三月時流出的「Edge」金屬機殻洩露照,看來我們對部最新的旗艦機應該是可以有一定的期待。沒看過的可以參考下面的圖集,看起來相當不錯吧?




邵洋提到今年華為在生產的目標上,將繼續加強產能或者是尋求更好的晶片、螢幕、電源管理、ID、質料與管道。雖然如此,他們最終很有可能不會將所有的生產都轉為自產。華為的執行副總裁徐直軍(Eric Xu)表示,他們沒有這樣龐大的財力或者是收購其他大型製造廠的能力;儘管他也不排除這個可能。至於在 2014 與 2015 的未來展望方面,他們會把主要發展目標轉移至軟體開發,特別是那個華為以 Android 為基礎所打造的 Emotion UI 介面以及雲端服務上 -- 是說,前者的改進應該比較急迫一些吧?

身為目前智慧型手機市場的後起之秀,華為距離追過一些像是 Apple 與 Samsung 等這類的「超級英雄」大公司,甚至是一些傳統大廠如 Nokia、Sony、Motorola 與 LG,很顯然地仍有好一段路要走。儘管華為預測未來五年間,其在企業領域的成長速度將會比他們在消費市場上要來得快得多;用數字來表達的話,預計是可以從 5% 增長到 15%,對上消費市場預期的 22% 增長到 25% 看起來的確是前者幅度較大,但兩者在邵洋的眼中,應該都已經是駕輕就熟才是。



邵洋說:「我想表達這是華為進入一個產業時常常會遇到的狀況... 猶記得 15 年前我剛加入華為時,我們常提到這是一塊競爭者眾多的市場,當時有七座高山擋在我們前方:Ericsson、Nokia、Motorola、Siemens、Lucent、Alcatel 與 Nortel。當我看著他們、觀察著他們的市場、檢視著他們的產品後,我試著表達它們的優異,但他們並不能擋住我們追求進步以及製造自己產品的夢想。」

「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要勇於創新。只有創新才可以讓大眾認識華為。假若我們無法將最創新的事物給消費者的話,我們便會失敗。」


[本文由 Ross Wang 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