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薑雜談:再見,iPhone


2007 年一月九日,雖然說起來有點老梗,但我真的就像昨天一樣記得那天。那時候的 CES 和蘋果的 MacWorld 差不多都是同時舉辦,只是一個在拉斯維加斯,另一個在七八百公里外的舊金山,所以總是搞得科技媒體們焦頭爛額的,不知道怎麼分配人力 -- 當然對我們這些在海外看熱鬧的人來說,也沒什麼差別就是了。記者會本身在台灣的10 號凌晨開始,當時我們也有進行文字直播...

老賈當然是穿著註冊商標的黑色套頭衫和牛仔褲,先以 Apple TV 開場,然後才初入主題,說要向大家介紹三樣革命性的產品 -- 一台寬螢幕的 iPod、一隻手機、一隻突破性的網路通訊裝置。下面的聽眾對這三者的反應分別是「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和「喔」。以後見之明來說,似乎做網路路通訊裝置,才是 iPhone 真正成功的基礎之所在呢!iPhone 帶來的許多創新現在看起來都是習以為常,但當年的記者會上,賈老可是每在台上 Boom 一次,底下的觀眾就跟著 Wow 一下的。QWERTY 虛擬鍵盤、電容式多點觸控螢幕、極簡的軟體介面(但賈伯斯竟然說 iPhone 跑 OSX,可以跑桌電級的軟體...)、160ppi 的 3.5 吋螢幕(「業界最高的解析度」,噗噗)、加速感應器、滑動解鎖、加速式的捲軸和捲動到底時的橡皮筋效果... 總之,這麼多年來,好像就只有那一次記者會,讓人有看到了新時代的感覺,一個完全顛覆性,無法和任何之前的產品做比較的一個全新的產品。(想重溫那場記者會的朋友,可以點這裡

不消說,老闆下一次去美國的時候,所有人都拜托他帶一台 iPhone 回來,小編自然也不例外 -- 第一批的機器都是必需要和 AT&T 綁約的,綁約價 $399 美元,但經過一番「客制化」(Ahem),就能裝入任何一家的 SIM 卡,說實話有點對不起 AT&T 啦 ^^"。剛拿到的前一兩個月,真的是不管走到哪裡,好像只要手機一掏出來,就能立即感受到四面八方射來的目光,特別是第一代 iPhone 從來沒有在台灣上市,當時的人們對這樣的產品也沒有特別的了解或需求,所以會特地去買的人也不多,和現在人手一隻 iPhone / Android,看到膩得都不能再膩的情況,可是完全不一樣的呢!



技術上來說,最早的 iPhone 沒有裝 App 的能力,其實說穿了只是比較花俏的 Feature Phone 而已,不算符合現在對 Smart Phone 的定義,只是在後來的升級裡(很久很久以後)才把這項功能又加回去了而已。同時,第一代的 iPhone 連 3G 都沒有,所以上網的功能大多僅限於使用 WiFi,是說上面內建的幾個 App 也沒有要用到什麼網路就是了。小編就這樣開心的用起來這台可愛的小手機,一用就是... 五年。

五年間科技界的變化可以是很大的。手機螢幕尺吋從 3.5 吋算大,變成 5 吋不奇怪;網路速度從 2G 慢慢進步到了 LTE;iPhone 出了六代,Android 手機出了數不勝數台;Apps 的數量現在已經數不勝數;賈伯斯也已不幸故去。然而,我還用著第一代的 iPhone,現在正躺在手邊充著電。從一開始的新奇,到變成平庸,到過氣,再到稀奇,這麼多年來小編雖然一直很想換掉它,但卻因為各種理由,一直用了下去。或許沒有幾個人比小編對 iPhone 更熟的了吧 ><。隨著它的年齡漸長,今年真的到了非換不可的時候了,預計會用 iPhone 5 取代它。做為告別,我希望能用一篇極簡短的回顧型評測,以現在的標準重新回頭來審視看看,這隻傳奇性的手機。

外觀

即使過了這麼多年,我必需說 iPhone 的外觀仍然魅力依舊。全黑的玻璃正面唯一的點綴是下方單一顆的 Home 鍵,以及上方的聽筒,外面圍上一圈銀色的邊框;背面則是銀色的金屬背蓋加上下方一條讓天線能透氣的黑色塑膠蓋;側面是當時不多見的圓弧型設計,握起來完全沒有任何的扎手感。左側是靜音開關(一個非常非常好的設計)和音量鍵,上側則是 3.5mm 耳機插孔、SIM 卡盤和開關,下側則是喇叭和 30-pin 插孔。iPhone 當年推出的時候,外觀設計就以簡約但不簡單,華麗但卻實在著稱,即使是現代的手機,也鮮有能出其右者。



iPhone 拿在手上的感覺很沉重,但對小編個人來說,沉重帶來的不是負擔,而是一種實在,耐用的感覺。除去早期常有聽聞的摔裂正面玻璃的慘事,其實 iPhone 的耐用度是非常好的,小編自己這台在漫長的五年中大約摔過十次左右,最後也都還大致上安然無恙,只有背後蘋果 Logo 旁的一條刮痕,和左右側的些許掉漆而已。

螢幕、觸控、音質、相機


iPhone 的螢幕畢竟是五年前的東西,以現代的角度來說,根本是淒慘無比。不僅只有 3.5 吋的大小,而且解析度更是只有 320 x 480,不開玩笑的說,從正常距離拿著都可以看到一個個的小畫素。螢幕的可視角平平,從特定角度看黑色還會有點漏光,總之,以現代的眼光來說,螢幕實在不是 iPhone 的強項。觸控則是好得多,當然賈伯斯在台上吹噓 iPhone 的觸控是多麼地準確,還真是有點道理的。這麼多年來,iPhone 上鮮少有誤按的時候,即使是虛擬鍵盤,只要經過一點點練習(字母按下去後,稍微頓一下,字不對就移動到對的再放開),就可以基本上做到無錯字。多點觸控曾經是 iPhone 最大的賣點之一,雖然現在已經很難找到一台沒有多點觸控的智慧型手機,但是能將照片放大縮小的玩,還是出人意料之外的有滿足感。

iPhone 的音質平平,無論是是內建的喇叭還是耳機輸出,都沒有什麼特出之處,不過值得特別一提的是 iPhone 當年把 3.5mm 耳機插孔向內縮了點,導致當年除了白耳機之外沒有什麼耳機能插得進去。當然,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有人出了轉接頭,有耳機廠出 iPhone 專用的耳機,蘋果自己也在 iPhone 3G 上修正了設計,讓耳機孔與上側齊平,但不得不說,這真的是 iPhone 最大的一個設計上的缺點了(或是不能換電池,但現在不能換的手機多了去了,好像也沒什麼能抱怨的...)。

至於相機...老實說,在這五年裡我用相機的次數實在有限,有限到都快忘了它有內建相機的這個事實。一部份的原因是畫質,但更重要的,是要把照片分享出去並不容易 -- 如果還要透過電腦中轉的話,那我還不如用普通相機拍算了呢!我很期待買了新的手機之後能不能改變這個習慣,但至少在 iPhone 上,相機對我來說是可有可無的囉!

效能、電力



效能...就算了吧。當年還可以說「你看,這麼先進的功能,能跑這樣已經不錯了!」,現在的話,iPhone 是又慢、又常當機,特別是開瀏覽器的時候,看個兩三頁要就當一次。開 App 花的時間有點久(即使是上面原生的幾個簡單的 App),不過執行起來的速度倒是可以接受的。

iPhone 真正的強項在電力,畢竟是 2G 的 XD。和現代 Smartphone 大多要天天充相比,iPhone 大概都可以撐個三四天左右,電話不多的時候有時候可以到五天。這真的是在今日的手機上不常聽到的數字啊。反過來的缺點,就是會常常忘了充電(看到只剩 20% 電力的直覺反應是還可以用一天沒問題),結果電話特別多的日子到了下午就斷電了...

軟體


說是說軟體,其實大家應該都和小編一樣熟了才是。看上面的圖就知道,第一代的 iPhone 在這方面是多麼地匱乏。在幾個 App 中,除了 Youtube 從來沒能運作過,和上面提到的 Safari 常常當之外,大概用最多的還是最基本的打電話、聽歌、簡訊和 Email 吧。只是想上網的話,還要特地連另外的熱點,相當麻煩就是了。

Apps? iTunes? 這些...都是後來的事囉 XD。

結語


iPhone 的好壞其實是不需要小編再去評價的,做為將 Smartphone 的概念推向一般民眾的最大功臣(呃,不過那是在它有 App Store 以後的事了),iPhone 的歷史地位已經牢不可破。雖然原本沒有打算一隻手機會用到五年之久,但實話說,iPhone 從來沒有讓我覺得它在功能上有什麼特別大的缺陷,非要更換掉它不可。特別是在買了 iPad 之後,一大部份的原本應該會在 iPhone 上做的事被轉移到了 iPad 上,iPhone 就安心的當起來一隻操作簡單,但功能齊全的功能手機。

我不會說懷念它 -- 五年多來手機技術的突飛猛進,讓現在一隻普通低階的智慧型手機,都有遠超出 iPhone 的能力,但是在我的心目中,只有這隻才是 iPhone,剩下來的,不論是它自已的後代子孫,還是其他系統的機器,都只是跟隨著它的腳步,試圖找到一絲五年前的那個清晨,我們連遠在數千公里外的另一個國度,都能清楚感受到的魔力。

看著手上剛領回來的 iPhone 5,雖然知道買它是必然的結果(因為之前買的 Apps 都在 iOS 系統上,基本上被綁死了),但實在是沒有第一次見到第一代 iPhone 時的那種興奮和驚奇。只能說,直到下一次典範轉移來臨前,第一代 iPhone,永遠是我心中唯一的 iPhone。

再見了,iPh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