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專欄:智慧型相機要從軟體智慧起來


對於相機廠商開始把 Android 系統放在相機,意圖把它變得更有智慧,更 Smart,形成全新的 Smart Camera,好讓卡片相機不致於被拍照愈來愈美的智慧型手機取代這個做法,大家都有不少憧憬。對於 Samsung Galaxy Camera 與 Nikon Coolpix s800c 這兩部分別定於高階與低階的相機,石先生在實際玩過後有一些看法,本想在此兩款產品正式推出後再跟大家分享,只是看完 Danny Mak 的「mo包」talk:相機 x 手機之終極方案狂想曲後,腦袋還是停不下來,無法入眠,有一種不寫不爽的感覺,只好把想寫的,該寫的都寫的出來以後再好好休息吧!


就 Danny 說的相機 x 手機的產品,他想的是硬體方面的改良,而石先生想的方向則不同,是軟體方面的優化與重新出發。對這類型的智慧型相機,現在大家較關注的肯定是 Samsung Galaxy Camera 或 Nikon Coolpix s800c,但當你真實使用過以後(別動怒...),你會有一種感覺。他們縱使採用了 Android 系統,可以通過 Google Play 下載不同的 Apps,擴充相機的功能,但不論是 Galaxy Camera,還是 s800c,他們唯一的優勢便是其拍攝質素要比智慧型手機好,可以進行光學變焦,但拍照速度上還是不如手機上的零快門時滯、分享還是不夠智慧型手機那麼直接。

他們雖然名為智慧型相機,但實際上只是在把相機灌上一個智慧型系統,讓它看來比較有智慧,並沒有真正考慮使用者感受。自相機面世以來,人類拍攝照片後並不會馬上使用相片,均會等待一段時間。從過去需要沖晒菲林(沖洗底片),到數碼相機使用記憶卡,我們也是會把記憶卡的照片傳到電腦上面,儘管高階用戶用上 Eye-Fi 卡、Wi-Fi 或 RJ-45 傳送照片,但速度再快,處理相片的也不是相機本身,而是別台裝置,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相機的介面完全是為拍照而生的。即使在近代的數碼相機中已經加入修圖或分享等功能,但由於貫徹拍攝為主的思維,所以在介面上側重於拍攝功能,拍攝後的下一步仍然是拍攝,並沒有考慮到今天的用戶拍攝後很可能需要快速修圖及分享,所以在修圖及分享的功能上往往步驟複雜,也沒有效率。

對於這樣的設計,相機使用者覺得是理所當然的。只是換一個角度,作為一個 90 後、00 後,從小便與手機為伴,以手機拍照,再修圖、分享出去的用戶來說,這便是一個有問題的設計。為什麼相機只能拍照,不能簡易修圖,也不能輕易分享呢?(當然,筆者知道最近幾部相機都擁有類似的功能像是:Samsung Smart Camera、Sony NEX-5R / 6 及 Canon S110,但他們與智慧型手機比較就是不方便。)

智慧型相機的對手是智慧型手機,所以石先生認為在設計上並不應該緊跟過去相機的思維,應以手機的思維來設計新產品,當中猶以一個 Instagram 便可概括整個使用方法。在使用上,Instagram 的思維以最快捷的拍照、修圖及分享為目的。用戶從拍照至分享可以在很簡單、很快的時間內完成,完全配合現時拍照後分享的使用習慣。雖然現時兩款使用 Android 系統的智慧型相機雖然可以安裝 Instagram,卻不能控制光學變焦,在使用上仍有不足。即使未來作出改善,Google 為智慧型相機特製有關的 API 供相機 Apps 控制光學變焦或其他功能,但智慧型相機廠商只能依靠第三方 Apps 提供支援,失去品牌個性,對廠商及用戶都不是好事。

因此,對智慧型相機廠商來說,他們應該主動去開發一個供智慧型相機專用,以手機拍照為思維的相機軟體,以適應時代的變化,好好的改善拍照體驗,讓用戶可以快速的完成拍照、修圖及分享這些功能,這樣再配合光學變焦及手動模式,將成為真正的智慧型相機,有足夠的能力跟智慧型手機抗衡。要做到這樣其實並不困難,在智慧型相機之上新增一個快速分享模式,成為相機的預設模式(有功能轉盤的則放在此供使用者選擇),擁有一個全新,看來像一般的相機介面,在自動模式下,每拍完一張照片,自動跳轉下一個介面選擇修圖,再跳轉至下一個介面作分享並上傳至雲端儲存,如同 Instagram 一樣。廠商自主開發一個專用的 Apps 可以保證用戶體驗的暢順度,而且在過程中還可以通過獨有的濾鏡來增加自已產品的特色,再通過用戶分享相片時,經營一個自家產品的社群,讓卡片式相機再創高峰。

從長遠的角度看過去,卡片式相機、智慧型手機及手提遊戲機的整合很有機會發生,智慧型手機已經在侵食卡片式相機的市場,如果智慧型相機只是用上 Andriod 系統,那麼他們沒有辦法搶回失去優勢的卡片式相機市場,也沒法好好利用光學技術仍然擁有的優勢跟智慧型手機競爭,因為當智慧型手機廠商擁有把相機光學結構加進手機上的技術後,那麼相機廠商在終端產品這方面的品牌競爭力便失去了。